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 专题一 数论 考点扫描 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 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 (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 (1)2:个位
2、是偶数; (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3)5:个位是 0或5; (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 (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 (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 (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 (9)13:一个多
3、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 (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 (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 (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4)同余的性质: 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 【例1】下列各数中,( )同时是3和
4、5的倍数. A.18 B.102 C.45 【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答案:C. 【例2】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解析】(1)根据2、3、5的倍数的倍数特征可知;同时是2、3、5的倍数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即可,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的有3、6、9,其中3是最小的,解答即可;(2)根据是2、3的倍
5、数的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的个位都是偶数,是3的倍数的数各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和能被3整除,所以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百位应是1,十位是0、个位是2;然后要使能同时被2、3整除的三位数最大,则百位和十位上是9,个位上的数是偶数,而且能被3整除,只能是6,所以最大的三位数是996,解答即可 答案:30;102;996. 【例3】2309至少加上 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 才是5的倍数。 【解析】根据能被2整除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者5的数,解答即可.由分析可知:2+3+9=14;因为15能被3整除,所以至少应加上
6、1;因为2309的个位是9,只有个位数是0或5时,才能被5整除,所以至少减去4。 答案:1;4. 【例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解析】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由此可设和为90的三个连续偶数中的最小的一个为x,则另两个分别为x+2,x+4,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式:x+x+2+x+4=90.解此方程即可。 答案:28;30;32. 【例5】养鸡场一天收160千克鸡蛋,每18千克鸡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解析】要求160千克鸡蛋可以装几箱,还剩多少千克,也就是求160里面有几个18,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是
7、箱数,余数就是剩下的千克数. 答案:解:160÷18=8(箱)…16(千克); 答:可以装8箱,还剩16千克。 沙场点兵 1.从0、1、5、7四个数中任选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这样的三位数有( )个。 A.2 B.3 C.4 2.一列队伍,从第一个人向后按1至6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个人报的是3,这支队伍的人数一定是( )的倍数。 A.2 B.3 C.5 D.6 3. 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2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4. 同学们献爱心捐款,有五名同学共捐了410元,他们的捐款
8、数恰好是5个连续的偶数,这五名同学各捐了多少钱? 5.一根绳子长21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下多少米? 实战演练 1.(2016•广州)一个两位数除以5余3,除以7余5,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 A.72 B.37 C.33 D.68 2.(2016•长沙)某同学在计算一道除法时,误将除数35写成53,所得的商是35余12,正确的商与余数的和是 . 3.(2016•东莞)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4.(2017•漳州)既能被2整除,又能
9、被3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 5.(2017•枞阳县)列式计算:一个数除以99,商是10,余数是整数,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6.(2017•德化县)学校进行团体操表演,每行站20人,正好站24排.如果要站成16排,那么每行需要站多少人? 专题二 数的运算 考点扫描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2)整数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10、算; (4)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7)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②整数的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一,在本位上加上10再
11、减; ③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④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乘法: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用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求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求得的积加起来; ②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
12、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比除数小,就多取一位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②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同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③分数的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3、 3.整数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四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1)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
14、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即:(a+b)×c=a×c+b×c;a×(b+c)=a×b+a×c (2)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a÷(b×c)=a÷b÷c a÷(b÷c)=a÷b×c (a+
