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次研讨共分八个单元,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含义,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对法大,10 28,事件的案例分析,三、突发事件应对者的素质:对,SARS,事件的分析,四、突发事件应对原则,五、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创新,六、突发事件应对理念创新,七、突发事件应对预案(见,SARS,预案),八、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含义,从法律规制和管理操作的角度,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2、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第三条第二款,又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应对法的第二条将突发事件应对的一般过程明确界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大基本阶段。,上述法律规定实际上是为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框定了逻辑起点。其基本含义可以解读为:(,1,)说明了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变化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及社会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2,)体现出突发事件应对需要遵循,“分类,+,分级”,应对基本规律的要求;(,3,)明确了突发事件应对是,“事前(预防),事临(预
3、警),事中(处置),事后(恢复)”,各环节有机衔接、前后继起的全过程应对活动;(,4,)提示出突发事件应对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同行动的社会系统,过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鉴于政府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职责,在突发事件应对这一集体行动系统中,它处于主导地位,担负首要责任,其他社会主体履行协同参与的义务。这也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一个基本精神。,3,、,隔离危机,(,1,),取舍原则:,快速判断危机的主要影响利益方;始终把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简单地评估,(,2,)构筑危机“防火墙”:启用危机管理机构;决定主要人物的介入程度;保证组织内其他部门正常运转,(,3,)组织内
4、部运作,4,、管理危机,(,1,)人员调度原则,(,2,)实时决策模式,(,3,)媒体沟通方式,5,、危机后处理,(,1,)危机善后处理:变危险为机遇;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受灾人员的安排,(,2,)独立调查制度:建立独立调查制度;公开甄别危机诱因,(,3,)诊断“危机后遗症”:,危机后的社会心理;危机后的社会结构;危机后的学习机制,(,4,)危机后的组织变革,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对法大,10 28,事件的案例分析,成立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好逝者丧事,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实施心理干预,制定舆情应对预案,三、突发事件应对者的素质:对,SARS,事件的分析,播放视频,对决策者的行为分析
5、四、突发事件应对原则,生命第一原则,第一时间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及时沟通原则,决策果断原则,安全、适度原则,合法、合理原则,五、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创新,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联动机制,社会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应对主体的责任机制,六、突发事件应对理念创新,人本管理理念,科学管理理念,系统管理理念,法治管理理念,七、突发事件应对预案,见,SARS,预案及其附件,(一)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情况,(二)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下一步主要工作,八、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一),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情况,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事件造成,2797,人丧生,直接损失,
6、3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率降,1,点。,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连环爆炸案,,共造成,56,人死亡。,2003,年的,“非典”疫情,,涉及内地,24,个省份的,266,个县(市、区),报告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2004,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16,个省(区、市),确认的,49,个疫区被封锁,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家禽养殖业农,中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遭受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人民币,每年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占,GDP,的,6%,。安全事故死亡每年超过,20,万人,,
7、伤残人数超过,200,万人,。仅,北京,2005,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就达,1740,人,。,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将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2003,年“非典”以后,成立了,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研究课题组,,由代市长王岐山同志挂帅,由市委、市政府秘书长具体负责。,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全面启动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8、北京着手研究应急体系建设,刘淇同志多次指出,,要把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市应急委二次会上,岐山同志特别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不断加强北京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要职责明确、落实责任。,北京的特殊地位、特殊责任和特点,定位:,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特殊责任:,“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特点:,“首都无小事”“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基本建成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起应急信息报告体系
9、初步搭建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全面启动社会动员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05,年,4,月,成立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市应急办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加挂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牌子。,2005,年,11,月,,18,个区县应急委及其办事机构全部成立。,2006,年,7,月,,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整合组建工作全部完成。,11,月专项指挥部办公室组建完毕,除公安、消防、地震,新增编制共,64,名(其中行政编,44,名,执法编,10,名,事业编,10,名)。,(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应急指挥中心,),市突发公共
