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72 ,大小:2.72MB ,
资源ID:1298684      下载积分:2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986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pdf

1、1 202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 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稳住经济大盘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稳住经济大盘 2 项目概览项目概览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009 年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旨在以一种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凝聚海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发挥各自专长、分工合作,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短期政策对策及长期改革治理建议,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

2、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课题组团队成员包括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以及 20 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包括 2 位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5 位终身教职教授。与此同时,高等研究院下设有数据调研中心、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卫生经济与老龄化研究中心等 10 多个中心也将从不同方面为本项目提供研究支持。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现形式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坚持以全局观念、坚持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方法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方法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力求体现

3、以下特点:一是一是构建完善多部门大型量化准结构性宏观模型(IAR-CMM):充分考虑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内含多个板块,板块对接时会把其它板块的结论嵌入到该板块中去,使之短期政策应对变量与长期改革参数在所有板块中具有自洽性和内在一致性,以此达到宏观总体一般均衡的综合治理;二是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内在逻辑分析及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三个维度的结合: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以体现“六性”: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和思想性;三是三是不只是大概率的点预测,更多的是进行稳经济的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析,规避和防范一旦出现后果严重

4、的小概率事件和如何应对已有显著迹象的大概率系统性风险:对不同风险和政府不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和备选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四是既考虑到短期波动风险、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每年以季度为出版频率,一年 4 期,得到“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理论经济学上海市高峰类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

5、拟()和政策模拟(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课题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3 报告摘要报告摘要 2022 年以来,年以来,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滞胀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国际在地缘政治冲

6、突加剧、全球滞胀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国际国内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内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加大,使得上半年宏观经济偏离正使得上半年宏观经济偏离正常增长轨迹,常增长轨迹,给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带来挑战。给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带来挑战。然而,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前景广阔,支撑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和条件比较厚实,市场信心有所回升(包括企业信心、投资信心、股市回升),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展望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展望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一揽子宏观政策刺激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全面落地,有效防控、一揽子宏观政策刺激

7、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全面落地,中国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全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注重短期逆周期对冲与长期跨周期政策之间的平衡,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来看,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下降,疫情过后有望反弹;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动能减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所回升,对投资的支撑力度明显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拖累整体投资;进出口稳定增长,贸易顺差较

8、去年同期上升,随着疫情好转以及稳外贸相关政策落地,外贸仍将继续向好。考虑到俄乌冲突短期内难以化解,加上美国拉拢相关盟友谋求降低供应链、产业链对中国依赖,外需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稳外贸压力依然较大;CPI 稳定上涨、PPI 涨幅回落,剪刀差不断缩小;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双向宽幅波动增强;失业率走高,年轻群体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市场承受压力;数字人民币全球领先,数字人民币测试加速,主题探索更加系统化;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有望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创造新的增长点。课题组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房地产一是房地产企业债务压力增

9、加,其信用风险持续释放。企业债务压力增加,其信用风险持续释放。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房地产企业 2022 年到期债务约有接近万亿级别规模,预计个别房地产企业将有大量债券展期或者实质性违约。二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二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销货不畅,导致其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停工停产、倒闭破产。三是地方政府债务三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攀升规模攀升。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系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会向金融系统传导,最终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金融机构风险敞口有所扩大。四是金融机构风险敞口有所扩大。考虑到近期河南等地村镇银行爆出“无法提现”

10、等事件,说明地方性银行的风险开始逐渐显4 露,抗风险能力有所减弱。五是产业链、供应链紊乱以及“内缩外移”的风险五是产业链、供应链紊乱以及“内缩外移”的风险,这将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可忽略的负面冲击,严重干扰现代化进程。六是疫情存在反弹。六是疫情存在反弹的风险。的风险。如果下半年疫情再次爆发,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的核心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区,外资外贸的窗口区爆发,可能超出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根据 2022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定性判断,课题组利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IAR-CMM)对不同情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增速进行预测。在基准情景下,预测 2022 年全年

11、实际 GDP 增速为 4.3%,CPI 增长 2.1%,PPI 增长 6.4%,GDP 平减指数增长 3.4%,消费增长 1.8%,投资增长 6.2%,出口增长9.5%,进口增长 5.7%,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USD)将在 6.8 附近宽幅双向波动。考虑到政策力度的加大、疫情反复、民企违约风险加剧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分以下 7 种情景对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增速进行预测:情景 1假设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宽松,其中财政方面通过更大幅度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使得赤字额外增加 4500 亿元,货币方面则额外增加一次降准,幅度为 50 个基点,将带动全年 GDP 增速较基准情景

