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化學使世界变得愈加绚丽多彩(A案) 【教學目的】 1、理解什么是化學,认识到通過化學知识的學习深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學与人类進步和社會发展的关系非常亲密。 2、通過搜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動等详细探究行為,培养學生良好的學习习惯和學习措施。 3、激发學生亲近、热愛并渴望理解化學的情感,激发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學生感触化學的魅力、体會學习化學的价值。 【教學重點】理解什么是化學,激发學生對化學的热愛之情、探究之欲。 【教學难點】理解什么是化學。 【教學准备】 教師准备:1、多媒体課件
2、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學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學内容的有关素材及提供应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验有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書写“变化中學、探究中學”後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學生准备:搜集某些常見或不常見的材料、用品、食品、药物等实物和有关的阐明書、商標等,以及有关的現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學设计】 1、教學措施:搜集资料、指导阅讀、试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學环节: 行為 内容 意图 视频导入 學生观看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藍天白雲、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車奔驰、高楼入雲
3、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學無处不在。什么是化學呢? 引出課題 图文解讀 带著問題阅讀書本,解讀插图,初步形成化學的概念。(化學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學。)在學生阅讀的過程中指导學生感性地去讀,把抽象的概念与详细的物质相联络,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培养自學 试验探究 通過试验,理解“变化”,形成认识:(學生作助手) 1、白紙显字:向用酚酞试液書写的白紙喷洒稀氨水,白紙上出現紅色的字迹“变化之學,探究中學”; 2、反复無常: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紅,再滴入稀盐酸,紅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紅,
4、反复几次。 3、清水变奶:让學生向装有少許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學生继续吹气“牛奶变成清水”。 互動实践 调查展示 以學生為主体,學生自已上台展示課前搜集的实物材料、商標、阐明及某些有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通過以资源共享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學生亲身体會什么是构成、构造及性质,使化學的概念紧密与同學們的生活实际有关系。 资源共享 讨论交流 主題:我心目中的化學 1、讨论化學這门學科是怎样产生的,让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 2、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學,让學生“從化學走向社會”。 3、學生自主交流感受 形成共识 归纳總結 深化理解:化
5、學是什么?化學与社會发展、人类進步的关系。 總結措施:“变化中學,探究中學”——联络实际,积极探究。 悟法開窍 拓展研究 學生通過課件,自主學习,激发學生的阅讀愛好,指导學生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充足运用小区资源获得信息,树立大課程意识。 升华提高 3、活動与作业: 請你参照下列主題(任选一种或多种)或自拟,通過本节課的學习,查询有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照課件)、,完毕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題目自拟,突出個性、特色)進行交流: ①有关化學學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學在現代社會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學好化學知识的措施 ④你最感愛好的化學前沿知识 ⑤你在平常生活中
6、发現的化學知识 ⑥其他(自拟) 課題1 化學使世界变得愈加绚丽多彩(B案) 【教學目的】 1、 懂得化學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學。 2、通過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學會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措施對获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感受并赞赏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增進社會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學有关的社會問題,认识化學學习的价值。 4、 激发學生亲近化學,热愛化學并渴望理解化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培养學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學生理解什么是化學。 【教學难點】怎样让學生懂得“化學是什么”。 【教學准备】试验准备 AgNO3溶液 HC
7、l溶液 NaOH溶液 酚酞 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 小烧杯 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學大世界”的白紙并晾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设计】 一、魔术激趣 請三名學生分别上台演出: 甲:(展示A、B两种無色液体)請大家猜测:假如把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會有什么現象呢? (在同學們各抒已見後)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學們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演出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這有什么稀奇,我也會演出(展示C、D两种無色液体),我也請大家猜一猜,假如把它們混在一起會有什么現象呢?
