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1 ,大小:3.05MB ,
资源ID:1268291      下载积分:2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682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年轻人未来乡村生活趋势白皮书.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年轻人未来乡村生活趋势白皮书.pdf

1、年轻人未来乡村生活趋势白皮书Trend Report on Future Country Life of Young People目录CONTENTSECTION ISECTION IISECTION IIISECTION IVSECTION V0105132949序言来去城乡|背景缘起 来去城乡|前沿探索来去城乡|助推力量结语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样本介绍年轻人为何往乡村流动?年轻人正在创造的五种生活可能性让更多年轻人看见、参与、创变乡村乡村探索行动指南SECTION I序言在过去 40 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市成为绝对的主角,长期主导了近乎单一的城乡叙事。城市代表先进与现代,乡村代

2、表落后与传统;城市是年轻人拼搏进击的梦想之地,乡村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躺平之选。如今,这样的叙事正在迎来转折点。伴随着高速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内卷、亚健康、环境污染、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加之过去三年疫情的强烈冲击,新一代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和工作的意义感。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乡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网络、别致的民宿村居、越来越多的返乡故事报道、正在涌现的乡村社区,让乡村变得不再遥远,“乡村回流”的势头正在显现。来去城乡,将成为年轻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方式探索关键词。在城乡叙事变迁的大背景下,年轻人将持续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

3、动,或主动或被动地展开多元生活可能性的探索,无论是去乡村体验、度假、研学,还是工作、生活、发展事业。正是出于对年轻人城乡流动这一趋势的深度观察,资深共创专家 Candy Yang 联合共益企业 BottleDream 和未来学家俱乐部共同发起来去城乡年轻人乡村未来生活研究,并得到麦昆塔未来乡村研究院、上海雨萌公益基金会以及各共创方的助力与支持。这将是一个持续的、从年轻人视角出发、聚焦年轻人城乡生活趋势的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鲜活的返乡故事和前沿的乡村实践,呈现城乡生活的趋势和未来图景,支持更多年轻人展开自由的探索和丰富的创造。年轻人为何前往乡村?在城乡之间,到底有多少种生活方式可能性?如何助

4、力更多年轻人看见、参与并创变乡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在来去城乡研究中寻找答案。/0304来去城乡是一项针对年轻人未来乡村生活趋势的开放、持续的研究。这一研究基于过去三年研究小组大量走村的实地观察,结合广泛收集年轻人在乡村生活/实践的案例,在 50 多个乡村生活/实践案例中产出画像类型和洞察假设后,通过共创会、分享会、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解读不同类型乡村生活/实践背后的驱动力与行动模式。其次,除通过定性研究,深度理解具有新兴乡村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外,本次研究也通过发放 205 份问卷,触达更广泛的青年,了解他们对乡村生活/实践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未来乡村生活的想象。问卷覆盖不同性别、年龄、

5、居住地、乡村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此外,项目组也通过各个线上与线下平台,持续收集城市/乡村青年关于未来乡村生活的想象。研究的过程,不仅是收集广数据、厚数据的过程,也是和更多年轻人一起看见、讨论、想象更多可能性的过程。这些可能性,既包括个人生活的可能性,也包括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更可持续未来的可能性。希望这份报告,能帮你理解那些在城乡之间流动、停驻、扎根的年轻人,正在打开什么样的可能性。SECTION I 序言来去城乡研究概览SECTION II背景缘起城市不再是唯一选择,乡村成为另一种可能/0708年轻人 返乡潮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响应建设国家的号召,来自不同城市的知识青年组

6、成志愿队前往农村和边疆开荒种粮。到 60-70 年代,为缓解城市就业等问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陆续有超过 1600 万年轻人来到农村插队落户,参与生产建设。第二波年轻人的返乡浪潮,伴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来。怀揣对建设乡村的热情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年轻人以公益人、新农人等身份来到农村,主动展开乡建探索。同时,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以及淘宝等互联网电商的发展,促使一批年轻人开启寻乡和返乡之路。他们来到农村生活,成为了第一批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农产品和地方风物的年轻人。2017 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拉开了第三波年轻人返乡潮的序幕。互联网通讯、物流等乡

7、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城乡流动变得更加便利。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也增加了乡村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与此同时,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高竞争、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让年轻一代重新反思城市生活,将目光投向乡村,探索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到 1120 万人。预计到 2025 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有望达 1500 万人以上。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乡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水、通电、通路,让乡村变得更容易到达;互联网和物流的普及,缩短了城市和乡村生活的距离;各地民宿的兴起,让乡村度假成为新的潮流;越来越多返乡青

