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社会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社区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它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区的概念,19世纪德国学者:,认为社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历史共同体,是,血缘,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的结合。,社会学家费孝通:,将社区定义为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所形成的一个生活相互关联的集体。,WHO曾定
2、义:,社区为具有1030万,人口,,,面积,在50005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社区组成的五要素,(1)人群,(2)地域,(3)生活服务设施,(4)行为规范,(5)一定的生活制度与管理机构。,中国城市社区的特点,人口聚集,文化汇集,经济发达,资源集中,设施便利,城市意识,多层次需求,节奏快速,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道德规范与健康的关系,宗教信仰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制度与健康的关系,社会风俗习惯与健康的关系,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行为,患病行为是当人们感到生病时,为了达到确认疾病存在和寻求减轻疾病痛苦的目的,而主动采取的行动。,最常见的患病行为,就是自我保健行为。自我保健包括了采取预防措施(如服用维生
3、素)、对症状进行自我治疗(如采用家庭治疗或购买药店的药品)、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如自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病行为从求助医生转向自我保健的原因,(1)疾病模式的转变:从急性病转为慢性状态,伴随而来的需求从侧重治疗转向侧重保健;(2)不断增长的公众对非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不满;(3)人们认识到现代医疗对治疗疾病的局限性;(4)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供人们选择的治疗方法;(5)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6)人们希望履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责任。,病人角色,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将“病人角色”描述为四个基本方面:,(1)病人被,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2)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
4、没有责任,;,(3)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4)病人,应,该,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和,与医生合作,。,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发展与健康,人口发展状况:,(1)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居住、就业、人均耕地、环境,(2)人口老化: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文化因素:,(1)影响人群生理、心理;(2)社会病,社会经济状况:,(1)影响衣、食、住、行;,(2)影响卫生、教育,卫生保健服务与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医疗水平低;,(2)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少;,(3)PHC(primary health care)网络不健全;,(4)重治轻防,重城市轻农村;,(5
5、缺少康复机构。,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指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文化的、社会心理所导致的心理紧张。,不良因素:,(1)挫折;,(2)不良人际关系;,(3)工作紧张;,(4)现代城市生活等。,行为与健康,教学内容:,1、行为的概念;行为与健康的关系。,2、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3、行为的矫正与干预。,基本要求:,1、了解行为的概念以及行为与健康的关系。,2、理解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3、熟悉行为的矫正与干预,行为的概念,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这种行为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行为的
6、五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行为的概念,简言之,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S O R,刺激 有机体 行为反应,(stimulus)(organization)(reaction),其中:S代表内外环境的刺激源,O代表有机体,即行为主体人,R代表人的行为反应。,行为分类,人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类行为也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本能行为(生物遗传的结果),其行为特征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有三项:,(1)与基本生存有关的行为(如摄食行为和睡眠行为);,(2)与种族保存有关的行为(典型表现是性行为);,(3)防御行为(广
7、泛存在于低等动物,乃至人类,表现为对外来威胁的躲避、妥协和反抗。,行为的发展与适应,“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人类行为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3)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4)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人类行为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 行为发展不能跳过其中的某一阶段而进入下一阶段。,(2)阶段性 从量变到质变,在不同年龄阶段,行为特征与规律有不同的表现。,(3)不均衡性 行为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行为的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8、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铸造身心健康,而健康的体魄有有助于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维持和巩固。,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其中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七项与人们期望寿命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1)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2)每天吃早餐;,(3)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4)适当的睡眠;,(5)不吸烟;,(6)保持适当的体重;,(7)不饮酒或少饮酒,。,健康的四大基石,戒烟限酒,合理营养,适当锻炼,心理平衡,基本的行为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1)心胸豁达、情绪乐观,(2)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9、3)生活规律、善用闲暇,(4)营养适当、防止肥胖,(5)不吸烟、不酗酒,(6)家庭和睦、适应环境,(7)与人为善、自尊自重,(8)爱好清洁、注意安全,(1)吸烟,(2)饮酒过量,(3)不适当的服药,(4)体育活动少,(5)髙热能、多盐饮食,(6)轻信巫医,(7)社会适应不良,(8)破坏生物节律(生物钟),健康相关行为,概念,: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类,(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健康行为,(healthy behavior),危险行为,(risky behavior),健康行为,(1)基本健康行为,(2)预警行为,(3)保健行为,(4)避开环境危害
