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制作:章美珍,程淑珍 陈明坤,主讲:程淑珍副教授,江西财大会计学院,TEL:07913816409,Email:cszhhh,中级财务会计课件,第二章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主讲:边喜春,江西财大会计学院,TEL:07913816409,Email:kjxykjx,目的及要求,1,、,重点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作用、信息特征,;,2,、,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成,,,会计报表的分类,及,附注的内容,;,3,、,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及总体要求,;,4,、,重点理解,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监管
2、的内容;,5,、,重点掌握,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主要内容,(一)财务报告目标,(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三),编制原则,(四)会计报表报送、监管及法律责任,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三、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特征,(一)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确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里的使用者包括投资
3、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关系人。可见,,我国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的界定融合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一)财务报告目标,2.作用,2.1.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2.2.财务会计报告是诸多经济合同(契约)制订与执行的依据,2.3.能够反映管理当局的受托经管责任,2.4.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特殊的信息,促进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二、会计报表的构成及分类,1.资产负债表,。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应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分项列报。,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应该按收入、费用和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报。,3.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应该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项列报。,4.股东权益变动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表之一,用于补充说明企业股东(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5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报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报项目的说明等。,6资产减值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之一,用于补充说明企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7利润分配表,,是利润
5、表的附表之一,用于反映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分配情况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8.分部报表,,包括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之一,用于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等情况。,9.其他有关附表,,例如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1.组成体系,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按内容分,按时间分,会计报表,按作用分,年度报告,主表,附表,中期报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及其构成,(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2.年度财务报告体系,会,计,报,表,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注:由母子公
6、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编制的),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其他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3.中期财务报告体系,会计报表,(至少),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注:由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编制的),附表,资产减值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分部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季度、月度报告视情况),会计报表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注:,中期报告应包括,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月度报告,4.具体的报表编号、报表名称和编报时间如下表,现
7、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体系,编号,会计报表名称,编报期,会企01表,资产负债表,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会企02表,利润表,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会企03表,现金流量表,(至少)年度报告,会企04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年度报告,会企01表附表1,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年度报告,会企01表附表2,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会企02表附表1,利润分配表,年度报告,会企02表附表2,分部报表(业务分部),年度报告,会企02表附表3,分部报表(地区分部),年度报告,(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5、,(二),会计报表分类,按不同角度分类,具 体 分 类,按反映内容分类,静态,动态,按编报时间分类,
8、中期报表(广义),年度报表,按编制单位分类,单位报表,汇总报表,按服务对象分类,内部报表,外部报表,按编报主体分类,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6、会计报表附注,含义,作用,内容,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所做的解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重要会计政策、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促使会计信息充分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9、重大投资、融资活动,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第三节 财务报告列报的 基本要求和原则,1.合法性(validity),2.可靠性(quality),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真实性 可核性 中立性(fairness)。,3.决策相关性,有三层含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4.效益大于成本原则(benefit over cost),5.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6.重要性(materiality),(一)持续经营,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
10、财务报表。企业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一、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二)列报项目的一致性,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下列情况除外:,(1)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2)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三)列报项目的重要性,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报表项目的重要性。,对于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对于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如库存商品、原材料等,应当予以合并,作为存货项目列报。,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
11、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判断项目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四)不得相互抵销,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如果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应当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1)企业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
12、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现在是可执行的。抵销的法定权利,主要是指债务人根据相关合同或规定,可以用其欠债权人的金额抵销应收同一债权人债权的权利。,(2)企业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抵销,可以净额列示:,(1)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2)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五)比较数字,财务报表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以便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比较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其经济决策。,(,六)报告期间,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
13、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此外,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1)编报企业的名称;(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原则,(一)公允列报原则,公允列报原则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制订的最高标准,它要求企业按相关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按提供相关、可靠、可比和可理解的方式列报信息;,(二)合法性原则,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具体而言,应遵循会计法、企业
14、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三)可靠性原则,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直接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的股利收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国家的税收等等。因此可靠性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原则。,(四)相关性原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所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五)一致性原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
15、息。,(六)完整性原则,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财务报告不应遗漏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必须列报的所有事项。一是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重大会计事项,财务报告必须完整地、全面地披露,不得出现重大遗漏;二是完整性并不是要求财务报告事无巨细地将有关信息一概公开,而是要同时遵循简约性原则,以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七)充分性原则,充分性原则,是指财务报告不但要完整披露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所有事项,还要尽可能披露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非法定披露的其他事项和情况,同时对这些非法定披露的其他事项和情况应尽量做到有序披露。,(八)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与财务会计报告相关联的成本代价包括: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
16、传递成本;信息使用成本;信息不足、错误或不公允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或影响;信息披露过量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劣势或给管理人员带来额外的约束等等。,(九)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三、财务报表列报的总体要求,(一)进行账实核对,,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二)进行账证核对,,检查会计核算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并定期结账、调账,(三)核对账账、账表、表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根据总账编制报表,(四)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五)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
17、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第四节,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监管及法律责任,一、,报送(send-off)的要求,1.1、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1.2、应当依照规定,及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注:,月、季、半年、年度终了后分别于6、15、60、120天内(节假日顺延)对外提供,1.3、在报送格式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1.4、在财务会计报告报送的对象上,1.5、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1.6、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
18、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第四节,会计报表报送、监管及法律责任,二、,监管(inspect)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章,专门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管作出了详细规定,结合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二、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管,(一)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责任,(四)关于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检举,(五)关于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六)关于财政监管,(七)关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八)各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
19、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藏、谎报。,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种基本形式,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了属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义务,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包括法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因触犯刑法而应受刑事处罚或处理的责任,或者说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依民法之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法律责任,(四)会计报表报送、监管及法律责任,3、相关法
20、律责任(law-duty),3.1、,违规行为的处罚,如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相应罚款及行政处罚。,3.2、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视情况进行处罚。,3.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视情况进行处罚。,3.4、,违反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要求企业向其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