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BSZ000595 合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 总学时 45 总学分 2.5 大纲制定期间 2023年6月 第几次修订 3 大纲修订人 大纲审核人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学交替实习等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成人才培养目的的部分规定。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了学习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2、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此后从事机电设备运营、维护保养、大修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规定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公司设备管理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重要涉及该门课程设立、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拟定的依据(如行业分析、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毕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绪。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
3、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立的。其总体设计思绪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设备为中心,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维修为主线,概括了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维护、设备修理、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有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职业技能以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创新创业技能
4、 五、课程的目的 (一)总目的 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管理技术知识,了解设备立项、购置等前期管理和使用过程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技术改造等管理的程序及相关技能。 (二)具体目的: 1、知识: (1)了解设备前期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内容; (2)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知识; (3)了解设备状态管理的目的、内容; (4)掌握设备修理的计划、准备、实行和归档的知识; (5)了解设备改造和更新的知识; (6)了解动力设备和能源管理基本知识; (7)学习国外先进设备管理知识; (8)探索设备管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能力 (1)能制定
5、简朴的设备规划; (2)能进行设备分类、建立设备台账和进行初步评估; (3)能制定简朴的设备保养标准、设备完好标准和点检表; (4)能进行故障、事故分析解决; (5)初步具有使用诊断工具进行设备状态管理; (6)初步具有编制修理计划和跟踪修理全过程的管理能力; (7)初步具有动力设备管理和节能措施制定的能力; (8)能制定简朴的设备更新与改造计划; (9)初步具有运用5S、TPM等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知识的能力; (10)初步具有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4)具有团
6、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创新创业精神。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派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派表 序号 单元 重要内容 学时 1 第一单元 设备分类 2 设备前期管理 2 设备资产管理 2 2 第二单元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6 设备的润滑管理 2 设备的状态管理 8 设备的修理 6 备品备件管理 2 3 第三单元 动力设备与能源管理 3 设备的更新改造 3 4 第四单元 国外先进设备管理 5 创新创业探索 4 学 时 合 计 45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规定表 单元 工作任务 教学规定 第一单元
7、对设备进行分类 1、了解设备分类方法并进行分类; 2、了解设备前期管理的内容; 3、了解设备资产管理内容并进行设备资产管理和评估。 对设备进行前期管理 对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和评估 第二单元 编制设备完好标准 1、了解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知识; 2、了解设备润滑管理内容; 3、了解设备状态管理内容,掌握点检标准、点检表编制方法和设计巡检线路; 4、了解状
8、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5、了解设备修理种类和学习编制、实行大修计划; 6、了解备品备件管理内容并进行备件库存测算。 编制设备润滑标准和图表 编制设备点检标准、设计巡检线路 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编制修理计划和计算修理定额 进行备品备件测算 第三单元 工业锅炉和压力容器 1、了解动力设备种类和运维注意事项,了解节能知识 2、
9、了解设备更新改造程序并进行更新方案比较。 编制设备更新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 第四单元 5S和TPM应用在设备管理 1、了解国外先进设备管理知识并应用; 2、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创新创业探索。 创新创业探索 七、教学实行 (一)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重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传授知识,课堂训练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重要有PPT课件、图片、
10、动画及视频、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汇编及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 (二)学习方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注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建议多参考教师推荐的主流设备管理网站的知识及书籍,收集多种行业和设备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针对职业生涯意向的行业和设备方面的资料。 八、教材选取的原则 1、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行业标准及工艺规定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建议使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推荐教材 《设备管理》 郁君平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1)《设备管理与防止维修》 张映红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
11、出版社; (2)《设备管理与维修》 刘宝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工业设备管理》 刘林祥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4)《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李葆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学习场地、设施规定 1、本课程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教学适本地安排实物演示、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对于学习场地和设施,应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 2、校外资源可选择校企合作单位的场合及设施; 3、网络教学环境资源方面可选用中国设备网等著名设备管理网站资源。 十、教师能力规定 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公司工作经历的老师,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1、
12、专业理论方面,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和双师素质; 2、专业社会实践方面,应拥有多公司工作经验或长期参与公司设备管理,积累丰富设备管理实践知识和经验; 3、教学能力方面,应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适应本课程教学规定; 4、职业道德方面,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十一、考核方式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重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考核涵盖项目(学习情境)任务全过程,重要涉及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行过程、项目实行结果等几个方面。每一项目的各考核点应综合反映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或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表现掌握情况。 本课程共45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重要根据学生完毕堂上及课后作业情况、考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评估; 2、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