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临床麻醉方法分类,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基础麻醉,麻醉 前准备与用药,麻醉前准备,掌握病情,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与检查,麻醉前用药,目的,常用药,掌 握 病情,ASA,分级,围术期,死亡率(%),级,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 0.06-0.08,级,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0.27-0.40,级,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 1.82-4.30,级,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力经常面临 7.80-23.0,生命威胁,级,无论手术与
2、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 9.40-50.7,死病人,麻醉前用药,常 用 药,安定镇静药:安定、氯丙嗪、异丙嗪、,氟哌啶,催眠药: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概念,:,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呈现神志消失,,周身不感疼痛,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松,弛等表现。,分类:,吸入全麻,静脉全麻,肌肉注射全麻,复合全麻,吸入全麻,优点:,可控性强,病人容易清醒,可随意加深或,减浅麻醉。,缺点:,价格昂贵,需要专门的设备,对呼吸道有,刺激,易造成
3、肺感染。,吸入全麻药,MAC(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常用吸入全麻药,笑气,:105%0.47,安氟醚:1.70,%1.9,异氟醚:1.15,%1.4,七氟醚:2.0%0.65,地氟醚:6.0%0.42,静脉全麻,优点: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无污染,,操作方便。,缺点:肌松差,麻醉深度较难控,制。,常用静脉全麻药,硫喷妥钠,氯胺酮,异丙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r-OH(r-,羟丁酸钠),肌松药,概念:神经肌肉
4、阻滞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合部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分类: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双相类肌松药,常用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泮库溴铵,阿曲库铵(卡肌宁),麻醉机,气管内插管,优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易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便于扶助、控制呼吸,防止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便于吸入全身麻醉药的应用,,适用于颅脑、颌面、五官、,颈部、心胸等手术。,气管插管方法,明视下插管,盲探下插管,纤维支气管镜下插管,气管插管的解剖,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并发症,牙齿脱落,口鼻腔、咽喉部出血,,下颌关节脱位。,剧烈咳嗽,憋气,喉、支气管痉挛
5、心动过缓,心跳骤停,血压剧升。,呼吸道梗阻(导管过细、弯曲、变形)。,喉头水肿,喉头肉芽肿。,误入一侧支气管:缺氧或一侧肺不张。,肺炎。,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呼吸系统的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2、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下呼吸道梗阻,3、通气量不足,4、低氧血症,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和意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1、低血压,2、高血压,3、心律失常,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和意外,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高热、抽搐和惊厥。,2、苏醒延迟或不醒。,局部 麻醉,概念: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局部麻醉,优点:简便易行,安全性大,并,发
6、症少,对病人生理机能,影响小,可预防手术的应,激反应。,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1、中枢神经系统:眩晕、惊恐不安、抽搐、,惊厥、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死。,2、循环系统:心肌、传导系统和周围血管,平滑肌直接抑制作用。,过敏反应: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耐量,误注入病人血管内,作用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内未加入肾上腺素。,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耐受力降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治疗,给氧,镇静(安定0.1,mg/kg im,或,iv),止惊(2.5%硫喷妥钠1-2,mg/kg iv),必要时给肌松药行气管插管,局麻药毒性反
7、应的预防,使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小有效剂量,注药前先回抽,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或麻黄素,根据病情或用药部位酌情减量,常规麻醉前用药(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常用局麻药,酯类:普鲁卡因(一次限量1,g),丁卡因(表麻40,mg,神经阻滞80,mg),酰胺类:利多卡因(表麻100,mg,神经阻滞400,mg),布比卡因(一次限量150,mg),局麻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径路,腋径路,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深丛,浅丛,椎管内麻醉,椎管内解剖,脊神经在体表的节段分布,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分类:轻比重、重比重、等比重,药物:丁卡因、布比卡因,平面调节:剂
8、量、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体位、注药速度,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术中并发症: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马尾丛综合征,粘连性蛛网膜炎,化脓性脑脊膜炎,腰麻的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休克,穿刺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败血症,脊柱外伤或结核,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全脊髓麻醉,局麻药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硬膜外阻滞,适应症:腹部、腰部、下肢手术;,颈部、上肢、胸壁手术。,禁忌症: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骶管阻滞,经骶裂孔将局麻药注入骶管腔内,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因其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已较少使用。,控制性降压,是指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血压控制标准,血压正常:,SBP80mmHg,MAP 5065mmHg,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全身低温,习称为低温麻醉,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