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10/7,#,“坐势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机理浅析与临床应用,骆书信,骆飞飞,*,杜洛民,1.,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1.1,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性,直立是人类的特有机能,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架和中轴,在形态结构上体现出与其机能的高度统一性。如,S,形的脊柱弯曲与直立行走时的身体平衡相适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椎体形态与直立后的身体稳定和承受椎体节段以上部位的身体重量相适应,这些都是人类根据应力需要长期进化和发育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脊柱疾患的诊疗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脊柱的直立机能。,1
2、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1.2,脊柱运动与稳定的协调性,脊柱具有三维方向六个自由度(前屈、后伸、左侧、右侧、左旋、右旋)运动机能,而进行这些运动时一般是几个节段的联合动作。虽然单个连结节段的活动范围有限,但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则非常大。任何连结节段的任何环节异常都将影响整个运动链的活动,而整体活动势必到影响相应的连结节段。某一连结节段被固定后,有关负荷会转移到相邻的连结节段,从而使相邻连结节段易于出现运动损伤而紊乱。,1.,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1.3,脊椎连结节段的整体性,脊柱连结节段包括相邻的椎体、椎间盘、椎弓及其附属结构、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横突、棘突及相应部位的韧带等
3、是脊柱活动的最小功能单位。同一连结节段的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和一对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变化是连结节段运动与稳定的基础,任何运动都是椎间盘与其对应的一对小关节三点的联合动作。,2.,脊柱连结紊乱的病理学特点,2.1,同一连结节段的多部位紊乱同时并存。,位移和损伤性炎症是连结节段紊乱的早期基本病理变化。椎体与关节突的一体性,以及运动时椎间盘与一对小关节三点间的联动性,决定了施加到上述任何部位的应力必然影响到其他部位。一个部位的损伤常常与其他部位的损伤并存,如椎体位移必然伴随小关节位移、椎间盘形态改变和韧带的损伤,椎间盘突出常常伴有小关节和椎体的位移及椎屈曲度的
4、改变等。,2.,脊柱连结紊乱的病理学特点,2.2,多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异常或过大的应力会引起脊柱连结节段的损伤和位移。损伤和位移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稳定性异常虽然可以通过人体的修复功能、免疫调节和代偿机制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但是,由于损伤的破坏、修复代偿的需要和免疫因素的参与,会引起相应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如椎体退变(椎体缘增生、骨赘形成等)、小关节退变(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软骨破坏间隙变窄、关节内真空、关节面毛糙硬化、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等)、,3.,“坐势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脊柱的内在结构决定其机能运动,而正常运动有有利于维持其内在结构。因此,当脊柱产生结构性病
5、理改变时,同样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来进行调整。倒背法、斜扳法、定点旋转法等多种整脊手法的疗效是其佐证。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便于规范化管理,我们于,1996,年开始在已故老专家原冶金医学院退休教授张钊老师的指导下,汲取了冯天佑老师定点旋转法的经验和电脑三维牵引床的长处,先后开发出了一批电动程控脊柱关节康复辅助治疗设备,,其中腰椎病正脊复位治疗机(,三门峡市同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豫食药监械(准),2006,第,2260164,号,豫药管械生产许,20050026,,,ZLD-,型,专利号:,ZL 02247070.0,)十多年来,经三十多家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
6、痛、快速便捷、适应范围广、医疗成本低的特点。近几年来,我们对以往的治疗方法与规范进行了整理总结,优化了“腰椎连结紊乱综合征临床路径”、“颈椎连结紊乱综合征临床路径”、“腰椎连结紊乱综合征疗效评估流程与评估量表”、“腰椎连结紊乱综合征整复治疗记录”等一批制度,使该类疾病的治疗更加规范。,“坐势牵引正脊法”核心任务是矫正紊乱的椎骨连结。治疗操作时患者躯干处于悬吊状态,病患部位被向上牵引,椎间盘内呈负压,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呈分离半分离状态,坐椅及患者的四周有足够的空间,且牵引传动构件是柔性的,具有弹性缓冲作用,可满足医生对被牵引者实施屈曲推弹、背伸或侧弯扳弹、摇摆抖动等各种手法治疗的需要,手法结束后
