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 2,第 3,第 4,第 5,环境卫生学,2005.6,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 2,第 3,第 4,第 5,*,环境卫生学,200,9,.,3,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概念,:,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有效氯、余氯、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和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水生物性污染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熟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常规检验,项目卫生学意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安全饮用,水的保证措施;,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的优缺点,;,水,氰化物,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水的卫生学意义;
2、饮用水的调查与评价;,环境卫生学,200,9.3,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人类饮水,+,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水生物用水及特殊用途的水。,一 饮用水卫生学意义,环境卫生学,200,9.3,(一)、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二 我国水资源的两大问题,(二)我国污,/,废水排放绝对量大,环境卫生学,200,9.3,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环境卫生学,200,9.3,人类的疾病,80%,与水有关,包括水质不良(地质化,学)、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饮用水污染与疾病,(,The,drinkin
3、g,water pollution and disease),环境卫生学,200,9.3,(一),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通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以及食用被该类水污染,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是水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疾病流行形式。,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介水传染病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仍然是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一类疾病。,WHO2006,报告,,全球有,11,亿人用水困难,,180,万儿童,/,年死于,不洁用水引发的腹泻。,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环境卫生学,200,9.3,(一)介水传染病,介水传
4、染病的流行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特别是大的洪水,灾害过后,更易发生流行。,我国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也较严重,几十年来爆发流行,数百起,多由井水污染引起,其次是河水、沟水、渠水。近,年来,介水传染病在我国病因构成比的位次上虽然有所降低,,但其流行仍较普遍,有时还相当严重。,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环境卫生学,200,9.3,1.,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1,),水源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一)介水传染病,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环境卫生学,200,9.3,2.,介水传染病
5、的主要病原体,:有三类,,(,1,),致病菌、,(,2,),病毒、,(,3,),寄生原虫和蠕虫。,最常见的,病,原体:,伤寒、痢疾、霍乱、嗜肺军团等;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转病毒等肠道病毒;以及血吸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寄生虫病。,多来自,粪便和生活污水,医院、屠宰厂、皮革加工、食品,制造等工业废水。,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一)介水传染病,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3.,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性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
6、年不断。,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一)介水传染病,环境卫生学,200,9.3,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环境卫生学,200,9.3,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c,hemica,city,pollution in water and,poisoning,),水体遭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常通过饮水或食物可使人群长期暴露而发生,-,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三致)。,偶有意外污染致一次大量暴露引发的卫生问题,-,急性中毒,。,当前,水中危害较大的,有机污