8、年的故事、乡村社区的出现,激活了年轻人对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想象。此外,疫情后对大自然的渴望、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对生活和工作意义感的思考,让乡村的吸引力逐渐上升。改革开放后的 40 年,也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 40 年。城市多元的就业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文化活动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离开农村,来到大城市拼搏并扎根。而最近几年,城市的内卷和激烈竞争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到疲惫和失去动力,“逃离大城市”成为热议话题,并在过去三年疫情的催化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实际行动。城市,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选择乡村,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野SECTION II 背景起源历史上年轻人的三次返乡浪潮年轻人的来去城

9、乡,源于城市排斥力和乡村吸引力的双重作用落后、贫穷、破败发达、多元、自由内卷、焦虑、倦怠松弛、活力、可能性0910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向 200 多位年轻人收集他们对于未来乡村生活想象的关键词,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我们发现,他们期待的未来乡村生活既是宜居乐活的,又是生态永续的;既是文化传承的,又是融合多元的;除此之外,它还是年轻、富有活力、社群共创的。青山绿水,清溪绕村,鸟语蝉鸣,都市田园、基础设施完善,自然风光、慢生活,悠闲,舒适,便利,现代化、安全可能性,多样性,自由,发现真我,数字游民,新型生活方式,双栖,科技化农业,创业,艺术,创新,城市文化融入乡村人口回流,年轻,同温层,社区感

10、,新兴社区,热闹,共创,共建,共同成长,有趣,创造力,联结,共识社区原生态,绿色、自给自足、可持续发展,永续,环保,生态农业,健康,和谐共生,生机勃勃,身心完整,生命力独特,风土民俗传承,传统艺术再发展,民艺再造,城乡文化交流,非遗手工,激活传统文化,文化复兴,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宜居乐活融合多元社群共创生态永续文化传承如果你问年轻人,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或许会告诉你:城市是大大的,乡村是小小的;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彼此独立;城乡的交集是有限的;甚至城市是包围乡村的但是,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指向未来,即年轻人向往的城乡关系,答案会截然不同。在他们关于未来的想象中,城市和乡村是交融共生的

11、;城市和乡村不是割裂的,而是像连体婴儿般互相依赖;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开放、双向流动的;乡村包围城市,是更广阔的天地*上述视觉表达整理来自未来乡村共创活动的现场互动。当下的城与乡向往的城与乡SECTION II 背景起源年轻人眼中的城乡关系正在变化:从有限交集到交融共生年轻人对乡村的向往也在发生变化:从宜居乐活到多元创造“理想的城乡关系不是谁包围谁,谁取代谁,也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在保持各自独特性的同时,完成一部分交融。它也许是一种新的形态,城里人和乡里人的概念不复存在,大部分人可以在两边自由流动。当我们需要自然和放空时,就走近乡村。当我们需要城市的资源和丰富时,就前往城市。”林安,活动参与者“”既

12、有城市的便利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又可以实现亲近自然的慢生活。更少的隔阂与局限,更多的可能性,包容自由、开放、多元的探索营造返乡人的社区,提供联结和归属的同时,也激发更多创造力回归土地实践生态农业和可持续生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新挖掘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联结乡土记忆和身份认同1112如果说前两波年轻人返乡浪潮的关键词是“乡建”,那么这一波年轻人返乡的内在驱动,则淡化了这些理想化色彩,更关注自我的需求,把“生活”作为首要目的。过去,乡村是城市帮扶的对象,城市的年轻人前往乡村,往往抱着要“拯救”或改变乡村的想法。如今,面对愈发不确定的大环境,以及城市生活的压力、挑战与局限,乡村以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更

13、低的生活成本、充满可能性的发展空间,回应了年轻人在反思城市生活时最核心的三个困惑:在我们的问卷调研中,77.1%的年轻人表示,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最吸引他们的原因;三成以上的年轻人向往可以到乡村从事农业,建立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近三成年轻人认为乡村的吸引力来自工作/创业的机会。SECTION II 背景起源来去城乡背后的叙事变迁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外,是否有回归自然、修复身心平衡的可能?在内卷与有限的发展空间之外,是否有探索多元生活方式和个人价值创造的可能?在悬浮不安的生活系统之外,是否有掌控个人生活,让内心更安定的可能?乡村正在成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困惑一困惑二困惑三到乡村工作/生活,对你

