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动探究 深度剖析,易错矫正 清除盲点,热点链接,信息解剖,主干整合 自主复习,课时,1,探究世界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37,备考导航,考点分布,命题方向,注,:数字代表近,5,年全国高考考次。,命题指数,:选择题,;非选择题,1.命题特点:试题立足于世界本质这一根本,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方法类非选择题考查为主。,2.备考方向: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说明自然界客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依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说明人类社会客观性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必要性。,2/37,人意识,客观实在,物质
2、客观物质性,社会,固有根本属性,负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人意志,创造,固有规律,客观规律,利用,3/37,关键提醒,1.一个特征:客观实在性。,2.两对关系: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关系。,3.四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必背术语,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应客观实在。物质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2.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3.运动是无条件、永恒和绝正确,静止是有条件、暂时和相正确。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4.物质是运动,运动是有规律。规律是客观、普遍,客观规律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
3、办事。,4/37,物质和运动,材料,(节选自,北京卷,,28,)天天都会有新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盐分数量相互抵消,海水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探究,1,:,从,“,运动和静止,”,角度分析海水平均溶盐浓度能够保持稳定原因。,提醒:,静止是运动一个特殊状态,。,探究,2,:,材料主要说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提醒:,物质是运动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5/37,1,.,自然界物质性,(,1,)自然界中事物是按照本身所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组成部分。,(,2,)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4、2,.,人类社会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产物。,(,2,)存在(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原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物质要素,这集中表达了人类社会物质性。,(,3,)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6/37,3,.,运动和物质关系,(,1,)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负担者。,(,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造成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造成形而上学。,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永恒和绝正确;静止是有条件、暂时和相正确。,
5、2,)静止是一个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7/37,1,.,进行一个比较:哲学上物质概念与详细物质形态,哲学上物质概念,详细物质形态,区,别,特征,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本身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络,物质是对物质详细形态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详细物质形态,离开详细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详细形态,不然就看不到世界多彩;一样也不能用详细物质形态代替物质,不然又会抹杀世界物质性,8/37,2.,明确世界物质性五种表述,(,1,)世界本质是物质。,(,2,)世界本原是物质。,
6、3,)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物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3,.,全方面了解相对静止,(,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必要条件。,如:没有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进行;新事物产生后,都需要一个稳定巩固阶段,不然就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9/37,(,2,)因为相对静止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分开来,认可事物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基础。,(,3,)相对静止存在,才使运动成为能够衡量和计算东西。,如:我们计算出火车每小时运行二百公里,就是以它起点站和终点站为相对静止来计算。,(,4,)相对静止是一个不显著运动、特殊运动,并非绝对不动。,
7、5,)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6,)相对静止是组成事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地位没有发生易位。,10/37,典例,1,(,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正确、静止是相正确,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B.,C.,D.,对运动和静止了解,预测题型:选择题,11/37,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停地改变,没有固定形态,强调物质是运动,故,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改变而改变,故,正确。离开运
8、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观点,排除,。此题没有包括矛盾对立统一,排除,。,答案,A,12/37,训练,1,做好,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反应哲学道理是(),A.,事物在不一样阶段有不一样特点,B.,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含有前瞻性,C.,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D.,客观与主观是详细历史统一,解析,“,稳,”,表达相对静止,,“,进,”,表达绝对运动,,C,入选。,A,不能表达;意识不能超越时代,,B,错误;材料表达了国家经济政策是主观与客观详细历史统一,,D,错误。,答案,C,13/37,材料,(节选自,北京卷,,28,)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
9、演奏,突然,G,弦断了,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能够不用,G,弦曲子,演奏非常成功。,探究:,小提琴家在演奏中从碰到困难到最终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提醒:,碰到困难到最终成功主要原因是,他碰到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法处理困难。,物质运动规律,14/37,1,.,规律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定、稳定联络。,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规律是普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过程中,都遵照其固有规律,方法论,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10、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提醒,规律是客观,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但并非是永恒,它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15/37,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要条件,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提醒,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
11、是,“,宿命论,”,,夸大规律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主观能动性,忽略规律客观性。,16/37,1,.,正确了解规律含义,提醒,(,1,)规律,联络。规律是一个联络,不过并非任何联络都是规律。,(,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不能被制订、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能够制订、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合理规则总是依据客观规律制订,是对客观规律反应。,17/37,2,.,正确了解规律客观性,规律客观性是指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存在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论人们是否认可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
12、挥作用,也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条件是否存在。当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定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提醒,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客观性根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必定物质运动规律客观性,与必定世界客观实在性是一致。,18/37,典例,2,(,北京卷,,24,),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规律含有普遍性、客观性,预测题型:选择题,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客观联络,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征服,在实践中取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完整认识,A.,B.,C.,D.,19/37,解析,本题题眼是,“,