10、5)戒除不良嗜好,危险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等),(2)致病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C型行为),(3)不良疾病行为,(如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遵从医嘱、迷信、自暴自弃等),(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毒、性乱),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广泛存在,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知信行理论,(KABP):知信行是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和行为(behavior或 practice)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与
11、态度)是动力、“行”(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其间的关系表达为:知 信 行。,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在五、六十年代由社会心理学家提出,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其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对疾病产生“恐惧”、对行为效益和障碍的认识、对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即正确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能力),的自信。其间的关系表达为:,对疾病的恐惧 认识效益和障碍 具有自我效能。,行为的矫正与干预,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行为矫正由三方面要素构成:,(1
12、行为矫正对象;,(2)行为矫正环境;,(3)行为矫正过程。,个体行为矫正的方法,(1)脱敏疗法,(2)厌恶疗法,(3)示范疗法,(4)强化疗法,团体行为的干预,1、加强行政干预和政府行为,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1)信息传播;,(2)心理支持与压力;,(3)竞争与评价。,3、环境改善,(1)改善环境条件;,(2)社会支持与制约。,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教学内容:,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静坐生活方式、睡眠不足以及不洁性行为等不良行为。,基本要求:,了解上述几种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熟悉其干预的方法。,吸烟,WHO称烟草是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是20世纪的瘟疫。吸烟杀死1/3吸烟者,其中1/
13、2为中年人。吸烟严重污染环境,使周围的不吸烟者,特别使妇女和儿童成为被动吸烟者。据WHO测算,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300万,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1000万,其中700万死亡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WHO明确指出:“控制吸烟,比任何预防性的药物更能改善人们的健康和延长人的寿命。”,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最大的烟草消耗国。有超过,66,的男性吸烟,总吸烟人口为,3.2亿,。占世界吸烟人口的,1/4,,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据有关研究,中国每年有,80万,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疾病,到21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上升至,300万,,占中国成年男性死亡总数的,13,(在所有
14、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占45,肺癌占15),。,若目前中国的吸烟率保持不变,即2/3的男性(少数女性)在25岁之前成为吸烟者,那么在29岁以下的3亿年轻男性中,最终会有,1亿,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半数发生在中年期,,另一半发生在老年期。,吸烟的危害,烟草的有害成分:纸烟烟雾中包含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害成分包括尼古丁、焦油、确认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窒息性化学物质、刺激性化学物质以及药物性有害物质等。,烟草对社会的影响(侵占农田、环境污染、火灾等),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致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被动吸烟(胎儿畸形、低体重、死产等;婴幼儿患呼吸道疾病;肺癌等),
15、其他疾病,控烟的对策,健康教育,立法和执法,征收烟草健康附加税,行为矫正,酗酒,酗酒的危害:,酒依赖综合征,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癌,缺血性心脏病,车祸,影响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打架、斗殴、刑事犯罪;家庭不和等),饮酒危害的防制,加强健康教育,进行酒精依赖性疾患的识别测验,纠正不良饮酒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饮食不合理,不合理的饮食,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危害:,营养性疾病,(由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所致的疾病),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中毒);,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慢性病。,营养缺乏或不足的原因:,(1)食物短缺;,(2)不良饮食习惯;,(3)不合
16、理加工烹调。,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的原因:,(1)膳食结构不合理;,(2)不良饮食行为与习惯。,对策,(1)指导并大力发展食物生产、食物结构优化,(2)营养宣教、指导消费,(3)营养监测:食物消费量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生化检查;临床检查。,静坐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心血管疾病,对骨骼和关节的影响,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静坐生活方式(physical inactivity),定义: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期间或在休闲时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美国卫生总署1996年推荐的标准: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30分钟,的,中等强度,
17、的体力活动。,静坐生活方式干预的策略及措施,信息策略及措施,(1)全社区信息宣传运动,(2)楼梯口、电梯旁定点宣传鼓励人们爬楼梯,行为与社会策略及措施,(1)学校体育课程,(2)社区内建立社会支持干预,(3)个性化的健康行为改变,环境、政策干预创造或促使人们能方便使用体力活动场所及获得相关信息。,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认知因素,生理因素,其他个人因素,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个性化和有针对性,循序渐进,有效性和安全性,全面性和长期性,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强度,运动种类,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健身运动的安全监测,避免进行禁忌的运动项目和某些易发生危险的动作,每次锻炼前后都要进