14、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以下哪些?SECTION III前沿探索年轻人正在创造的五种乡村生活可能性带着对“乡村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的向往,年轻人开启了来去城乡的探索。来去城乡,并不意味着必须离开城市或驻扎乡村,而是在城市和乡村的流动中,探寻适合自己的位置。通过持续的乡村走访和对年轻人乡村生活实践前沿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年轻人接入乡村的方式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有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如生态农业、农产品电商;有人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创业,如民宿、咖啡、自然教育、文创设计、传统文化/手工艺等;有人在不同的乡村间流动探索,如间隔年探索、候鸟村民、短期驻村研学、数字游牧、乡建志愿者等;还有人沉浸式体验轻量

15、型的乡村生活,如周末农夫等。基于对来去城乡多元生活方式的观察与深入了解,我们提炼出五种最具代表性的新乡村生活趋势,并根据该生活方式的“含乡率”对其进行呈现,希望为对乡村感兴趣、渴望探索乡村生活、计划去乡村发展的年轻人提供一些灵感和方向。/当下年轻人乡村生活实践的五种可能性幽草:在城市,做果实的搬运工幽草向往乡村的生活,但因为工作和孩子的教育,无法搬到乡村。借由在城市里做果实的搬运工,幽草找到了与乡村建立连结的通道。她和先生卤蛋在上海创办了自然品牌“果篓”,以果汁店为起点,售卖天然健康的果蔬汁饮品,也搜罗不同的乡村风物进行售卖。除此以外,她也通过举办果实课堂、甜聊会、展览等活动,致力让更多在城市

16、生活的人了解在食物系统的另一头创造果实的人。疫情期间,幽草也开始搜罗不同地方的果实,结合特定节气、心情,创造多元风味的果酱,并把它们带到各个市集,“把自然晨光搬运给对乡村感兴趣的城里人”。壹个袋子:在城市里做一个自然人壹个袋子是一名居住在上海的可持续博主。她观察到,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上班族,在城市里过着压力很大的生活,一到放假,便跑到乡村释放压力。但对她来说,在城市里也可以过上与乡村富有联结的生活。她会假装自己是个小猴子,去发现、感受身边的自然。她认识身边的植物,辨识它们的特性,甚至会从自然中获得食物的原料采摘桂花做茶,捡拾银杏果烤了吃,等等。在她眼中,城市和乡村是一个相互相连的系统,比如从社区

17、支持农业的农场中订菜,不仅能吃上更健康的蔬菜,另一方面,也在以消费支持生态农业,让农场的工作更有韧性。1516SECTION III 前沿探索#城市乡村主义在城市里,做一个连接乡村的自然人城市乡村主义意味着在城市的日常生活里,过着与乡村有联结感的生活。它可以是阳台种菜、自制酵素等,体验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食物生产者;也可以是通过消费建立和食物生产者、乡土风物、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比如订购社区支持农业的蔬食建立与农人的关系,有意识选购地方风物并去了解背后的传统,或者不定期前往城市近郊的乡村参加各种在地文化体验活动等。这些实践让年轻人即便身在城市,也能拥有相对接地气、可持续的乡村感生活。壹个袋子想深

18、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生活方式描述Sonia:每个周末,让孩子在森林里迷路Sonia 是一位资深城市规划师,因为希望孩子有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过去几年,她逐渐搬离北京市区。疫情之后,她来到了更加接近自然的城市珠海。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城郊的森林和村庄闲逛。她享受在森林和村里迷路,每当那时,孩子们总能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森林深处的神龛、废弃的游乐园、水库古镇,等等。他们甚至还将自己迷路的经历编成了故事,为周边十几个村庄都设置了守护精灵。接下来,Sonia 希望能在村子里面找个场地,将它打造成创客空间,希望为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带来更多的创意活动。小鹿:为

19、了未来的乡村生活,做自给自足的土地实践由于城市里没有太多土地可以用于种植,没有办法实现自给自足,搬到乡村居住,是小鹿脑海中理想的未来生活图景。居住在成都的她,开始在城郊租了一个 3 平方的菜地,培养自己作为生产者的能力。每周,她都会前往菜地,打理种植的各式蔬菜,每次一到那里,就能待上半天。个人实践之外,小鹿还成立了“拾光”有机生活平台,将关注生态、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的同好们聚集起来,交流生态知识,也会在周末一块组织参访附近农场。在这一过程中,她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心距离乡村越来越近。1718SECTION III 前沿探索#城五乡二乡村是城市生活的良药,也是未来生活的见习城五乡二,意味着

