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醇,专题,4,第二单元醇酚,1/47,学习目标定位,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醇组成和结构特点。,2.乙醇化学性质和用途。,3.甲醇、乙二醇、丙三醇性质和用途。,4.醇在生产生活中应用。,b,c,b,a,目标定位,1.认识醇组成及结构特点。,2.了解乙醇性质,了解醇化学性质及用途。,3.从乙醇组成、结构上认识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断键方式,了解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学反应影响。,4.了解常见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对环境造成影响。,5.了解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2/47,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3/47,新知导学,4/47,上述物质中属于醇有,,依据上述几个醇组成和结构,,完
2、成以下问题:,1.,醇概念、分类、命名,观察以下几个有机物结构简式,回答以下问题:,一、醇概念、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5/47,(1),概念,醇是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形成化合物。,(2),分类,醇类,据烃基,类别,脂肪醇,属于脂肪醇有,_,芳香醇,_,据分子中,含羟基数目,一元醇:属于一元醇有,_,多元醇:属于多元醇有,_,6/47,选择含有与,相连碳原子最长碳链为主链,依据碳原子数目称某醇,从距离,最近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醇名称前面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羟基位置;羟基个数用,“,二,”“,三,”,等表示,(3),命名,步骤标准,羟基,选主链,碳编号,标位置,羟基,7/47,
3、实例:,CH,3,CH,2,CH,2,OH,;,1-,丙醇,;,2-,丙醇,。,1,2,3-,丙三醇,8/47,(4),通式,醇能够看作烃分子或苯环侧链烃基上氢原子被羟基取代产物,故醇通式可由烃通式衍变而得。比如:,烷烃,(C,n,H,2,n,2,),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n,H,2,n,2,O(,n,1,,,n,为整数,),或,C,n,H,2,n,1,OH,。,9/47,2.,醇同分异构现象,观察以下几个物质结构,回答以下问题。,CH,3,CH,2,OH,CH,3,CH,2,CH,2,OH,(1),和,分子式都是,,不过含有,不一样。,(2),和,分子式都是,,不过在分子中,位置不一样。,(
4、3),属于,类,,不属于醇类,但它们分子式,,属于,_,。,C,2,H,6,O,C,3,H,8,O,官能团,OH,醇,相同,同分异,构体,10/47,归纳总结,醇分类及命名中注意事项,(1),并不是只要含有,OH,有机物就是醇,醇必须是,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碳原子直接相连化合物;若,OH,与苯环直接相连,则为酚类。,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看作链端,只能看作取代基,但选择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2),醇同分异构现象有:,羟基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芳香醇、酚和芳香醚为类别异构。,11/47,例,1,以下有机物中,不属于醇类是,解析,C,项,,OH,直接连在苯
5、环上,属于酚不属于醇。,答案,解析,A.,丙三醇,B.,C.,D.2-,丁醇,12/47,例,2,(,嘉兴调研,),分子式为,C,4,H,10,O,且属于醇同分异构体有,A.2,种,B.4,种,C.6,种,D.8,种,答案,解析,解析,利用取代法。依据题目要求将,C,4,H,10,O,改变为,C,4,H,9,OH,,由,OH,取代,C,4,H,10,分子中氢原子即得醇类同分异构体。,C,4,H,10,分子中共有,4,类,氢:,,故该醇同分异构体有,4,种。,13/47,解题反思,本题也能够经过分析烃基种类进行巧解,丁基,(C,4,H,9,),有,4,种结构,分别与,OH,连接,即得,4,种醇,
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14/47,1.,物理性质,(1),沸点,相对分子质量相近醇和烷烃相比,醇沸点远远高于烷烃。其原因是醇分子之间形成了,。,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增加,醇沸点,。,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醇沸点,。,(2),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百分比互溶,这是因为这些醇与水分子间形成了,。,(3),密度:醇密度比水密度小。,氢键,二、醇性质,升高,越高,氢键,15/47,2.,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1),乙醇与钠反应,试验探究:醇与,Na,反应,试验步骤: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切去表层金属钠,(,绿豆粒般大小,),,观察
7、试验现象。,试验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产生气体被点燃时,气体,并有,色火焰;倒扣在火焰上方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但倒入烧杯内石灰水无显著改变。,无色气泡,燃烧,淡蓝,水珠,16/47,试验结论:乙醇与钠在常温下反应较迟缓,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为,;其中止键方式为乙醇上,键断裂,该反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OH,17/47,尤其提醒,(1),钠与乙醇反应时,被钠置换氢是羟基中氢,而不是乙基上氢。,(2),量关系:,2OH,H,2,,由此能够推算,
8、OH,数目。,18/47,(2),取代反应,乙醇与氢卤酸反应,试验操作,如图装置,在试管中依次加入2 mL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乙醇和3 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烧杯中加入自来水。加热试管至微沸状态几分钟后,冷却。,19/47,试验现象,反应过程中试管,内有,,反应结束后,在试管,中生成,。,试验结论,乙醇和氢卤酸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反应以下:,NaBrH2SO4=NaHSO4HBr,,C2H5OHHBr C2H5BrH2O,气泡产生,不溶于水油状液体,20/47,分子间脱水成醚,乙醇与浓,H,2,SO,4,共热在,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化学方程
9、式为,。,21/47,(3),消去反应,按要求完成试验并填空,试验装置,试验操作,组装如图所表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2 g P2O5(也可选取浓硫酸、Al2O3等)并注入4 mL 95%乙醇,加热,观察试验现象,22/47,试验现象,温度稍低时(140)有没有色油状液体生成,温度稍高时,有不溶于水气体生成,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试验结论,乙醇在浓硫酸、Al2O3或P2O5等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脱水反应。温度不一样,脱水反应方式也不一样,反应产物不一样,23/47,写出上述试验中产生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化学键是,。,反应类型是,。,碳氧键和相邻碳上碳氢键,消去反应
10、24/47,(4),氧化反应,催化氧化,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醇还能被,KMnO,4,酸性溶液或,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CH,3,CHO,CH,3,COOH,25/47,归纳总结,醇催化氧化与消去反应规律,(1),醇催化氧化反应规律,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氢原子结合外来氧原子生成水,而醇本身形成,“”,不饱和键。,RCH,2,OH,被催化氧化生成醛:,26/47,被催化氧化生成酮:,普通不能被催化氧化。,27
