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返回导航,高考总复习 生物,第3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能量供给和利用,第 3 章,第10讲酶与ATP,第1页,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酶在代谢中作用(),2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3试验: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全国卷,3T,,全国卷,3T,4T,,全国卷,29T,,海南卷,4T,15T,近几年高考对酶相关试验考查力度有加大趋势,命题多经过对食品或药品检测等试验描述,结合图表信息考查学生对试验设计能力或分析评价能力,综合性强,考生易丢分,应高度重视,关于酶本质、功效及特征考查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题目难度不大,与酶相关曲线包含酶特征曲线和影响酶活性曲线。
2、影响酶促反应原因经常结合坐标图进行考查,相关ATP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近年来出现频率较低,而且多数都是融合到其它相关知识中进行考查,分值:210分,第2页,考 点 一,考 点 二,考 点 三,栏目导航,第3页,一、酶化学本质和作用,1,酶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考点一酶在代谢中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_,少数是_,合成原料,_,_,合成场所,_,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生物),起源,普通来说,_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可在细胞内、外及体外发挥催化作用,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_,蛋白质,RNA,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活细胞,活化能,第4页,2.酶特征,(1)高效性:酶催化效率大约是_10,7,1
3、0,13,倍。,(2)专一性:每一个酶只能催化_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活性减弱,但不会失活。,无机催化剂,一个或一类,空间结构,第5页,1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1)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酶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活性。(,),(3)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4)酶经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升化学反应速率。(,),(5)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提升到6过程中,该酶活性将不停上升。(,),(6)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
4、温下混合后于不一样温度下保温。(,),第6页,(7)酶活性改变与酶所处环境改变无关。(,),(8)用含蛋白酶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它类型加酶洗衣粉好。(,),(9)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结构使其失去活性。(,),(10)酶活性最高时温度不适合酶保留。(,),第7页,2以下关于酶叙述,正确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活化能从而提升了化学反应速率,B活细胞能经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经过转录产生酶,C人体中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并只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D酶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等几个阶段,解析,酶降低了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提升化学反应速率,A项错误;酶本质是蛋白质或R
5、NA,活细胞能够经过转录和翻译生成蛋白质,经过转录生成RNA,B项正确;酶能够在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C项错误;分泌到细胞外酶才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等几个阶段,胞内酶则不需要,D项错误。,B,第8页,3,如图所表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据图分析正确是(,),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主要原因,B酶量降低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减小pH,重复该试验,,A,、,B,点位置都不变,B,第9页,解析,图中能够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所以
6、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主要原因,A项错误;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所以假如增大pH,酶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项错误;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假如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不可用曲线,c,表示,C项错误。,第10页,一酶与动物激素比较,项目,酶,动物激素,起源及作用场所,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专门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细胞外发挥作用,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生理功效,催化作用,调整作用,共性,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
7、大、生物代谢不可缺乏,第11页,例1,(海南卷),关于人体内酶和激素叙述,,错误是,(,),A激素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高效性是酶主要特征之一,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代谢,解析,激素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固醇类,A项错误;酶催化作用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B项正确;酶含有高效性、专一性等主要特征,C项正确;激素含有调整作用,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后,能够调整靶细胞代谢,D项正确。,A,第12页,1,表示酶高效性曲线,(1)催化剂可加紧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到达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改变学反应平衡点。,(3)酶