8、 (在同學們各抒已見後)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無色酚酞)] (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開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种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藍色的E液体和無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無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後,将藍色沉淀物移到一种小果冻盒内。] 丙:同學們,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師:謝謝三位同學的精彩演出,同步感謝所有同學的积极参与。這些有趣的現象都与化學亲密有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紙喷去,白紙显示出紅色的“化學大世界
9、下面让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神秘的“化學大世界”。 二、動画展示 教師課前制作由不一样图片构成的動画:化學使世界变得愈加绚丽多彩。 學生欣赏動画同步思索問題:什么是化學,化學与人类发展和社會進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學生欣赏動画、阅讀教材、小组讨论,然後全班同學交流對化學的认识。 四、探究活動 1、阅讀教科書、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說出你所懂得的化學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學有关的現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有关资料和实物。 3、预测假如没有化學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學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學知识的重要性。 五、图片展示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
10、的海滩。 2、 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車排气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3、 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 工业废料“紅尘”滚滚。 5、 资料“绿色化學”。 6、 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艳,化學使世界愈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 六、探究小結 學生看後刊登自已的观點,談談對化學的新认识。 通過化學對环境的危害让學生认识到:未来化學将是朝著“绿色化學”的方向发展;同步树立社會责任感,立志學好化學造福人类。 七、課堂整顿 1、 學完本課題我懂得。 2、 初談學习化學的措施。 八、課後赔偿 1、将課堂整顿的内容完毕後连同課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等,装入自已的“化學學习成長袋”中。 2、點
11、击网站 【背景资料】 1、 2、 3、 4、 課題2 化學是一门以试验為基础的科學(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认识學习化學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试验,初步學會對试验現象進行观测和描述的措施,初步學习書写探究活動(或试验)汇报的措施。 2、能体验到探究活動的乐趣和學习成功的喜悦,并進而体會到化學學习的特點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過程及其現象。 【教學重點】 培养學生對试验現象的观测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论。 【教學难點】激发學生探究的情趣。 【试验准备】 教師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 學生准备:蜡烛、火柴 【課時安排
12、一課時 【教學设计】 引入: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學习措施,學會观测化學试验現象,在化學科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說,我們可以运用人体感覺器官一视、听、嗅、触来進行观测体验。下面我們對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學习科學探究的措施。 试验探究: 點燃蜡烛“前” 教師引导學生根据已經有的物理知识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观测蜡烛的构造、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裏看与否沉入水底 點燃蜡烛“中” 教師巡回指导 學生观测燃烧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後取出,观测火柴梗燃烧的状况。 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测烧杯壁的現象,取下烧杯,
13、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测現象。 學生猜测蜡烛燃烧後的产物、交流观测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论: 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足,阐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師演示:從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 學生观测 結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测到的現象〕 熄灭蜡烛“後” 教師指导 學生观测发生的現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刚熄灭時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分析、交流及得出結论:蜡烛熄灭後有白烟产生白烟能燃烧 交流汇报探究過程及成果 教師 比较谁观测到的現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精确?与同學交流進行观测和描述的体验。
