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1 ,大小:1.93MB ,
资源ID:1252524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5252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设计)颅内不同部位胶质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毕业论文(设计)颅内不同部位胶质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pdf

1、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瘤年龄分布,部位分布,不同部位胶质 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且经手 术和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285例,观察各项之间的特点及规律。结果:1、胶质瘤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2、星形细胞瘤 好发部位依次是颗叶、多叶、额叶、顶叶、小脑半球。混合性胶 质瘤好发部位依次是额叶、多叶、颗叶、侧脑室。室管膜瘤好发 部位依次是第四脑室和侧脑室。髓母细胞瘤好发部位依次是小脑 蚓部、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少突胶质细胞瘤好发部位依次额叶、侧脑室、颗叶。3、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见,其次为肢体 活动障碍

2、癫痫。几乎所有部位的胶质瘤均出现颅高压症状。癫 痫好发部位依次是额叶、多叶、颗叶、顶叶、枕叶。4、颅内胶质 瘤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很难 通过临床表现将其与其它类型胶质瘤相鉴别。结论:1、胶质瘤病理类型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2、病理类 型与发病部位密切相关。3、发病部位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4、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可循。关键词:胶质瘤;年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目 录引 言.1综 述.2胶质瘤概述.2颅内胶质瘤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3胶质瘤的病理分型及临床特点.6颅内胶质瘤的部位发病率.12结语.13临床资料与方法.14结 果.15讨 论.27胶质瘤年龄分布

3、特征.27胶质瘤部位分布特征.28不同部位胶质瘤临床表现.30胶质瘤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32结 论.34参考文献.35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5致 谢导师及作者简介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 言胶质瘤,亦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 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2/100000,约占全部颅内 原发肿瘤的35.2660.96%,胶质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 死亡率及低治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胶质瘤的生长方式多 为侵袭性生长,使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加之胶 质瘤多侵犯重要功能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组织难度较大。目前 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即以手术治疗为首

4、选治疗方 法,术后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胶质瘤特别是恶 性胶质瘤的预后还很不乐观。胶质瘤的预后与病理分型、分级及 治疗方案密切相关。Kleihues和Cavenee于2000年发表的WHO神经系统肿瘤分 类中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共分十大类,脑胶质瘤广义是指所有神 经上皮来源的肿瘤,而组织病理学上则狭义地指来源于各类胶质 细胞的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混合 性胶质瘤、室管膜细胞肿瘤、髓母细胞瘤等。胶质瘤可分布于脑 组织的各个区域,但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其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多 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基 底节区,而室管膜细胞瘤则多见于儿童,

5、且好发于脑室内。临床 表现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幻嗅、病变对侧运动感觉障碍及交叉性偏瘫等。本研究将通过对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285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胶质瘤年龄 分布,部位分布,不同部位胶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临床 表现之间的特点及规律。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 述1.胶质瘤概述胶质瘤,亦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 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约为12/100000,约占全部 颅内原发肿瘤的35.2660.96%,平均约44.69%。国外也类似这 个比例,胶质瘤的发病年龄多为3040岁和1020岁

6、具有高发 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及低治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主要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混合性胶质瘤、室 管膜细胞肿瘤、髓母细胞瘤等。胶质瘤可分布于脑组织的各个区 域,但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其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多不同,如:星 形细胞瘤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基底节区,而室 管膜细胞瘤则多见于儿童,且好发于脑室内巴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 为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幻嗅、病变对 侧运动感觉障碍及交叉性偏瘫等。胶质瘤的生长方式多为侵袭性 生长,使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加之胶质瘤多侵 犯重要功能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组织难度较大。其平均细胞周 期仅3.