15、b)÷c=a÷c+b÷c (a-b)÷c=a÷c-b÷c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运算分为两级: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抛砖引玉 【例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判断对错) 【解析】本题考察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由乘法的意义可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答案:错误 【例2】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
16、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8,被减数是( ) A.24 B.12 C.16 D.18 【解析】本题考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得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被减数的2倍,用48除以2,求出被减数是24,48÷2=24。 答案:A. 【例3】750÷90等于( ) A.商是8余3 B.商是80余2 C.商是8余30 【解析】本题考察有余数的除法。根据整数的除法计算。750÷90=8…30,所以商是8,余数是30。 答案:C. 【例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17、 【解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数字比较,如果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在百位上,就是一个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小,就要用百位和十位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去除以一位数,商要商在十位上,就是一个两位数。 答案:C. 【例5】两个数相除,商50余3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数是( ) A.商5余3 B.商50余3 C.商5余30 D.商50余30 【解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还是50,因为被除数缩小10倍,所以余数也缩小10倍为3。 答案:B. 【例6】一个数
18、的1.8倍是36,求这个数的一半是多少?( ) A.36÷1.8÷2 B.36×1.8÷2 C.36÷1.8×0.5 D.36×1.8×0.5 【解析】本题考察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首先用36除以1.8,求出这个数是多少;然后用它除以2,求出这个数的一半是多少。36÷1.8÷2=20÷2=10。 答案:A. 【例7】把算式补充完整。 4× =24 30× =60 ÷8=60 21÷ =7 ÷3=9 30÷ =5 +80=120 ﹣30=90 9× =81 ÷6=60 【解析】
19、本题考察整数的乘法及应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除法及应用、乘与除的互逆关系。(1)(2)(9)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求解;(3)(5)(10)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进行求解;(4)(6)根据除数=被除数÷商求解;(7)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解;(8)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求解。 答案: 4× 6 =24 30× 2 =60 480 ÷8=60 21÷ 3 =7 27 ÷3=9 30÷ 6 =5 40 +80=120 120 ﹣30=90 9× 9 =81 120 ÷6=60 【例8】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简算)。 200﹣180
20、÷15×2 46.71﹣6.81﹣3.19 ×15× ÷(﹣)× ×+÷ ÷[(+ )×] 【解析】(1)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根据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进行简算; (3)直接约分进行计算即可; (4)先计算括号的减法,再计算除法,最后计算乘法; (5)除以,乘它的倒数,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6)先计算小括号的加法,再计算中括号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答案:(1)200﹣180÷15×2 (2)46.71﹣6.81﹣3.19 =200﹣12×2 =46.71﹣(6.8
21、1+3.19) =200﹣24 =46.71﹣10 =176 =36.71 (3)×15× (4)÷(﹣)× =9× =÷× =2 =×× = (5)×+÷ (6)÷[( + )×] =×+× =÷[×] =×(+) =÷ =×1
22、 =× = =3 【例9】动物园里的一头蓝鲸一天要吃4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7吨食物,够蓝鲸吃20天吗? 【解析】一头蓝鲸一天要吃450千克食物,20天需要吃食物的量就是20个450千克,用450乘上20即可求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再根据1吨=1000千克换算成以吨为单位的数,再与7吨比较即可。 答案:解:450×20=9000(千克) 9000千克=9吨 9吨>7吨 所以,不够。 沙场点兵 1.已知○+△=□,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B.△+□=○ C.□
23、﹣△=○ 2. 25×40的结果中有 个“0”。 3.计算2274+(825﹣475÷25×4),第一步应算( ) A.825﹣475 B.475÷25 C.25×4 D.2274+825 4. 3×÷3×=( ) A.1 B.0 C. D.9 5.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3.26×5.3+0.74×5.3 (2)×2.7+6.3÷5+ (3)+(1.6+)×10 (4)1.25×2.8× 6.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比这个数的20%多1,求
24、这个数。 (2) 与的和除以1与的差,商是多少? 实战演练 1.(2016•广州)我们学过+、﹣、×、÷这四种运算.现在规定“*”是一种新的运算.A*B表示2A﹣B,如:4*3=4×2﹣3=5.那么7*6*5= . 2.(2017•福建)一个五位数8□35△,如果这个数能同时被2、3、5整除,那么□代表的数字是 ,△代表的数字是 . 3.(2015•济南)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4.5 B.6.34 C.5.89 4.(
25、2017•商河县)甲数是840,______,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840÷(l+),那么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 A.甲数比乙数多 B.甲数比乙数少 C.乙数比甲数多 D.乙数比甲数少 5.(2016•龙湾区)20千米比( )千米少20%。 A.24 B.16 C.22 D.25 6. (2017•南阳)(1)与它的倒数的差去除,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2)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47.已知商为11,余数为2,求除数是多少?(用方程) 专题三 代数式与方程 考点扫
26、描 1.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 (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运算方法类似,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运用整数乘除法计算出来。 (3)如何快速得出小数乘法得数的位数:小数乘法位数多少取决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但如果小数末尾的数字相乘有0出现的,位数就要减去0的个数。 (4)如何快速得出整数除法商的位数:商的位数取决于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差,如果被除数左边第一位比除数左边第一位小,那么商的位数=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差;如果被除数左边第一位比除数左边第一位大,那么商的位数=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差+1。 (5)分数除法:除以一