8、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二酶作用特征曲线分析,第13页,2,表示酶专一性曲线,加入酶B反应速率与无酶A或空白对照条件下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显著加紧,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含有专一性。,第14页,3,影响酶活性曲线,(1)图甲、乙表明:,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升高,酶催化作用增强,超出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步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酶空间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2)从图丙能够看出:反应溶液pH改变不影响酶作用最适温度。,第15页,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影响,(1)图
9、甲,在其它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紧,但当底物到达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图乙,在底物充分,其它条件适宜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第16页,例2,用某种酶进行相关试验结果如图所表示。请回答以下问题:,第17页,(1)由图1可知,加入某种酶后,蔗糖不分解,而麦芽糖被分解。该试验结果说明酶含有_。,(2)由图2可知该酶最适pH为_,则说明该酶_(填,“,一定,”,或,“,不一定,”,)不是胃蛋白酶。,(3)图3说明该酶最适温度_(填,“,确定,”,或,“,不确定,”,)。20,、30,和40,三种温度条件中,_温度
10、条件下该反应速率最快。,(4)由图4试验结果可知,_是该酶激活剂。该试验自变量为_。,专一性,7,一定,不确定,30,Cl,不一样种类离子,第18页,例3,下列图1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时间与生成物量关系,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据图分析正确是(,),A图1曲线,a,中,M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原因是酶数量不足,B图2曲线,酶降低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C分别在图2中取N、P点速率值,对应图1中曲线,c,和,d,D减小pH,重复该试验,图2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B,第19页,解析
11、图1曲线,a,中,M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原因为反应物浓度;图2曲线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降低酶量,反应速率降低;图2 N、P点速率值是一个定值,无法用曲线,c,和,d,表示;图2曲线,b,是在最适pH下测定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所以不论pH增大还是减小,曲线,b,都应变成曲线,f,。,第20页,例1,(福建卷),大菱鲆是我国主要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进行研究。回答以下问题。,(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一样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是_。,第21页,(2)资料表明大菱
12、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试验温度,探究三种酶最适温度。,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_,可用_试剂判定。,胃蛋白酶试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试验组pH应分别控制在_。,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试管应置于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能够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试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理由是:_。,第22页,(3)研究还发觉大菱鲆消化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饲料成份中要注意降低_百分比,以降低对海洋污染。,第23页,答题送检,来自阅卷
13、名师汇报,错误,致错原因,扣分,(1),未了解酶活性最高即是催化效率最高,2,(2),干酪素即使陌生,但作为蛋白酶底物,说明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考生了解题意不准,2,第2空考生语言表述不准确致失分,2,考生在回答理由时语言表述不清,2,第24页,解析,(1)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其催化效率最高。,(2),酶含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干酪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判定。,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最适温度,要遵照单一变量、对照等标准,并控制其它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由题意可知,此试验中温度为自变量,pH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结果,
14、pH应为相对应蛋白酶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为8。,为了控制试验温度,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或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酶催化效率能够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由图2能够看出,当温度在1518,范围内时,伴随温度升高,蛋白酶活性一直在增强,但没有出现下降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这一结论。(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影响对淀粉和脂肪消化,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注意降低淀粉和脂肪百分比,以降低对海洋污染。,第25页,规范答题,(每空2分)(1)幽门盲囊蛋白酶,(2),蛋白质双缩脲,2和8,恒
15、温箱(或水浴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不能据图可知,伴随温度提升,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3)淀粉、脂肪,第26页,1,(全国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影响,设置三个试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一样反应时间内产物浓度(其它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以下问题:,第27页,(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是_组。,(2)在时间,t,1,之前,假如A组温度提升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_。,(3)假如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底物,其它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原因是_ _。,(4)生
