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学习目标:,明确中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新理念与学习评价目标,学会正确选择与利用中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成绩(表现)评价方法。,1/36,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念与目标,2/36,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念,必须遵照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评价理念。,(一)强调评价内容全方面性和可选择性,技能、情感、过程、结果在全方面评价基础上能够让学生选择优势项目参选。,(二)要适当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在统一标准尺度大前提下,要考虑学生个体间体能、
2、运动基础、运动条件与天赋间差异,注意保护“弱势”群体体育学习主动性。,3/36,(三)重视实现评价主体多元性,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够参加评价,自评、他评、教师评、学生评相结合。,(四)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之争,淡化结果与技评之争,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以发展眼光对待学生进步和结果,如体质增强了,极少害病了,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了,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了,4/36,二、体育学习评价目标,(一)了解学生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不足与困难,(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我平台,(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能力,5/36,第二节 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强调在评价学生
3、体能和运动技能同时,重视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发展,真正表达评价公平性和教育功效。,6/36,一、体能评价,发展体能是体育课程首选与终极目标,这是由体育课程本质功效所决定,评价时,主要参考课程标准、青少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符合实际、科学合理考评标准,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7/36,二、知识与技能评价,主要包含对体育与健康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应用,专题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详细操作时,应依据学校和学生选择详细运动项目进行,能够采取要求动作,也能够选择学生自己擅长项目,能够结合平时比赛或练
4、习时情况,也能够辅助以理论知识测试。,8/36,三、学习态度评价,(一)能否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二)能否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体育活动?,(三)能否主动主动地思索,为到达目标而重复练习?,(四)能否主动投入健康教育活动?,9/36,四、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一)学生情意表现,1、能否战胜害怕、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2、能否勇于勇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参加体育活动,3、能否善于利用体育活动等伎俩以调控自己情绪,10/36,(二)学生合作表现,1、能否了解和尊重他人,并表现出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2、能否努力负担义务和责任,如为小组竞赛策划并全力以赴,
5、3、能否恪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4、能否在学校和社会体育与健康活动中推行自己权利和义务,11/36,五、健康行为评价,(一)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二)是否合理作息,(三)是否注意个人卫生,恪守公共道德,(四)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12/36,第三节 中学体育学习评价实施方法,13/36,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一)定性评价,指行为过程各种表现,如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努力程度、健康意识与行为均属于定性评价。,(二)定量评价,指量化评价指标,如成绩进步幅度、技能指标经过情况,健康指标、体能或素质量化测试,生长发育指标评价等。,14/36,二、终止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6、一)终止性评价,主要以考试、考评形式进行,重视教学结果,判定学生最终学习结果。,(二)过程性评价,以课时表现、单元测试为主,便于即时或中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以有效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不停进步与有效学习。,15/36,三、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差异性评价相结合,即绝对评价(统一尺度或标准)和相对评价(个体差异所表现出体育活动基础)相结合。普通可采取观察、口头评价、测验、展示、量表等各种评价方式。,四、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五、多元评价与自定标准相结合,多元评价即全方位整体性评价;自定标准是要求体育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情况客观制订相适宜评价标准。,16/36,第四节
7、 体育实践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评价,运动负荷包含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而练习密度是普通密度代表性指标,二者同属于反应体育课质量与学生运动情况两大定量指标。,17/36,一、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一)生理负荷,1、生理负荷惯用检验方法,(1)自查法,学生自我感觉。学生对饮食,睡眠,精神,机能情况等自我感觉。,教师有针对性进行咨询。这种方法代表队,高考队训练较为惯用。,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反应灵敏,动作协调,饮食,睡眠正常。,自我感觉不好:疲惫无力,头晕恶心,茶饭不思,嗜睡,不想运动。甚至呕吐,抽筋,昏厥。,自我评定:晨脉大于平时晨脉12次以上属于过量,而且还未恢复。,18/36