7、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卤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农药等。,无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砷等重金属,氰化物和氟化物等。这些污染物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因各种具体情况而有差异。,另外,有些污染物虽然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但可以改变水的感官性状,使水质恶化,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现将水中较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列举如下。,环境卫生学,200,9.3,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1,),氰化物污染来源:,氰化物分无机和有机两类,-,无机氰化物,主要是氰氢酸及其盐类氰化钠、氰化钾等。,有机氰化物,(腈)主要有丙烯腈和乙腈等,。,氰化物污染来源:,氰
8、化物在工业应用很广,主要污染来源有 炼焦、,电镀、选矿、钢铁热处理、贵重金属的提炼、染料、化工、,医药和塑料等工业中均用到氰化物,其废水可导致水源污染。,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1.,氰化物(,cyanide,)污染:,环境卫生学,200,9.3,(,1,),氰化物是一类,含氰基(,CN-,),的化合物。包括,简单氰化物;,氰络合物;,有机氰化物。,(,2,)毒性大小,:,取决于在机体是否,易于生成游离,氰基(,CN-,),;,取决于是否,易溶于水。,氰化钾、氰化钠,易溶于水,在,体内,易解离出游离,氰基(,CN-,)。,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
9、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2.,氰化物理化性质:,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环境卫生学,200,9.3,摄入体内的氰化物,经胃酸作用形成氢氰酸,,游离的,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Fe3+,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中断呼吸链,阻,断细胞内氧化代谢过程,致细胞窒息死亡。,机体营养不良、维生素,B12,缺乏可使氰化物的毒性增加。,3.,氰化物毒,作用机制,:,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环境卫生学,200,9.3,(,1,)氰化物急性中毒分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惊厥期、,麻痹
10、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严重者可突然昏迷死亡。,(,2,)氰化物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运动肌酸痛和活动障碍。,长,期饮用被氰化物污染的水(浓度大于,0.14mg/L,),还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氰,化物在体内,,可与硫代硫酸盐在酶促下生成硫氰化物,,,后者在体内过量蓄积时,,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使甲状腺增生、肿大。,4.,氰化物危害,因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敏感,氰化物急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氰化物污染水体可引起人群、家畜及鱼类急性中毒。,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环境卫生学,20
11、0,9.3,(,1,),硝酸盐,污染来源:,水中的,硝酸盐一方面愿于地质构成,主要,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化肥使用后流经与渗透、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土壤含氮有机物的降解。,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硝酸盐,的限值为,10mg/L,。,(,2,)作用机制与危害,:,硝酸盐本无毒,但在机体中,在胃肠道经某些细菌作用,,可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失去输氧功能致缺氧,严重时可致窒息死亡。,尤以,6,月内婴孩最为敏感,而易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蓝婴,综合症(高铁血红蛋白含量,10%,时,婴孩既有缺氧症状;,5%,,极易窒息死亡)。,另,,硝酸盐可转化
12、为,亚硝胺,(体内外),后者与癌肿发,生可能有关联。,2.,硝酸盐污染,:,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二)化学性污染,-,中毒,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氯化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卤代烃类化合物。,1.,氯化消毒副产物分类:,(,1,),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氯,+,腐殖质,(,含腐殖酸和富里酸,-,有机前体物,),卤代有机物,三卤甲烷,/THM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溴仿,-,氯仿),,(,2,)非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卤乙腈、卤乙酸类,(,卤代乙酸,/HAAs
13、),;,氯,+,酚卤代酚(各种氯酚)。,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2.,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1,)有机前体物含量,:,有机前体物,:,即通常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包括,:,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及其代谢产物、,蛋白质等;以及水中的污染物,。,(,2,)加氯量、溴离子浓度、,PH,等,当水中有机前体物量一定时,加氯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溴离子浓度越高、生成三卤甲烷,/THMs,越多;水中,THMs,的生,成随,PH,的升高而增多。,3.,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健康损害,研究表明三卤甲
