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0KB ,
资源ID:1430880      下载积分:3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430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1、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3、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哪里来?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2、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5、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经济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7、文化的独立性

3、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8、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

4、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0、文化与经济如何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1、文化与政治如何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5、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 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2、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对此,我国怎么应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

6、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 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

7、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 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4、文化素养

8、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

9、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 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

10、永无休止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7、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 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从哪些方面能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的文化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节日,蕴涵着

11、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文化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

12、个方面。 5、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 彩。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

13、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什么?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8、什么是文化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大众

14、传媒等。 9、什么是大众传媒?它有何特点(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文化传播有何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做? 文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15、、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如何发展传统文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16、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 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

17、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3、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

18、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2)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 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4、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如何理解文化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促

19、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 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如何?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

20、的源泉;文化创新的需要、文化创作的灵感、文化创作的动力、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都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充满才智,你如何理解? 这观点不正确。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 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8、文化

21、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9、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什么?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10、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使 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

22、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1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2、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1)

2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合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 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意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3、文化创新中要注意克服哪两种错误倾向?(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

24、的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25、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四、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五、 各地区文化具有区域特征的原因 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六、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26、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七、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 、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 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 (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每个的解释部分要看) 、 (为什么)重要性(即作用):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27、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怎么办):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爱国主义是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 (是什么)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革命时期: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

28、进性;建设时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 (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它,才有了民族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

29、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有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者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以根基,不失本色。 四、时代课题: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

30、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工具、文化载体,使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喜与忧 喜: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忧:(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 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原因:地域、人口、民族、

31、职业、年龄、经历的不同等 大众文化 、 什么是大众文化?(即社会主义文化)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 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 形式、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 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2、,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 落后文化: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2)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3)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 腐朽文化 (1)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 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2)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33、 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领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 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

34、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有滲透与地域,曾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先进文化的含义: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35、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关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所建设的当代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 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3)当前的文化环境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4)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