8、2)观察法教师观察,普通二人操作,选定测试对象,讲清方法要求,消除人为担心,把握5个时机,每次测10秒,普通测动作后即时心率,绘制心率改变测定图,教师主要应用听觉,视觉,并借助已知经验来感知学生练习时承受负荷外部形象改变。,(3)生理评定法最为流行简便易行是手测脉率法,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尿蛋白,肌酐等生理指标均为检验内容。,脉率测定法:,19/36,横轴:课时,1分钟为一百分比单位。,纵轴:心率,70为底,10次为一百分比单位。,点线部应吻合:坐标点,垂直虚线,课各个部分。,相关数据,文字应标画清楚。,20/36,统计:点数法简便快捷,面积法,较为复杂,但客观真实。,面积法求证
9、方式:描点,各坐标点相联并做垂线,计算各梯形面积,除以课总时间。,A、X,n,=A+B/2t,如:图中X,4,=(90+126)/23=324,B、X,n,=X,1,+X,2,+X,3,+X,n,C、X=X,n,/t,D、K=X/X,平静,21/36,体育实践课生理负荷评价,心率指数参考值:,需在先求证出平均心率基础上再行计算,1.2以下:最小,1.21.49:小,1.51.79:中,1.8.1.99:大,2以上:最大,平均心率对照值:,小学生:120130/分,中学生:120140/分,高中女生:120140/分,高中男生:130150/分,22/36,评价内容,A、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
10、利于发展身心,B、其改变趋势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是否有利于掌握知识技能,C、改变范围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D、课后恢复情况怎样,F、分析生理负荷正常是否原因,23/36,(二)心理负荷,1、名词分析:,课中学生在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量与强度程度。,2、心理负荷内容:注意,情绪,意志,3、心理负荷测试,惯用方法:问卷法,反馈法,自评法,观察法。,示例:观察法,教师对课中学生心理特征,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统计,并参考心理负荷量表作出判断方法。,准备工作:熟悉教案和测试标准,选定测试对象,准备好表格,测定:4min为一单元测试时间,据测试者在课中三方面心理外观表现进行五级心理负荷打分
11、统计整理,24/36,25/36,二、体育实践课密度:普通密度和专题密度,(一)名词分析,1、普通密度,(1)教师指导:15%20%,(2)学生练习:30%50%,(3)组织办法:10%15%,(4)帮助保护:5%15%,(5)观察与休息:12%15%,指课中教与学各项活动合理利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百分比。,普通密度=各项活动合理利用时间/上课总时间100%,26/36,2、专题密度,课中某项活动合理应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百分比。,专题密度=某项活动合理利用时间/上课总时间100%,27/36,(二)意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课教学目标实现。如练习密度调控不妥,影响技能学习和锻炼效果;又如组织
12、办法不妥,就会浪费时间,降低课合理总时间和身体练习时间。,(三)密度安排与调整,总要求,:以练习密度为主,合理安排其它四项活动。从体育教育本质功效和教学目标出发,必须优先考虑怎样确保合理练习密度。,28/36,1、精心设计,认真备课,(1)降低无须要组织办法及队伍调动。,(2)场地器材布局要便于组织教学。,(3)分组教学要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4)使学生熟练掌握队形,队伍变换与调动技巧。,据教材性质,课任务,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情况,合理确实定与安排各项活动时间。,2、改进和提升课组织水平,29/36,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和组织教学能力,讲解简明,示范正确;合理安排练习次数和休
13、息时间;善用各种练习法加大练习密度;利用教师指导使机体得到合理主动休息:如讲解示范,分析动作,纠错等让学生机体得到调整。,4、加强纪律教育,发挥小骨干作用,组织纪律是实施教学各项活动调控前提。学生自觉性,主动性,亦与组织纪律有直接关系。,30/36,(四)密度测定方法专题介绍练习密度,1、准备工作,(1)研究教案:了解课内容,任务,组织教法。,(2)人员分工:二人即可,一人开表记时,一人登记,结束后,进行分析。,(3)选定测试对象,准备仪表,表格,(4)测试内容: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新旧内容学习,复习;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游戏,竞赛队列,队形,练习。,2、测试方法,简易快捷法,一块表,一个
14、人“人动表动,人停表停”,31/36,3、各练习内容时间确定,(1)基本体操:包含徒手操,轻器械体操,武术操,普通发展练习。,讲练分开,只记练习过程;,边讲边做,整个过程均计算。,(2)器械体操:技巧,跳跃,双、单杠,开始结束;,如跑步归队计练习时间;,连贯动作:全过程;,游戏及竞赛,如没有显著等候,则全过程均算。,32/36,(3)跑:快速跑、耐久跑、越野跑、跨栏跑、接力跑,预备姿势终点缓冲;,跑动或走跑交替。,(4)跳跃:跳高、跳远、三级跳,开始落入沙坑或垫子;,跑步归队。,(5)球类、游戏、竞赛:,单个动作:开始结束;,连贯动作全过程;,游戏或竞赛如无显著等候,则计全过程。,(6)武术:
15、单个或成套动作:开始结束,边讲、边看、边听、边练,均计全过程。,33/36,(五)统计制图,1 统计(示例),(1)教师指导活动时间为820,先将该项活动时间与课总时间细分为秒,则X(教师指导)=课中教师指导时间/课总时间100%=820/45=18.5%,(2)教师指导:750;学生练习:1710;组织办法:605;保护帮助:410;观察休息:815;则X(综合密度)=(470+1030+365+250+495)/2700100%=96.67%,(3)求百分圆形直观图各项活动所应占有扇形面积(度数),则X(教师指导)=36018.5%=66.6,34/36,2 制图:圆形,条形图(但圆形更直观),1:教师指导,2:学生练习,3:组织办法,4:帮助保护,5:观察与休息,6:不合理时间,注:绘图前,在已计算出各专题密度基础上,换算出其专题密度在圆形面积中应占百分比度数。,35/36,(六)分析,1、各专题密度百分比是否恰当?与要求值相比,如达不到,原因是什么?,2、专题分析练习密度,3、总结,提议,讨论:怎样合理测试评价体育实践课生理负荷与体育学习成绩?,3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