16、物体内酶化学本质是_,其特征有_ _(答出两点即可)。,B,加紧,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蛋白质或RNA,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它合理答案亦可),第28页,解析,(1)在60,条件下,反应最终产物浓度比20,和,40,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在60,条件下最终失活。20,与40,条件下相比,40,时酶促反应抵达反应平衡时间更短,说明40,条件下酶活性较高。(2)在时间,t,1,前,假如A组温度提升10,变成30,,由该酶活性随温度改变规律可知,30,条件下该酶活性大于20,条件下,所以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紧。(3),t,2,时C组产物浓度已
17、不再增加,但由A、B组,t,2,时产物浓度可知,,t,2,时C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说明C组因为温度过高造成,t,2,时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假如在时间,t,2,时,向C组增加2倍量底物,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t,3,时产物总量也不会再增加。,(4),生物体内酶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酶含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征,而且需要适宜温度和pH等。,第29页,用梯度法确定酶最适温度和pH,设计思绪:惯用,“,梯度法,”,来探究酶最适温度(或pH),设计试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一样温度(或pH)试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终依据试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一组所处温度(或pH)即为最适温度(或
18、pH)。相邻组间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最适温度(或pH)就越准确。,第30页,考点二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蓝色,不出现蓝色,淀粉水解,蓝色及蓝色深浅,第31页,(2)试验步骤,步骤,试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等量_,2 mL,2 mL,2 mL,2,控制不一样温度条件,37,温水(5 min),沸水(5 min),冰块(5 min),3,加等量新鲜_溶液,1 mL,1 mL,1 mL,4,加等量_,1滴,1滴,1滴,5,观察试验现象,不出现蓝色或展现碘液颜色,蓝色,蓝色,可溶性淀粉溶液,淀粉酶,碘液,(3)试验结论:_。,温度影响酶活性,第32页,2,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19、1)试验原理,反应原理:_(反应式)。,判定原理:pH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_,可用_卫生香燃烧情况来检验产生O,2,多少。,氧气生成量,带火星,第33页,(2)试验步骤,步骤,试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注入等量过氧化氢酶溶液,2滴,2滴,2滴,2,注入不一样pH溶液,1 mL蒸馏水,1 mL盐酸,1 mL NaOH,3,注入等量H2O2溶液,2 mL,2 mL,2 mL,4,观察现象,卫生香复燃,卫生香不复燃,卫生香不复燃,第34页,1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1)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是适宜。(,),(2)探究pH对酶活
20、性影响时,可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酶促反应。(,),(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试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试验产物。(,),(4)验证酶含有专一性试验中,自变量能够是酶种类,也可是底物种类。(,),(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试验中,可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再保温。(,),第35页,2猪笼草是一个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试验,如图所表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以下对试验现象预测正确是(,),C,A甲和乙中溶液都呈紫色;丙和丁中蛋白块消失,B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21、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第36页,解析,本试验属于验证性试验,因为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和蛋白液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判定蛋白质惯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试验,中甲和乙试管一直显示紫色,不能形成对照;而试验,改用观察蛋白块存在情况(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依据题意分析可知,丁中蛋白块加水,因没有蛋白酶催化分解而不消失。,第37页,3下表是其它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相关试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是(,),D,试验一(乳糖浓
22、度为10%),试验二(酶浓度为2%),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0,0,0,0,1%,25,5%,25,2%,50,10%,50,4%,100,20%,65,5%,200,30%,65,第38页,A.试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试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试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升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试验一自变量是酶浓度,试验二自变量是乳糖浓度,解析,试验一中,酶浓度在05%范围内,伴随酶浓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逐步增大,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继续增大;试验二中相对反应速率已达最大值,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