11、/47,(2),醇消去反应规律,醇消去反应原理如,右,:,若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或与,OH,相连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OH,、,等。,一些醇发生消去反应,能够生成不一样烯烃,如:,有三种消去反应有机产物。,28/47,例,3,以下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是,甲醇,1-,丙醇,1-,丁醇,2-,丁醇,2,2-,二甲基,-1-,丙醇,2-,戊醇,环己醇,A.,B.,C.,D.,答案,解析,解析,与羟基相连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醇能发生消去反应。据此条件,可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余下醇类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如,H,2,O,。,29/47,C.,将,与,CH,
12、3,CH,2,OH,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最多可生成,3,种有机产物,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例,4,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B.CH,3,OH,、,CH,3,CH,2,OH,、,下发,生氧化反应,都能在铜催化,答案,解析,30/47,解析,选项,A,错误,并非全部醇类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形如,醇类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且醇类发生消去反应产物不一定是烯烃,如乙二醇,HOCH,2,CH,2,OH,发生消去反应产物是乙炔;,选项,B,应掌握醇催化氧化规律,形如,醇才能被催化氧化,,而,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31/4
13、7,选项,C,隐含在浓,H,2,SO,4,存在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所以生成有机物应包含发生消去反应产物,2,种和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产物,3,种,共计,5,种产物;,醇与氢卤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选项,D,正确。,32/47,例,5,下列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乙醇与氢卤酸反应试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均盛放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因为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
14、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后,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气体从,F,顶端逸出。,33/47,试回答:,(1)B,逸出主要气体名称为,_,。,氯化氢,解析,本试验用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简易方法制取氯化氢,并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反应,C,2,H,5,OH,HCl C,2,H,5,Cl,H,2,O,中所生成水。,答案,解析,34/47,(2)D,瓶作用是,_,。,(3)E,管作用是,_,。,(4)F,管口点燃气体分子式为,_,。,吸收氯化氢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冷凝乙醇蒸气,C,2,H,5,Cl,答案,35/47,(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原因是,_,_,。,(6)A,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
15、式:,_,。,乙醇与,HCl,反应生成水与无水,CuSO,4,粉末结合生成蓝色,CuSO,4,5H,2,O,晶体,答案,36/47,学习小结,37/47,达标检测,38/47,1.,以下说法正确是,A.,含有羟基化合物属于醇,B.CH,3,(CH,2,),2,C(CH,2,CH,3,)OHCH,3,名称是,2-,乙基,-2-,戊醇,C.,沸点: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丙烷,D.2-,丁醇和,2-,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1,2,3,4,5,解析,39/47,解析,A,项,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时,属于酚,错误;,1,2,3,4,5,C,项,醇沸点高于对应烷烃沸点,不一样醇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多而逐步升
16、高,含相同碳原子数醇沸点随羟基数目标增多而升高,正确;,D,项,,2-,丁醇和,2-,丙醇分子式不一样,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B,项,所给结构简式写成含有支链形式为,命,名应为,3-,甲基,-3-,己醇,错误;,,,40/47,2.,只用水就能判别一组物质是,A.,苯乙醇四氯化碳,B.,乙醇乙酸乙烷,C.,乙二醇甘油溴乙烷,D.,苯己烷甲苯,答案,解析,1,2,3,4,5,41/47,解析,利用水判别物质主要是依据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以及其密度与水密度相对大小来进行。,A,项,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乙醇可溶于水,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判别;,B,项,乙醇、乙酸都可溶于水,不能用
17、水判别;,C,项,乙二醇、甘油都可溶于水,不可用水判别;,D,项,三种物质都不溶于水,且密度都比水小,无法用水判别。,1,2,3,4,5,42/47,3.,以下反应中,属于醇羟基被取代是,A.,乙醇和金属钠反应,B.,乙醇和氧气反应,C.,由乙醇制乙烯反应,D.,乙醇和浓氢溴酸溶液反应,答案,解析,解析,乙醇和金属钠发生是置换反应;乙醇和氧气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乙醇制乙烯反应是消去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1,2,3,4,5,43/47,A.,生成物是丙醛和丙酮,B.1-,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改变现象,D.,醇类都能发生图示催化氧化反应,4.,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表示,由图得出判断,正确是,答案,解析,1,2,3,4,5,44/47,1,2,3,4,5,45/47,(1),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醛是,_,。,(2),能被氧化成酮是,_,。,(3),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产物是,_,。,5.,以下四种有机物分子式均为,C,4,H,10,O,。,答案,1,2,3,4,5,解析,46/47,解析,能被氧化成醛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CH,2,OH,”,,,和,符合题意;,能被氧化成酮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符合题意;,若与羟基相连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氢原子类型不一样,则发生消去反应时,能够得到两种产物,,符合题意。,1,2,3,4,5,4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