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讨论,普外科,病史简介,讨论要点,1.直肠癌病人的发病原因(了解),2.静脉输液渗漏后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及处理措施(掌握),定义,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原因,1.饮食结构不合理,日常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是很多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当然也是直肠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日常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很容易诱发直肠癌。这种饮食由于纤维含量低,会延缓胃肠蠕动,延缓胃肠排空,从而使得胃肠对致癌物质的吸收更充分,更容易诱
2、发直肠癌。,发病原因,2.,饮食习惯不好,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直肠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日常饮食中经常暴饮暴食,喜欢食用酸辣刺激性食物,喜欢食用腌制食物,喜欢食用煎炸烧烤食物都很容易诱发直肠癌。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运动,经常静坐也很容易诱发直肠癌。,发病原因,3.,疾病因素,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疾病也都是直肠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如直肠癌腺瘤、直肠息肉、慢性直肠癌、慢性肠溃疡等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疾病都很容易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增生,从而诱发直肠癌。,临床表现,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二、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治疗方式,手术
3、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手术加上放化疗,静脉输液渗漏后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及处理措施(掌握),静脉输液渗漏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渗漏原因,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2.机械因素,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力及静脉液体针、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预防措施,1.正确选择血管,避免选择血运差的部位,如足背、内踝及水肿部位。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的静脉
4、穿刺,对于需持续维持静脉升压药物治疗休克的患者,可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路,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预防措施,2.避免机械损伤,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淤血。,预防措施,3.减慢输液速度,减小压力,应确定头皮针在血管里之后再输注,速度及压力要适中。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和毒性作用,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避免外渗、外漏。,预防措施,4.加强责任感与护理,护士对患者首先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注意保护患者的每条血管,
5、选择血管要认真仔细,经常巡视输液是否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常用药物所致渗漏,1.多巴胺,小剂量多巴胺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因缺氧、缺血使其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物渗漏。,2.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常规处理,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
6、等渗漏早期。,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3.药物湿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引起的炎性反应。,4.理疗,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常用药物的外渗处理,1.10%葡萄糖酸钙,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用药前后均应用3-5ml生理盐水冲管,以避免血药浓度太高或药液滞留于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持续受损。渗漏后局部用玻璃质酸酶1支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做放射状封闭。,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4.抗生素渗漏,可用山莨胆碱10ug+生理盐水10
7、ml浸湿无菌纱布覆盖肿胀部位,1h更换一次,6-12h肿胀消退。,5.营养液渗漏,可用50%硫酸镁或75%酒精外敷,效果明显,出现水泡时,抽出水泡内液体局部涂抹磺胺嘧啶银糊剂并予烤灯照射。,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封闭疗法,任何药物渗漏引起局部皮肤水泡、变紫黑色或坏死,都可进行药物封闭。封闭药物主要有玻璃质酸酶、酚妥拉明。方法:用4号半-5号注射针头在肿胀正中处作放射状封闭,使药物均匀的向四周扩散,隔日封闭一次,一般封闭3-5次即可痊愈。,总之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工作者应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巡视、观察,尽量减少药物渗漏的发生,但当药物渗漏发生已不可避免时,为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应该采取及时、正确的综合措施,使药物渗漏造成的皮肤损伤减低到最低程度,并可保证临床抢救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