18、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后进行自我监测,睡眠不足,睡眠是生活节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机体为恢复其必需的生理功能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健康行为。,睡眠不足是指人们的睡眠时间短于其生理需要的不良健康行为。,睡眠不足的危害:,(1)降低免疫力;(2)降低工作效率;,(3)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对策:,(1)生活有规律;,(2)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3)适宜的居室环境;,(4)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吸烟;,(5)良好的睡眠姿势。,失眠及睡眠障碍,WHO对失眠的定义是: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
19、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入睡难、保持睡眠难;睡眠过多白天过多的睡眠;睡眠异常错误的时间睡眠、睡眠-觉醒-节律异常、睡眠中异常行为。,性乱,危害,:,(1),性传播疾病;,(2)社会问题,(道德沦丧、家庭破裂、犯罪率上升)。,对策:,(1)加强性道德教育;,(2)社会综合防治;,(3)开展性教育及性病防治工作。,健康促进场所与健康城市,教学内容:,1、社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以及医院健康促进。,2、健康城市。,基本要求:,1、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了解不同场所健康促进的意义、评价;熟悉其实施办法。,2、理解健康城
20、市的概念;熟悉其实施的工作内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健康促进:是一个增强人们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它要求各个国家采取一种合适的策略增进人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个体对健康的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为对象,促进建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意识,广泛参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社区卫生状况,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城市社区健康促进的形式与方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
21、育,结合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开展“卫生科普一条街”活动,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社区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1)人口统计学指标,(2)自然环境质量,(3)经济状况,(4)社会环境质量,(5)人身安全,(6)教育水平与质量,(7)社区政府组织结构,(8)社区群众参与程度,(9)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水,(10)健康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程度,(11)行为指标,(12)社区健康服务指标,(13)传统的健康指标,(14)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程度,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奋斗,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
22、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健康教育须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1)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2)健康行为指导,(3)学校健康服务,(4)学校环境,学校健康教育的评价,卫生知识的评价,学生卫生保健信念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健康状况的增进、公共卫生面貌的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是指综合对职工的健康教育、企业管理的公共政策、法规和组织,改变不利健康的行为
23、和环境、以及加强卫生服务等,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5项原则,预防原则,工作适应原则,健康促进原则,治疗与康复原则,初级卫生保健原则,职业健康促进的内容,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对缺乏医务照料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一般健康教育,职业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职业健康教育的效果指标,企业环境质量变化指标,职业卫生服务指标,健康水平变化指标,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以及能促使患者、医院职工和所在社区居民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组织的综合。,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1)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健康教
24、育,(2)以”健康“为中心社区健康教育,健康城市,城市面临着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如人口密度髙、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不卫生的饮水和食品供应、环境污染、暴力伤害。),城市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城市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城市应被看作一个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应该,能改善其环境,,,扩大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潜能。(WHO,1992),健康城市的实施,WHO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第二阶段组织阶段,第三阶段
25、实施阶段,健康城市涉及的七大领域,政治领域,(领导参与、政策制定),经济领域,(就业、收入、住房),社会领域,(文化、教育、福利、保障),生态环境,(生态平衡、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医疗技术及其服务和营养供给及其安全卫生等),社区生活,(健康的社区邻里关系、文明的风尚等),个人行为,(心理卫生、行为矫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鼓励等),健康城市的10项标准(WHO,1996.4.5),(1)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
26、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要,。,(4)应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5)能使其,市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9)作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的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