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四年级语文教案圆明园的毁灭2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1、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二、学习课文内容。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3句话)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
3、,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己说明了什么?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
4、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三、巩固练习。熟读前两部分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第三课时一、学习第三段。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
5、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二、学习第一段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三、讨论问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课
6、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五、巩固练习。分段练习背诵课文。教学反思: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语言。品析词句、积累语言。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首先放手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然后汇报、交流,再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品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练习表达,迁移运用。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表达能力。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