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南安军别云间别云间山坡羊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怀古朝天子朝天子咏喇叭咏喇叭南安军南安军文天祥文天祥2024/4/2024/4/19 19 周五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1236-1283),字履善,又字,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佑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佑四年(四年(12561256)考取)考取状元状元(进士第一名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元兵渡江,文
2、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集。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帝昺帝昺bngbng祥兴二年祥兴二年(1279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宋朝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北行,于
3、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庚)时写下此诗。庚)时写下此诗。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南安军南安军 文天祥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
4、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u赏析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梅岭(大庚岭)的南北两路。安军,正跨越了梅岭(大庚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梅花,借以和“风雨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情的沉重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
5、,一阵征衣。此时,一阵悲凉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袭上了他的心头。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颔联抒写这次行程颔联抒写这次行程悲苦、孤独悲苦、孤独、矛盾、矛盾的的心情。心情。上句写行程的孤单,用问话的语气写上句写行程的孤单,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说这次北行经过故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说这次北行经过故乡,但身为囚徒归故里,还不如不归!乡,但身为囚徒归故里,还不如不归!两个两个“出出”字和两个字和两个“归归”字重复对照,字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更使得声情激荡: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
6、铐,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上句化用杜甫春望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而说而说“山河千古在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军永远占领,言外之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军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下句说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下句说“城郭之非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意思是说,宋朝人只是暂时的,意思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
7、元民还要继续反抗、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军永远占据。军永远占据。颈联承首联抒写颈联承首联抒写悲愤悲愤,这两句,这两句对仗工整对仗工整,对比对比中中蕴含着极深厚的蕴含着极深厚的爱国爱国情感。情感。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饿死殉国。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饿死殉国。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引用典故引用典故(周武王(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表明至死不降的决心。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表明至死不降的决心。诗人诗人大义凛然,以死明志大义凛然,以死明志,付出了实际行动。,付出了实际行动。表明态度
8、之际,即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在表明态度之际,即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家乡庐陵,没能死在家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家乡庐陵,没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人共绝食八天。进食,诗人共绝食八天。u赏析赏析“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主主旨旨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以死以死明志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保持爱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誓死报国的决心死报国的决心,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正气。,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正气。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写作特色写作
9、特色(1 1)语言质朴,感情深厚。语言质朴,感情深厚。(2 2)逐层递进,声情激昂,不假雕饰。逐层递进,声情激昂,不假雕饰。(3 3)化用名句,引用典故,抒写胸怀。化用名句,引用典故,抒写胸怀。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别云间别云间夏完淳夏完淳2024/4/2024/4/19 19 周五周五 夏完淳(夏完淳(1631163116471647),字存古,),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天资聪颖,有神诗人,少年抗清英雄。天资聪颖,有神童之誉,童之誉,5 5岁读经史,岁读经史,7 7岁能诗文,岁能诗文,9 9岁写岁写出代乳集。出代乳集。141
10、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1647),事泄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事泄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承畴。同年同年就义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就义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年仅年仅1717岁。有狱中上母书等。文集岁。有狱中上母书等。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弘光元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顺治二年(16451645),夏完淳时),夏完淳时年年1515岁,从父
11、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历元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历元年年/顺治四年(顺治四年(16471647)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捕,被
12、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绝命诗。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别云间别云间 夏完淳夏完淳(明明)三年三年羁羁旅客,今日又南旅客,今日又南冠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毅魄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读音停顿读音停顿jgunp 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房。流不尽因大好河山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失失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我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我却无处存身。却无处存身。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
13、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难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难分难舍。分难舍。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定会看到抗清的战旗在定会看到抗清的战旗在空中飘扬空中飘扬。疏通文意疏通文意u赏析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首联首联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历程。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历程。作者作者运用典故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沉痛、愤懑痛、愤懑之情。之情。“又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无奈。得极为悲苦无奈。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颔联颔联抒发
14、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作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作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示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表示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途的深切忧虑。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颈联颈联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情感和心理的矛盾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抒发了依恋故乡依恋故乡之情。之情。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毅魄归
15、来日,灵旗空际看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尾联尾联运用典故和想象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战斗不止的决心。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字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进行抒情述怀?全诗围绕全诗围绕“别别”字抒情述怀。字抒情述怀。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羁旅客”而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颔联写
16、别情。因前后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
17、、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主主旨旨全诗全诗以质朴的语言,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抒发了抒发了亡国之痛和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以及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炽烈的感情。精神和炽烈的感情。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
