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6 ,大小:772.65KB ,
资源ID:1288117      下载积分:2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881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年).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年).pdf

1、No.20231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11月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2023 年年)前言前言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驱动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作为数字化技术在金融业的核心呈现形式,金融科技持续发挥着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在金融业各环节、各场景深入应用,持续充实产业“积厚成势”新阶段的内涵。从全球市场看,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影响,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持续下行,但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表现出较大增长潜力。金融科技市场主体不断加快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寻求新的场景突破,同时也高度重视新技术

2、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金融业数字化发展以及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对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信用体系与弥补数字鸿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大型企业加快探索并积极推进金融科技跨境协作规则和互操作性平台建设。国内金融科技产业形成相对稳定格局,更加注重行业规范化发展,并突出强调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国民经济复苏过程中,各类稳增长、扩内需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对金融科技提出新的要求,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度推进,也使金融科技发展面临新的形势。近一年来,金融科技市场主体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金融科技投入成效成为关注重点。同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于金融科技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提

3、出新要求,也成为金融科技新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业对数字化技术应用需求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工具箱”进一步丰富。数字原生理念在金融业逐步深化,算力能力成为金融业数智化发展的新焦点,大模型、数据智能技术加速金融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金融信创走向深水区,助力金融应用现代化转型。同时,安全防护体系化、服务化发展,正在成为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底座的新风向。另外,量子计算、5G-Advanced 等前沿技术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金融科技体系的内涵。金融科技深度嵌入到金融业务和经营管理流程中,加快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金融业客户服务、营销渠道加速智能化进程,支付、

4、风控等核心环节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金融科技加持下,各类金融产品持续创新,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全面数智化转型,并深入影响产业金融,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创新成为热点,扩大了产业金融参与群体,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本白皮书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连续第六年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跟踪研究成果,聚焦过去一年来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新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技术、市场主体、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的进展,并对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业界批评指正。目录目录一、全球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1(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增速放缓,发展格局呈多样化态势.1(二)市场主体更加关注前沿技术

5、和创新模式,并强化风险平衡意识.4(三)全球金融科技协作需求日益提升,跨境规则及平台建设加速.7(四)金融科技价值持续释放,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粘合剂”作用.9二、中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11(一)经济复苏与监管改革双期叠加,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要求.11(二)产业格局进入相对稳定期,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14(三)发展导向强调“科产金良性循环”,助力金融业供给侧改革.18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发展呈现新特征.21(一)算力成为金融数智化新引擎,数字原生应用巩固转型基础.21(二)大模型助推数据智能技术升级,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23(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深入推进,持续助力金融服务现

6、代化转型.26(四)金融安全防护体系化布局持续增强,服务模式向多维度发展.27(五)前沿技术与应用持续探索,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体系内涵.29四、金融科技重点应用场景催生新导向.31(一)数字原生理念影响深刻,金融业运营服务智能水平不断提升.31(二)新技术在业务核心环节深入应用,支付与风控能力持续升级.34(三)数字化有力驱动产品创新,资本市场与保险业科技应用加速.37(四)数字基因贯穿业务生态全流程,个人金融向数智化全面转型.39(五)金融科技深度赋能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数字金融创新成热点.41五、金融科技生态发展展望.44(一)金融科技应用进入深水区,投入成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44(二)

7、金融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业务驱动与需求驱动更为凸显.45(三)数字原生理念加速落地,数字金融示范应用效应愈加明显.46(四)金融科技助力政策精准实施,充分释放金融业经济社会价值.47(五)统筹创新和稳定的关系,全方位审慎监管进入新阶段.48(六)金融科技“走出去”趋势明显,支撑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48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 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体规模(亿美元).2图 2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交易数.2图 3 全球金融科技公司 IPO 数量.3图 4 近三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增速对比.16图 5 历年银行客服中心从业人数及增长率.32图 6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金额(万亿元).3

8、5图 7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万亿元).44表 目 录表 目 录表 1 2023 年以来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文件.12表 2 银行机构大模型布局.24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一、全球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受经贸摩擦、通缩预期、地缘冲突等叠加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明显,金融科技产业同样受到冲击,基本结束快速扩张阶段。同时,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数字化智能化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寻求新突破的重要驱动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技术由于应用不当或缺少监管,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行业风险,针对金融科技的国际协作要求日益提升。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对于弥补行业间数字鸿沟、完善社会