7、5天叫 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较快。因此,目前胶质瘤的 临床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即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 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且通过辅助治疗手段可使 胶质瘤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据统计,经上述系统治疗后星形细胞 瘤(In级)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7.7%,58.2%;星形细胞瘤(HIIV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5.0%,2.5%。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还很不乐观。胶质瘤的预 后与病理分型、分级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2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颅内胶质瘤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脑分为大脑、间脑(丘脑和下丘脑)、脑干(中脑、脑桥和 延髓)以及小脑。

8、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颗叶、顶叶、枕叶、岛叶 和边缘叶。颅内肿瘤由于其肿瘤性质、生长速度及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临床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2.1 一般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少数可 有中间缓解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肿瘤的部位、性质和患病年龄等因素与颅内 压增高症状进展速度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1.1 部位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中线或脑室系统肿瘤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而且程度 比较严重,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剧烈头痛或眩晕、喷射状呕吐。2.1.2 肿瘤性质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脑实质的恶性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较快、周围脑组织

9、水肿反应 较严重。临床上常出现头痛、呕吐和精神萎靡等症状。2.1.3 患病年龄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老年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主要因为老年性脑萎缩,使颅内有较充裕的空间代偿肿瘤体积的增长。婴幼儿时期颅缝尚 未闭合,早期可以出现代偿性颅腔容积扩大,临床表现以脑积水 征为主。2.2 局部症状与体征亦即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为肿瘤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或破 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肿瘤生长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据患 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作出肿瘤的定位诊断。这里仅对几个典型部 3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位的主要症状简略加以描述。2.2.1 大脑半球肿瘤临床症状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颜

10、叶与听觉、语言、记忆功能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 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 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等有关。位于大脑半球功 能区附近的肿瘤可表现有神经系统定传体征。早期(尤其是脑外 肿瘤)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癫痫发作、幻嗅、幻听、幻视等,晚期或肿瘤位于功能区脑内则出现破坏症状,如感觉减退、肌力 减弱、视野缺损等。而位于所谓哑区的肿瘤也可能无局部症状而 只有颅高压的表现。大脑半球胶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 几种:(1)精神症状:主要是人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最常见于额 叶肿瘤,尤其是当肿瘤向双侧额叶侵犯时,精神症状更为明显。(2)癫痫发作:包括

11、全身性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后者对脑 肿瘤的诊断更有意义。癫痫发作以额叶肿瘤最为多见,颗叶次之,顶叶又次之,枕叶最少见。(3)锥体束损害症状:表现为肿瘤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肌力 减弱或瘫痪,临床上往往最早发现一侧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继 而该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病理征阳性。(4)感觉障碍:表现为肿瘤对侧肢体的位置觉、两点分辨觉、图形觉、质料觉、实体觉的障碍。(5)失语:见于优势大脑半球肿瘤,通常右利者为左半球。当优势半球额下回受侵犯时,为运动性失语。当优势半球颗上回 后部受侵犯时,为感觉性失语。4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视野改变:额叶深部和枕叶肿瘤影响视辐射神经纤维,可出现视野缺损,早期表现

12、为同向性象限视野缺损,随着肿瘤体 积的增大,视野缺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形成同向偏盲。2.2.2 松果体区胶质瘤临床症状(1)四叠体受压迫症状:表现为上视障碍、瞳孔对光反应及 调节反应障碍,为Parinaud征。还可能出现滑车神经不全麻痹、眼睑下垂等。肿瘤压迫四叠体下丘和内侧膝状体可以发生耳呜、耳聋。(2)小脑体征:由肿瘤压迫小脑上蚓部或通过小脑的皮质桥 脑束受压所致躯干性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临床表现为持物不稳、步态蹒跚及水平眼球震额。(3)中脑结构受压表现:肿瘤累及脑干基底部皮质脊髓束时 可以出现肢体不全麻痹、两侧锥体束征。中脑网状结构受侵犯时 还能影响到病人的意识状态。(4)下丘脑损

13、害表现:如尿崩症、嗜睡、肥胖、全身发育停 顿等。性早熟仅见于约10%的男性。2.2.3 幕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幕下胶质瘤的局部症状可分为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干和 小脑桥脑角症状等。(1)小脑半球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如指鼻 试验和跟膝胫试验做不准,轮替试验幅度增大、缓慢、笨拙,步 行时手足运动不协调,常向患侧倾倒等。小脑性眼球震颤多以水 平性震颤为主,有时也可出现垂直或旋转性眼震。(2)小脑蚓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躯干性和下肢远端的共济失 调,行走时两足分离过远、步态蹒跚或左右摇晃如醉汉,Romberg 5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征多为阳性。(3)脑干症状: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交叉性麻痹。