20、在五天的城市生活之余,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沉浸式的乡村生活。在近郊的乡村租一块地,进行种菜实践,体验耕种的快乐;或是投身大自然,在山野间观察、行走,放慢生活的节奏对于因工作、教育等离不开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城五乡二的生活是忙碌城市生活的一剂良药,既舒缓身心,也帮助他们在与土地的链接中找到踏实感;这样的生活也为孩子们创造了获得自然教育的机会,了解食物从哪里来,如何吃得健康,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等。此外,城五乡二也是真实乡村生活的见习,为他们将来完全搬到乡村生活做好准备。见习乡村生活学习耕种健康食物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生活方式描述林安:在乡村数字游牧,平衡生活、工作和

21、社交林安是自由职业陪伴式成长社区“自由会客厅”的发起人。在朋友的影响下,她好奇地前往安吉数字游民社区 DNA 开启体验,在过程中,发现相比城市,乡村的数字游牧生活反而更能平衡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乡村设施齐全,并没有降低生活品质;也不用担心与本地村民没有共同话题;而且因为共居,她和团队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接下来,林安将去往更多乡村游牧,她期待能找到心中理想的乡村,召集身边的朋友开启共居,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那个新的场域,一起生活、探索与创造。Daniel:到大理开一家数字游民办公空间Daniel 是一名独立 IT 开发者,因为疫情,他结束在东南亚的数字游牧生活,回到国内,却发现大家都在“996

22、”地上班,自己成了一个“异类”。印象中,大理是自由职业者的聚集地,于是,他来到那里,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数字游民共享办公空间Dali Hub。过去一年,一半的时间,他仍在不同的地方游牧,另外一半时间,他呆在大理,去风景好的地方办公,或是一时兴起,去酒吧听现场演出,或只是在洱海边跑跑步、在草地上玩玩飞盘。在 Daniel 看来,随着“越来越多大理的出现”,中国的乡村将会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1920SECTION III 前沿探索#数字游牧城市的工作+乡村的自然+低成本的消费数字游牧意味着工作的灵活性,只要带着电脑,生活和工作的时空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不同城市、乡村,乃至国家间切换,这类生活方

23、式的实践者通常被称为“数字游民”。由于不再有地理位置的限制,乡村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更低的生活成本,成为数字游牧生活的首选。他们青睐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且具备社群基础的乡村,如此一来,他们的工作、生活、度假、社交便都可以在乡村里实现。边工作边度假先看夕阳再工作乡野生活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生活方式描述阿菜:往返乡村也是一种身心切换BottleDream创始人阿菜的另一个身份,是铁牛村候鸟村民。2016年起,在上海工作的他,每年会前往铁牛村 7-8 次,每次呆上 1-2 周,甚至更长。作为麦昆塔社区的共建成员,他以城乡链接者身份参与到了社区的日常事务中。候

24、鸟身份的切换,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别于城市的生活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时差感”。得益于麦昆塔社区推崇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回到村里的阿菜会不自觉地慢下来,吃得更健康,作息也更规律。麦昆塔社区有爱的氛围,也让阿菜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身心的滋养。最近,阿菜参与设计的麦昆塔社区候鸟计划即将推出,它将为更多人打开一个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参与社区工作的入口。Jackie:一半时间在乡村搞研发一半时间在城市找创新Jackie 是一名陶瓷创业者,一年中的一半时间,他待在陶瓷产业发达的景德镇浮梁,自主开发,并与工人一起打磨制作产品。剩下一半时间,他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城市孕育了他的创新思维

25、,在深圳、上海、乃至国外参加的展会和艺术展览,为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帮助他持续发展潜在的合作伙伴。对 Jackie 来说,现在一半时间待在乡村、一半时间待在城市是最合适的状态。接下来,他希望能将在城市获得的灵感带到乡村,提升在乡村的生产与创造能力,做出足以引领潮流的产品。2122SECTION III 前沿探索#候鸟双栖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频繁切换和流动候鸟双栖意味着城乡双向流动的生活,像候鸟一样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切换。对于候鸟村民来说,他们生活在城市,通常又在乡村有家人、工作或需要投身的事业。一方面,他们享受城市生活的多元、丰富、创新、持续不断的灵感,以及更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资

26、源;另一方面,他们享受乡村慢节奏的生活,和丰富的自然与生产资源。他们将城市的见闻和经验带到乡村,同时又将在乡村创造的成果,以及平衡的身心状态带回城市。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生活方式描述城市活力乡村慢节奏黎海涛:回归土地,让乡村的生活真正扎根海涛曾是一名高尔夫球教练。大约十年前,他对日复一日的工作和城市生活失去了热情,希望探索乡村生活的可能性。小范围实践阳台种植后,他决定来到乡村,从零开始,开启生态农业探索。在他看来,农业是乡村生活的基础,与土地的相处方式决定了能在乡村扎根的深度。他所创立的云谷农场秉持生态种植的理念,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自然农法,将土地恢复