9、信用体系方面具有赋能效果,未来有望继续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粘合剂”持续发挥作用。(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增速放缓,发展格局呈多样化态势(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增速放缓,发展格局呈多样化态势1.受全球经济和科技行业低迷影响,金融科技融资下降和盈利不足等问题突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科技产业进展密切相关。受全球经济预期弱势、美联储加息缩表、科技行业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金融科技产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在金融科技企业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规模持续下滑,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表现普遍较差。2022 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为 770 亿美元,较 202

10、1 年下降 45%,2023 年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为 229 亿美元,同比下降 57%,投融资交易数为 1922 笔,同比下降 41%,半年度投融资水平已降为自 2017 年以来的最低点。各阶段金融科技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2滑,2023 年上半年种子轮融资规模下降 12%,创业初期融资规模下降 14%,成长期和成熟期创业公司的融资规模分别下降 43%和 66%1。来源:CB Insights图 1 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体规模(亿美元)来源:CB Insights图 2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交易数1数据来源:标准普尔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11、2023 年)3来源:CB Insights图 3 全球金融科技公司 IPO 数量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在大量金融科技企业估值下滑、获得融资支持减少的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等问题更为突出。整体来看,金融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缺少长期的可持续收入。波士顿咨询对 85 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调查发现,其中仅有 45%的公司是盈利状态。尽管金融科技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立足点,常自称拥有“最新的理念和产品”,但大多数商业模式并不足以支持持续增长,尤其是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盈利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淘汰压力。2.不同区域发展速度分化明显,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全

12、球不同区域来看,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分化。以北美和欧洲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先发区域,投融资规模、活跃度等方面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对比来看,以拉美、非洲等地区为代表的新兴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潜力突出,尤其是拉美地区 2023 年二季度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较一季度相比增长 150%,是同期全球唯一出现增长的区域,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4非洲地区的金融财务类应用活跃用户规模较 2022 年同期增长 31%2。新兴金融科技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得益于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金融科技的潜在用户规模巨大,这些区域均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对于新技术接受度高的年轻群体,共

13、同构成金融科技的用户基础。世界银行全球金融数据库显示,拉美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已超过 73%,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这个差距达到了 46%,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二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金融科技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以非洲为例,近年来非洲各国不断加大 ICT 基础设施投入,网络覆盖提升明显,预计到 2025 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 6.7 亿,普及率达到51%3,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跨境电商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迅速扩张。同时由于非洲无遗留的基础设施更迭问题,能够跨越式进入新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金融科技不必再经历与基础设施的迭代磨合,能够实现快速规模化应用。(二)市场主体

14、更加关注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并强化风险平衡意识(二)市场主体更加关注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并强化风险平衡意识1.海外大型平台突破传统模式边界,加速拓展金融业务近一年来,部分海外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为探索更多的新模式,开始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涉足更多金融业务。一方面,大型平台公司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共同推动金融业务的拓展。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苹果公司。2023 年 4 月,苹果与高盛合作推出 Apple Card 高收2数据来源:DataSparkle3数据来源:ITU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5益储蓄账户,采用美国银行的托管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种利率选择和存款方案,借助苹果的影响力,该

15、储蓄账户发布第一周开卡用户超过 24 万,截至 2023 年 8 月,存款总额已超过 100 亿美元。亚马逊也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在全球多地推出银行卡服务,作为一项成功的创新模式为数字金融带来更多机遇。另一方面,新型社交媒体、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用户规模、技术能力等优势,加大金融业务的拓展力度。2023 年 3 月,Meta 基于即时通信应用 WhatsApp 已有的本地点对点支付系统,向巴西中小企业提供支付服务,同时覆盖了商家收款场景。截止到 2023 年 8 月,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 X(推特)已获得了美国 7 个州的货币转账许可证。同时,X(推特)也积极寻求与金融数据服务商的合作,计划打造

16、一个新的金融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金融相关内容,包括实时股票数据等信息。2.金融机构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拓展数智化场景打开新思路金融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日益增长,ChatGPT 的出现强化了人工智能在内容和生产力两方面的有效连接,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给金融场景应用带来了新的智能化机遇:一是改进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基于专业金融知识库,灵活生成行研报告、客服响应等内容;二是抽取场景数据,以大规模的预训练为基础针对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场景实现高精度抽取,形成不同业务场景的知识图谱;三是整合多数据源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能力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支撑日益复杂的投资决策。中国金融科技