14、中脑病 变多表现为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桥脑病变多表现为病变侧眼球 外展及面肌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延髓病变可 出现病变侧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后1/3味觉消失等。(4)小脑桥脑角症状:常表现为病变同侧中后组颅神经症状 如耳呜、听力下降、眩晕、颜面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以及 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小脑症状表现为病变同侧共济失调及水 平性眼震。3.胶质瘤的病理分型及临床特点脑胶质瘤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而组织病理学 上则狭义地指来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Kleihues和Cavenee网 于2000年发表的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 共分十大类,胶质瘤的大

15、体病理及镜下所见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 度有关91叟 我们以肿瘤病理分级来反映其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的 良、恶性程度。按肿瘤的分化和间变程度将肿瘤分为IIV级:I 级(肿瘤内异形细胞少于25%)、II级(异形细胞为25%50%)、in及iv级(异性细胞多于75%)。其中I级为良性;n级为交界性;田、IV级为恶性。现主要介绍国内外临床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胶 质瘤。3.1 星形细胞肿瘤星形细胞肿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者,据文献报道占神经上皮 类肿瘤的70%以上UM。通常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易复发和恶变。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 何部位,一般成年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基底节区,儿童

16、多 6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见于幕下口3。发生于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颗叶,顶叶次之,枕叶 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 三脑室旁;幕下者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 部和脑干。WHO根据其肿瘤的分化和间变程度分为IIV级:I 级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n级为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多形性黄色 瘤型星形细胞瘤;m级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v级为胶质母细胞 瘤、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长,临床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前者主要取决于颅 内压的增高,后者则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肿瘤的病理

17、类型及生物 学特性。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有60%发 生癫痫,其他局部症状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小脑星 形细胞瘤由于较早地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 症状。丘脑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丘脑综合征,但表现差异较大。视 神经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而异,主要为视力损害和眼 球位置异常,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多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因而病 程较短。脑干星形细胞瘤进展轻快,病程短,早期出现颅神经损 害和锥体束征,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见于晚期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级)大多局限生长,主要发生于儿 童和青年人,占小脑星形

18、细胞瘤的85%,大脑星形细胞瘤的10%,好发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丘脑和基底节、大脑半球、小脑 及脑干。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I级)局限性生长,界限 清楚,多发于20岁以下,位于一侧侧脑室壁上,基底上方的室管 膜下,突入脑室,肿瘤长大时,总是阻塞孟氏孔,致颅高压、脑 7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扩张积水。弥漫型星形细胞瘤(n级)界限不清,3050岁为发 病高峰,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的任何部位,包括脊髓。多形性黄色 星形细胞瘤(n级)局限性生长,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的大脑 半球,98%发生于幕上,尤其是颗叶部位,部位表浅,与脑膜关系 密切,其下可见有囊腔。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田级)灶状或弥漫 生长

19、多发于1660岁口”胶质母细胞瘤(IV级)是星形细胞瘤 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常发生于年龄较长的成年人,好发于大脑半 球,最常发生于额、颗叶部位的。胶质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播散或 称移行,一般可在邻近、远部或对侧大脑半球出现复发瘤,但很 少见到借血行向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转移。3.2 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是较少见的脑内原发性肿瘤,其在胶质 瘤中实际比例约占25%,较以往临床统计较高,原因是许多少突胶 质细胞的肿瘤被误认为星形细胞瘤或混合性细胞瘤口刃。少突胶质 细胞的肿瘤多来源于皮质下白质,绝大多数发生在幕上,其中额 叶最多见,占50%以上,顶叶、颗叶次之,丘脑、月并月氐体、脑室及 脑干

20、偶见。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发病高峰为3040岁,在612 岁之间有一个小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l18o WH02000年根据其肿瘤的分化和间变程度可分为:少突胶质细胞 瘤(n级)、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n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 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很难通过 临床症状将其与其它类型胶质瘤相鉴别。其中,癫痫为此病的最 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35%85%,其发生率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 居首位并且多数患者表现为首发症状,另外,偏瘫及偏身感觉障 碍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30%左右口叟 如肿瘤位于额 8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叶,特别是当肿瘤沿脐服体浸润到对侧额