14、烷、氯仿、卤乙酸,具有致突变性和动物致癌性,。,国内外大量氯化饮用水与人群,癌肿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数,结论饮用氯化水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但也有相反意见。,研究还提示饮用氯化,水与,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表现为流产、,死胎、早产、出生缺陷;低体重儿、早熟和新生儿生长迟缓,(如氯仿、氯苯酚、二氯苯酚等)。,环境卫生学,200,9.3,(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环境卫生学,200,9.3,(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4.,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措施,消除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生物活性碳法,。,消除或降低氯化消毒副产物,混凝沉淀、活性碳过滤。,改变
15、传统,氯化消毒工艺,中途加氯法,。,开发和采用其他,饮水消毒方法,臭氧法、氯胺法。,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二)饮水硬度与健康,饮用水的硬度:指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通常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1,),饮用水的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两种学说,:,软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呈负相关,占大多数)。,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呈正相关,占少数)。,(,2,)过硬的饮用水不利于健康,长期生活于软水地区的人进入硬水地区,因不适应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皮肤不适感等;,可能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3
16、过硬的饮用水致,生活的不便,茶水变味、食物营养价降低、洗涤增加肥皂消耗、水壶,和锅炉水垢过多等。,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三)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1.,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饮用水氯化消毒,时可与氯作用生成三卤甲烷,/THMs,等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性。,2.,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富营养化水域里生长较为普遍,的藻类。,3.,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藻毒素,,依据作用的靶器官分为:,肝毒素、神经毒素、脂多糖毒素。,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三)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
17、3.,藻毒素,蓝绿藻的,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含量最多、对人体危害最大。,(,1,)直接接触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如游泳)会出现,皮肤炎,、,眼睛,过敏,、急性,胃肠炎,等症状。,(,2,)微囊藻毒素有,肝毒性,,大量摄入或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可引起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等肝功能显著改变。,(,3,)微囊藻毒素是,遗传毒物,,并且是乙肝病毒致肝癌的促癌剂,,与黄曲霉毒素(,AFB1,)具有协同促癌作用。,(,4,),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非常
18、规指标规定:,微,囊藻毒素,-LR,限值为,0.001(mg/L),。,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四)饮用水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危害,1.,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docrine disrupting emicals/EEDs,):,具有干扰动植物机体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类激素作用功能的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目前已数百种。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EHP,)、,含氯农药六六六、,PAHs,、二恶英。,2.,来源,自然界(如某些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环境污染为主要来源),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非常规指标规定:,DEHP,限值,0.0
19、08,(,mg/L,),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五)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问题,(,1,),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也称为,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通常是供水单位把饮用,水加压泵入高层建筑顶水箱或贮水池中贮存,凭借高差,二次送水至用户的供水系统。,(,2,),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二次供水中发生的水箱、贮水池或末梢水水质污染;常,见有浊度增加、生物性污染(细菌数、大肠菌群数)、,化学性污染(氯仿、亚硝酸盐、铁、锰等增加)、水中,余氯量明显下降。,呼市也曾报道。以,7-9,月发生为多。,环境卫生学,200,9.3,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五)高层建筑二次供水
