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0238风采父亲留下的“时间胶囊”文/叶晨露 张小亚西方文明中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报纸、钱币等。按照这一传统,1939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件被放入名为“时间胶囊”(Time Capsule)的容器中,埋入了当年纽约世博会的会址,并约定5000年后即6938年,“时间胶囊”内的物品才能被取出。1983年,苹果公司前 CEO 乔布斯出席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国际设计大会时,也曾于会址处埋下一个“时间胶囊”,里面除了各种收藏品外,还装有与其女儿同名的“丽莎”鼠标,是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胶囊”更多地成为
2、一种传递情感的特殊方式。人们可以在有形或无形的“时间胶囊”内放入物品或者想说的话,等待若干年后由自己或者他人打开,体验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以及经过时间沉淀的深厚感情。作为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笔者在一次为校友后代服务的档案利用过程中,体会到了如打开“时间胶囊”般的穿越感,感受到了档案连接父女亲情的特殊魅力,在此记录这次难忘的查档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本校档案工作践行“四个好”“两个服务”的思考。在档案中寻找父亲的女儿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收到一封查档函件,询问馆藏中是否有自己的父亲交通大学1921届校友沈敬恒的相关照片。根据查档函件显示,沈敬恒先生已作古,家中所有其相关照片均已
3、遗失,其86岁高龄的女儿在迟暮之年日益思念父亲,特委托孙女向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去函查询。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中1921年的照片档案并不多,涉及校友个人的更是少之又少,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次没有结果的查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笔者在查档系统中检索到了一卷20世纪30年代的学生证明档案,包含“沈敬恒”相关的条目,打开后惊喜地发现了附有沈敬恒照片的档案(图1)。可以看到,虽历经近百年的岁月流转,照片依然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破损,人物样貌清晰可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卷有关学生证明的档案中,这是唯一一件附有照片的档案,仿佛是冥冥中的注定。按照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相关规定,以往的查档利
4、用都只提供黑白打印件,考虑到此次查档的特殊性,本着“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工作要求,经请示馆领导,笔者将原档案的电子版彩打出来,寄送至广州。根据查档者反馈,这张老照片的出现,给整个家庭带来无比的欣喜,沈敬恒的女儿看着这张照片,久久不能平静。对老人来说,因为父亲的所有相关照片均已遗失,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见到父亲的音容笑貌,作为女儿,对于家中没有留下父亲的照片也深感愧疚。这张父亲青年时期照片的出现,不只勾起了老人与父亲相处的种种温馨回忆,也弥补了老人心中的愧疚与遗憾。父亲在80年前查档那么,为何在20世纪30年代的档案中会有一张1921届校友沈敬恒的照片?这份产生于上海的档案,又缘何会出现在千里
5、之外的西安?结合历史背景梳理相关档案馆馆藏,工作人员梳理出了问题的答案。1934年,在广西投身教育事业的沈敬恒向交通大学去函,请求补发毕业证明书,这张照片是当年沈敬恒为了证明身份,给图1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1934年沈敬恒校友照片及文书处便条7520238学校的查档信函中附上的照片。经学校查证,沈敬恒确为1921年交通大学中学毕业生,于是时任校长黎照寰批示校办,致文书处一份附有这张照片的便条,批准开具毕业证明书(图2)。而后,这份便条就作为一件文书档案,保存在了学校。1956年,因国防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西迁办学。一时间,校内师生“打起背包就出发”,乘坐西迁
6、专列来到祖国的大西北,秉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西部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年,跟随师生一起乘坐西迁专列来到西安的,还包括5000余卷珍贵的档案资料。而这张照片也成为这些西迁档案中的一分子,从千里之外的上海迁至西安,保存在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内。也就是说,沈敬恒的女儿通过查档拿到的这张照片,其实是父亲在80多年前主动寄给学校的,是父亲80年前查档的记录。在意识到这一点时,笔者作为档案工作者也忍不住感慨,这次跨越80余年的档案利用包含了多么奇妙的父女缘分。1934年,沈敬恒在向学校去函查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附上的这张照片,会成为以后女儿手中唯一的一张
7、父亲照片。通过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次查档,父女二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互动,仿佛是父亲通过第一次查档,为心爱的女儿在档案里留下一颗无形的“时间胶囊”,由档案工作者保存80余年后,思念父亲的女儿找到了这颗“时间胶囊”,再次见到了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父亲通过这颗“时间胶囊”,跨越时空慰藉了女儿对自己的愧疚与思念。“四个好”“两个服务”护航的“时间胶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光阴荏苒,80多年间,这颗父亲留在档案里的“时间胶囊”,横跨两校三地、历经万里归途,最终以基本无损的原貌回到了女儿手中。促成这份圆满的,既有沈敬恒的女儿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西安交通大学档案人的默默坚守、履职尽责,以及当代档
8、案人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要求的践行。当年沈敬恒向学校去函时,交通大学的工作人员就有了档案意识,在完成查档后,将黎照寰校长的批示、文书处的便条还有沈敬恒的照片一起归档保存,这是“记录好”和“留存好”;此后,时移世易,这张照片随着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校园被日军侵占,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内迁西安办学,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这是“保管好”;2023年,得益于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现代彩色打印技术,这张照片以原貌出现在沈敬恒女儿的手中,这是“利用好”。而包括这张照片在内的大批交通大学档案随校西迁,以及破例通过远程提供彩色打印件的方式服务校友,也都遵循了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9、服务人民群众”的原则。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这次难忘的查档经历也让笔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的指导性和前瞻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四个好”“两个服务”不只是对完成基础档案工作的要求,更是对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西安交通大学来说,“西迁精神”入选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档案工作有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在“四个好”“两个服务”的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档案工作,包括对西迁档案进行修复保护及数字化,热情周到地为师生校友提供查档服务,西迁档案申报并入选了 中国档案文献遗
10、产名录,出版了 西迁纪念册 西迁教职员工名录西迁创业者列传等书籍,开展了“西迁人口述史采集项目”等。目前看来,这些工作都比较好地贴合了“四个好”“两个服务”的要求。不忘初心,一往无前。作为档案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各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秉持家国情怀,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以“四个好”为原则做好基础档案工作,以“两个服务”为导向加强对档案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服务师生校友、服务学校各项建设,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贡献档案力量。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责任编辑:王玥图2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1934年黎照寰校长手迹,证明沈敬恒为本校毕业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