21、叶时,其症状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痴呆等。颅高压症状一般出现较晚,但发 生率较高,约有50%。少突胶质细胞瘤一般无完整包膜,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多为实质性,少数可发生囊变,大多数位于皮质下白质内并可浸润脑室壁并突入脑室,部分生长 表浅的肿瘤则可侵犯软脑膜、硬脑膜、颅骨甚至头皮。少突胶质 瘤好侵犯软脑膜,引起明显的结缔组织反应,钙化是其一大特点 四。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生长较前者快,多数有囊性少突胶质细 胞瘤恶变而来,瘤内多有坏死及出血,呈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 率高,易误诊为胶质母细胞瘤。3.3 混合性胶质瘤混合性胶质瘤约占胶质瘤中的5%,是星形细胞、少突细胞

22、和 室管膜细胞三肿瘤细胞中的两肿瘤细胞混合的肿瘤取21 一般认 为混合性胶质瘤的两种瘤细胞中,较少的一种瘤细胞应占20%以 上。WH02000年公布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混合性胶质瘤包括 少突星形细胞瘤(n级)、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in级)两类,删除了 1993年分类中“其他”一项,反映了少突星形细胞瘤在混 合性胶质瘤中占绝大部分,但该分类并不排除其他类型混合性胶 质瘤的存在。混合性胶质瘤的临床症状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而有 所不同,无典型表现。少突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脑内的任何部位,但以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颗、顶叶,偶见于幕下和脑室内。脑叶肿瘤通常体积较大 常跨脑叶生长,肿瘤位置表浅,多同时累及皮

23、髓质凶,易于向皮 质表面生长致脑回粗大肿胀,脑沟变浅。与同级别的纯星形细胞 9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肿瘤比较,混合性胶质瘤的位置更表浅,易累及大脑皮质,肿瘤 边界较清,水肿及占位效应常不及纯星形细胞肿瘤明显,钙化和 囊变更常见。肿瘤可表现为两种形态特征:局限性或弥漫性。前 者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块,肿瘤常有假包膜,周围水肿较轻,占位不明显;后者则为弥漫性生长,常累及多个脑叶,边缘不清,水肿及占位明显。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大体病理改变主要为 血管增生和肿瘤坏死囚。3.4 室管膜肿瘤室管膜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2%9%凶,占胶质瘤 7.8%12.21%,在脊髓内肿瘤中约占50%。根据WH02000

24、年的神 经系统肿瘤的分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分级中:I级者有室管膜下瘤 和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n级室管膜瘤包括细胞型、乳头型和透 明细胞型,此外,又新增伸展细胞型;in级是间变性室管膜瘤;无IV级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其生长部位、大小、局限程度、年 龄以及是否有软脑膜转移密切相关。起源于或包含侧脑室和脑室 壁组织的幕上室管膜瘤一般生长缓慢,症状缺乏特异性,通常肿 瘤长到很大时才被发现。幕上室管膜瘤可引起一系列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也可以造成局灶性神经功 能障碍如失语和肢体运动障碍等,依肿瘤的部位而定。同时约三 分之一的患者出现癫痫内。侧脑室肿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伴随脑积水

25、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如果肿瘤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 的关键部位,则可能导致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和猝死。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成人较少见,约2/3的儿 童在7岁以前发病,1/3的儿童在2岁以前发病囱。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2:1。一般来说此类肿瘤的3/4位于幕下,1/4位于 10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幕上,在儿童幕下占绝大多数,多发生于脑室系统,也可出现在 脊髓、马尾和脑实质内,特别是多来自第四脑室。颅内好发部位 依次为第四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和导水管。脑实质内的室管 膜瘤可发生于大脑半球的任何部位,但颗顶枕交界处,侧脑室的 三角区是好发部位卬。室管膜瘤呈局灶性生长,生长相对缓慢,生长

26、方式呈膨胀性而并非侵袭性,与脑室系统和中央管关系密切,其生物学特性类似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绝大多数含有大囊并有 钙化。50%的肿瘤内有钙化,肿瘤细胞脱落可随脑脊液向他处转移 种植。室管膜下瘤发病率占室管膜肿瘤的8.3%,发病年龄大多是 中老年,肿瘤部位大多在第四脑室(50%60%),侧脑室(30%40%),其他部位均少见。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发病率占室 管膜肿瘤的13%,绝大多数是脊髓、圆锥、马尾、终丝部位的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6.4岁。3.5 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占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的3%2叟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分级 中髓母细胞瘤属于胚