27、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6)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a×b=b×a;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分配律:a×c+b×c = (a+b)×c. (7) 添括号及去括号对于运算顺序的影响:当式子中只有同级运算时,那么如果括号前是加法或者乘法时,去括号,括号内符号不改变;如果括号前是减法或者除法时,去括号,括号内符号改变。如果所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加法或者乘法是,括号内符号不改变,如果所添加括号前是减法或除法时,括号内符号改变。 2.简易方程 (1)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28、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如x+3=8怎样进行验算) (2)解方程的依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例如5×X=18) (3)被减数=差+减数(例如x-7=5) 减数=被减数-差(例如7-x=5) (4)被除数=商×除数(例如x÷7=5) 除数=被除数÷商(例如21÷x=3) 3.等式的性质 (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2)解方程时,尽量让所有的未知数在等式的一边,而
29、不要出现等式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情况.(例如: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根据爸爸的年龄—儿子的年龄=相差的年龄的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依题意确定等
30、量关系,设未知数x;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写出答案。 抛砖引玉 【例1】两根2米长的电线,第一根用去全长的,第二根用去米,剩下的电线(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解析】第一根:把全长看成单位“1”,剩下的长度就是全长的(1﹣),用乘法求出剩下的长度;第二根:全长减去米就是剩下的长度.比较剩下的长度即可求解.第一根:2×(1﹣)=2×=(米);第二根:2﹣=(米);<;第二根剩下的长。 答案:B. 【例2】下面哪道题的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 ) A.(40+60)÷20
31、 B.300÷(5×6) C.200﹣(60×2) 【解析】按照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一分析得出答案即可.A、(40+60)÷20去掉小括号后,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改变了运算顺序,影响计算的结果;B、300÷(5×6)去掉小括号后,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改变了运算顺序,影响计算的结果;C、200﹣(60×2)去掉小括号后,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不改变运算顺序,不影响计算的结果。 答案:C. 【例3】甲袋有A千克面粉,乙袋有B千克面粉,如果从乙袋取出6千克放入甲袋中,甲乙两袋重量相等,列等式是 . 【解析】根据“从乙袋取出6千克放入甲袋中,甲乙两袋重量相等,”说明甲、
32、乙两袋相差6×2=12千克,所以等式为A=B﹣12.根据题意得出:A=B﹣6×2=B﹣12,即B﹣A=12. 答案:B﹣A=12. 【例4】把9千克盐平均分装在x个瓶子里,每瓶装1.5千克.用方程表示为( ),方程的解是( ) 【解析】由题意可得关系:每瓶装的千克数×瓶子数=总重量,据此列方程解答即可.设平均分装在x个瓶子里,1.5x=9,x=6. 答案:1.5x=9;x=6. 【例5】养殖场有789只鸡,比鸭少69只,鸭有几只?(先写等量关系式,再用两种方法列X解) 【解析】设鸭有x只,方法一: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鸡比鸭少的只数;即x﹣789=69;
33、 方法二:鸭的只数﹣鸡比鸭少的只数=鸡的只数,即x﹣69=789. 答案:解:方法一:等量关系: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鸡比鸭少的只数。 设鸭有x只, x﹣789=69 x﹣789+789=69+789 x=858 方法二:等量关系:鸭的只数﹣鸡比鸭少的只数=鸡的只数。 设鸭有X只 X﹣69=789 X﹣69+69=789+69 X=858 答:鸭有858只。 沙场点兵 1.设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c=( ) A.﹣1 B.0 C.1 D.2
34、 2.30比x的10倍多2.5,求x是多少?列方程为( ) A.30+10x=2.5 B.10x﹣2.5=30 C.30﹣10x=2.5 3. 某音像社对外出租光盘的收费方法是:每张光盘在出租后的头两天每天收0.8元,以后每天收0.5元,那么一张光盘在出租第n天(n是大于2的自然数)应收租金是 元。 4.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它以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a小时后距乙地还有b千米.用含用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共需要 小时。 5. 生产一批电视机,计划每天生产m台,生产a天,为适应市场需求,需提前3天完成
35、任务. (1)用代数式表示实际每天应生产多少台; (2)当m=1000,a=28时,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实战演练 1.(2016•泉州)甲数为x,乙数是甲数的3倍多6,求乙数的算式是( ) A.x÷3+6 B.(x+6)÷3 C.(x﹣6)÷3 D.3 x+6 2.(2017•宜昌)大客车每时行a千米,小汽车每时行b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c时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3.(2017•绍兴)建筑工地上有a吨水泥,每天用去b吨,用了
36、3天,用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是 ,如果a=20,b=4,那么剩下的是 吨。 4.(2016•高邮市)求未知数x. 4.8﹣3x=1.8 :=x:24 7.5x+6.5x=2.8 5.(2017•济南)求未知数x. ①3x﹣36×5=30; ②x与现有的三个数4、5、6能组成一个比例,求x. 6.(2017•菏泽)x的2倍与3.6的和是8.4,求x. 专题四 比和比例 考点扫描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6:3=2中的
37、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之一;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它的项,分为内项和外项。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5.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
38、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y:x=k(K定值);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关系式:xy=K(K定值)。 抛砖引玉 【例1】1.75=7÷ ==28÷ =. 【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1.75,1.75可化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可化成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7可化成;用分子7做被除数,分母4做除数可转化成除法算式7÷4,7÷4