12、提高 0.4 个百分点,达到 4.7%。情景 2假设下半年疫情在部分城市局部爆发,消费增速相对基准情形降低 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的下降也将拖累投资增速较基准下降 0.1%,最终 GDP 增速将较基准下降 0.3%。情景 3假设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全年消费增速相对情景 2 提高 0.3 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的提升也将带动投资增速上升较基准 0.1%,最终 GDP 增速将较情景 2 提升 0.2%。情景 4假设民营房地产企业持续出现流动性问题,其债券违约率在二季度末的基础上再上升 10 个百分点,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上升,使得金融机构脆弱性上升以及信用利差大幅飙升,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和 G

13、DP 增速分别较基准下降 1.5 和 0.8个百分点。情景 5假设俄乌冲突有所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逐渐回归正常,引起PPI 同比增速较基准下降 2 个百分点,使得消费较基准提高 0.1 个百分点,投资提高 0.2个百分点,拉动全年 GDP 增速较基准提升 0.2 个百分点,达到 4.5%。情景 6假设美国下调对中国加征的关税,预计 2022 年中国出口增速将较基准5 情景上升 2 个百分点,拉动全年 GDP 增速较基准上升 0.3 个百分点,达到 4.6%。情景 7假设全球面临滞胀风险,外需的收缩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风险使得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分别较基准情景下降 2.4 和 0.5 个百

14、分点,全年 GDP 增速将较基准下降 0.4 个百分点。课题组根据 IAR-CMM 量化准结构模型,分析了为了达到 5%的较高经济增速,不同情景下所需的政策力度。总体而言,在经济增速承压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在经济增速承压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跨周期跨周期政策设计、逆周期政策调节均有政策设计、逆周期政策调节均有其现实必要性,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保市其现实必要性,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保市场主体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一揽子场主体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一揽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起到一定的停损止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起到一定的停损止跌作用。跌作用。一是要继续实施积极有为的

15、财政政策,着力提升政策效能。二是要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性货币政策,应积极推动贷款利率下行,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宏观审慎政策要与逆周期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避免造成市场预期的紊乱。四是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五是结构性政策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六是健全粮食能源安全政策,夯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从长期来看,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关键还是要靠减少不利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关键还是要靠减少不利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壁垒和资源有效配置的

16、各种壁垒和把握好政策调整的时度效把握好政策调整的时度效,通过市场力量、改革力量,通过市场力量、改革力量、开放、开放力量力量,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让经济主体具有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让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信心及经济选择自由,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权充分的信心及经济选择自由,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权明晰与契约自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务实扩大明晰与契约自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务实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上

17、新台阶。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首先,首先,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在的一些的一些认识误区认识误区必须正视。必须正视。一是没有处理好高效规范和充分开放的辩证统一关系,误以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政府要把市场统起来、管起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管制不断加码,监管的过急、过频、过大、过激,大大地弱化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资本的应用,致使经济不断下行。二是将公平竞争和市场主体创新导致的阶段性垄断对立起来,以为公平竞争就要弱化资本,将市场主体创新而导致的阶段性垄断以行政的手段予以破除,而忽视了市场竞争机制之下竞争压力企业通过投资研发激发创新,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

18、阶段性垄断利润,而阶段性垄断利润又导致创新的“竞争-创新-垄断-竞争”动态循环。三是以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摆脱对外部市场、外循环的依赖,可以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而自力更生、自我循环,从而寄希望什么都自搞一套、自成体系,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探6 索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就是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次,其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质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及其社会的关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质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及其社会的关系,关键要靠深化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关键要靠深化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的本质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必要条件

19、是完善市场制度,让市场有效,而让市场有效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政府,要有一个有效政府的必要条件是有一个有限和定位恰当的政府。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制定基本的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果以此来衡量,针对一些行业的急剧式、一刀切的不断加强的政府管制和结构调整,甚至将其市场统制起来,是不合宜的。自改革开放之初就确立的松绑放权市场取向改革方向仍需要继续坚持和深化,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触及政府改革这个关键。同时,应充分发挥开放对改革的倒逼作用,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的互动互促,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最后,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最后,新时期中国经济