27、到最健康的状态,从而产出健康美味的蔬果。此外,云谷农场还会开展生态食物教育、朴门永续课程等。海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构建一个自运转的生态系统,当不同的伙伴加入云谷农场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末儿:返乡创立朵儿庄园,带领乡亲一起致富来自江西杨雅村的末儿,是在父母强烈的“走出乡村”期待中长大的。毕业后不久,在城市工作的她,敏锐地嗅到了社交电商的机会,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评估,她返乡接手家里的果园,创立朵儿庄园,不仅卖橙子,还改造了自家的院子作为生活空间,打造田园生活场景和美学体验。此外,作为人大代表的沫儿还参与组建了村里的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蜂蜜等特色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未来,她希望等

28、开车进村的柏油路修好,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杨雅村,共同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乡村社区。2324SECTION III 前沿探索#驻村创变在乡村扎根,探索新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驻村创变意味着一个人将生活和工作都搬到了乡村,在那里长期扎根,创造新的可能,并从中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可能来自乡村,在去城市求学或工作后返乡,寻找自己的“根”和乡愁;或是从小在城市长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来到乡村,探索新的事业或志业。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新思维和新视野,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实践可持续农业、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农产品电商创业,还是乡村社区营造,驻村探索和创变丰富了年轻人的生活选择,也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

29、。新“上山下乡”生活方式描述新村民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Jill:帮助村民构建自己的乡村6 年前,Jill 作为志愿者参与龙坞水库的水源保护公益项目而来到青山村,本来打算待一年就走的她结果作为第一批新村民留了下来,一住就是 6 年。Jill 不把自己看作一个乡建者,作为一个新村民,她关注的是如何能够把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变成这里的一部分,以及如何可以帮助村民构建自己的乡村。比如用当地村民的方式与他们交朋友,鼓励村民分享自己的多余房间,不做过多的装修升级,用更朴素的方式和更合理的价格去迎接城市访客,并将收入的一部分捐回给本村的水保护项目;参与筹建和运营青山自然学

30、校,持续开展“公益与自然”研学活动和户外活动。婉莹:做家庭生态农场,是事业,更是生活土生土长的城市姑娘婉莹,在想要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间隔年期间参与了友成小鹰计划,花了一年在乡村做支持生态农场的工作,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乡村发展。她在成都宝华村亲力亲为、用低成本打造一个家庭生态农场,从 2.8 亩地逐渐发展到 15 亩,目前已经在探索75 亩规模生态种植的模式。为了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她大力建立城乡链接。通过和城市里的社区店、社区大学的合作,婉莹定点、定量地给城市供应蔬菜,共建城市里的社区农园,建立他们与农场之间的联系;她也通过农场,让城里人能带着知识和技能来服务乡村、为乡村儿童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31、。2526SECTION III 前沿探索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乡村生活实践,欢迎翻阅同期发布的人物故事集驻村创变和数字游牧探索是年轻人最期待开展的乡村生活实践2728你最期待探索未来能以以下哪种方式在乡村开展生活/工作?样本量 N=205在对年轻人的未来乡村生活定量调研中,我们发现,驻村创变(37%)和数字游牧探索(26%)是年轻人最期待在乡村展开生活实践。驻村创变跟年轻人的自我价值创造息息相关,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及第三产业相关的工作,参与乡村治理,以乡建志愿者身份推动社会创新等。数字游牧探索则反映了年轻人对当下生活的多元尝试,包括职业身份意义上的数字游民,间隔年探索、深度体验研学等。对于有“

32、家”可回的年轻人来说,候鸟双栖(16%)或将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选择,既不用放弃城市里丰富的工作、教育、文化等资源,又能从乡村的慢节奏生活和自然里获得身心的滋养。而留在城市的年轻人始终是主流。那么以城市的家为原点,以城五乡二(12%)和城市乡村主义(5%)的方式,展开居家、社区、近郊及周边乡村的轻量化探索,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上述五种生活趋势并不是年轻人乡村生活的全貌。事实上,这五种生活的选择也并非固定不变或线性发展的,而是不断流动、演变、甚至交替进行的。每个人的乡村生活探索之路各不相同,跟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当下选择息息相关。因此,如果你正在考虑探索来去城乡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从个