20、污染与健康问题,(,3,),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原因:,贮水装置设计不合理,A,出水口高于箱底,死角形成,水不,完全循环,杂质沉积,微生物滋生;,B,上水管位于下水管下方,或交叉或并行,致污染。,贮水装置过大,水循环速度过低,水滞留时间过长,余氯耗,尽(,6h,所剩无几,,12h,已为,0,),微生物滋生。,贮水装置腐蚀、结垢、沉积物沉积。,贮水装置和管道内壁防腐涂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有害,物质溶出。,(,4,)解决方法,:,合理设计、选用卫生材料、加强卫生监管、定期清洗和消毒,。,环境卫生学,200,9.3,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
21、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和基本原则,流行病学,安全,饮水中不能含有病原体,以防止水媒传染病的发生,;,对人体,无害,饮水中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会产生急慢性中毒,不会对子孙后代健康产生影响,;,感官性状,良好,对人体的感官无不良刺激,使人乐于饮用,;,其他,水量充沛、使用方便、不损坏衣物和用具、不使食物变色变质等。,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定的依据:,主要根据上述的四项基本原则,参考,
22、WHO,和世界发达国家先例,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三,)新,标准具以下有三个,特点:,1.,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2.,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3.,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已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具体情况不同,新标准中的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的实施项,目和日期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环境卫生学,20
23、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常规指标,是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指标,;,非,常规指标,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环境卫生学,200,9.3,(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四类,38,种。,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2.,非,常规指标,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
24、erion),环境卫生学,200,9.3,(,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1),微生物指标,(4,种,),定义:,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乳糖中,于,37,经,24h,培养,所生长的菌落数、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牙胞杆菌、,及温度提高到,44.5,仍能生长并的大肠菌群。,卫生学意义:,保证,饮用水,水质在,生物学安全性的综合指标。,细菌愈多,说明水受污染的可能性愈大,后两者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环境卫生学,200,9.3,(,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
25、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1),微生物指标,(4,种,),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菌落总数:,100,CFU,/,ml,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2),毒理指标,(15,种,),定义:,为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作用和潜在的 危害。针对水感官性状影响较小、,对人的毒性大,的成分。以毒作 用的阈下浓度来制定限值的指标。,特点,天然水中均少或无,,
26、摄入过多均可引起特异性中毒,故需限定含量,制定水标时均采取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如汞的标准是最,大无作用阈浓度,/10,;砷为最大无作用阈浓度,/2,氟化物:为人体的正常组分。为防止龋齿发生,除了制,定限,值(,1.0mg/L,)外,还提出适宜浓度(,0.5-1.0mg/L,),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2),毒理指标,(15,种,),硝酸盐:,10mg/L,;,三氯甲烷:0.0,6mg/L,;,四氯化碳:0.0,02mg/L,;,溴酸盐:0.01,mg/L;,甲醛:,0.9mg/L,;,亚氯酸盐:0.,7mg/
27、L;,氯酸盐:0.,7mg/L;,砷:0.01,mg/L,;,镉:0.005,mg/L;,铬(,6,价):0.05,mg/L;,铅:0.01,mg/L;,汞:0.0,01mg/L;,硒:0.01,mg/L;,氰化物,:0.05,mg/L;,氟化物:,1.0mg/L,;,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种,),意义,:,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制定限值的依据:,感官性状指标:,感官性状阈浓度,一般化学指标:,感官性状阈浓度,(毒性较小,但对水感官性状影响较大,其毒作用阈浓度大于感
28、官性状阈浓度),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种,),感官性状:,色:色度不超过15度,无其他异色;,浑浊度:一般不超过度,特殊情况不超过,3,度;,臭和味:不得有异臭和异味;,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一般化学指标,PH,值:6.58.5为宜;,总硬度:不得超过450,mg/L(,以,CaCO3,计);,铝:不应超过0.2,mg/L0.30.1,;,铁、锰:,0.3,、,0.1mg/L,;锌、铜:均,1.0 mg/L,;,氯化物、硫酸盐:均,250 mg/L,;,挥发性酚、阴