17、生态白皮书(2023 年)6就实践方面而言,各类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 AIGC 对业务变革性发展的潜在价值,积极探索金融业人工智能垂直应用领域的发展机遇。例如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机构彭博社在一篇公开文章中介绍了其专门的金融大语言模型 BloombergGPT,包含 3630 亿词例的金融数据集,将应用在市场情绪分析、命名实体识别和新闻分类等场景。摩根士丹利借助 ChatGPT-4,为面向内部的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改变其财富管理人员查找相关信息的方式,帮助员工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所需的内容。在线支付公司 Klarna 将 ChatGPT 功能集成至自身的支付、购物等服务中,用户可以向 Klarna 询

18、问购物建议或产品推荐,并借助搜索和比较工具获得产品链接,实现无缝便捷的一站式体验。从人才储备方面,也能看到金融业对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充分重视。例如2023 年 2 月至 4 月,摩根大通在全球招聘了超过 3000 个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强化学习等领域的 AI 岗位,并搭建大模型来赋能员工。3.“去中心化”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原生的潜在风险“去中心化”技术对于金融业务尤其是个人金融服务方面意味着广阔的创新机遇与空间。去中心化架构的发展促进了 Web3.0 的兴起,在新的架构下,用户能够实现对于数据、内容、资产的自主掌握,个人能够与平台之间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关系,

19、通过“去中心化”技术改变许多原有的商业运作模式,创造更多新的机遇。面对 Web3.0 技术发展趋势,多个国家及地区抢先布局并深入探索,如香港成立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7Web3.0 协会,并拨款投资,加速推动香港 Web3.0 生态圈的发展;迪拜拟向 Web3.0 业务的公司颁发商业许可执照,重点关注虚拟资产服务、公共网络服务等领域。不容忽视的是,“去中心化”金融独特的数字原生环境也带来了难以监管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数字加密货币作为“去中心化”金融的典型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异常波动,少数极端情形甚至引发市场恐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原因一是数字加

20、密货币自身的稳定性难以保障,尤其是面对市场操纵或者技术漏洞的人为风险难以控制。如算法稳定币 LUNA-UST 的双币机制,在机构做空下难以维持其锚定,最终导致恐慌性抛售和价格崩溃。二是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合规监管明显缺位,如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 FTX 破产后,清算中发现其内部管理失控以及资金滥用十分严重,财务信息“完全不具可信度”。(三)全球金融科技协作需求日益提升,跨境规则及平台建设加速(三)全球金融科技协作需求日益提升,跨境规则及平台建设加速1.多国加速建立金融科技跨境协作规则,跨境数据流动成为重要方向金融业作为国际经济的“连接器”,在支撑全球经济交往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不

21、断升级的跨境规则协同建设需求。在金融业数字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金融部门数据跨境流动呈快速增长态势,探索建立全球金融业跨境数据治理协作规则,成为各国重点关注领域。尤其是金融业数据自由跨境流动和本地存储,成为最显著的协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8同关注方向。数据自由跨境流动方面,北美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项自贸协定提出,成员应允许金融机构出于“日常经营处理数据所需”的目的跨境转移信息,即原则上不应限制金融数据出境4。数据本地化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表明,已有 39 个国家出台 92 项措施,明确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或处理5。就实践而言,G7、G20、OEC

22、D 等国际化组织不断探索建立统一的金融业数据治理框架。此前,OEC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和 G20 分别出台多项国际数据流动框架。其中,对金融部门的数据跨境流动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受不同国情和时代背景约束,一直未形成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治理规则。近年来,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框架规则建设务实推进。2022 年,G20 数字经济工作组会议、G7 数据保护和隐私权机构圆桌会议的主要议题均聚焦于跨境数据流动,旨在推进各方在监管合作、数据本地化、国际数据空间知识共享方面的合作落地,金融业跨境数据流动是其中重点探讨的领域。2.全球金融科技跨境互操作性平台不断涌现,提升市场主体合作便

23、利性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国际组织和市场主体主导建立新型平台,提升金融科技市场互操作的便利性,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跨境合作的重点着力方向之一。一方面,国际组织牵头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协作平台,推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金融科技业态融合与互通。如4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周宇,关于金融部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初步思考5https:/www.oecd-ilibrary.org/trade/a-preliminary-mapping-of-data-localisation-measures_c5ca3fed-en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其正在开发一