33、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持续的行动和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无论如何,未来的城乡生活不再是割裂或非此即彼的,而会呈现出更加交织、持续流动、交融共生的状态,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城乡中自由流动,创造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动态的城乡流动中,不断调适自己的生活有的年轻人从城市出发,抱着对城市的失望和对乡村的好奇来到乡村,在展开探索之后选择在乡村扎根;有的年轻人从城市来到乡村,在乡村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家庭或事业发展的原因,离开乡村重返城市;有的年轻人因为家庭、事业、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往返切换;有的年轻人本就来自乡村,在城市求学和工作后,决定返乡就业或创业,在建设自己生

34、活的同时建设乡村;SECTION III 前沿探索SECTION IV助推力量让更多年轻人看见、参与并创变乡村/年轻人来去城乡的背后到底在探索什么?3132SECTION IV 助推力量通过来去城乡的前沿实践,我们看到年轻人从修复城市生活、体验和探索多元生活、创造新的生活系统三个不同维度,探索“乡村作为另一种生活可能性”,回应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核心困惑与挑战。乡村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重新定义乡村不再是“土、落后的”,而是拥有治愈城市生活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乡村不再是“无聊、空心的”,而是不断涌现有趣的人和社区,开启自我探索的实验场;乡村也不再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而是重建个人生活系统的力

35、量之地。当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看见乡村、参与乡村并创变乡村时,生活的丰富性、完整性和活力感便开始显现。城乡流动的探索目的在城乡流动中,修复城市生活在城乡流动中,体验和探索多元生活在城乡流动中,创造新的生活系统乡村的新价值和新意义年轻人的乡村行动关键助推力:支持更多年轻人看见、参与、创变乡村SECTION IV 助推力量3334如何推动更多年轻人展开来去城乡生活方式的探索,并在其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我们从大量个体/组织的乡村实践案例研究中,提炼出了 10 个关键助推力,希望为对来去城乡话题感兴趣的年轻人、乡村社区、组织、机构提供一些灵感与启发。SECTION IV 助推力量3536城市化的过程,

36、也是城市与乡村断裂的过程。离开乡村去城市求学、生活、工作,或是从小就在城市长大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乡村渐渐变得遥远和陌生。过去几年,民宿和文旅的发展,让越来越多乡村在成为网红目的地的同时,也成为景观化的乡村。如何重新认识乡村,看见乡村的美好资源,体验丰富的在地生活,建立与乡村的物理和精神联结,而不仅仅是“消费”乡村,是年轻人在城乡流动中需要突破的第一步。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对于乡村的了解往往是陌生、有限、片面的,用文化唤醒乡情,意味着通过对在地文化、传统手工艺、地方风物、民间风俗等乡土资源的挖掘、分享和呈现,在城市生活中建立与乡村的对话,以多元的方式关注、感知和体验乡村。早春乐事集是一个发源于上

37、海的社群型创意市集,旨在把不同乡村的传统文化,如江南竹编、徽州鱼灯舞、织布、品茶等带到都市市集,通过展览、分享、体验等不同形式,建立在地文化与现代都市人之间的链接。市集分为土地餐桌、地方风物、手作温度、海派生活四个板块。土地餐桌主要推广用生态方式种植的农作物;地方风物能让都市人体验和了解来自不同地域与村落的风物;手作温度包括手工食物和手工艺品;海派生活则探讨上海在地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变化下诞生的生活方式可能性。美好的书是一个公共艺术计划,其发起的“回響计划”,通过书籍和故事,创造城市与乡野的对话。“回響计划”从城市发声,联动茑屋书店、BottleDream、九口山、永璞咖啡、一见咖啡馆等不同合作

38、伙伴,围绕乡村作为精神归宿、乡村作为创造力场所、乡村和可持续生活的未来等方向分享书单,邀请年轻人在书中获得灵感、分享自己与书的故事,并以书信形式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传递出去。美好的书将收集到的书籍分享与推荐带到了浮梁大地艺术节进行在地展览,再将在乡村收集的回应和灵感带回城市,实现城乡之间的精神交流。繁忙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与浮躁,有调查显示,近 40.4%的人希望远离喧嚣,避开拥挤,向往从城市搬到农村,呼吸自然的空气。向往的慢生活是一档基于乡村田园生活的真人秀节目,其主题为“远离都市喧嚣,带你寻觅向往的生活”。节目通过让明星和嘉宾参与乡村的劳动,回归生活本身。如去田地里采摘,搭炉灶、利用农