14、各小组交流试验成果及体验 再探究 教師:對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状况”,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學生 1、對图1-17操作的改善。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一样距离可观测到不一样的現象。 〔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图1-17罩在火焰上方…… 2、對用火柴梗试验的异议。 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替代火柴梗。 結论: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妥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學未去掉火柴頭就更不安全。 填空试验汇报 書本P9探究活動汇报,仅供同學們参照。 學生自已设计完毕试验汇报。 課後作业(弹性): 1、 同
15、學們有愛好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有关蜡烛的习作。 体裁不限:综合汇报、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說、科幻故事……題目自拟:如“蜡烛自述”、“烛光探秘”、“小小蜡烛知多少”…… 2、可尝试将自已的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師征询。 課題2 化學是一门以试验為基础的科學(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认识试验是學习化學的重要途径,能完毕简朴的探究试验,并写出试验汇报。 2、學习對化學現象進行观测和分析的措施,培养发現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和处理問題的能力。 3、体验化學探究學习活動的乐趣和學习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认识科學试验可以获得有价值
16、的探究成果。 【教學难點】 搜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试验准备】 教師: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學生:运用玻璃杯、盆子、吸管、進行搜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训练。 【教學设计】 信息平台 學生回忆小學自然(或科學)課,七、八年级生物學的有关知识。 教師演示學生當助手: ①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著的细木条 ②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著的细木条 ③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著的细木条 ④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許澄清石灰水,振荡观测 分析思索得出如下結论: A、氧气可以支持燃著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
17、旺,阐明氧气相對含量越多。 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条熄灭。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出現的白色浑浊越多,阐明二氧化碳越多。 【點评】 由于學生刚進入化學學习,试验操作能力有限,在此教師规定學生當助手的试验操作,為背面學生的试验探究作了一次直观的示范,通過對试验現象的分析,搭建了有关信息的平台 問題质疑 “呼吸”是生命現象的特性之一,在這司空見惯的現象中有什么科學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 【點评】 “呼吸”常見的現象不平常 讨论交流 請提出你們的猜测,并设计试验進行验证? 活動探究 1、分别搜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
18、的气体(C、D)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测的记录。 2、另将燃著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瓶气体中,观测木条燃烧的状况。 3、對著玻璃片呼气。 【點评】 注意试验仪器的编号標识,体現了教師的严谨作風 展示交流 交流分组试验的現象和結论。 评价整合 1、 對异常現象的分析: ①對C瓶内無浑浊現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後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後,瓶内量少。b、也許是没有進行深呼吸而搜集的气体。 ②對點燃的木条不是同步放入两集气瓶内,产生的试验現象评价。你认為怎样操作更简便? 【點评】 對异常現象的分析,能突破的本次探究的难點,結合生物學知识
19、呼出的气体是指通過肺部進行气体互换後的气体,而不是含一口气又吹出来的空气 2、對异常观點的分析:不對著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結论。此說法与否有道理?為何? 【點评】 對异常观點的分析也是本個案中的又一种亮點,由于呼出的气体中具有水蒸气的現象,通過平時的生活常识(如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等途径可懂得 反思小結 通過上述活動探究: 1、你對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哪些物质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結论? 2、 通過對异常現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點评】 科學试验要有科學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風,规范的操作 3、通過對异常观點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试验和交流反思
20、的基础上完毕试验汇报。 成長记录 請将本节課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長记录中。 深化拓展 竹节在受热後由于节内气体膨胀炸裂。根据所學的生、化知识设计试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 【點评】 竹节為密闭构造,只有呼吸作用,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竹节内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高。让學生设计试验去探究。将課堂探究内容迁移拓展,独具匠心。 課題3 走進化學试验室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认识常用的化學仪器,懂得药物的取用规则,初步學會药物的取用措施。 2、能遵守试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3、认识化學试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21、懂得严谨的科學态度、對的的试验原理和操作措施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教學重點】药物的取用措施 【试验准备】 每個试验台上放置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物。 教科書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紙槽學生自制)。 【教學设计】 活動与意图 内 容 与 方 法 认识与体验 认识常見化學仪器,理解其名称,用途等。 参观与感受 观测“三室”(仪器药物保管室、试验准备室、试验室)布置,阅讀“试验规则”,观看仪器药物寄存。 回忆与感悟 學生畅談厨房中所見的液体与固体物质。模仿感悟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倒酱油、取食盐、取味精……的動作。 回