29、离子洗涤剂、溶解性固体;,耗氧量,COD,:不得超过3,mg/L,,特殊情况不超过5,mg/L,。,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1.,常规指标:,(4),放射性指标,(2,种,),保证饮水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作,用和潜在的危害。,总,放射线:0.5,Bq/L。,总,放射性:1,Bq/L,。,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2.,非常规指标 分三类,64,项。,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实施的生
30、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2,)、,毒理指标(,39,)、,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3,)。,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rink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on),(四,)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和卫生学意义,:,3.,对饮用水中消毒剂制定了常规指标及要求,包括氯气、游离氯制剂、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体现了新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考虑了不同消毒,方式对供水安全的影响。,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间,出厂水中限值,(,mg/L,),出厂水中余量,(,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mg/L,),1.,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30min
31、4,0.3,0.05,2.,一氯胺(总氯),120min,4,0.5,0.05,3.,臭氧(,O,3,),12min,0.3,0.02,如加氯,总氯,0.05,4.,二氧化氯(,ClO,2,),30min,0.8,0.1,0.02,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五),WHO,和其他国家的饮用水标准简介,1.WHO,的饮用水标准,1983,年,43,项 细菌学指标(,2,)、无机物指标(,9,)、有机物指标(,18,)、感官性状指标(,10,)、放射性指标(,2,),1993-1997,年,135,项 其中有指导值指标(,98,),1998,年
32、152,项,2004,年,175,项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修订了确保微生物安全的方法,以及微生物的危险性评价及有关的风险管理。,环境卫生学,200,9.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五,),WHO,和其他国家的饮用水,标准简介,2.,美国的,饮用水标准,1913,年始修订,10,余次,(,最频繁,),1999,年 一级标准,79,项,细菌性,(,6,)、无机物,(16,)、有机,物(,54),、放射性,(3);,二,级标准,15,项,最近一次,2006,年。,3.,欧共体的,饮用水标准,1980,年始订,61,项:,微生物,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感官性状指标和理化指标。,1998,年更新。,环境
33、卫生学,200,9.3,二 生活用水量标准,(一)生活用水特点,1.,发达国家,城市生活用水占城市总用水量的,1/3,;,2.,经济和文化越高,人均日用水量越多;,3.,人均日用水量与季节、地区、气候、经济文化、卫生设施、生活习惯以及作息制度有关。,(二)我国,2002,年发布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P-483,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区域分布由原来的,5,个,区域变为,6,个区域;并采用了直接规定人均日用水量。,(三)我国也颁布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环境卫生学,200,9,.,3,第四节 饮用水安全的保证措施,-,饮用水处理,一、集中式供
34、水(,centralized water supply,),集中式给水通常称自来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然后集中对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再通过配水管网将水送到给水站或用户。,集中式给水便于水源选择和防护,集中净化消毒有利于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由管网运输配水可以防止运送过程污染,卫生管理和监督也比较容易。但一旦发生污染,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害人群多,甚至达千万人。,工艺流程一般分为取水、净水和配水三个过程,由于水源类型、水质情况、生产能力、经济技术条件等不同,各过程的设备可有较大的差别。,环境卫生学,200,9,.,3,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一)水源选择,1.,基本要
35、求:,(,1,)水量充足,(,2,)水质良好,(,3,)便于防护,(,4,)经济技术合理,方便群众取用,2,.,其它要求:,高氟区或地甲病病区,,自选水源 应符合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地面水作水源、地下水作水源。,人工回灌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一)水源选择,1.,基本要求:,(,1,)水量充足,水源水量应能满足城镇居民点的设计总用水量,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特别要考虑季节性变化,。选用地面水时,一般要求,90,97%,保证率的枯水流量大于设计总用水量。,一般而言,城市越大,要求保证率越高。,环境卫生学,200,9,.
36、3,(一)水 源 选 择,1.,基本要求:,(,2,)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以下要求:,只经氯消毒即供饮用的水源,原水总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不应超过,100,0,个,/L,;,若经净化处理和氯消毒,后供饮用,则不应超过,10,000,个,/L,。,水源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经净化处理后,应能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必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即,总,射线限值,0.,1Bq/L,;总,射线,1,.0Bq/L,,,乙腈等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耗氧量,COD,4mg/L,五日生化需氧量,3mg/L,。,环境卫生学,200