27、胎性肿瘤,其中包括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 瘤,大细胞型髓母细胞瘤,髓母肌母细胞瘤,黑色素型髓母细胞 瘤,均为IV级。髓母细胞瘤最常起源于小脑中线部位,生长并压 迫四脑室,随着肿瘤不断生长,四脑室充满肿瘤而发生脑脊液循 环障碍,进而发生脑水肿和颅高压,产生头痛、恶心、呕吐、视 乳头水肿、行走不稳和昏睡等症状,在婴幼儿则可导致颅缝增宽。髓母细胞瘤病程较短,近一半患者病程在1月内,少数可达数年,平均8个月。髓母细胞瘤的症状多由颅高压引起,因此很难与其它 后颅凹病变区别2支11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髓母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发病的中位年龄是5岁 30o男性多见,大约占所有病例的2/3。80%的成人髓

28、母细胞瘤发 生在2040岁,至少75%的小儿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蚓部并突入 第四脑室室腔。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肿瘤大多位于小脑半球。约7%患儿肿瘤偏于一侧小脑半球,30%的成人患者肿瘤生长于一 侧小脑半球阴。髓母细胞瘤易发生转移,通过脑脊液循环在整个 中枢神经系统播散,发生转移因,3引。尽管肿瘤可转移至骨骼、淋 巴结、肝和肺,但临床上少见,脊髓尤其是马尾神经是常见的受 累部位,前颅凹底也是常见的种植转移部位。复发的位置多为后 颅凹Ml。髓母细胞瘤一般境界较清楚,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瘤内有时可有坏死和出血,钙化或囊变者罕见,典型髓母细胞瘤 细胞密集排列。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多局限于后颅凹,而

29、很 少发生转移,多见于成人、小脑半球内,与预后关系不大。大细 胞型髓母细胞瘤常常有脑脊液播散,预后差囱。髓母肌母细胞瘤、黑色素型髓母细胞瘤所占比例极少。4.颅内胶质瘤的部位发病率颅内胶质瘤的发生部位往往与肿瘤类型有着明显关系,这一 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手术过程中判断肿瘤的种类是很重要的。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占全部胶质瘤的51.4%,其中以额叶最 多(占大脑半球胶质瘤的46%),颗叶次之(占35%),顶叶占第三 位(15.60%),枕叶最少(2.6%)。两侧半球发生胶质瘤的几率差 别不大,没有特殊意义。额、颗、顶叶发病,右侧略多于左侧,比例分另U是右:左=1.3:L 1.8:L 1,5:1,枕叶则是

30、左侧多于右 侧(左:右=1.2:1)。大脑半球的胶质瘤主要发生于白质内,部分 侵及灰质,很少侵及脑膜。大脑半球脑质瘤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12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次是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朱国玲P6等报道胶质瘤 幕上381例(79.12%),幕下100例(20.18%),幕上:幕下=3.8:L其中星形细胞瘤277例(57.16%),居胶质瘤的首位。幕上以 额叶最多见,占29.3%,其次颗叶占21.5%,再次顶叶占11.0%,枕 叶占1.0%。幕下以小脑半球及蚓部多见,占17.8%。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发生于HI和IV脑室和 两侧侧脑室的常占胶质瘤总数的23.9%,主要是室

31、管膜瘤、髓母细 胞瘤和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也不少见,占胶质瘤的13%,其中 主要是星形细胞瘤,占小脑胶质瘤的81.6%。小脑蚓部好发髓母细 胞瘤。脑干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是少突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卬-391。5.结语综上所述,胶质瘤病理类型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胶质 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其好发年龄亦不同。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密 切相关,由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其好发部位亦不同。发病 部位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不同部位胶质瘤临床表现各有其一般 症状和局部症状。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可循。13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临床资料与方法2004年3月2008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

32、医院神经外科有完整 临床资料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285例,其中男155 例,女130例,男/女比例为1.19:L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79 岁,平均(40.72.6)岁。通过对胶质瘤年龄分布,部位分布,不同部位胶质瘤的临床 表现,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4个方面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分析 各组不同项目的发生率,以观察各项之间的特点及规律。关键项 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检验,以观察各项之间 的有无统计学意义。14吉 林大学 硕士学 位论文结 果1.胶质瘤年龄分布表1胶质瘤年龄分布病理分型10岁以下11岁-2021岁-3031岁-4041岁-5051岁-6061岁-7070岁