23、大;本试验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试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升5,,则酶活性降低,相对反应速率降低。,第39页,1,设计思绪:,采取对比伎俩,将待探究环境原因施加到试验组上,将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酶促反应速率改变,就可确定该环境原因对酶活性影响。,一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第40页,2,设计方案,项目,试验组,对照组,材料,等量同一个底物和等量同种酶,试剂,待测自变量,蒸馏水或其它无关变量,现象,反应速率快或慢,正常反应速率,结论,反应速率快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反应速率慢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反应速率没有改变无影响,第41页,3.,设置试验步骤时,应注意,(1)依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试验变量
24、进行合理分组。,(2)依据试验材料,结合试验原理,确定试验现象观察伎俩。,(3)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它试验条件相同且适宜。,(4)合理确定操作程序,确保程序合理、表示准确。,第42页,例1,以下相关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试验设计合理是(,),A.试验B试验,C试验D试验,B,试验编号,探究课题,选取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新制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影响,新制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影响,新制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第43页,解析,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
25、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A项错误;依据酶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C项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所以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D项错误。,第44页,1,试剂检测探究酶本质,(1)设计思绪:从酶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高中教材中常见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验证经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白质判定方法。所以,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判定即可。,二与酶相关试验设计,第45页,(2)设计方案,项目,试验组,对照组,材料,待测酶溶液,已知蛋白液(等量),试剂,分别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现象,是否展现紫色,展现紫色,结论,展现紫色说明
26、该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不然该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第46页,2.对比法探究酶高效性,(1)设计思绪:经过将不一样类型催化剂(主要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底物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2)设计方案,项目,试验组,对照组,材料,等量同一个底物,试剂,与底物相对应酶溶液,等量无机催化剂,现象,反应速度很快,或反应用时短,反应速度迟缓,或反应用时长,结论,酶含有高效性,第47页,3.对比法探究酶专一性,(1)设计思绪:常见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一样或底物不一样但酶相同,最终经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2)设计方案,项目,方案一,方案二,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材料,同种底物
27、等量),与酶相对应底物,另外一个底物,试剂,与底物相对应酶,另外一个酶,同一个酶(等量),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结论,酶含有专一性,第48页,例2,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试验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第49页,(1)本试验中对自变量控制可经过_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试验中哪些是无关变量?_ _(答出主要两点)。,(2)若要验证酶专一性,在此试验装置基础上,应怎样改进?_ _(请写出详细办法)。,(3)能否用本试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影响?_,原因是_ _。,(4)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过氧化氢溶液不一样试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一样数目标浸润
28、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则几个试验组最终生成气体量是否相同?_。原因是_。,改变滤纸片大小和数目,过氧化氢溶液量、溶液pH、,反应时间等,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它种类酶,不能,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相同,酶只改改变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第50页,解析,(1)该试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量,所以能够经过改变浸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大小和数目来实现对自变量控制。本试验中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溶液量、溶液pH、反应时间等。(2)酶专一性能够用不一样酶催化同一个底物试验加以对照分析,在题干试验装置基础上,能够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它种类酶。(3)因为H,2,O,2
29、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较快,故不能用于验证温度对酶活性影响。(4)因为酶只改改变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而且各组底物量相等,所以几个试验组最终生成气体量相同。,第51页,例1,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使用三种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试验,比较这三种生物所产生淀粉酶活性大小。试验步骤以下:,第52页,步骤,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加蒸馏水,2 mL,2 mL,2 mL,加pH8缓冲液,0.5 mL,0.5 mL,0.5 mL,0.5 mL,加淀粉溶液,2 mL,2 mL,2 mL,2 mL,加酶提取液,甲生物淀粉酶提取液,1 mL,乙生物淀粉酶提取液,1 mL,丙生物
