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研究摘要:本文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自我设想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设计。首先是对创造力培养的相关知识及研究的简单介绍,然后通过新一轮英语教改的提出,分析我国现阶段高中英语一味“应试化”对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的必要性;最后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总的高度提出了此类课程的设计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原则及评价建议。关键词:高中,英语,创造力,校本课程创新,是整个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而谈到创新,关键是对创造力的培养。什么是创造力?它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
2、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是每个人都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一般而言,我们在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时都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创造思维的训练,二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逐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心理品质。在美国,中小学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激发学想象力、独创性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通常以心理学家托伦斯的创造力测试理论为基础,通过练习、工作手册和活动教学來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在我国,也有教师就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实践和研究。如:山东师大的张景焕和陈泽河使用分别由视觉的、听觉的、符号的、语意的、行为的5种内容的信息组成的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3、西北师大的王树秀也就此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可采取“潜科学教学法”和“社会探究法”1。一般而言,成功的创造需要三个条件:创造态度、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其中,核心成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同时也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另外,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意志和创造个性1。所以,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创造思维的训练,二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逐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心理品质。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
4、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外语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一句话,外语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英语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的轨道,是当前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从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础价值。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
5、言,其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作为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具有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本质价值。我们的英语教育活动必须是围绕这个基本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然而单纯地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应试教育,认为教育价值的终端判断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这种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从英语教学方面来看,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单调的“应试”体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分注重书面理解,而忽视更为重要的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方式的高中英语教学很大程
6、度上让学生成为了“英盲”只会做题而不会表达。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几次课改轰轰烈烈,尽管英语教材几度变更,但最根本的考试制度没有多大变化,仅局限于题型变化而已。教学程序化,教师带领学生机械性地反复操练必考题型,仍是现阶段高中课程上常见的情景。学生由于其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反映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其实语言的学习应该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正如一个雄辩家不一定能写出长篇巨著,而一个小说家也不一定能言善辩一样。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以选拔教育为目的,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手段,结果是导致教师最关心的只是分数,为了夺取高分,不惜开展题海战术,把联系性极广的语言切割
7、成孤立分散的语言点,偏题难题只有从词典里去找答案,即使是英美人士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造成语言素养的片面性,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去探讨语言素材的深刻内涵,同样也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缺陷,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使英语教学既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又不至于影响学生整体的、个性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入创造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一、课程的内容设计:(一)设计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入的创造力培养要以
8、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不以传授系统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即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但教师的主要作用应是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因此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整体性发展原则。之所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要渗透入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目的就在于借此逐步矫正传统应试英语教学中的错误将英语学习与英语运用分离。任何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所以,无论从事哪一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身心整体的和谐发展。(二)课程内容从此次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校本课程的制定
9、应倾向于从学生的总体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教改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创造意识与自主意识的培养。众所周知,兴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首要阶段是从学生关注的歌曲、娱乐、杂志、网络中让学生自主找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英文话题、歌曲等,而且在此之前要告诉学生,不管你们采取怎样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搜集成果,最终的目的是要吸引
10、班上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喜欢你的介绍。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潜在地将学生平时的嗜好与学习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增长文化意识,丰富他们的词汇。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犯很多语言表达、词汇运用方面的错误,而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被老师一一指出并纠正后,学生们反而会记得更牢靠。而另一方面,一线的英语教师们可能会更担心教学进度和效率的问题,其实不然。既然我们要学生有创造和自主意识,老师首先就应该自己要有,而且是坚信这一点能为学生的英语发展与进步带来长足的益处。什么是因材施教?教材只是工具,而你要面对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试想一下,除了每个单元的检测
11、之外,有哪一次综合性的英语测试只考教材上的固定的内容,它更多地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考查,所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自主意识,能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学习英语。2、在听、说、读、写中加强创造思维的训练。长期以来,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把英语学习错误地定位成试卷高分的获得上,忽略了语言的根本属性,那就是作为交际的工具。因此英语学习总是不能走出哑巴英语这个怪圈。为了改变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英语学习,教师十分有必要为学生制造一个使用语言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在一定的情景里用英语,在参与中领会学英语的真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总会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pair work和group w
12、ork,目的也是在于可以让学生以个人、同伴和小组作为单位参与到口语练习活动中来。形式虽然固定,但内容却各异,这也足以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除了日常活动外,我们的创造性课程内容还可以更丰富多彩,比如,英语课文背诵比赛,英语话题演讲赛(通常给出的话题应尽量为开放性的,应给学生更多的发展与想像空间),英文故事续写,英语小报、墙报设计比赛,英文单词的默写或是单词联想记忆比赛等等。3、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注重学习经验的积累,定时举行个人英语学习经验的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也能为学生发展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供帮助。二、课程的实施:(三个“注意”) (一)注意实施方式的灵活性。对不同
13、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实施方式。一是可以增加教师参与的人数和范围,比如在培养思维变通性这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数学老师就能参与进来。如果我们采用广开思路,给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定题目的形式来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那么语文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意实施途径的有效性。要使培养目标有效实现,首先,让教师对整体的课程目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先对这些实施课程的教师进行心理学有关创造力培养这方面的培训。 (三)注意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因为一方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这一
14、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在实施过程中的对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以避免造成实施过程的过于理想而无法前进的局面。三、课程评价建议: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充分发挥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优势,让学生超越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了解了中西放文化的差异,从整体上提高了英语学习素养。这一探索还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英语教学中溶入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可以说是填补了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空白,而通过英语学习情境所进行的创
15、造力的培养更是从听、说、读、写各个途径加强和巩固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所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对于这种知识性的语言学科的评价我们一般是通过学习成绩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评定进行。而对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模式,我们仍采用由我国学者在借鉴外国课程评价模式上所形成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模式。从表面上看,它是从课程的目标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课程进行的评价,实质上它们是一个非线性的循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融为一体的,特别是各部分评价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由于评价各部分信息交换的频率会进一步增加,同样的评价信息甚至可以同时为三个评价部分服务,或者从不同的角度为三个评价
16、部分提供“佐证”或“旁证”,因而三者的关系会通过即时互动变得更加密切。以发展性课程评价模式为纵向评价的指导基础,而横向的评定可落实到对创造性思维的评定以及对创造性个性品质的评定这两个方面。第一,对创造性思维的评定,可以具体落实到创造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上。流畅性是指反应的速度,通常以受测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列出的有关观念的类别的数量为指标。变通性指反应的数量,通常以列出的有关观念的类别的数量,或解决同一问题所列出的不同方法的数目为指标。独特性指反应在统计上的不频繁性,一般依据同类受试者所提观念的百分比记分。这类评价技术适于在教育背景下使用,多用于提供给受试者测验项目。而在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上,我们多通过教师的观察与应答性访谈,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学科间的迁移能力及在生活事件上的灵活应用。评价的形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学生阐述自己创造性活动的整个思维过程或是谈参与该课程后的自我感受,总结自己的收获;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述的思考方式进行评价或是根据他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表现,进而对其思维的流畅性等方面给予评价。对于创造个性品质的评定,既有他评形式的,也有自评形式的。但在整个他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观察或考察结果的客观解释与评价,并注意创造力的发展是极不确定的因素,应进行更为全面的综合评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