39、居里仅有的传统生活用品,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如果有额外需求,则需要他们用相应的劳动来交换。在都市市集感受乡村文化与烟火气以书籍了解乡村,让故事流动乡野在真人秀中守拙归田园看见乡村建立与乡村的身心联结用文化唤醒乡情,激活关于乡村的美好情感早春乐事集美好的书向往的慢生活SECTION IV 助推力量3738乡村旅游的兴起,迎合了城市人休闲度假的需求,然而这些并不是乡村的全部。走进乡村,不仅是走进乡村的自然风光,也要走进乡村的在地文化、社区和生活日常,与当地村民进行对话和互动,了解新村民的乡村生活故事,重新认识乡村,看见真实、鲜活的乡村。城市和乡村之间重要的联系之一便是食物。当年轻人开始有机会了解食物

40、的来源,成为食物生产者的合作者与支持者,远程参与食物种植的过程,或亲自体验种植的过程,他们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也从简单的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变成与种植作物的农人、滋养作物的土地之间的深度互动和链接。旗溪好日是由旗溪生态社区新村民策划的开放日体验活动,希望呈现旗溪的真实生活,让来访者收获美好生活的灵感。旗溪好日的另一名字是“NICE Day”,其中 N 代表Nature(自然),即打开五感与这片山水土地链接;I 代表 Inspiration(灵感),即收获新的可能性和美好生活灵感;C 代表 Community(社群),即认识这个生态社区里的邻里伙伴;E 代表 Engagement,即亲身投入参与

41、村子里的丰富活动。在一天的时间里,来访者可以通过社区导赏逛旗溪、走访农场、到新村民工作室聆听他们的故事,或是通过各种在地工作坊,体验当地的生活。“我在三江有亩田”是广西柳州三江三生微社开展的一项寻找生产合作者的计划。城市消费者付出定额费用,便可以成为“谷东”来“承包”一亩田,真正的农友们则在当地以侗家传统鱼鸭稻共作的方式,种植保育老品种水稻。“谷东”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开耕犁地、插秧、鸭苗鱼苗下田的快乐,也可以去乡村串门享受“地主”巡田的喜悦。此外,“谷东”还需共同承担极端天气灾害带来的风险,如干旱缺水、稻米减产、鱼鸭生病等。作为生产合作者,“谷东”得以体会种植的辛劳,从而更珍惜口中的食物。“艺术

42、在浮梁”是一个于 2021 年发起,位于景德镇下辖浮梁县寒溪村的公共艺术展,整个展览覆盖寒溪村全村,作品装置散落在田间各个角落。展览主办方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参考,希望借助举办艺术展览,挖掘本土叙事并重塑在地文化,重新发现那些被逐渐遗忘的乡村,连接“城”、“乡”、“人”。有别于常规的艺术展览,“艺术在浮梁”的作品要求艺术家们基于在地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背景进行创作。此外,本地村民也被邀请参与创作,并成为展览的志愿者,丰富艺术展的在地性。拾光有机是一个可持续生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年轻人不仅能买到生态农人的产品,也能在微信群里与生态农人交流,了解农产品生长的环境、种植的过程、背后的故事等。周末

43、,拾光也会组织年轻人到农场参观、交流、体验,建立与生产者的连接。此外,拾光还推出了城市农夫小白 7 日训练营,帮助城市青年在楼宇间,建立与土地的连接,实现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课程内容包括了解老种子、自制健康土壤、阳台播种、酵素制作等。“乡村一小步”行动小组由一群在社区营造、社区商业、内容创意领域有实践和跨界经验的年轻人组成,希望从自己出发,从一小步开始,带动更多人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土社会/城乡关系的一小步。“乡村一小步”主张小议题、小空间、小项目,为真实议题而行动,联结多方角色共创,创造更轻量化和开放式的行动入口。此外,“乡村一小步”即将推出全国走村计划,邀请更多人流动起来前往在地乡村,

44、感受乡村真实的样子,同时联合在地社区发起不同的乡村议题,共同碰撞灵感和想法。良食基金是一家食物议题公益组织,专注于向大众普及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知识,推动中国健康可持续食物体系转型。今年,他们在官方公众号“何以为食”开设“二十四节气食物素养”专栏,邀请传统文化研究学者撰稿系列文章,将二十四节气与传统文化、乡土生活、健康饮食联系在一起。当现代农业技术让反季节果蔬登上城市餐桌时,良食基金希望推动中国传统食养文化中应食而食、食在当地的理念,帮助更多人获得建设健康可持续食物体系的科普知识。在地开放日,走进村里的真实生活以谷东计划,寻找生产合作者大地艺术节,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乡村城市农夫小白训练营,建立与土地