24、个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平台去实现国家之间的数字货币交易,该平台将连接各国的数字货币系统,提升不同经济体的互操作性,充分释放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潜力,提升全球货币交易的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大型市场主体开展提升互操作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相关金融业务互联互通。德勤研究表明,在数字社会形态下,缺乏互操作性会扼杀竞争,互联互通是生态系统从价值链向价值网络转变的首要因素。2023 年 5 月,金融科技公司 Digital Asset 宣布将启动一个支持隐私的可互操作区块链网络(Canton Network),作为未来数字和分布式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参与者包括法国巴黎银行、芝加哥期

25、权交易所、高盛等大型机构。(四)金融科技价值持续释放,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粘合剂”作用(四)金融科技价值持续释放,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粘合剂”作用1.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服务打破场景局限,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有力支撑数字技术带来更加丰富的金融业务应用场景和更加普惠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对于打破传统金融服务局限性,弥合全球数字发展鸿沟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促进金融业自身数字鸿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同用户群体在获取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问题,其原因包括业务理念规则、基础设施完善度以及用户群体对数字应用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

26、23 年)10匹配金融服务供需双方要求形成科技能力输入,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典型。例如沃达丰旗下的支付公司 M-PESA 借助沃达丰的网络基础设施,在非洲网络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非智能手机预置STK 功能提供服务,逐步成为非洲支付领域的主要服务商,已占据肯尼亚 98%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为数百万拥有手机但没有银行账户或只能有限访问银行服务的商户和消费者提供了支付渠道。另一方面,数字金融服务延伸至各行业,在弥合整个社会数字鸿沟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缺乏数字素养和技能的低收入群体、老年群体等,能够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为渠道获取数字资源,并逐步延伸至更多高频数字场景,尤其是数字银行平台已经成为数字生态

27、的主要入口,叠加新闻资讯、社交通讯、搜索引擎、生活购物、旅游出行、医疗健康等各类场景,帮助数字鸿沟群体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字社会红利,进而促进社会公平。例如新加坡企业 Grab 为大量无银行账户的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并延伸到租车、电商等领域,用户通过数字平台入口能够享受折扣。2.数据驱动效能显著提升,促进现有信用体系不断升级完善金融科技在各业务场景的深入应用,为缓解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部分国家的先行探索中,数据驱动的重要价值已经被充分认识到,并将其作为建设更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惠及更多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关键性因素。一是积极吸纳科创企业作为征信市场主体,构建更完善的信用信中国

28、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1息共享体系。如美国征信市场已出现邓白氏、律商联讯等数据征信服务商,Credit Karma、Nav 等金融科技公司也正在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前者以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为基础,模拟信用潜在风险,后者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管理和全天候实时监控平台,并提供信用改善建议。二是重视对于隐藏信用的挖掘,释放潜在的数据价值为中小企业增信。以 OnDeck、Kabbage 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是该领域的积极参与者,通常也被称为另类融资机构。Kabbage 主要面向规模较小的零售电商,依据网店的营运数据、记账信息、发货信息等建立信用模型做出付款判断。Ondeck 的主要客户包括

29、餐馆、食品批发商,其信用评价核心是中小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风险特征、融资需求以及客户评价,并实现线上智能审核。二、中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宏观政策实施与消费潜力释放的需求对金融科技应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集中统一监管和穿透式监管。金融科技产业格局趋于稳定,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更加成熟,同时,金融科技投入质效的提升、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规范、“科产金良性循环”及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成为行业关注重点。(一)经济复苏与监管改革双期叠加,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要求(一)经济复苏与监管改革双期叠加,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要求1.经济复苏在探索

30、中前进,对金融科技应用提出新要求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2今年以来,全国宏观经济呈现“曲折中前进”的复苏态势。为进一步稳固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国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并从全面促进消费的角度提出了多项重点措施。从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环境来看,不论是宏观政策的精准实施,还是消费潜力的释放都对金融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表 1 2023 年以来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文件发文日期发文部门文件名称2023 年 7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2023 年 7 月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31、意见2023 年 4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一是要求金融科技更加强化对宏观政策实施的赋能作用,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金融监管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货币政策,督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优化贷款结构,而如何精准识别重点领域金融需求,准确引导资金流向成为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政策实施中可充分发挥识别、控制、评估作用,在赋能金融机构实现主体精准识别、有效服务的同时,也能帮助监管部门建立数字化监督模型,实现对资金流向、用途的动态监管和风险的及时识别。

32、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金融在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正在成为当前金融科技应用的现实需求和价值导向。二是要求金融科技更加凸显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应用价值,加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3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稳增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积压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正在发挥着愈加有力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电商平台、商超的数据打通,创新大件耐用品的消费金融产品线,满足消费者涉及汽车、家电、家装、旅游等商

