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唐泰清,1/87,成功技术和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等。,2/87,五、荒漠化防治对策和办法,3、详细办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办法,和,工程办法,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关系,3/87,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灌草林带,已荒漠化,地方,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87,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灌草林带,已荒漠化,地方,宜林则林,宜牧则牧,5/87,五、荒漠化防治对策和办法,3、详细办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办法,和,工程办法,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关系,采取综
2、合办法,多路径处理农牧区能源问题,6/87,开源,节流,处理能源,路径,7/87,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开源,节流,处理能源,路径,8/87,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开源,节流,处理能源,路径,9/87,五、荒漠化防治对策和办法,3、详细办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办法,和,工程办法,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关系,采取综合办法,多路径处理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加,10/87,考题透析,例1、,下列图所表示地域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域之一。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所表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
3、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改变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11/87,例1、,下列图所表示地域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域之一。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所表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改变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B,考题透析,12/87,例1、,下列图所表示地域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域之一。读图,,完成(1)(2)题。,(2)年,某地理考查团到该地域考查,不可,能见到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址,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考题透析,13/87,例1、,下列图所表示地域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域之一。
4、读图,,完成(1)(2)题。,(2)年,某地理考查团到该地域考查,不可,能见到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址,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A,考题透析,14/87,例2、,一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落进行生态调查,他,由水源所在地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觉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到距井200公尺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杂草,250公尺左右是带刺灌,木丛,以外到1公里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草,本植物群及灌木。,10上述调查区植物分布形态,最可能是以下,哪种人类活动所引发:,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15/87,例2、,一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
5、落进行生态调查,他,由水源所在地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觉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到距井200公尺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杂草,250公尺左右是带刺灌,木丛,以外到1公里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草,本植物群及灌木。,10上述调查区植物分布形态,最可能是以下,哪种人类活动所引发:,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A,16/87,11上述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以下非洲哪个,地域:,A尼罗河中游,B赞比西河中游,C刚果河中游,D尼日尔河中游,17/87,11上述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以下非洲哪个,地域:,A尼罗河中游,B赞比西河中游,C刚果河中游,D尼日尔河中游,D
6、18/87,例3、,下列图所表示岛屿,从岛西北洋浦港到岛西南,莺歌海沙质海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沙漠化土地分布区。,读图1、图2,回答以下问题。,19/87,(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地域高达,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主要原因。_,20/87,(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地域高达,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主要原因。_,21/87,(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地域高达,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主要原因。_,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22/87,(2)依据图1中相关信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等值线有何分布特点。,23/87,(
7、2)依据图1中相关信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等值线有何分布特点。,(由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中高周低,从而得出年均,温等值线)呈环状分布,中间低四面高。,24/87,(3)读图2,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改变特点,并分析该地沙漠化人为原因。,25/87,1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步增加;,1975年后,沙漠化面积逐步减小。,(要答出改变时间分界点1975年),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过分放牧,过分农垦。,26/87,27/87,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8/87,29/87,30/87,31/87,40N,34N,110E,32/87,(一)区域特征,1、地形地质,(1)高原为主,
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地质作用: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力作用地堑(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4),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33/87,【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34/87,【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35/87,【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36/87,【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37/87,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含有大陆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旱涝、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38/87,约古宗列曲,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壶口瀑布,河口,旧孟
9、津,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含有大陆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旱涝、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3、水文:,黄河及其支流(汾河和渭河),中游忧患: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39/87,(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剪发育,40/87,(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毁林垦荒、过分樵采,不合理耕作制度轮荒,开矿,41/87,(三)水土流失危害,42/87,(三)水土流失危害,中,游,下游,43/87,(三)水土流失危害,中,游,
10、下游,1、对当地:,2、对黄河下游地域:,44/87,(三)水土流失危害,中,游,下游,1、对当地:,(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发生。,2、对黄河下游地域:,45/87,(三)水土流失危害,中,游,下游,1、对当地:,(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发生。,2、对黄河下游地域:,(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11、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洪涝灾害加剧。,46/87,47/87,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48/87,(四)详细办法,1、工程办法,工程方法,地段,效果,固沟工程,_,营造防护林,_地段,拦泥蓄水,,预防沟谷继续,扩展,护坡工程,修筑_,封坡育林育草,_地段,拦截、涵蓄_,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_,营造护林网,_,合理利用_,,提升劳动生产,效率,49/87,(四)详细办法,1、工程办法,工程方法,地段,效果,固沟工程,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预防沟谷继续,扩展,护坡工程,修筑_,封坡育林育草,_地段,拦截、涵蓄_,面径流,
12、发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_,营造护林网,_,合理利用_,,提升劳动生产,效率,50/87,(四)详细办法,1、工程办法,工程方法,地段,效果,固沟工程,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预防沟谷继续,扩展,护坡工程,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_,营造护林网,_,合理利用_,,提升劳动生产,效率,51/87,(四)详细办法,1、工程办法,工程方法,地段,效果,固沟工程,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预防沟谷继续,扩展,护坡工程,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
13、流,,,发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塬面,合理利用水土,,提升劳动生产,效率,52/87,2、农业技术办法,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53/87,2、农业技术办法,3、生物办法,提升,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根本,办法之一。,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54/87,55/87,56/87,57/87,58/87,59/87,60/8
14、7,61/87,二、南方地域水土流失,30N,120E,110E,长江中下游平原,62/87,120E,110E,东南丘陵,20N30N,110E120E,包含:,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63/87,100E,105E,110E,四川盆地,云贵高原,64/87,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65/87,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红色土壤,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66/87,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红色土壤,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低产土壤之一。,
15、67/87,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红色土壤,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低产土壤之一。,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68/87,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红色土壤,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预防水土流失。,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低产土壤之一。,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69/87,(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原因分析:,自
16、然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70/87,(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人为原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生活用能不足,毁林垦荒,砍柴取薪,71/87,(2)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妥善处理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72/87,2、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石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但地表水资源,缺乏,经常出现“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现象,其,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漏斗等,,地表水轻易漏入地下,,流
17、入地下暗河;而且,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低,地表水,轻易流失。,73/87,2、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石漠化,(1)原因:,土层浅薄;植被稀疏;降水量及降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地形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过分樵采、过分开垦。,74/87,(2)防治办法:,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砌墙固坡,整修梯田;,打坝淤地保持水土;,植树种草;,改良土壤;,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75/87,体验高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域,岩溶地域,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18、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展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妨碍了地域经济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根源,也逐步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76/87,(1)依据以上材料能够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_、_、_等省区。,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77/87,云南、贵州、广西,(1)依据以上材料能够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_、_、_等省区。,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78/87,(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壤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关系是_,土壤层厚度,和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_。,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79
19、/87,随坡度变大,土壤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层,厚度变薄;肥力。,(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壤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关系是_,土壤层厚度,和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_。,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80/87,(3)易发生石漠化地域,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问题是_。,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81/87,选择坚实地基,防止地面塌陷,(3)易发生石漠化地域,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问题是_。,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82/87,(4)分析造成石漠化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83/87,(4)分析造成石漠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0、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土地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材料二:,相关坡度与土壤厚度实测数据,84/87,三、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布:,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域(绿洲、灌区),85/87,三、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布:,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域(绿洲、灌区),2、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旱涝,灾害;气候改变影响水盐运动(地形和气候,原因造成地下水位改变)。,86/87,2、成因分析:,(2)人为原因:,不合理浇灌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浇灌办法,使得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沿海地域过分开采地下水,引发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8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