20、体制改革需要从政府间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改革需要从政府间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加快全国统一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建设。第一,基于公共服务型有限政府定位重新界定政府间关系,根据信息对称强弱、外部性大小及是否激励相容,纵向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横向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凝聚区域市场一体化力量。第二,基于有效市场目标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松政府管制、精简过时法律法规,为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充分的制度空间。第三

21、,基于竞争中性原则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不断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制度,依法监管、提振民营信心,为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环境。关键词: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政策模拟;情景分析;长期治理 本报告联系人:陈旭东(021-65903125,)7 目录目录 概述.9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29 一、2022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29(一)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下降,下半年有望反弹.29(二)投资增速下滑,基建投资待发力.37(三)进出口稳定增长,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上升.44(四)劳动力市场承受重大压力.50(五)CPI 稳定上涨

22、,PPI 涨幅回落,剪刀差不断缩小.58(六)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着力稳住经济大盘.65(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双向宽幅波动增强.70(八)数字人民币和数字美元.80(九)新能源产业稳步前进,助力绿色发展.84 二、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不确定性.91(一)年轻人就业难.91(二)家庭部门出现短暂去杠杆的插曲.101(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降低银行风险承担.114(四)民营房地产企业违约率大增,金融系统稳定性未见改善.123(五)地方政府债务加速发行,还债压力积累.131(六)推动绿色转型 助力高质量发展.136 三、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139(一)全球贸易面

23、临收缩风险.139(二)美国疫情影响接近尾声,经济存在较高滞胀风险.140(三)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增大.142(四)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导致亚太地区经济复苏放缓.143(五)拉美经济体面临抑制通胀和保增长之间的难题.147(六)非洲国家经济表现各不相同.148 第二章 基准条件下 2022 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149 第三章 不同情景下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其政策应对.152 一、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政策应对.152 二、不同情景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力度选项.158 8 第四章 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认知误区全力稳住经济大盘.163 附录一:项目架构图.171 附录二: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4、简介.172 9 概述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基于上财高等研究院中国量化准结构宏观预测模型(IAR-CMM)所建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分别从基准情景(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持续加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2022 年底或将在 6.8 附近宽幅震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庭收入增速不确定性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加快、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犹存、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速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十四五期间单位GDP 碳排放量下降 18%)、情景 1(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情景 2(疫情在部分城市局部爆发)、情

25、景 3(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情景 4(民营企业违约风险上升)、情景 5(俄乌冲突缓和)、情景 6(美国下调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情景 7(全球面临滞胀风险)进行数值模拟。2022年中国经济受新冠疫情反复、世界百年变局以及自身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所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出现新变化,导致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此,跨周期政策设计、逆周期政策调节均有其现实必要性,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保市场主体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起到一定的停损止跌作用,对市场信心恢复也有一定助益。然而,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短期稳住经济大盘和中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关

26、键还是要靠减少不利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壁垒和把握好政策调整的时度效,通过市场力量、改革力量,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让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信心及经济选择自由,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权明晰与契约自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市场取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经济、稳信心、稳预期。(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 1.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下降,下半年有望反弹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下降,下半年有望反弹。2022 年 1-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 亿元,同比下降 1.5%。消费市场在年初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但随着本土疫情频发

27、,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及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明显减少。从消费类别来看,基本生活类的商品销售表现普遍好于非基本生活类商品;粮食类和中西药类消费品取得较大的增长;部分消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网上消费总额持续增长;疫情时期的居民需求偏好也发生改变,饮料类和烟酒类的消费都有上升。相反,餐饮类消费受疫情的冲击影响尤为显著;服装类、通信器材类和金银珠宝类等消费品比去年同期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10 滑。5 月开始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消费有所回升。随着餐饮业和旅游业的逐步重开,期望为下半年消费带来增长动力。课题组预计下半年消费将有所反弹重现增长,但由于疫情风险依然存在,消费走势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收入和价格因素的

28、影响也不能忽视。有效的疫情防控,确保就业和收入,以及稳定物价将是恢复消费者信心刺激居民消费的关键。2.投资增速下滑,基建投资待发力。投资增速下滑,基建投资待发力。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2%,增速比 1-4 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1%,比 1-4 月下降 1.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截至 5月,部分城市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人流和物流受阻,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海外的滞胀风险等因素,企业的景气程度持续下降。从投资的三大类来看,制造业投资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基建投资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未来从供给来看

