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族理论新编重点知识总结识记部分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2.民族识别的含义: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3.民族形成的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多半也是又经济原因引起的)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5.民族的基本发展阶段: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6.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在民族发展的历史
2、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最终民族将融合,民族将自行消亡。 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到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灭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7.民族问题的含义: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8.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9.我国民族的分布特
3、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1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1.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12.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理解部分:1.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族源)、地域渊源(地缘)等。共同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经济上的联系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共同语言: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共同文化: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
4、性的最显著的标志。共同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共同心理认同: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2.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3.民族发展包括的内容:民族的经济发展: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民族的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在文化发展中不断进步。民族的人口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增长,特别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口数量
5、的增长和人口素质的优化是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族发展的一种标志。4.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5.民族问题的特点: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普遍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各个发展时期,存在于所有多民族的国家中,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问题可能会波及众多民族成员的社会生活,波及民族的利益。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
6、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与民族的跨国分布有关;表现在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民族问题的重要性6.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的原因: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
7、是千差万别。7.我国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原因:在我国,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仍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8.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等,
8、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民族问题:中国近代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9、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与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民族问题:改革开放是我国为推动生产力发展而提出的基本方针,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0.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华民族复兴
10、,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运用部分:1.民族问题的内容:民族问题至少涉及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力两个方面。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
11、,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要处理好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2.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表现:民族问题关系到国际的治与乱:民族团结能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增强国民的自尊与自信。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社会就会进步。反之,可能会导致社会机制、社会秩序的动荡与混乱,影响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国家大治,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处理的不好,则会给人民大众带来灾难。3.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表现及意义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平等、团
12、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逐渐增多。表现:第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意识增强。 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中国民族关系的状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树立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良好形象。同时有利于为新时期民族工作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4.
1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及意义: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及其居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充分体现。意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符合人民的愿望。5.维
14、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背景(时代特点):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打着“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保护”、“人道主义干预”等旗号,挑战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主要手段:利用民族问题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打开缺口,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是国外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和平演变、干涉威胁的主要手段。特点:这种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的状况决定了反渗透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责任和义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措施:加强边境建设、加快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地位: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
15、民的最高以利与共同愿望。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地位:我国把民族区域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这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政治制度。内容: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民族区域治制度是在少数民区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同居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实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
16、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目的: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7.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知识1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民族经济不同的发展形态,(1)汉族地区生产发展水平较高资本主义产业活动也比较活跃 (2)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杂居,或同汉族
17、聚居的地区相互连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地汉族水平,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侧相对落后。3民族的概念: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4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2)共同的生产方式(3)共同的语言(4)共同的文化(5)共同的枫树习惯(6)共同的心理认识5民族识别的必要性:第一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个少数民族真正成为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第二:民族识别时确定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第三:是试试民族区
18、域自治的需要。第四: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6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内部条件,(2)战争,暴力冲突等是民族发展的外部条件,7民族是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出现。8民族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9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民族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也称作此生形态民族,他表现为“同源异流,同源同流”。10民族的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和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11民族同化的类型有自然同化和强
19、迫同化。12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13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14全世界各民族将经过一定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消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15民族问题的内涵:(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2)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4)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16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17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18民族问题的特征:(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5)民族问题
20、的重要性19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20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有任何的特权。(2)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更对少数民族的权力上给予更多的保护。(3)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产出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4)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5)主张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有机的统一。2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中华人
21、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发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本事务的权利。23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则。(2)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民主理论的发展创新。24陕西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1个相当于县的蒙古自治区等。25 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里内蒙古自治政府,这是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一个省级自治地方。2
22、6 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7 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三类型(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2)在一个行政区较大的地方内,下辖有一个后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3)一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去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28 民族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管理民族地方的事务。29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的法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30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23、。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1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32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33 民族工作主题的提出: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34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大体可归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35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36 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一个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他通过民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结清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
24、动以及待人接物等的内容表现出来。37 民族习惯的社会功能:(1)任何一种民族风俗习惯都成为反映本民族的传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风俗习惯是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容的特点及历史文化的窗口。(3)他还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共同的心理感情和文化认同。38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尊重少数民族服饰相关的必要性(2)个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39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1)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3)是坚持民族平等何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4)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