33、以上合计星形细胞瘤41916364333183172少突胶质瘤0034420114室管膜瘤0588701029髓母细胞瘤6970000022混合性胶质瘤065171541048合计103939656939204285年龄(岁)图1 285例胶质瘤年龄分布曲线15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 胶质瘤各型年龄分布由表1可以发现本组资料285例,发病年龄范围为179岁,其中10岁以下发生率为3.51%,11-20岁、2130岁及5160岁 发生率均为13.68%,3140岁发生率为22.81%,4150岁发生率 为24.21%,6170岁发生率为7.02%,70岁以上发生率为1.40%o 由图1胶质瘤年

34、龄分布曲线可见,胶质瘤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 岁,占47.02%。由图2可以发现星形细胞瘤好发于3160岁患者 112例,占星形细胞瘤的65.12%。少突胶质细胞瘤好发于3150 岁为8例,占57.14%。室管膜瘤2140岁发病16例,占室管膜 瘤的55.17%。本组22例髓母细胞瘤均发生于30岁以下。混合性 胶质瘤3150岁为32例,占66.67%。16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胶质瘤部位分布表2胶质瘤部位分布加272826261063156445213262 性瘤合质 782410101411100052混胶母瘤WOOOOOOOOOOOOOOOOO髓细管瘤301010000000000W0室

35、膜突瘤M14200000101000030少胶形瘤胞1616212286214132421380星细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位部 叶 叶 叶 叶 立口额颗顶枕脑 节叶体 隔区室 室、一氐 眠明、一凶、一凶 一二-F T T/二匚|二/J 丘基岛W透鞍侧三幕上注:2叶指额颗、额顶、顶枕、颗顶、颗枕等;3叶指额颗顶、颗顶枕等小脑半球10004115幕小脑蚓部51115022下四脑室10123016小脑桥脑角011002合 计17214292248285图3 285例胶质瘤病理类型饼状分布图17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星形细胞瘤与其它类型胶质瘤部位分布比较星形细胞瘤其它类型胶质瘤颗 叶439多 叶4115

36、额 叶3213顶 叶142小脑半球105侧脑室818小脑蚓部517四脑室115P值0.00000由表2可以归纳出本组285例胶质瘤中发生于小脑幕上的胶 质瘤为230例,占全部胶质瘤的80.70%,小脑幕下为55例,占全 部胶质瘤的19.30%,故幕上:幕下=4.18:1。幕上以累及多叶者(多叶指额颗、额顶、顶枕、颗顶、颗枕、额颗顶、颗顶枕等)最多见,占幕上胶质瘤的24.35%,其次额叶占23.91%,再次颗叶 占22.61%,侧脑室占11.30%,顶叶占6.96%,枕叶占1.74%。两 侧半球发生胶质瘤的几率差别不大,没有特殊意义。左右额、颗、顶叶发病,比例分另U是左:右=0.96:L 1:L

37、 1.7:L枕叶由于 样本数过少(4例),左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幕上以星形细胞瘤 最多,占幕上胶质瘤的67.83%,其次为混合性胶质瘤占20.43%,室管膜瘤占6.52%,少突胶质细胞瘤占5.22%,本组病例幕上无一 例髓母细胞瘤。丘脑、基底节、岛叶、月异月氐体、透明隔及鞍区均 以星形细胞瘤占绝大多数,其他病理类型少见。第三脑室胶质瘤2 例,均为混合性胶质瘤。侧脑室发生胶质瘤数目依次是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分别占该部位胶 质瘤数目的 38.46%、30.78%、19.23%、11.54%。幕下胶质瘤以小脑蚓部最多见,占幕下胶质瘤的40.00%,其18吉林大学硕士学

38、位论文次为第四脑室占29.09%,小脑半球占27.27%。本组22例髓母细 胞瘤均发生于幕下,占幕下胶质瘤的40.00%,居幕下胶质瘤首位,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占29.09%,再次为室管膜瘤占25.45%,少突胶 质细胞瘤及混合性胶质瘤发生于幕下的极少。小脑半球发生胶质 瘤数目依次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瘤、分别占 该部位胶质瘤数目的66.67%.26.67%.6.67%。小脑蚓部发生胶 质瘤数目依次为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 管膜瘤,分别占该部位胶质瘤数目的68.18%、22.73%、4.55%、4.55%。第四脑室发生胶质瘤数目依次为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