37、9,.,3,(一)水 源 选 择,(,3,)便于防护,-,水源周围无污染源,管理、防护、使用方便。,宜优先考虑地下水,(非地方病区):常以下顺序: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江河水、湖水、水库水、塘水。,选地面水应将取水点设在城镇和工企上游。,(,4,)经济技术合理,方便群众取用,2,.,其它要求:,高氟区或地甲病病区,应分别选用含氟、含碘适宜的水源水。,用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耗氧量(,COD,),4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0,),3mg/L,;,每,100ml,水中大肠菌群,MPN,,只经加氯处理,应,200,,净化及加氯处理:,200
38、0,。,用地下水作水源,应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人工回灌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水源水量应能满足城镇居民点的设计总用水量,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选用地面水时,要求,90,97%,保证率的枯水流量大于设计总用水量。,一般而言,城市越大,要求保证率越高。,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二)水源卫生防护,1,.,采用地表水作饮用水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带。取水点周围不小于,100m,半径的水域内,应设明,显标志,,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不准堆放污染水
39、源的废渣、垃圾、有毒物品等。,不得进行污,水灌田和施用危害大的农药。,可把河流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范围河段,湖泊和水库水源取水点,周围或整个水域以及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并,应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保护范围由供水单位及主管部门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研究商定。饮用水水源输水渠道等要防污防漏。,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二)水源卫生防护,2,.,采用地下水作饮用水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带和水源保护区。范围依据水源和构建物的地理、水文、供水量、开采方式、污染分布等特点,由供水单位及主管部门与卫生、环保、水文、设计等部门研究商定。,在单井和井群的,影响半径
40、内不得造成土壤污染,,不得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和使用难降解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厕所、渗水坑,不准堆放污染水源的废渣、垃圾、有毒物品,以及铺设污水管道等。,不应从事破坏深层地层的活动。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渗水 坑、渗水井。,人工回灌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不应污染地下水,。,一、集中式给水,(二)水源卫生防护,3,、工厂及有关构筑物的卫生防护,(1),水生产区以及取水构筑物和清水池等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饲养场所和渗水厕所;,(2),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和粪渣;,(3),应保持卫生和充分绿化。,环境卫生学,2005.6,一、集中式给水,(二)水源卫生防护,3,、管
41、道系统的防护,(,课后自学,:,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1),检漏,管道漏水的原因:,水管质量差或使用期过长破损;管线接,头不严密或基础不平而破坏;阀门锈蚀、磨损、无法关紧等。,检漏方法:,直接观察、深夜听漏、半导体检漏仪探漏。,(2),清洗和消毒,管道内的水有时会变黄变浊。其原因是:,1,)管内壁腐蚀而产生积垢,2,)余氯不足,致细菌繁殖,3,)储水设备长期不洗,4,)污水漏入,所以,凡有积垢和死水的管段,都必需定期清洗;管线,过长时,应采用中途加氯;管道检修后,应充分冲洗消毒。,(3),维持一定水压:,防止因缺水、断水而造成的负压,导致反虹,吸现象和吸入地下污水。,环境卫生学,2005
42、6,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三)取水点和取水设备,1,.,地表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取水点位置:,应将取水点设在城镇和工业企业的上,游;避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取水点,最低水深,2.5-3m,。,范围:,依据水源和构建物的地理、水文、供水量、开,采方式、污染分布等特点,由供水单位及主管部门,与卫生、环保、水文、设计等部门研究商定。,取水设施:岸边式,河岸坚实陡峭的河流;,河床式,河床平坦且水质较差的地点;,缆车式,河床稳定、岸坡度适宜、水位涨落幅度大。,环境卫生学,200,9,.,3,一、集中式给水,(三)取水点和取水设备,2.,地下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43、取水点位置:,越深则不透水层越厚、给养层越远、也愈宜作取水点;不透水层有裂隙地带、浅层地下水的取水点设在污染源上游;,保证水量、水质的前提下考虑技术的方便。,取水设施:,A,管井,/,钻孔井,用于各层地下水;,B,大口井,-,浅层、含水层薄、不以打井的地下水。,(,一,),水源选择及常用净化消毒方法和效果评价,分散式给水,:,指居民分散地直接从水源取水。,1.,水源选择(以井水为例,),1,),地下水,从保障水井卫生出发,A.,井址选择,20-30m,內不得设置饲养场所和渗水厕所;,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和粪渣。,B.,井的构造,(1),井底,(2),井壁,(3),井台,(4),井栏,(5),井盖
