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健康广东 和谐疾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科学防控媒介伊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媒介伊蚊应急防控原则,应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杀灭成蚊只是一种应急灭蚊措施,清除孳生地才是根本的防控手段!,科学防控媒介伊蚊的内容,彻底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合理用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用杀虫药械,开展应急监测,评估防控效果,彻底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媒介伊蚊孳生地特点,孳生于水体清、不流动的静水中。,在我国南方,几乎所有能积存雨水的物件,甚至如包装机器的塑料膜凹陷处、机器轴窝积水,都可以是它们的孳生场所。,
3、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为了彻底清除它们的孳生场所或杀灭幼虫,对种种人为积水,必须作十分仔细的调查和处理。各楼层、地下室、尤其是天台都应检查到位(立体检查)。,但下水道及沙井口,一般是不会孳生伊蚊的。,各种媒介伊蚊孳生地列举,合理用药:杀虫剂的选用,首先,应选用敏感(抗性系数小于,2,)药物或低抗药性药物(抗性系数小于,10,),高抗药性(抗性系数大于,20,)的药物就不宜使用了。,据广东省疾控中心以及部分地市疾控中心抗药性监测结果,目前在我省常用的杀虫剂,如氯菊酯、丙烯菊酯系列、氯氰菊酯系列、胺菊酯、仲丁威、双硫磷、马拉硫磷等对白纹伊蚊是敏感或呈低抗药性的。,合理用药:喷雾器的选择,超低容量喷雾或
4、室内空间喷雾要选用机动或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雾粒25-50m);,烟雾剂喷雾选用热烟雾器(小于25m);,滞留喷洒选用常量(大于400m)或高容量喷雾器(200-400m);,绿篱技术选用低容量喷雾器(100-200m)。,监测与防控区域划分,(中疾控传防发,2014376,号),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的确定,以病例家庭为中心,半径,200,米的范围内的区域为核心区;核心区以外半径,200,米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根据登革热不同风险地区疫情规模和流行季节等因素,警戒区外围划定监控区。,200m,200,400m,400m,监控区,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启动条件,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出现输入或本地感染登革
5、热病例时,应立即启动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发生登革热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警戒区10时,当地要立即启动灭蚊措施。,登革热现场化学处理,室内:首次进行空间喷雾处理,1,次,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按,0.5ml/m,3,进行喷雾;然后再进行,1,次重点滞留喷洒,药物按产品说明书及物体吸水情况稀释,不吸收板面按,30ml/m,施药,吸收板面按,80ml/m,施药。,室外:采取超低容量或热烟雾剂喷雾与绿篱技术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超低容量喷雾,在疫点植被较多的场所,应选用车载式超低容量喷雾器,居民区外环境可选用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按,0.1,0.2 ml/m,
6、施药(根据喷药流量决定车行驶、人走路速度)。,根据媒介伊蚊的两个活动高峰期,选择在早上的,7-10,时和下午,4-7,时进行喷雾施药。,热烟雾剂喷雾,作为超低容量喷雾的一种补充,其雾化好,渗透力强,扩散距离清楚。在环境比较复杂,如高密度竹林、杂物多的环境,微风时可使用。,药剂一般不用稀释直接喷雾,按,1,5ml/m,进行喷雾,绿篱技术施药,绿篱技术是指根据白纹伊蚊喜爱栖息于室外植被阴凉环境的特点,采用低容量的喷雾器将长持效杀虫药剂喷洒在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灌木篱笆或植被叶片表面和背面,以达到对蚊虫长期、有效的杀灭效果。绿篱技术对药物、剂型、喷雾器、施药部位及施药方式等有特定的要术。,绿篱技术施药,
7、药物: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具有长效滞留杀灭的杀虫剂。,剂型:微胶囊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喷雾器:选用机动或电动低容量喷雾器,一般将雾粒调至,100m,200m,大小。,施药浓度:因为植被的吸水量较低,施药浓度适当比推荐提高,如推荐使用是稀释,200,倍,则绿篱技术是稀释,50-100,倍。,施药方式及部位:重点喷洒社区建筑物周围的,2m,以下灌木绿化篱笆和灌木丛;内街小巷绿化带;公园,2m,以下竹林、灌木绿篱、灌木丛;马路两侧绿篱。蚊虫喜栖息于植物枝叶向下背阴表面,所以应将喷头从下往上斜,45,度角向上均匀喷雾,以灌木叶片湿而不滴为宜。,化学杀灭处理频次
8、超低容量处理周期,核心区每,3,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直至疫情得以控制;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进行处理。,绿篱技术或滞留喷洒处理周期,绿篱技术或滞留喷洒持效期比较长,在不下雨或没人为影响情况下,,2,周处理一次能够满足控制成蚊密度需要。,应急监测及控制效果评估,幼虫密度调查:每监测点调查,50-100,户居民(在外环境或单位,按每,10,米,10,米折算为,1,户),检查室内及门前屋后所有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BI,)。,核心区每,3,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周监测,1,次,监控区每,2,周监测,1
9、次。,应急监测及控制效果评估,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在监测点布放,50-100,只诱蚊诱卵器,一般每,3,5,户或每,25,50,米距离布放一个,主要布放于住户的庭院树荫、阳台、天台花草下,或室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I,)。,核心区每,3,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周监测,1,次,监控区每,2,周监测,1,次。,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终止条件,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超过,5,,说明媒介伊蚊控制未符合要求,应继续在疫区内清除蚊虫孳生地及杀灭成蚊。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25,天)内无新发病例
10、且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均降至,5,以下时,可以终止该区域的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非疫点场所媒介伊蚊控制,非疫点场所媒介伊蚊控制一样重要!,因为登革热:,早期防控,-,事半功倍,中期防控,-,事倍功半,晚期防控,-“,无功而返”,非疫区场所媒介伊蚊控制,开展媒介伊蚊监测,非疫区场所每,2,周开展,1,次蚊媒监测,如,BI(,布雷图指数)或,MOI,(诱蚊诱卵指数)指数超过中度风险(,10,),说明蚊媒密度偏高,应开展灭蚊行动!,灭蚊,重点是清积水,消灭媒介伊蚊孳生地。,如成蚊密度偏高(,MOI,大于,10,),要开展,1,至,2,次化学杀灭成蚊行动。,灭成蚊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超低容量、滞留喷洒、绿篱技术相结合做法。,谢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