39、瘤,分别占该部位胶质瘤数目的75.00%、18.75%、6.25%。由图3可见本组病例中星形细胞瘤总数172例,占胶质瘤总 数的60.35%。星形细胞瘤幕上156例,幕下16例,幕上:幕下=9.75:L 星形细胞瘤发生部位数目依次是颗叶25.00%、多叶 23.84%.额叶18.60%、顶叶8.14%、小脑半球5.81%,由表3可 以看出经连续性校正检验p 0,00001,表明星形细胞瘤部位分 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性胶质瘤48例,占胶质瘤总数的 16.84%,其中混合性胶质瘤发生于幕上的占混合性胶质瘤总数的 绝大多数为47例,包括额叶混合性胶质瘤31.25%、多叶29.17%、颗叶12.5

40、侧脑室10.42%,混合性胶质瘤发生于幕下1例。室 管膜瘤29例,占胶质瘤总数的10.18%,多数发生于第四脑室和侧 脑室,分别占室管膜瘤的41.38%和34.38%。髓母细胞瘤22例,占胶质瘤总数的7.72%,均发生于小脑幕下,其中发生于小脑蚓部 68.18%、小脑半球18.18%、第四脑室13.64%。少突胶质细胞瘤 14例,占胶质瘤总数的4.91%,幕上12例,包括额叶4例、侧脑 室3例、颗叶2例、多叶及基底节各1例,幕下2例,小脑蚓部 及小脑桥脑角各1例。19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不同部位胶质瘤临床表现表4不同部位胶质瘤临床表现小小小额顶枕2叶丘基岛月并透鞍侧三而日宓四脑合症状体

41、征或底脏明脑脑胭胭脑桥叶叶叶叶3叶脑节叶体隔区室室珊1室脑计球部角头 晕13943170121011217108190头 痛323310443324213222141781201恶心呕吐1594020322101130716100103癫 痫2311521410200100000059肢体活动障碍1310312121300070072070偏 瘫122010000000000006精神症状010010000000000002意识障碍3311300000010001013言语障碍410201310000011000032感觉障碍7531700100100000227视力下降22015310101

42、51130026复 视000000000001013207眼球运动障碍110000000001001004视野缺损1011201010011010010眼 震0000000000100364115耳 鸣020000000000200105幻 嗅020000000000000002面 瘫2100001000000311110共济失调10120100000009163134视乳头水肿8320501000080132033病理征2204000100020000011合 计12810638201521410156197464884418760注:2叶指额题、额顶、顶枕、题顶、融枕等;3叶额颗顶、颗顶枕

43、等20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5额叶胶质瘤与其它部位胶质瘤癫痫发病率比较有癫痫无癫痫P值额叶2332多叶14430.052颗叶11410.022顶叶5110.638枕叶221.000由表4可以看出本组临床资料中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多见,其次为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其中头晕90例(31.58%),头痛201例(70.53%),恶心、呕吐103例(36.14%),肢体运动 障碍70例(24.56%),癫痫59例(20.70%),共济失调34例(11.93%),视乳头水肿33例(11.58%),言语障碍32例(11.23%),感觉障碍27例(9.47%),视力减退26例(9.12%),眼球震颤15

44、 例(5.26%),意识障碍13例(4.56%),病理征阳性H例(3.86%),视野缺损或偏盲10例(3.51%),面瘫10例(3.51%),复视7例(2.46%),偏瘫6例(2.11%),耳鸣5例(1.75%),眼球运动障 碍4例(1.40%),幻嗅2例(0.70%),精神症状2例(0.70%)。本组资料几乎所有部位的胶质瘤均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以额叶胶质瘤最为多见,占出现癫 痫的胶质瘤患者的38.98%,以下依次是多叶23.73%、颗叶18.64%、顶叶8.74%、枕叶3.39%,由表5可以看出额叶胶质瘤与颗叶癫痫 发病率相比,经/检验p 0.05,表明其他部位