22、忆家中厨房食品柜内生活品的摆放。 实践与探究 在实践操作中探究科學、规范的药物取用措施 阅讀与交流 看書、交流药物的取用规则。 1、取用块状药物的仪器及措施训练。 2、取用粉末状的仪器及措施训练。 3、取用多量液体的措施探究及措施训练。 4、取用一定量液体的仪器、讀数及措施训练。 5、取用少許液体的仪器及措施训练。 比较与归纳 1、從學生的“实践与探究”中,找出几例药物取用的措施進行展示,让學生辨析正与误,在纠正錯误時阐明原因。 2、對照平常生活中你取用固体、液体物质中的動作,哪些是不良习惯,应予改正。 药物的取用措
23、施 辨析与反思 總結与评价 通過學习,你的收获、体會或想法。 练习与实践 1、完毕试验汇报。 2、运用家庭的生活曰用品、固体、液体练习药物的取用。 課題3 走進化學试验室(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认识试验是化學學习的重要途径,學會细致精确客观地观测,描述和记录试验現象。明确严谨的科學态度,對的的试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措施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2、結合药物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练习,探究總結操作的要點,理解化學试验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學重點与难
24、點】 重點:药物的加热、仪器洗涤的试验操作要點。 难點:有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试验习惯的形成。 【教學设计】 教學环节 知识发展线 師生活動 情景导入 身边的事 在生活和此後的工作中,我們常常要對物质進行加热、對器皿進行洗涤等。請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活 動 与 探 究 酒精灯的使用措施 1、教師投影或出示教學挂图图1-35,學生讨论分析出图1-35中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规定。由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探索和思索。 2、學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進行信息处理,归纳出酒精灯的對的使用措施。 3、以小组為單位,练习酒精灯從“點灯到熄灯”的全過程。 4、思
25、索:假如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 5、學生先阅讀试验〔1-4〕,然後分组點燃酒精灯,观测火焰的分层状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下的措施。 6、請學生代表汇报试验观测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状况,以及各层温度不一样的验证措施和理由(對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一样,导致的异常現象,要引导學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试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學态度)。 給物质加热 1、由瓦特观测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開提出假设 ①若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會有什么現象?若到达五分之四又會怎么样?②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种软木塞,并盖紧壶盖,也許有什么現象出現?猜测物体的运動方向。 2、學生阅讀P1
26、7面的活動与探究,弄清试验的内容和操作规定。 3、學生分小组试验,归纳出试验的現象,完毕教材中四個讨论題,并归纳出給物质加热的措施。 4、各小组汇报: ①试验的結论;②四個讨论題的成果;③給物质加热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5、學生以小组為單位,對试验〔1-5〕進行探究,记录试验現象(强调规范操作,教師巡回指导,做好信息反馈)。 仪器 洗涤 1、學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怎样洗玻璃杯、碗、盘等的措施,并說說洗洁净的原则是什么? 2、學生自學仪器洗涤有关内容。 3、教師出示問題群: 學生探究归纳 (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時应注意的問題? (3)玻璃仪器洗涤
27、洁净的原则是什么? (4)洗净的玻璃仪器怎样寄存? 4、學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學會观测试管与否已經洗洁净。 5、同學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對照平常生活中的器皿洗涤措施進行反思。 反思 与 小結 1、學生小結本課的重要知识内容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學习過程与措施 3、完毕试验汇报 拓展 与 延伸 自已動手: 1、通過观测和使用试验裏的酒精灯,請自制一种酒精灯,写出你自制酒精灯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制作過程和使用效果。 2、根据所學的原则、运用所學的技能,在家中尝试洗涤杯、碗、盘等,最终写出心得体會。 第一單元 能力测试題 一、我會选
28、每題只有一种對的选项符合題意)(2分×10=20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學說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础。其科學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愛迪生 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學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紙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紙、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紙、印刷 3、有关“绿色化學”特點概述錯误的是( ) A、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無毒、無害的条件下反应,減少废物向环境
