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机械运动,复习,机械运动,长度单位、符号、换算,长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机械运动,时间的段位和换算,时间的测量、秒表的使用方法,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运动的判断,时间,参照物,运动的判断方法,衡量或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单位换算,公式,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等等。,2,长度的常用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有,:,_,,它们的符号分别是:,_,这单位中,国际单位是,_。,刻
2、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dm cm,mm m nm,米,1m,_ dm,1km,_ m,1dm,_ cm,1cm,_ mm,1mm,_ m,1m,_ nm,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1000,10,10,10,1000,1000,1km,1dm,1cm,1mm,1m,1nm,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2),都和,m,进行换算,1000m=10,3,m,0.1m=10,-1,m,0.01m=10,-2,m,0.001m=10,-3,m,0.000001m=10,-6,m,0.000000001m=10,
3、9,m,5.,刻度尺正确使用方法,6,要素,观,放,看,读,记,选,量程,分度值,零刻线,紧贴,放正,对齐,视线垂直尺面,估读到最小分度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单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例题,:1,、如上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其中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3.49,3.4,0.09,6.,什么是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7.,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的来源),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8.,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4、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D,时间的测量与单位,1,、国际单位:,秒(,S),2,、单位间换算:,60,3600,1h=,min,=,s,时间的测量,例如图33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图,3,3,5 min 10 s,二、运动的描述,1.,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事先被选作比较标准的物体叫,_,;参照事先被假定为静止的。,2.,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先选定参照物,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什么叫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参照物,注:,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5、2,、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的,船是()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树是()的。,运动,运动,静止,运动,例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32所示为即将对接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D,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学生有如图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学生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B、不论选择什么为参照物,乘客都是
6、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D、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的,C,1,、速度,2,、,运动的分类,定义:,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单位及换算:,1 m/s=3.6 Km/h,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及图像),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及图像),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3.,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二、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2,、,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v=s/t,来处理
7、这里的,V,称为,平均速度用,V,表示,.,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一)分析图象的能力,V(m/s),0,0,t(s),S(m),t(s),(a),(b),(c),0,V(m/s),t(s),t(s),(d),S(m),0,V,与,t,无关,s,与,t,成正比,1.,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和(,4,),B,(,2,)和(,3,),C,(,2,)和(,4,),D,(,1,)(,2,)(,3,),O,t,s,(1),t,s,O,(2)
8、t,v,O,(3),t,v,O,(4),C,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得知,物体的(),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速度和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C,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A.9,:,4 B.4,:,9,C.1,:,1 D.3,:,2,A,关于比值的问题,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
9、速直线 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D,第四节:,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 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s,1,=,t,1,=,v,1,=,s,2,=,t,2,=,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