45、与额叶胶质瘤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肢体运动障碍和偏瘫以累及多叶胶质瘤最为多见,占 21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和偏瘫的胶质瘤患者的28.95%,以下依次是额 叶18.42%、颗叶15.79%。言语障碍以多叶胶质瘤最为多见,占出 现言语障碍的胶质瘤患者的40.63%,以下依次是颗叶31.25%、额 叶12.50%。感觉障碍以额叶及多叶胶质瘤最为多见,均为7例,分别占出现感觉障碍的胶质瘤患者的25.93%,以下依次是颗叶 18.52%、顶叶n.n%。视力下降以鞍区及多叶者最为多见,均为 5例,均占出现视力下降的胶质瘤患者的19.23%。幻嗅2例,均 发生于颗叶胶质瘤患者。发生

46、于小脑蚓部的胶质瘤共22例,其中 出现共济失调、眼震的分别为16例、6例,分别占该部位患者数 的72.73%、27.27%。发生于小脑半球的胶质瘤共15例,其中出 现共济失调、眼震的分别占该部位患者数的60.00%、20.00%。发 生于小脑桥脑角的胶质瘤共2例,其中感觉障碍、耳呜、面瘫、眼震、共济失调均有发生。22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胶质瘤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表6胶质瘤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星形 细胞瘤少突 胶质瘤室管 膜瘤髓母 细胞瘤混合性 胶质瘤合计头 晕52312121190头 痛1198251732201恶心呕吐446181718103癫 痫339301459肢体活动障碍385

47、561670偏 瘫600006精神症状100012意识障碍7100513言语障碍27010432感觉障碍17110827视力下降19141126复 视101507眼球运动障碍201104视野缺损8000210眼 震5117115耳 鸣210115幻 嗅200002面 瘫5120210共济失调141215234视乳头水肿124105233病理征9011011合计42342878812076023吉 林大学 硕士学 位论文表7星形细胞瘤与混合性胶质瘤癫痫发病率比较有癫痫无癫痫P值星形细胞瘤331390.136混合性胶质瘤1434表8少突胶质细胞瘤与其它类型癫痫发病率比较有癫痫无癫痫P值少突胶质细胞

48、瘤95星形细胞瘤331390.0000室管膜瘤3260.0000髓母细胞瘤0220.0000混合性胶质瘤14340.0000由表6可以总结出癫痫发作共59例,其中星形细胞瘤居首位,占所有癫痫发作者55.93%,其次为混合性胶质瘤占23.73%,少突 胶质细胞瘤占15.25%,室管膜瘤占5.08%,髓母细胞瘤无癫痫发 作。肢体运动障碍和偏瘫共76例,其中星形细胞瘤居首位,占 57.89%,其次为混合性胶质瘤21.05%,髓母细胞瘤7.89%,少突 胶质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均为6.58%。言语障碍共32例,其中星形 细胞瘤居首位,占84.36%,其次为混合性胶质瘤12.50%,室管膜 瘤3.13%,少

49、突胶质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无言语障碍发生。感觉障 碍共27例,其中星形细胞瘤62.96%,混合性胶质瘤29.63%,少 突胶质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均占3.70%,髓母细胞瘤患者无感觉障碍 发生。视力下降共26例,星形细胞瘤占73.08%,室管膜瘤占24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38%,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混合性胶质瘤均占3.85%。共济失调共34例,髓母细胞瘤占44.12%,星形细胞瘤41.18%,混合性胶质瘤及室管膜瘤均占5.88%,少突胶质细胞瘤占2.94%。星形细胞瘤患者172例,其中颅高压症状占69.19%,肢体运 动障碍和偏瘫占25.58%,癫痫发作占19.19%,由表7可以看出星

50、 形细胞瘤与混合性胶质瘤癫痫发病率相比,经检验p 0.05,表 明癫痫发生率在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障碍15.70%,视力下降H.05%,感觉障碍9.88%,共济失调8.14%。少突胶质 细胞瘤14例,其中癫痫发作最常见占64.29%。由表8可以看出少 突胶质细胞瘤与其他类型胶质瘤癫痫发病率相比,经连续性校正 检验p均 0.00001,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瘤癫痫发生率与其他类 型胶质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高压症状57.14%,肢体运动 障碍35.71%。室管膜瘤29例,其中颅高压症状86.21%,肢体运 动障碍17.24%,视力下降13.79%,癫痫发作10.34%。混合性胶 质瘤4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