39、的被除数和除数同乘4可化成28÷16;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 答案:4;49;16;7. 【例2】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和 ,并组成比例是 . 【解析】任意写出两个比值都是8的比,进而组成比例即可.因为8:1=8,16:2=8,所以8:1=16:2. 答案:8:1;16:2;8:1=16:2. 【例3】先按要求填空,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1)图中A、B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2)A、B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这个比和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
40、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答案:解:(1)图中A、B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5:10=1:2, 周长的比是(5×4):(10×4)=20:40=1:2, 因为1:2=1:2,所以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 A、B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5×5):(10×10) =25:100 =1:4 因为1:4≠1:2,所以这个比和边长的比不能组成比例。 【例4】解比例: (1)x:=2: (2)= (3)x:20= (4)x÷15= 【解析】考查解
41、比例的方法。 答案:解:(1)x:=2: x=2× x÷=÷ x= (2)= 0.75x=0.5×6 0.75x÷0.75=3÷0.75 x=4 (3)x:20= 5x=2×20 5x÷5=40÷5 x=8 (4)x÷15= x= x÷=÷ x= 【例5】一批化肥,第一
42、次运走了30吨,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剩下的化肥与运走的化肥的质量比是4:5,这批化肥一共有多少吨? 【解析】根据“剩下的化肥与运走的化肥重量比是4:5”可得:两次运走的化肥重量占总重量的=,总数的减去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就是第一次运走的30吨所对应的分率,30除以自己所对应的分率即可得这批化肥共有多少吨。 答案:解:4+5=9 30÷(﹣) =30÷ =135(吨) 答:这批化肥共有135吨。 沙场点兵 1.能与3:8 组成比例的比是( ) A.8:3 B.0.2:0.5 C.15:40 D.7:21 2.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
43、数、乙数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A.: B.6:5 C.5:6 D.: 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相等,二者的高也相等.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比是( ) A.1:3 B.1:1 C.2:3 D.4:3 4.解方程或解比例: x:10=14:13 2.1x=78 13:18=89:x 2x+30%=9.2 5.运一批货物,运走的与剩下的比为3:7,如果再运走30吨,那么剩下的货物只占原有货物的
44、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实战演练 1.(2017•杭州)==0.3:( )=( )%=( )折=( )成。 2.(2017•杭州)钟面上,时针的转速与分针的转速之比是( ) A.1:60 B.1:12 C.12:1 D.60:1 3.(2016•广州)甲数比乙数少25%,甲数比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4 B.4:1 C.3:4 D.4:3 4.(2016•温州)求未知数x. x:2=: +x= 5.(
45、2016•武汉)操作题。 (1)请你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的比。 6.(2016•温州)小明读一本书,上午读了一部分,这时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9;下午比上午多读6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变成了1:3,这本书共多少页? 专题五 探索规律 考点扫描 1.数字规律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规律: ①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和或差中; ②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倍数中; ③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隐含一定的规律; ④相隔的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46、 ⑤数列的各项分别是项数的平方数; ⑥数列中的下一项是前几项的和。 2.图形规律 (1)图形的规律是指根据一组相关图形总结出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2)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的变化中直接寻找规律。 3.算式中的规律 (1)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 (2)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抛砖引玉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 4,7,10,13,( ),( ). (2) 84,72,60,( ),(
47、 ). (3) 2,6,18,( ),( ). (4) 625,125,25,( ),( ). (5) 1,4,9,16,( ). (6) 2,6,12,20,( ),( ). 【解析】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1=1×1,4=2×2, 9=3×3,16=4×4,所以应
48、填5×5=25; (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2=1×2,6=2×3,12=3×4,20=4×5,所以,应填 5×6=30,6×7=42; 答案:(1)16.(2)48;36.(3)54;162.(4)5;1.(5)25.(6)30;42. 【例2】寻找规律填数: (1) (2)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察上、下两数的差。32-16=16,31-15=16,33-17=16,可知,上面那个“?”=35-16=19,下面那个“?”=18+16=34; (2)从左至右,一上一下地看,由1,3,5,?
49、9,…知,12下面的“?”=7;一下一上看,由6,8,10,12,?,…知,9下面的“?”=14。 答案:(1)19;34.(2)7;14. 【例3】在下列各组图形中寻找规律,并按此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数: (1) (2) 【解析】(1)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数可知,大圆圈内的数等于三个小圆圈内的数的乘积的一半,故第三个图形中的“?”=5×3×8÷2=60;第四个图形中的“?”=(21×2)÷3÷2=7;(2)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已知数,发现有10=8+5-3, 8=7+4-3,即三角形里面的数的和减去三角形外面的数就是中间小圆圈内的数。故第三个图形中的“?”=12+1-5=
50、8;第四个图形中的“?”=7+1-5=3。 答案:(1)60;7.(2)8;3. 【例4】寻找规律填数: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 )×9+5=11111 1234567×9+( )=11111111 【解析】第一个因数依次为:1、12、123……,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依次在末尾多一个数字,第二个因数都是9,加数比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多1,加数是几,则结果为几个1组成的整数。 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1234567×9+8=1111111 答案:12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