45、的链接走村访乡,深入在地认识社区、共创行动建立乡土生活与健康饮食的联系走进“在地的”乡村,而不是“观光”的乡村通过食物链接生产者和土地,而不仅仅是消费食物旗溪好日三江三生微社艺术在浮梁拾光乡村一小步良食基金食物联结力在地日常力SECTION IV 助推力量3940年轻人前往乡村能做些什么?乡村生活是否适合所有人?需要为乡村生活做什么准备?在面对要不要前往乡村生活这个重大决定时,年轻人的心里也许会冒出很多的疑问和担忧。所幸的是,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乡村社区开始提供低成本的共居住所,也有越来越多乡村开始推出线下共创营、短期课程、候鸟村民计划等,为年轻人前往乡村、打开乡村生活实践提供了行动的入口。了解乡

46、村最好的方式是生活在乡村。沉浸式地在乡村旅居,把乡村当成生活方式探索的场景,在一段时间内,像本地人一样生活,体验当地的环境、食物、生产活动、在地文化、社区,等等,乃至前往不同的乡村去感受和经历,在真实的乡村日常里探索个人新生活的可能性。NomadHouse 是数字游民 Yeye 在海南文昌发起的共居+联合办公空间。住在这里的数字游民们可以在椰林海边灵活办公,随时下海浮潜、看珊瑚、看火箭、看日落。同时,作为文昌本地人的 Yeye,还会带大家深度体验当地烟火气息,如和店家用本地语言交流、品尝海南奶茶、吃海鲜粥夜宵等。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行,数字游民们的乡村旅居将工作、度假、生活融为一体,深入体

47、验在地生活。云游x Society 是一个生活方式文化社区,通过联结乡野在地实践主理人与项目参与者,传递多样、沉浸式的乡村生活体验。云游为参与者提供不同的乡野生活方式探索地点,如湖南凤凰的明日山谷、海南文昌的 Serendipity 社区、杭州建德的三生谷生态村等,每个地点招募 6-10 人,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专业、爱好等因素合理匹配项目内部成员。此外,云游采取流动性机制,参与者可以在一个项目点驻扎一段时间后(至少一个月),再选择流动到云游的其它项目点,探索新的生活状态。民宿品牌墟里位于浙江温州、宁夏中卫等地的历史古村落,目标是打造“人们回得去的乡村”。2020 年,墟里在温州泰顺的古村

48、徐岙底发起了“半农半 X”志愿者的社会招募计划,鼓励年轻人返乡一边种地,一边发挥一技之长建设乡村。志愿者将有机会学习和实践有机堆肥、利用山野材料制作天然无残留的土农药,共同饲养家畜等。同时,墟里也支持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结合当地食材研发特色食谱、设计和建造村舍,拍摄和记录乡村生活日常等。有别于传统全职务农,“半农半 X”为城市人开辟了一条成为现代新农人的路径。边工作边度假,像本地人一样生活在乡村云游中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可能性招募现代新农人,体验半农半 X 驻村生活参与乡村身体力行地见习乡村生活游牧乡村,探索新生活方式可能性NomadHouse云游墟里游牧探索力SECTION IV 助推力量

49、4142乡村不仅关乎个体生活和自我成长,也与在地社区发展息息相关。除了体验乡村生活外,通过参与式的方式深入乡村社区,面对具体的乡村议题,与当地人发生交流,展开考察、共创、研学、志愿服务、短期工作等行动,年轻人得以更加深入理解乡村,并参与推动改变。伴随互联网和城市化进程的成长经历,无论是生于城市还是乡村的年轻人,整体上都缺乏真实而具体的乡村生活和生产体验。因此,年轻人来到乡村学习在地生活知识和实践生产技能,如农田劳作、建造房子、社区营造等,为具体而真实的乡村生活做准备。乡约在地是由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联合多方筹划发起的社会创新项目,又被称为“村级创新中心”,通过发起不同主题的共创营,邀请学者

50、专家、设计师、大学生等多元背景的“新村民”来到韶关丹霞山脚下的新龙村,在几天的时间里,通过走访村庄、深度访谈、协同设计等方法,与当地村民一起创新乡村生活。迄今,乡约在地已成功发起四期共创营,其共创议题包括美好村庄改造方向、适老化研究和改造、乡村文旅产品组合设计、乡村旅行产品服务体验等。21 天可持续共创营是一个关于乡村场景的生活体验和事业实践探索,希望通过模拟 21 天的生态村生活,帮助年轻人打开返乡生活的可能性,物色志同道合的伙伴、探索社会创新如何与乡村振兴的相结合等。共创营根据不同乡村的在地特点进行设计,围绕“社区营造 X 文化探索”、“可持续创业 X 运营模式”,“个人成长 X 社群互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