33、品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服务更多长尾用户及新市民群体,释放消费潜能。在金融科技助力下,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发挥其小额、高频、分散、多元的特色,从“线上”切入“衣、食、住、用、行”全链条消费场景,提升用户覆盖度,释放广阔的消费潜力。2.金融监管改革深度推进,金融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今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度调整,形成了由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一行一局一会”等部门共同构建的全新监管架构,金融科技监管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是金融监管职责的集中和统一,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监管的全覆盖和一致性,提升监管效率。本轮金融监管

34、体系改革加强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旨在进一步集中监管、简化层级、规范管理,提高金融监管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对应的,金融科技跨业态、跨市场、风险传导路径复杂的各类创新活动,也将在本轮机构改革完成后得到中央层面更加强化的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4集中统一监管。在新的监管体系下,金融科技监管体制将更加完善,能够更好的统一金融科技监管理念与监管标准,统筹各相关部门监管力量与监管措施,避免监管交叉与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能,更有效的防范金融科技风险。二是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强化对金融科技的穿透式监管,筑牢风险防范措施。此次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强调

35、了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以及所发挥的基本金融功能的监管,为更好地协调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关系,建立了由机构监管转向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相并重的“双峰监管”体系。从金融科技监管所面临的新形势来看,监管体系的调整,一方面将有利于以防范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持续加强对金融科技活动开展审慎监管,将所有创新活动纳入监管。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促进金融科技行为规范,通过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穿透式监管,防止监管套利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二)产业格局进入相对稳定期,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二)产业格局进入相对稳定期,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1.金融科技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发展模式和路径更加成熟从当前

36、金融科技市场格局来看,行业发展经历了快速成长期和波动调整期之后,各类产业主体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模式和路径愈加清晰,行业竞争态势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具体来看:一是头部金融机构继续坚持科技引领战略,整体科技投入仍保持增长态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尤其是头部金融机构体系下的科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5技子公司,利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领先的技术实力,从战略规划、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落地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同业机构输出科技能力,而且进一步从“科技输出”向“生态赋能”转变,跨域赋能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慧教育等多个行业。二是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以蚂蚁集团为

37、代表的大型平台企业金融科技业务整改进入收尾阶段,监管要求已经逐步落实到企业运营层面;平台企业正在新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下,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等目标,重新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 IT 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再局限于软件系统开发与集成服务,正在探索应用大模型等新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新的服务内容与模式,并从“传统产品+服务收费”的定制化业务模式向 SaaS 订阅收费的标准化模式进行转变,助力金融机构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推动规模化营收。2.金融科技投入更加关注能效成果,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共识当前,金融机

38、构的科技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步入深水区,科技投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特征:一是从投入目标看,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业务价值导向。只有能够为业务“增值”的科技投入才是可持续的科技投入,提升投入产出比成为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的关键目标。在上述的目标导向下,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6金融业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均从各个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标准建设等多种方式,推动业务价值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投入能效评估,为金融业科技投入的提质增效提供指引。二是从投入方式看,金融机构科技投入从全面投入转向精准投入。随着金融科技应用进入深水区,头部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平均同比增速由

39、 2021 年的 12.34%下降至 2022 年的 8.42%6),“广撒网”式的探索性投入逐步减少,向业务聚焦、要落地成效成为投入重点方向和发展共识。从当前主要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战略来看,以往“全面加快数字化”的提法正在减少,“数据治理”“数字营销”“零售数字化”等具体业务领域成为投入聚焦点,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的技术供给驱动在弱化,业务需求驱动愈加显著。图 4 近三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增速对比3.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规范化程度持续提升6数据来源于六大行年报。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7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随着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逐

40、步应用与推广,金融科技伦理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一是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呈现出从通用到行业、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层到机构个体的多维度架构,主要体现在:第一,工信部和科技部强调面向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的科技伦理审查工作;同时,金融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金融业务特点,进一步制定更加明确的行为指引规范。第二,科技伦理治理审查办法发布,并成立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给金融业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参考;同时,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等 15 个省份相继征集或已经印发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以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科技伦理监管。第三,金融监管部门已经逐步建立起金融科技伦理