44、6),取水设备,环境卫生学,2005.6,二、,分散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二、,分散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井水的卫生防护:,井的,合理,结构,:,1.,水源选择,2,),地面,水的卫生防护:,取水点周围,25,30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按用途,分类,水源:,江河水应采用分段或分时用水,水库、湖水可分,区用水,多塘水地区可分塘用水,,,应禁止在用水区洗涤、养殖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以保证饮用水清洁,有条件地区可建设岸边自然渗井或沙滤井进行过滤取水。,二、,分散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1,常规处理:,),、沉淀,2,),、混凝,3,),、过滤,4,),、消毒,2,特殊处理
45、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环境卫生学,200,9,.,3,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Water,Processing,):,1,常规处理:,包括,净化、消毒,地面水的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地下水如水质较好,仅需消毒处理。,2,特殊处理:,特殊水质,改善法,、,除氟、除铁和除锰、除藻和除臭、,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饮用水的净化,(,purification):,指,利用理化方法,,去除水中杂质,,改善水的物,理和化学性状,的给水卫生措施。,常用方法,包括:,混凝沉淀,(,Coagulative precipitation,),、,过,滤,处理,(,Filtration,),其它还
46、有脱色、除臭味、除铁、除氟、软化、,淡化等等。,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Water,Processing,):,A),净化目的:,改善水的感官性状,、,提高消毒效果。,降低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清除水中可能,存在的,原虫包囊及降,低水,中微生物含量,,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Water,Processing,):,1,常规处理:,(,1,)饮用水的净化,混凝沉淀,水和水中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所构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成三类:,真溶液:小于1,nm,的颗粒,尺寸很小,不能引起光线的散射,所以看起来水呈透明状;,胶体溶液:颗粒为1,nm-1000nm,,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使水呈浑浊。具有布
47、朗运动的特性,难以自然沉淀下来。需要混凝沉淀。,悬浮液:颗粒大于1000,nm,,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使水呈浑浊。可以自然沉淀下来。,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环境卫生学,200,9,.,3,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混凝沉淀,自然沉淀,(,sedimentation),比重大于水的悬浮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称,。,需时较长,平时可作为初步处理用。在行军、野营、,战时不适用,此时应考虑混凝沉淀。,混凝沉淀,(,(,coagulative precipitation,),颗粒小,的物质,(,特别是胶体颗粒如极细小的黏土颗粒、硅,酸腐殖质和蛋白质等,),自然沉淀速度极小,难于自,然下沉,需加入混凝剂,,,
48、使其互相黏附聚合成较大,的颗粒,然后从水中沉淀下来,此过程称为,。,环境卫生学,200,9,.,3,B,)混凝沉淀原理:,电中和作用,-,-,水中胶体颗粒带有相同的负电荷,互相排斥,形成稳定的,悬浮状态不下沉。(尤为,水,pH,偏酸时),-,-,电中和作用:指混凝剂在水中形成带正电,荷的胶体,胶粒,,能够与水中的带负电胶粒相互吸引而,中和,,从而,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混悬的颗粒相互凝聚结絮,凝聚。,加入混凝剂,可使胶体颗粒凝聚而沉降。,形成的絮状物又有很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可吸收周围的混悬物质,逐渐增大体积和重量,最后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水沉清。这种结构松散、有吸附能力的绒体,也叫“矾花”(,
49、floc,),电中和作用,要求两者的电荷量大致相等。,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1,常规处理:,(,1,)饮用水的净化,混凝沉淀,环境卫生学,200,9,.,3,B,)混凝沉淀原理:,压缩双电层作用,当双电层被压缩,颗粒间的静电斥能就会降低。当降低至小于,颗粒布朗运动的动能时,颗粒就相互吸附凝聚。凝聚颗粒在水,的紊流中彼此易碰撞吸附,形成絮凝体(亦称绒体或矾花)。,后者具强大的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细菌和溶解,性物质。投加电解质也可压缩亲水胶体的水膜,但主要是电解,质离子能夺走亲水胶体的水膜,从而使胶核相互凝聚。,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1,常规处理:,(,1,)饮用水的净化,混凝沉淀,环
50、境卫生学,200,9,.,3,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1,常规处理:,(,1,)饮用水的净化,混凝沉淀,B,)混凝沉淀原理:,吸附架桥作用,一些呈线型结构的高分子混凝剂,以及金属盐类混,凝剂在水中形成高聚物后,均能强烈吸附胶体颗,粒。当吸附颗粒增多时,上述线型分子会弯曲变形,和成网,使颗粒间的距离缩短而相互粘结,并逐渐,形成粗大的絮凝体。线型高分子混凝剂的这种作用,称之吸附架桥作用。,以上三种作用引起,的凝聚和絮凝,总称混凝,。,三、饮用水的水质处理,混凝沉淀,C,)混凝剂和助凝剂,(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混凝效果好,使用方便及价廉易得),-,常用的混凝剂,1,金属盐类,铝盐,Al,2,(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