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1 ,大小:64KB ,
资源ID:1434565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4345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1、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教学目标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

2、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

3、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

4、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2 、太 阳 钟教学目标: 做一个用太

5、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

6、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7、。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作业: 制作一个其他式样的日晷。 3 、昼夜交替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

8、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 二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 、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 、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着你转) 3、学生讨论并交流。 4、那你认为昼

9、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5、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6、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 1 )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 2 )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 3 )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7、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8、分组汇报。 第二课时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 、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

10、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3)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 、小组实验,填表。 3 、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如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 1 )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 2 )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1、分组自学书

11、 P8 页内容。 讨论:( 1 )这几种传说和理论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 2 )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4 、看 月 亮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2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2、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 3、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12、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 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 月亮;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1、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提示:( 1 )多准备一些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在纸上画出一个虚线的圆。 ( 2 )学生分组活动,尽可能画出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月相,越多越好。 2、小组汇报; 3

1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 (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 4、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5、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 6、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月相盒。 第二课时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1、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 提示:( 1 )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 ( 2 )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时间、天气状况。 ( 3 )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一项长期作业。 2、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此处要等

14、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 5 、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2、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2、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 7 点、中午 12 点和下午 6 点的变化情况

15、并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 学习新课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

16、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 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 、昼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 24 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

17、1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 2 )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 3 )看书上13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的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 - 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 出示

18、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 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4) 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第二课时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第一课时一、 导入: 师:一年有 365 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构成,白天让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阳。黑夜又让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阳和月亮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却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有哪些联系吗? 学生回顾单元内容。 二 、总结: 1、 太阳和影子

19、: ( 1 ) 大多数物体在太阳下会有影子,还记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吗? ( 2 ) 拿出前面课堂上讨论记录的影子变化规律记录,不同小组间进行交流对比,再次明确影子方向和太阳位置的关系;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否有不同观点(鼓励大胆想象)。 ( 3 ) 对小组观察记录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 4 )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的桌上放着形形色色的太阳钟,谁来介绍下你的太阳钟是如何测时间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测时间的? ( 5 ) 小结:太阳能够使不透明的物体产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长变短,再变长,由西向东变化的,利用这个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阳钟。 2、 月相变化: ( 1 )过渡: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就

20、粉墨登场了。这样的交替周而复始,其中的奥秘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的人。小科学家们,你了解昼夜交替的奥秘吗?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要求发言精练,不必象学习新课那样详尽。 ( 2 ) 师:月亮是个害羞的姑娘,总是遮掩着脸庞,难得看到全貌。因而人们给她取了好几个名字,还记得吗? ( 3 ) 学生回忆月相名称。 ( 4 ) 师:这些名字我们称之为月相。同学们都观察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月相日记最精美准确。 ( 5 ) 交流月相日记。 ( 6 ) 小结:原来月相是以一个农历月为周期变化的,在同学们的耐心观察下,发现了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转的,从新月到十五的满月,再变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21、,真是个爱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 1 ) 师:昼夜不仅有影子与月相的变化,还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使动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节律,也就是通常说的生物钟。 ( 2 ) 经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 3 ) 学生谈论。 第二课时三、 拓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小组交流,适当板书。 第二单元教案 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教学目标 1 、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的提出假设。 3 、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科学知识: 1 、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 、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 、初步了解“小孔成像

22、”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 教学时间: 二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 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 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

23、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 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 2、生看书上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五、初步认

24、识小孔成像现象 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 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 3 、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 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 2 )师指出注意事项。 ( 3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六、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科学课上,你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七、课后拓展 师: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2 、照镜子教学目标 1 、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

25、的作用。 2 、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3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科学知识: 1 、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 2 、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3 、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 4 、知道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点 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教学准备 教师镜子,万花筒,潜望镜 学生镜子,各种物体,制作潜望镜材料,不锈钢汤匙 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

26、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 3、对学生提到的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 4、汇报,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结论。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玩法?(看书 P20的提示) 6、玩镜子:改变两面镜子夹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7、汇报发现,并做记录。 三、玩镜子,知道镜子能反光 1、谈话:室外的阳光要比室内的阳光灿烂得多,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 2、分组讨论方法。 3、汇报方法,并通过实验

27、验证方法。 4 、提问:为什么能借助镜子把阳光引到教室里? 5 、小结:光照到镜子上就会发生反射现象,也就是说镜子还具有反光作用。 6、介绍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7 、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 ( 1 )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分组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 2 )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画图。 ( 3 )分组制作潜望镜。 四、认识凸面镜、凹面镜 1 、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 2 、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3 、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一个是缩小的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哈哈镜)

28、 4 、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五、巩固总结 教师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反光;认识凸、凹面镜) 第二课时六、课后拓展 制作万花筒3 、研究透镜教学目标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

29、备 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 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 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 、活动一: 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 、活动二: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 、活动三: 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

30、察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板书课题) 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 、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 1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 2 )学生感知,交流。(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 3 )、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 1 )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 2 )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 3

31、 )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镜看阳光) ( 4 )师介绍焦点。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 3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 1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白墙,观察有什么现象? ( 2 )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 ( 3 )讨论:为什么墙上有物体的像?这是怎么回事? ( 4 )阅读课文插图,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 ( 5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 6 )交流汇报: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像? ( 7 )师生小结。第二课时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 ( 1 )提问:你知道在日常

32、生活中凸透镜的运用吗? ( 2 )看书,了解,交流。 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 1 、(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2 、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 3 、汇报:有什么发现? 4 、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应该叫什么名字?5 、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 6 、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 7 、介绍:望远镜 六、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4 、七色光教学目标 1 、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 、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 、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3、。 科学知识: 1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 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用的: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2、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3、学生领材料,分组

34、活动: ( 1 )用三棱镜。 ( 2 )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 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太阳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 (观察光碟、肥皂泡等) 7 、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 8 、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 9 、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10 、玩七色陀螺。 ( 1 ) 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 ( 2 ) 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 3 )

35、 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 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 、滤光实验。 ( 1 )学生参考课本 P28 做滤光实验。 ( 2 )学生活动,记录结果。 ( 3 )交流汇报,讨论: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 ( 4 )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 )光,允许( )光通过,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上,反射( )光。 2 、 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图案。 ( 1 )学生按要求活动,多观察几种图案。 ( 2 )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 ( 3 )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的应用么? 四、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

36、时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第三单元教案 1、简单电路教学目标: 1、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

37、各种电工工具。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 2 ) 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 3 ) 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

38、1 )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 2 )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 3 )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 4 )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 5 )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板书:回路 )( 6 )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 1 ) 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 2 )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 3 )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 4 )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 5 )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

39、路。(板书:通路。 )( 6 )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 1 )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 2 )认识电路元件符号, 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 3 )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 2 )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 3 )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 4 )用材料试着组装。 ( 5 )汇报总结活动。第

40、二课时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 1 )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 2 )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 3 )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 l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

41、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复习导入: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

42、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 、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 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记录预测结果; 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填写完成纪录; 汇报试验的结果。 3 、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

43、,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 34 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4 、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第二课时5 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 ; 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

44、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 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 33 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 ,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 、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图形整理检测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2、知道解密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