41、治理体系的规范和制度;同时工商银行等头部银行机构也建立起了公司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二是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化持续提升。第一,“三法两意见”7构成了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规范的顶层设计,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为金融行业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第二,垂直领域政策法规满足场景化的金融科技规范化管理需要。近两年,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发布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服务、数据出境安全、人脸识别等领域的政策和标准,构成金融科技规范化建设全方位细化场景下的政策支撑体系。第三,行业组织及地方政府发布多项实施意见,强7“三法”指的是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两意见”指的是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

42、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8化实践层面的规范和要求。例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安徽、深圳等地方政府发布了多项标准、指南和自律公约,金融科技行业规范性内容不断丰富。(三)发展导向强调“科产金良性循环”,助力金融业供给侧改革(三)发展导向强调“科产金良性循环”,助力金融业供给侧改革1.“科产金良性循环”成为国家战略要求,树立金融科技发展新导向2022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对科技、产业、金融三者关系进行全新诠释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当前形势下,金融资源配置要以促进产

43、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导向,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展。“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提出,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导向,让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协同有了新的聚焦点:一是更加强调金融科技应用要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为导向。产业革命始于技术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创新孵化,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面对当前数字技术全面应用,带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的时代趋势,金融服务需要更加聚焦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需求。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如何打通金融资源供给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对接渠道,让金融更懂科技、更近产业,成为新形

44、势下金融科技应用的新使命和新焦点。无论是数据要素创新应用,还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渗透,金融领域的技术应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19用都需要聚焦新导向,找准发力点,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战略要求。二是更加凸显金融科技应用对于创新发展产业金融与科创金融的重要价值。“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更加创新和适应性的产业金融与科创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应用能够带来金融服务产品和渠道的优化升级,为金融支持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在产业金融服务方面,以制造业为例,通过打造“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模式,将工业互联网运行数据与企业融资授信服务相融合,能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

45、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在科创金融服务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应用,能推动金融机构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通过打造科创资本和特色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高效、灵活的融资服务,精准增强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有效推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2.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金融科技应用价值更加凸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举措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和科创金融等协同发展,金融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对金融资源配置高效性、金融产品多样性和金融服务可及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46、的作用愈加凸显,已经成为支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一是金融科技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绿色、普惠、科创等重点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20领域和薄弱环节,缓解金融供给侧结构失衡。在推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配置、期限、市场、主体、阶段”等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源供给结构性不平衡问题。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一方面,能优化资金投向结构,以数字技术实现政府、金融、企业数据的有效整合打通,深度挖掘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资源精准投放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据央行相关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6 月末,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

47、别为 27.05 万亿元、27.69 万亿元、2.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4%、26.1%和 20.4%,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能提升资金融通效率,通过建立有效的征信评级和评价体系,增加信用依据,优化审批流程,发现“长尾”客户,从而提升金融机构对优质企业的资金投放效率,缓解融资的“难、慢、贵”问题,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企业提供更加及时、高效和普惠的金融支持。二是金融科技加速金融客户管理走向个性化与精细化,助力金融服务效能升级与模式创新。当前,金融服务正在加速从传统的单向销售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双向多维互动服务模式。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业面向客户的精细化服务能力,通过

48、设计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使金融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客户需求变化。一是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面对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利用金融科技深度嵌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场景,打造创新型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当前形势下的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随着数字基因全面渗透到个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21体生活场景中,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呈现更加显著的数智化升级趋势,以手机银行为例,金融科技在个人金融服务场景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核心的位置,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首要因素。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发展呈现新特征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日益深入,金融科技

49、关键技术应用落地不断呈现新趋势:数智化时代,智能算力成为助推金融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包含云原生、AI 原生等在内的数字原生应用催生金融领域新的发展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助推金融行业新应用探索,加快金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云多芯”信息技术创新、分布式技术应用等持续夯实金融业应用现代化转型基础;金融领域安全防护向体系化部署升级,安全发展更加关注敏捷高效的管理能力构建;后量子密码成为金融机构应对量子时代潜在风险的关键抓手,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持续演进将为金融领域创新发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一)算力成为金融数智化新引擎,数字原生应用巩固转型基础(一)算力成为金融数智化新引擎,数字原生应用巩固转型基础1

50、.智能算力在金融业加速应用,算力布局成为数智化发展新焦点以多样算力资源为基础、以算力网络为连接的算力服务成为数字化转型竞争的新领域。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算力总规模同比增长 30%,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约 45%8,据浪潮与 IDC8来源: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 年)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 年)22联合统计数据显示,金融领域位列算力水平行业排名前三位,算力发展对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有重要价值。一是金融业对智能算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机构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业务多元化发展等对算力的性能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算力的爆发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