29、,随着复工复产和人流物流海关等逐渐畅通,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部分行业将有所回暖;从需求侧来看,海外存在滞胀的风险,叠加国内消费需求不振等因素,将对制造业投资造成制约,预计整体制造业投资将平稳增长。基建投资方面,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 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进度比近年来明显提前,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发力。房地产市场持续冷却,进入 6 月成交开始反弹,预计好于 5 月,但总体房地产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资金来源紧张,6-8 月随着房企债券还款高峰期的到来预计将出现大量违约,加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房企拿地减少,也对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造成滞后影响,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

30、资仍有较大压力。3.进出口稳定增长,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上升进出口稳定增长,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上升。2022 年 1-5 月,在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进出口增速表现出较大的韧性。其中,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13.5%和 6.6%,货物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 978 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 28.8%和 19.1%,服务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减少 44.4 亿美元。去年同期,新冠疫情在全球主要国家迅速蔓延,国外生产活动受阻,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与此相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贸产能稳步提升,从而有效填补了国际市场需求,中国出口、进口累计增速分别高达 40.1%和 36.7%

31、。为了剔除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影响,课题组计算了出口和进口近两年的年化累计增速,分别为 26.1%和 20.7%。可以看出,出口和进口增速保持了较高的韧性。主要原因有:第一,全球性的通胀环境和贸易成本推升贸易价格,是支撑贸易额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2022 年以来,全球性通胀压力上升,叠加俄乌冲突引发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我国进口价格高企而进口数量萎缩。1-5 月,原油、钢材、11 大豆和集成电路等主要进口产品的平均价格分别上涨约 63%、29%、26%和 22%。进口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挤压工业企业利润并推高出口成本,对经济复苏和出口均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出口价格支撑了出口的稳定增长。2022 年 1

32、-5 月,出口价格指数月平均为110.2,而出口数量指数月均仅为 100.8。第二,疫情爆发以来,受益于国内较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生产能力,中国进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所提升,是实现出口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数据,2021 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为 15.1%和 11.9%,分别较疫情爆发以前的 2019 年提高1.9 和 1.2 个百分点。2022 年 1-5 月,进出口继续稳定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增长 9.0%,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增长 32%。第三,疫情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冲击有限,不会导致其大规模转移。一方面,建设全国统一

33、大市场将继续提升中国对国际制造业资本的吸引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逐渐打破地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要素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对出口企业来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进一步提升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巩固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聚集。另一方面,对于以中国为市场的制造业资本来讲,短期疫情冲击并不会导致其转移出中国,与此相反,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所释放的巨大市场需求是吸引其持续流入中国的关键性因素。课题组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业确实存在部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现象,但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为主,体现了中国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并巩固了中国在亚洲地区产业链的中心地位。4.失

34、业率逐步走高,劳动力市场承受压力失业率逐步走高,劳动力市场承受压力。2022 年调查失业率逐步走高,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4、5 月全国调查失业率升至 6.1%、5.9%,同比上升 1.0%、0.9%。其中,31 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为 6.7%,6.9%,同比上升 1.5%,1.7%。今年以来 16-24 岁调查失业率持续上升,到 4 月为 18.2%,是 2018 年 1 月此数据定期公布以来的新高。同时今年毕业生规模达 1076 万人,高企的青年失业率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需就业的人群中,除了初次就业者外,还有一批再就业者。这一批人就业竞争力弱,但承担的家庭压力大,他们的在就业问题也同样需要给

35、予重视。4 月 25-59 岁调查失业率达 5.3%,为年内新高,中年群体作为政策较少关注的人群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方面,中年群体背负着偿还房贷、育儿养老等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据报道今年互联网行业等出现较大幅裁员,中年群体首当其冲,且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存在摩擦,该群体通常难以迅速再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难且存在匹配降级,需要给予政策支持。截至 5 月新增就业人数累计 529 万人,比去年同期降低 7.84%。同时,一季度城镇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为 26612 万人,环比上升 2.7%。上述事实均体现劳动力市场目前承受巨大压力。PMI 从业人员指数 1-5 月波动下降,6 月回暖。6 月制造业