7、在重力和椎骨周围肌肉力量作用下,有利于椎 骨向正常位置移动。,本法对于治疗腰椎、胸椎疾患的核心方法是:利用“腰椎病正脊复位治疗机”,让患者骑坐于治疗机的坐垫上,用骨盆束带将患者的骨盆与坐垫相连接,将束胸牵引带紧束于患者的胸背部并与牵引挂件相连接。预置牵引力约相当于患者身体质量的,70%,,加力牵引至预置力。治疗者位于患者背后,根据患者个体病情情况施行摇摆抖动(图一)、前曲推弹(图二)、背伸扳弹(图三)、侧屈扳弹、定点定向旋转(图四)等手法。定点定向旋转手法每周,1,次,其他手法根据情况,每,1,3,日,1,次,每次,2,3,分钟。,图一 牵引,-,摇摆抖动,法,图二 牵引,-,前曲推弹,法,
8、图三 牵引,-,背伸扳弹,法,图四 牵引,-,定点定向旋转,法,“,坐势牵引正脊法”对于治疗颈椎疾患的核心方法是程控脉冲振动式动态牵引,,角度,0-15,,,每日,2,4,次,每次,3,15,分钟;从短时轻拉逐步增加至,8,10,千克,,10,15,分钟。如图五:,2005,年,我们曾总结了,1998,年,10,月,2004,年,8,月在我院采用自行研制的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配合专门手法治疗的,18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运用改进的腰腿痛评分量表和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403,例,好转,403,例,未愈,56,例,总有效率,97%,,临床治愈率,75.3%,。其
9、中,1,次治愈者,365,例,,2,次治愈者,657,例,,3,次治愈者,381,例,半年内复发,32,例。每次治疗过程均在,2-5,分钟完成,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1,。,2015,年,12,月,我们对我院脊柱病科,2015,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663,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为颈椎疾患,130,例;腰椎疾患,5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53.2,岁;男,175,人,女,488,人,男女比例,1,:,2.8,;住院天数最长,25,天,最短,3,天,平均,15.6,天;治疗结果:颈椎疾患,130,例中,治愈,80,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
10、总有效率,92.3%,;腰椎疾患,533,例中,治愈,360,例,有效,16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7.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4,体会,4.1,“坐势牵引正脊法”采用坐式垂直牵引,与人体脊柱的直立机能相统一,机械牵引力与重力相继通过肌肉韧带和直接作用于椎体,促使脊柱连结节段异常位移的恢复和椎屈曲度的调整,从而达到复位目的。,4.2,“坐势牵引正脊法”是通过坐势牵引,在小关节分离、椎间盘张力减小的条件下,根据病人病变节段的具体病理机转,运用生物力学原理,灵活选用手法在运动中校正病变节段的异常位移,恢复椎间孔、椎管的正常形态和有效容积,使脊柱恢复正常序列,从而解除腰腿痛等临床症
11、状。,4,体会,4.3,“坐势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节段紊乱性疾病时,不仅针对主要病变节段,而且兼顾次要病变节段的恢复,即着眼于脊柱整体功能的恢复。,4.4,采用“坐势牵引正脊法”进行颈椎病牵引治疗时,不但同时实现了对牵引力度、角度、时间三要素的有效控制,并且采用脉冲振动式牵引,以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舒适度与疗效,减少副作用。,总之,我们认为“坐势牵引正脊法”对于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是着眼于脊柱结构与机能统一协调性,脊柱连结节段的整体关联性,根据个体病变的侧重点与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诊断,采用个性化的相对规范的正脊手法进行矫正治疗,十多年来,经三十多家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安全
12、有效、无创无痛、快速便捷、适应范围广、医疗成本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骆书信,杜洛民,.,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2,例效果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5,月,第,9,卷,第,18,期,2,杜洛民,骆书信,.,当归四逆散结合腰椎病正脊复位治疗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临床观察,中医中药,2006,年,8,月 第,3,卷,第,8,期,.,3,骆书信等,.,提拉牵引旋转捻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2009,年,9,月,第,9,期,4.,骆书信,.,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的研制及应用,中医正骨,2003,年,2,月,第,15,卷,第,2,期,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