10、事件应急委员会,现场指挥部,区县应急委,(应急指挥中心),临时应急指挥部,专家顾问组,市人防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市反恐和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市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市雪天,道路交通保障应急指挥部),市交通安全应急指挥部,市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市“,2008”,工程指挥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电力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电力事故应急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11、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市防震抗震工作领导小组),市地震应急指挥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市紧急报警服务中心,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北京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领导层:,主 任:,郭金龙 市委副书记、市长,副主任:,王安顺 市委副书记,吉 林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委 员:,(,略),协调层:,总协调人:,黎晓宏 市政府秘书长,刘伟、游广斌、李伟、肖培、崔鹏同志,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2004,年,10,月,13,日,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京政发,200432,号)。,2004,年,决定成立,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12、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加挂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牌子。,2007,年,3,月,再次增加市应急办职能和处室,,加挂市政府总值班室,牌子。,市应急办具体职能:,北京市应急办(市政府总值班室),根据市应急委的决定,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2004,年,11,月制定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9,月重新进行修订。,2005,年,完成了,18,个区县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发布工作;全面启动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2004,年底基本完成,34,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2005,年全面启动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应急保障预案的修订和发布工作
13、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大流行、森林火灾扑救、防汛、供热、粮食、食品安全、电力、轨道交通、雪天道路保障、建筑、新闻发布等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已向社会发布。,危化品、地质灾害、地震、通信保障等预案即将发布。,2006,年,11,月起草完成,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二)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北京市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7,个,18,个,39,个,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区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7,个,18,个,6,个,8,个,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社会单元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共计,65,个,部门应急预案,北京市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北京市应急交通
14、运输保障预案,北京市应急救援物资保障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灾民救助保障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动员保障预案,北京市应急资金保障预案,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保障预案,应急保障预案,公共卫生事件,1,个,全市已编制各类应急预案,6,万余件,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三敏感”原则和“四早方针”相结合,值班快报,(普刊、专刊),应急管理动态,初步起立起全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网络,(三)初步建立起本市应急信息报送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区县和专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联网,部分区县已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实时信息报告网络。,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15、资源整合、平战结合,讲求实效、适应发展,”的原则,开展全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下发,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初具规模,有 线 通 信 系 统,无 线 通 信 系 统,图 像 监 控 系 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综 合 保 障 系 统,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按照“功能齐全,系统完善,服务领导,便于指挥”的要求,搭建起以,“六大”技术系统,为支撑市级应急指挥平台,具备,“六项”功能,。,移 动 指 挥 系 统,以市公安局图像监控系统为依托,分别,接入全市,2216,路,图像监控信号;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1,、初步
16、实现对社会面的监控,安全局,199,个,使馆区,机场,公安局,1742,个,西城分局,宣武分局,海淀分局,通州分局,顺义分局,天安门分局,西站分局,迎宾线及广场地区,工人体育场,地下通道,世纪坛,公安局交管局,253,个,二环,三环,四环,城区主要路口,水务局,20,个,水库,地铁,2,个,阜城门车站,视频监控分布,2,、实现现场图像的无线传输,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移动指挥车,市应急指挥中心,公安图像专网,IP,视频会议系统,市公安局、电信机动通信局、各区县指挥车,相关部门指挥中心,市应急指挥中心移动指挥车,与专项应急指挥部、相关委办局和,18,区县政府,以及水、电、气、热、地铁运营公司共,46
17、个单位,建立起,IP,视频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通过市安全局接入卫星电视信号,可快速获得,境外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3,、整合视频资源,提高信息掌控能力,IP,视频会议系统,北京市,800,兆基站分布示意图,4,、初步建成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编制下发了北京市,800,兆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编组、呼号方案,和,使用管理规定,;,截止目前,已,连通了,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和,18,个区县等,60,个部门,,同时为,市应急委领导,共配备了,1000,余,部电台。,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相关委办局,电子政务有线专网,与,33,个部门建立热线,各区县政府,多路传真,数字录音,红机,公安专电,直通热线