29、排放。 C、充足运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运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為产品。 D、充足运用绿色原料進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學是一门自然科學,學习化學的一种重要措施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试验 5、人們的习惯性動作中也大有學問,例如:生活中常有揭開盖子(塞子)的動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這些盖子取下後应當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他器皿)部
30、分应對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對滴管對的使用措施论述錯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後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持续在不一样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後,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時,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給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 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31、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物图標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學操作對的的是( ) 二、我會填:(1分×18=18分) 11、化學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 规律的科學。 12、试验室裏所用的药物中,有诸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為保证安全,应做到“三不”;一是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物的气味,二是不要
32、 ,三是不要 。 13、玻璃仪器内壁洗洁净的原则是 。 14、试验(或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严谨的科學态度、合理的 。 15、试验(或探究)後,要写出汇报,汇报中首先要注明汇报者姓名,合作者及曰期等内容。其汇报重要内容有:①探究活動名称,② ,③ ,④ ,⑤
33、 ,⑥ ,⑦ ,⑧ 。 16、试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措施是 。 17、科學探究是學习化學的 之一。而试验则是科學探究的 。 三、我會探究(参照下表提醒)(17分) 1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個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
34、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後有何生成物。 (4)探究环节。 步 骤 對現象观测及描述 分析現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 點燃前 點燃時 火焰上方罩一种烧杯 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用烧杯底部對著火焰 烧一會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熄灭後 (5)結论: (6)疑問: (7)通過探究;談談對學习化學的感受: 四、我會观测:(1分×13=13分) 19、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构造 及性质的试验示意图: ①請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 ,b
35、 ,c 。 ②认真观测,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標出的e、f、g处各對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e ,f ,g 。 ③运用美术課中所學的明暗表达措施在木条的對应处,把试验观测的成果描绘出来。 20、請仔细观测下列两幅试验操作图,你能发現它有什么問題吗?請一一在右边空白处列举出来。 ①液体的倾倒 ②液体的加热 五、我會分析(1分×12=12分) 21、家中食用醋、酱油瓶上的商標常常沾满污迹,其中的原因也許是什么? 22、人們用眼睛观测某個物体時,常有平视、仰望 和俯视,
36、正视、斜视等几种。右图中a為 视; b為 视;c為 视。用量筒量液時,量 筒必须放平,图中a、b、c三种措施似乎都与凹液 面相切,其中能對的讀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 ,讀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 ,讀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 。 23、人們用炊壶烧水,當水烧開時常常有水從壶盖处或壶口处溢出的現象发生,請分析其原因。 24、通過参观學校化學、生物试验室的药物柜,醫院、工廠的化验室,注意观测药店的药物橱窗,试验台上教師摆放的试剂瓶,你与否发現過這样一种現象:所有药物的標签(品牌的商標)都面向著外面。這样摆放有什么
37、好处和科學根据? 六、我會设计(10分) 25、請尝试设计一种用排水法搜集一瓶摩托車尾气管排出的尾气,供後来研究用。 第一單元 能力测试題 参照答案 一、1、B;2、C;3、D;4、D;5、A;6、B;7、B;8、C;9、D;10、D; 二、11、构成,构造,性质,变化规律。 12、用手直接接触药物,尝任何药物的味道。 13、内壁附著的水既不要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试验环节和對的的操作措施。 15、②探究活動目的③用品④环节和措施⑤現象⑥分析 ⑦結论⑧問題和提议。 16、用湿抹布盖灭。 17、重要途径,重要手段。 三、
38、18、(4)答題要點:水珠,变浑浊,变黑,玻璃破裂,白烟等現象要分别阐明,分析原因只要是符合題意就可得分。(5)(6)(7)属開放題,根据状况酌情給分(略) 四、19、a、g外焰,b、f内焰,c、e焰心;把g、f、e处所涂的颜色依次变浅。 20、①瓶塞未倒放;试管口未略向左倾斜;標签未向著手心;试管内倒入液体過多。②灯帽未倒置;试管内内倒入的液体超過了试管容积的1/3;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内酒精過多;试管夹未夹在离试管口的1/3的地方。 五、21、答題要點:残留液体玷污標签,脏手、灰尘等属次要原因。 22、俯视,平视,仰望,b、c、a。 23、答題要點:水過多;热膨胀;沸腾。 24、取用便于识别,以便。 六、25、答題要點:气囊取气,再次释放,排水法搜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