30、淀粉酶提取液,1 mL,37,水浴保温,30 min,30 min,30 min,30 min,滴加碘液,5滴,5滴,5滴,5滴,第53页,试验结果:,(注:“”显色,“”显深色,“”不显色。),请依据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表中处应为_;处颜色深浅程度应表示为_(用“”或“”表示)。,(2)该试验自变量是_,无关变量有_(最少写出2种)。,(3)除用碘液检验淀粉剩下量来判断试验结果外,还能够用_来检验生成物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改变最深试管是_。,编号,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颜色深浅程度,第54页,(4)依据上述结果得出结论是:不一样生物淀粉酶在酶浓度相同条件下,
31、活性不一样。造成试验中三种酶活性不一样根本原因是_。,(5)该小组同学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试验。右图所表示坐标中已依据试验结果画出了试管3 中酶活性曲线,请在坐标中画出试管2中酶活性曲线。,第55页,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汇报,错误,致错原因,扣分,(1),忽略了试管4不加酶提取液,为确保试管中液体体积相等,应加入3 mL蒸馏水,1,(2),考生对试验变量了解和掌握不准确,造成混同自变量与无关变量,3,(3),不清楚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或不清楚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2,(4),没有认真审题,没注意“根本原因”这一设问中关键词,2,(5),考生缺乏曲线作答题类训练,1,第56页,解析
32、1)依据生物试验单一变量标准和等量标准,要确保四支试管中溶液总体积相等,则处应为3 mL。因为试管4 为空白对照组,没有淀粉酶存在,所以淀粉剩下量最多,滴加碘液后颜色最深,所以“”个数应大于2个。(2)对比三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可知,不一样生物淀粉酶提取液为自变量。除自变量外,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其它变量为无关变量,必须确保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3)测定酶促反应速率时,既能够底物降低许或剩下量为检测指标,也能够产物生成量为检测指标。因为试管2中淀粉已全部转化为麦芽糖,所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时,试管2砖红色最深。(4)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对应基因指导合成,所以造成试验中三种酶活性不一样根本原
33、因为决定酶基因不一样。(5)依据试验结果可知,试管2中反应速率大于试管3,可画出试管2中对应酶活性曲线。,第57页,规范答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1)3 mL(或多于),(2)不一样生物淀粉酶提取液加入提取液体积、温度、pH、淀粉体积和浓度、保温时间(2分),(3)斐林试剂试管2,(4)决定这3种酶DNA(或基因)不一样(2分),(5)如图所表示,第58页,1小麦种子萌发需要在一系列酶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其中胚,乳细胞合成淀粉酶必不可缺。研究表明开启淀粉酶合成化学信使是胚产生赤霉素。为证实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以下试验:,第一步:取饱满健壮小麦种子若干,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半粒,随机均分为
34、四组,分别置于四支带有等量缓冲液试管中,其中三组作去胚处理。,第二步:向四支试管中加入浓度不等赤霉素溶液,常温下保温24 h。,第三步:向各试管中滴加等量质量分数为0.1%淀粉溶液,保温10 min。,第59页,第四步:向各试管中滴加等量碘液,观察颜色改变。结果如表所表示。,编号,赤霉素溶液(单位:mM),种子,结果(,“,”,越多,颜色越深),1,0,带胚,2,0,去胚,3,0.2,去胚,4,0.4,去胚,第60页,回答以下问题:,(1)第三步后试管2溶液中淀粉量比试管1中_,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_。,(2)综合比较试管1、3和4试验结果,说明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作用是_。,(3)综合分析试管2
35、3和4试验结果,说明_ _。,多,带胚种子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进而使淀粉水解,含量减小,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细胞合成淀粉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赤霉素浓度,越高,对淀粉酶诱导效果越好,第61页,解析,(1)因为带胚种子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进而使淀粉水解,所以第三步后试管2溶液中淀粉量比试管1,中多,这也反应在试验结果上,即加入碘液后,试管2溶液颜色比试管1深。(2)试管1、3结果相同,表明胚起到了和赤霉素相同作用,从而证实胚能产生赤霉素;试管4颜色更浅,深入表明对去胚种子添加赤霉素确实能促进淀粉酶合成。(3)试管2、3和4中赤霉素浓度逐步升高,而试验结果显示试管溶液颜色越来越浅,
36、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赤霉素浓度越高,对淀粉酶诱导效果越好。,第62页,1,ATP结构,答案,APPP远离A高能磷酸键,考点三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第63页,2,ATP转化和利用,答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3_普通与ATP_反应相联络,由ATP水解提供能量。_反应普通与ATP_相联络。,吸能反应,水解,放能,合成,第64页,1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1)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ATP。(,),(2)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3)活细胞内ATP与ADP转化,只能单向进行。(,),(4)细胞代谢所需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
37、产生。(,),(5)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含量难以到达动态平衡。(,),(6)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第65页,(7)ATP水解释放能量可用于细胞内吸能反应。(,),(8)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合成与分解。(,),(9),“,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10)1个ATP分子中只含有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第66页,2小麦植株中能使ADP含量增加是(,),产生O,2,过程,叶绿体中,H,被消耗过程,线粒体中,H,被消耗过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神经递质释放过程,核糖体中水生成过程,叶绿体
38、中DNA复制过程,A,B,C,D,A,第67页,解析,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ATP,ADP被消耗,,错误;,叶绿体中,H,被消耗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这个过程消耗了ATP,产生了ADP,所以ADP含量增加,,正确;,线粒体中,H,被消耗过程是在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DP转化为ATP,ADP降低,,错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释放少许能量转移到ATP中,ADP降低,,错误;,神经递质释放是胞吐过程,消耗能量,ADP含量会增加,,正确;,核糖体中水生成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需要消耗能量,ADP含量会增加,,正确;,叶绿体中DNA复制过程是合成生物大分子过程,会消耗