18、市话,指挥调度,IP,电话,市应急指挥平台,60,方会议,5,、对有线通信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集中指挥调度功能,开发完成以下应用系统:,应急门户,值守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空间信息,应急资源目录,6,、整合应急信息资源,建设软件系统,依托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与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各委办局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目前已初步整合了市政管线、气象、公安和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源,.,北京市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平台,是城市运行体征信息、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应用集中展现、相关支撑服务系统统一管理、应急知识宣教动员的集成平台。,在,北京市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平台,上,集成了城市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控的煤、水、电、气、热、
19、气象、经济运行等各类指标,提供上述指标的动态展示。,开发了以值守应急、空间决策支撑、预案管理等应急管理常用应用系统,整合接入了三维地理、图像共享服务系统等常用应用系统。,区县:已建,9,个,在建,9,个。专项:已建,8,个,在建,5,个,名 称,平台建设情况,东城区,建设中,西城区,已建成,崇文区,建设中,宣武区,建设中,朝阳区,已建成,海淀区,已建成,丰台区,建设中,石景山区,已建成,门头沟区,建设中,房山区,已建成,通州区,已建成,顺义区,已建成,昌平区,建设中,大兴区,已建成,平谷区,建设中,怀柔区,建设中,密云县,已建成,延庆县,建设中,名 称,平台建设情况,市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
20、部(市市政管委),建设中,市人防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市民防局),已建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卫生局),建设中,市反恐和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市公安局),已建成,市电力事故应急指挥部(市发改委),已建成,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市建委),建设中,市交通安全应急指挥部(市交通委),已建成,市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市公安局消防局),已建成,市地震应急指挥部(市地震局),建设中,市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市园林绿化局),已建成,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市水务局),已建成,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市农业局),已建成,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市安监局),建设中,市反恐和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市重大动
21、物疫病应急指挥部,房山区应急指挥平台,通州区应急指挥平台,按照“,主责在政府、主体是市民,”的工作理念,开展宣教动员工作。,2006年3月,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总体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应急管理“,四进入,”工程。,组织编写了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免费发放600万册到千家万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减灾平安行”等系列活动,会同市委党校,在局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局级干部短训班增加应急管理专题课程。,(五)全面启动社会动员体系建设,转变一:,从注重事发后的应急处置向保障城市安全运行,预防、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的转变,;,转变二:,从部门为主的单灾种管理体制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
22、处置、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军地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转变三:,从单纯的应急管理向加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全过程的,公共安全管理,转变。,应急管理实现三个观念转变,在有效预防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大流感等重大疫情。抑制住了美国白蛾疫情的暴发。处置“涉日游行”、“京广桥辅路路面坍塌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在保障确保春节烟花爆竹“禁改限”、“中非论坛”服务保障、全国“两会”安全工作、科博会顺利举办等重要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圆满完成重要活动和庆典的保障工作,突发公共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显著下降,(二),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下一
23、步主要工作,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1,、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系统总结奥运期间的风险评估经验,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加强培训管理,2,、,开展应急管理综合培训和,“,四进入,”,工程,抓好,北京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实施总体方案,的
24、组织实施,加紧研究建设本市应急管理,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决策和处置、信息发布、社会动员、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七大机制。,提高统一指挥、协调运转、高效处置和协同应对的工作能力。,3,、加强应急工作机制建设,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建设力度,开展应急联动平台和应急备份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区县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平台建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系统科技保障能力。,4,、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技术支持体系,为应急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尽快完成我市城市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整合组建工作。,建立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物资动态管理和紧急调拨能力。,5,、,提高应急管理保障能力,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首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四、公共危机管创新的几个方面,(一)理念创新,人本管理理念,科学管理理念,系统管理理念,法治管理理念,(二)组织创新,(三)机制创新,(四)制度创新,五、社区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详见:本人论文(,WORD,文档,学员可以拷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