36、从业人员指数为 48.7%,非制造业 PMI 从业人员指数为46.9%。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6%,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3%。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有所下降,5 月为 47.2 小时,同比下降 0.19 小时。2022 年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为 17780 万人,同比上升 2.2%。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为 4436 元,同比上升 5.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小幅上升,一季度为 10345 元,实际同比增长 5.10%。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分别为 13832 元和 5778 元,实际同比增长 4.2%、6.3%,农村收入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城乡居民

37、收入比值为 2.39,同比下降 0.04。上海、北京等地疫情爆发使得各地物流活跃度遭受巨大冲击,4 月全国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近 30%,其中北京货运流量 4、5 两月均同比下降 40%,上海更是断崖式下降 80%。二季度末尾恢复态势初显,6 月江苏、浙江货运流量降幅缩减,呈 V 字走势。5.CPI 稳定上涨、稳定上涨、PPI 涨幅回落,剪刀差不断缩小涨幅回落,剪刀差不断缩小。2022 年 1-5 月 CPI 累计同比增速为 1.5%,1-5 月同比增速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猪肉、鲜菜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有所上升;PPI 同比增速逐月下降,与 CPI 的剪刀差不断缩小。受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

38、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俄乌冲突对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推高等因素的影响,2022 年 1-5 月 PPI 定基价格指数快速上升,但由于基数效应,PPI 同比增速逐月下降。2022 年第一季度 GDP 平减指数同比增速为 3.96%,较 2021 年年均 4.4%的增速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到基数效应、局部新冠疫情的反复、猪肉价格等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刺激政策的滞后影响、世界经济复苏情况,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趋势等各种因素,课题组预计 2022 年下半年 CPI 同比增速将较上半年有所上升,PPI 同比增速将持续波动下降,CPI 和 PPI 剪刀差将进一步缩小。考虑到当前全球多国面临高通胀甚至滞胀压力

39、,受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在不断上升,下半年个别月份 CPI 同比增速可能突破“3%”。6.2022 年前 5 个月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今年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靠前发力,5 月末货币供应增速为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为 10.5%,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货币供应增速基本匹配。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增量信贷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上升。截至 5 月,M2 余额为 25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增速环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同

40、比上升 2.6 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29.2 万亿元,同比13 增长 10.5%,增速环比上升 0.23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0.53 个百分点。此外,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延续下降趋势。具体地,央行于 4 月降准 0.25 个百分点共释放约 5300 亿元流动性;5 月末 DR007 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1.84%;6 月 LPR 报价一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为 3.7%和 4.45%,同比分别下降 15 和 20 个基点;一季度末各类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4.65%,同比下降 0.45 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延续下降趋势,企业融资压力似乎有所缓解,但进

41、入今年以来民营企业违约率持续上升,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违约率在一、二季度分别上升了 4.1和 10.8 个百分点。此外,叠加本就复苏缓慢的终端需求,企业经营风险仍存在短期内快速上升的可能性,企业信用利差上升的压力短期内难以大幅缓解。更重要的是,快速上升的经营风险可能通过违约、破坏投资信心、收缩劳动力需求等渠道放大经济下行压力,造成更大的经济衰退。因此,综合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以及海外金融条件快速大幅收紧等因素,课题组认为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预计年内仍有一定降准的空间,以支撑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在面临重大冲击时综合运用降息等多种政策工

42、具与降准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可行的政策选项。7.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双向宽幅波动增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双向宽幅波动增强。2022 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宽幅波动。2022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四个月小幅下降,从年初的 3.22 万亿美元降至 3.12万亿美元。5月外汇储备规模回升,截至 5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1278万亿美元,较 4月末上升 81亿美元,环比升幅为 0.26%。人民币汇率上半年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相对平稳,总体在 6.3 至 6.4 的中枢水平上下波动。但进入

43、二季度,由于国内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叠加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人民币在 4 月中下旬至 5月中下旬持续贬值。自 3 月 31日至 4月 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 6.3482贬值至 6.6177,5 月 13 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 6.8,为 2020 年 10 月以来首次,最低跌至 6.815,随后震荡上行。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高企。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疫情反复对国内经济形势造成严重冲击。从外部环境看,俄乌冲突提升了市场的避险情绪,加之美联储为应对高通胀加快加息步伐,美元指数不断攀升。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需

