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首页,尾页,主题概括,考点速记,聚焦湖南中考,目录,拓展提升,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1/16,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266,年西晋建立,420,年南朝开始,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南北,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2/16,主题概括,总体特征:,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关键主题。,政权并立:,魏、蜀、
2、吴,(,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主要战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经济发展:,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域开发,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3/16,考点速记,考点,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识记),1.,官渡之战,概况:,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意义:,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域,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概况:,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方法,,在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役,赤
3、壁之战,。,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4/16,3.,三国鼎立,形成:,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曹丕,2,洛阳,蜀,刘备,2,成都,吴,孙权,222,年(称,王),建业(南,京),5/16,意义,:(,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三国鼎立形势图,张家界,33,6/16,考点,2,江南地域开发,(识记),1.,北方人口南迁,概况:,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北方
4、人迁到南方。,影响:,(,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主要影响;,(,2,)南迁人给江南地域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不一样生活方式。,7/16,2.,江南地域开发,原因:,(,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根本原因,),;,(,2,)江南地域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含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3,)江南地域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方人民辛勤努力;,(,5,)东晋与刘宋初年,统治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北方南迁流民,使生产得到发展。,影响:,江南地域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
5、步南移奠定了基础,(,宋书,:江南,地,方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8/16,考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目标,:()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标,)。,办法:,()把都城迁到,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魏,书,:诏不得以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官员及家眷必须,穿戴汉族衣饰,;,9/16,()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勉
6、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取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等。,性质:,一场自上而下封建性质改革。,长沙,15,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时尚,善于学习先进文化。,10/16,拓展提升,【,异同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比较。,名称,不一样点,相同点,处理主要矛盾,形式,北魏孝文帝改革,处理鲜卑族落后文化与中原地域先进文化之间矛盾,直接借鉴中原地域先进制度与文化,(1)性质相同,都是封建
7、性质改革;,(2)都受到了守旧势力反对;,(3)影响相同,都顺应了时代时尚,加速了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都为后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处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旧贵族之间矛盾,废除旧奴隶制,建立新封建制,11/16,命题点一 三国鼎立,(,张家界,33,题)据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英文字母所表示政权名称。,A.魏;(1分),B.蜀;(1分),C.吴。(1分),聚焦湖南中考,12/16,命题点二 江南地域经济开发,(,常德,2,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江南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使长久以来南北经济发展不
8、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快速超出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13/16,【,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域开发。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域带来了充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域开发,项说法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超出北方地域;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超出北方地域;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B,。,14/16,命题点三 改革类,(,长沙,15,题),以下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升了军队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改革备考实战演练,D,15/16,【,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点。商鞅变法中没有迁都,排除,A,项;汉化政策也是孝文帝改革特有,排除,B,项;提升军队战斗力在孝文帝改革中没有包括,排除,C,项。故选,D,。,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