18、)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典故信手拈来。(2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3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山坡羊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怀古张养浩张养浩2024/4/2024/4/19 19 周五周五 张养浩张养浩(1270-1329),(1270-1329),字希孟,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老野人,济南(今号云庄,又称齐老野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曲以豪放著称。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化人物,其个人
19、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称为“三俊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怀古等等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模极其宏大,设施极
20、其奢华。公元前206206年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小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小令。令。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散曲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称为小令。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宫调的曲子联缀
21、而成的曲,称为套曲。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读音停顿读音停顿 骊骊山四顾,山四顾,阿阿 房房一炬,当时一炬,当时奢奢 侈侈今何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处?只见草萧疏,水萦萦 纡纡。至今遗恨迷烟树。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了土。山坡羊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怀古 张养浩张养浩pngshchlyngy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一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哪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
22、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黄土。疏通文意疏通文意u赏析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侈今何处”。开头三句回顾骊山历史。作者用开头三句回顾骊山历史。作者用“今何今何处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至今历史所发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至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文。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只见草萧疏,
23、水萦纡只见草萧疏,水萦纡”。此两句承上写景。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此两句承上写景。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作者怀古伤今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的情感分量。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汉楚”。这两句历数从古至今,亡国之恨已消失这两句历数从古至今,亡国之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寄托了作者的讽刺:后人都已在烟树之间。寄托了作者的讽刺:后人都已经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经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
24、析赏析“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了土”。最后一句最后一句点明点明全曲全曲主题主题,概括封建王朝,概括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无论输赢,奢华的宫殿最社会历史的规律。无论输赢,奢华的宫殿最后都会化为黄土,封建统治者最终都逃脱不后都会化为黄土,封建统治者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了灭亡的命运。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主主旨旨 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取政权而进行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取政权而进行的
25、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木的奢侈无度。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 1)角度新颖。)角度新颖。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历史兴衰,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历史兴衰,封建统治者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封建统治者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的命运。(2 2)引史为证,借古讽今,感情痛切,风)引史为证,借古讽今,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格沉郁。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有着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性的概括。有着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性的概括。诗歌赏析诗歌赏析朝天子朝天子咏喇叭咏喇叭王王 磐磐2024/4
26、/2024/4/19 19 周五周五 王磐(约王磐(约1470147015301530),字鸿渐,),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考试,故而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考试,故而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画中度过一生。他的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一。王磐有王咏喇叭即是其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
27、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西楼乐府,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0615211521),),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查矿,尤其尤其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搜刮民财,闹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喇叭声就恐惧万分。诗人
28、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就以此为题,就以此为题,写了这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和和丑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喇叭喇叭,唢呐唢呐,曲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哪里去辨甚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读
29、音停顿读音停顿lba朝朝天子天子咏喇叭咏喇叭 王王 磐磐pnqchosunshn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声音却很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声音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又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又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走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走了。了。疏通文意疏通文意u赏析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先写“吹吹”之声之声。“曲儿小腔儿大曲儿小腔儿大”一语双关,一语双关,明写喇叭
30、、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虽地位低下,但仗势欺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虽地位低下,但仗势欺人。人。作者作者借物抒怀借物抒怀,刻画出一副丑恶的奴才,刻画出一副丑恶的奴才嘴脸,饱含蔑视之意。嘴脸,饱含蔑视之意。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写写“吹吹”之之功功用。此一个用。此一个“抬抬”字出神入字出神入化,与化,与“喇叭,唢呐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刻辛辣。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赏析赏析“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写“吹吹”之恶果。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之恶果。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u赏析赏
31、析“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点明点明了全文了全文主旨主旨。水尽鹅飞,运用水尽鹅飞,运用夸张、夸张、比喻比喻手法,形象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官吏们把老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地表现了官吏们把老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情形。点出一无所有的情形。点出“吹吹”的恶果,的恶果,百姓百姓家破人亡家破人亡,表达对,表达对“吹吹”的憎恨。的憎恨。不难看出,通篇对喇叭、唢呐咏得真切,不难看出,通篇对喇叭、唢呐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咏得让人信服。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第一层(第一层(1-3句)明
32、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第二层(第二层(4-8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则民遭殃。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这首散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这首散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了哪些内容?吹之恶果吹之恶果:腔儿大腔儿大全仗你抬声价全仗你抬声价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鹅飞吹吹吹之声吹之声
33、:吹之功用吹之功用:诗歌赏析诗歌赏析u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这首散曲借物咏怀这首散曲借物咏怀,表面写的是喇叭和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唢呐,实际上处处写的的都是宦官,都是宦官,“曲儿小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腔儿大”比喻比喻宦官仗势欺人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主主旨旨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上是借物咏怀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 1)运用象征,借物咏怀。表面上写喇叭和)运用象征,借物咏怀。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宦官,揭露他们的罪行。唢呐,实则处处写宦官,揭露他们的罪行。(2 2)语言轻俏诙谐,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语言轻俏诙谐,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