44、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综上,课题组预估 2022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CNY/USD 或将在 6.8附近双向宽幅波动,且波动幅14 度可能加大,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8.数字人民币全球领先,数字美元测试加速数字人民币全球领先,数字美元测试加速。数字人民币的测试稳步进行中,主题探索更加系统化。央行数字货币可通过加载不影响其基本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实现灵活的可编程性。如在微观个体使用场景中,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或在宏观政策调控中,根据整体经济状况精准、及时地对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市场的货币流通做出调整。在不久的将来,有望

45、协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发力。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加快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讨论,在该领域,各国已正式进入多边合作与竞争阶段。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敦促联邦政府机构加速数字美元的开发。但其后,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在公开发言中指出,距离数字美元面世至少需要 5 年以上的时间。印度、日本等国相继推出本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详细计划。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美元挑战者们的兴趣似乎更高。受国际形势影响,加密数字货币市场持续低迷,而以央行数字货币为基础的跨境支付领域竞争日渐加剧。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意味着中国已开始有规模、有计划地推行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

46、进程中的重要一环。9.青年就业意向失衡,服务业低迷是导致青年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青年就业意向失衡,服务业低迷是导致青年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加重了青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了青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今年 4 月,16-24 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以下简称“青年失业率”)达 18.2%,是同期全国失业率(6.1%)的近三倍,创下自 2018 年 1月此数据定期公布以来的新高。据报告显示,2020 年有 77%的青年从事服务业,2022 年的应届生中只有 11%愿意从事农业和工业相关的职业,青年人就业意向结构失衡比较严重。课题组分析发现,2020 年以来,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47、和青年失业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青年追求自由和理想工作的心态一定程度加剧了青年就业意向在第三产业的集中,但导致青年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为就业意向结构失衡和服务业低迷。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改变青年的就业观是在短期和长期中解决青年失业率过高的重要途径。从具体行业来看,随“双减”政策深入,线上和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冲击,进一步加重了青年劳动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2022 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教育培训行业就业景气指数降至 2021 年以来最低点。课题组建议:需加强学校教育体系与教育培训行业的合作,设置“白名单”逐步放松对优质机构的管制,吸纳教育培训相关企业转岗人员;制定补偿机制并联合

48、市场力量,促进教培行业转型;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合理化教育培训行业管制的法律基础,完善对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离岗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15 10.家庭部门出现短暂去杠杆的插曲家庭部门出现短暂去杠杆的插曲。2022 年前 5 个月,居民户新增人民币中长期消费类贷款有 3 个月的当月新增额为负值,并且从 4 月开始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值,虽然降幅在收窄。受此影响,家庭杠杆率(以债务占 GDP 的比重)在 2022 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 0.1 个百分点,达到 62.1%,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在 62%附近波动。家庭部门贷款新增额出现的负增长是否意味着家庭部门可能进入降杠杆的通道?课题组认为,这种担

49、心还为时尚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课题组发现,除主要受疫情影响的上海和重庆外,其余省份的贷款在 2022 年 1-5 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次,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当月值已经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回暖,5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定金和预收款环比增幅为 21.9%,个人按揭贷款环比增幅为 4.8%,这也显示出家庭部门加杠杆的韧性。在房地产刺激政策方面,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为刺激房地产需求,许多地区再次实施降低首付比,降低利率等信贷放松政策。根据课题组利用结构模型的估计结果,这些信贷宽松政策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刺激房地产需求,稳定房价,但长期来看,会加重家庭的债务负担,对消费产

50、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政策还可能恶化收入分配,即高收入家庭在货币政策冲击当期消费增加的较多,而中低收入家庭在货币政策冲击当期消费增加的较少甚至下降。因此,须警惕房地须警惕房地产刺激政策长期不退产刺激政策长期不退出带来的后果重现。出带来的后果重现。家庭加杠杆的速度在放缓,但存钱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2022 年前5 个月的家庭新增存款为 7.86 万亿元,远高于之前的所有年份。疫情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也体现在家庭总储蓄率的变动上,2020 年爆发的疫情逆转了家庭总储蓄率从 2010 年以来的下降趋势。高储蓄是否意味着对家庭部门的刺激政策是不必需的?课题组认为,对家庭部门的刺激政策仍是有效果的,原因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