13、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节气表表达了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所以,符合题意,当选;材料表达了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当选;,错误,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活动应遵照自然规律;,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取得对人与自然关系完整认识,因为人认识是不停发展。,答案,A,20/37,训练,2,惠施和庄子比谁种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葫芦,惠施天天都勤劳地施肥、除草。而庄子天天去地里转转,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事去了。很快,惠施葫芦苗相继死去,而庄子却长得格外好,最终结出了大葫芦。这给我们启示是(),A.,要发挥能动性去改造、征服自然界,
14、B.,要依据自己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忽略客观规律,21/37,解析,材料中庄子做法顺应了植物生长规律,,C,符合题意。,A,说法太绝对,应该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且,“,征服,”,说法不妥;规律是客观,人们不能改造规律,,B,说法错误。规律是普遍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错误。,答案,C,22/37,典例,3,(,山东卷,,42,),文化是不一样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输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输发展必定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
15、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含有中国特色、中国格调、中国气派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输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23/37,解析,答题关键是明确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所以需要回答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二者结合。,答案,我国在对外文化传输过程中顺应国际传输发展必定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表现;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输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文化精品。,24/37,训练,3,(,青岛模拟),国学经典
16、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在怎样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教授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解读;乙教授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么有利于了解传统文化渊源,培养正确历史文化观。,25/37,依据材料,利用规律客观性原理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两位教授观点合理性。,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定稳定联络,规律是客观,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甲教授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再进入课堂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引导作用;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
17、时代精神解读,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这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乙教授观点遵照了国学本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历史文化观。,26/37,易错点,1,对规律客观性了解有误,易错典例,1,(,江苏卷,,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取得者发觉表明,生物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发觉,尤其适合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原理,并研发药品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D.,物质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27/37,易错
18、分析,典例,剖析,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意无关,设陷,方式,通常设陷方式是有意抹杀规律客观性,认为规律能够被创造、改造、创造、改变、毁灭、支配等等,应对,策略,规律是客观,它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觉、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创造、改变、毁灭规律,28/37,矫正训练,1,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升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效率,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了深入探索。这说明(),A.,客观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B.,客观规律是以人需要为转移,C
19、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解析,材料表达了规律是客观,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不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B,、,C,、,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答案,A,29/37,易错点,2,割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易错典例,2,(,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所以,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主要。这里包含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本要素,地质气候改变即使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够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根本出路,A.,B.,C.,D.,30/37,易错分析,典例,剖析,就本题
20、而言,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客观现象,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错误,设陷,方式,通常设陷方式是割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或者夸大人主观能动性或者抹杀人主观能动性,应对,策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1/37,矫正训练,2,(,重庆卷,,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本身粗放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
21、能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生产方式,C.,改进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利于消除人与自然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关键,32/37,解析,A,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B,项,“,从根本上变革,”,一词太绝对;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是不能被消除,,C,项说法错误;,D,项,“,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关键,”,,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答案,D,33/37,让孩子慢慢享受童年,热点透视,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
22、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高考可能就此考查按规律办事知识。,34/37,注:,把左栏,“,信息提取,”,与右栏,“,信息解读,”,经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35/37,创,新,预,测,1.,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略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影响,解析,从题干中,“,超前,”“,超负荷,”“,
23、事与愿违,”,能够看出,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忽略了教育规律及孩子成长规律,故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36/37,2.,“,教育特征就是,慢,。儿童手很小,不要往他小手上放太多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该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上述话语告诫人们(),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统一,B.,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认识和评价,C.,要遵照教育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D.,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解析,“,教育特征就是,慢,,应该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强调要遵照教育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A,、,D,与题意不符。,B,错在,“,决定,”,。,答案,C,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