39、能量,所以ADP含量增加,,正确。,第68页,3以下对ADPPi能量酶,ATP反应式中,“,能量,”,相关叙述,正确是(,),A向右反应需要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B向右反应需要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C向左反应产生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分解,D向左反应产生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吸收,解析,蛋白质水解不释放能量,不能为ATP合成提供能量;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可用于ATP合成;光反应中引发水分解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吸水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B,第69页,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生理过程,转化场所,常见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
40、一阶段,消耗ATP:细胞内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本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本身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第70页,1,ATP结构,一ATP结构与功效相适应,第71页,第72页,例1,ATP是细胞能量,“,通货,”,,以下相关ATP,叙述,正确是,(,),A与DNA、RNA相同,组成ATP化学元素有C、H、O、N、P,BATP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C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细胞器有
41、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内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有些是释放能量,吸能反应普通与ATP合成相联络,解析,ATP结构简式为APPP,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B项错误;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无叶绿体,C项错误;细胞内吸能反应普通与ATP水解相联络,D项错误。,A,第73页,注,酶1、酶2不一样:酶1ATP合成酶,酶2ATP水解酶。,二ATP与ADP相互转化,第74页,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快速,从而使细胞中ATP与ADP含量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2ATP与ADP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酶、能量起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不
42、过物质是可循环利用。,3ATP形成需要满足4个条件:2种原料(ADP和Pi)、能量和酶。另外合成ATP过程中有水生成。,第75页,例2,以下相关ATP叙述错误是(,),AATP和ADP相互转化确保了机体对能量需求,B图中两次ATP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起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D植物细胞产生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解析,植物细胞光反应产生ATP只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D,第76页,关于ATP答题关键点,(1)ATP是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结构简式为APPP。,(2)ATP在细胞内含量不多,时刻与ADP快速转化。,(
43、3)ATP起源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ATP仅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ATP用于暗反应之外生命活动,如机械运动、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生物电、吸收分泌、细胞分裂等。,第77页,例1,(全国卷,节选),在相关DNA分子研究中,惯用,32,P 来标识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以下问题:,(1)某种酶能够催化ATP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识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磷酸基团应在ATP_(填,“,”“,”,或,“,”,)位上。,(2)若用带有,32,
44、P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原料,将,32,P标识到新合成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磷酸基团应在dATP_(填,“,”“,”,或,“,”,)位上。,第78页,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汇报,错误,致错原因,扣分,(1),考生信息解读能力不足,不能完整摄取解题信息,3,(2),考生在新情景下知识迁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利用相关知识,3,第79页,解析,(1)ATP水解生成ADP过程中,断裂是远离腺苷A那个高能磷酸键,即位和位之间高能磷酸键,所以位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要将,32,P,标识到DNA上,带有,32,P,磷酸基团应在位上。(2)dATP脱去位和位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即D
45、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用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要将,32,P,标识到新合成DNA上,则,32,P,应在位。,规范答题,(每空3分)(1),(2),第80页,1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一个信号分子,以下列图所表示。以下相关说法正确是(,),C,A该细胞产生ATP场全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C经典神经递质和ATP都能引发受体细胞膜电位改变,D作为信息分子ATP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解析,图示细胞为动物细胞,无叶绿体;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从图中可看出,作为信息分子ATP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故A、B、D项错误。,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