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时安排:4课时,授课题目: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社会根源,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教学重点和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经济和社会根源,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1课时),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1课时),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波动 (1课时),第四节 资本
2、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课时),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最主要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提供的财产安全形成财富积累,实现了财富的巨额积累。,自由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有利于创新和生产技术的规模应用。,雇佣劳动制度使劳动成为“自由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促使其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释放。从迷信市场自动调节到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福利资本主义)。,意识形
3、态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意识形态寻利成为社会的普遍法则;政治制度方面法治代替人治,政策具有连续性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的提高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主要方式为追求相对剩余价值,从而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相对减少,二、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相对人口过剩,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带来人口过剩货币饥饿等。战争、饥饿导致人口减少。“人口和食物增加的比率是不同的这两种不同的增加比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4、由此而使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境况经常发生摆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相对人口过剩,: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人口相对过剩。,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失业成为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相对人口过剩构成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构和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决定对劳动力的需求各时期不同,相对过剩人口成为劳动力供应的蓄水池;,人口过剩带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符合资本增殖需要。,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积累带来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表现形式。
5、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排除利润总量的增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与积累的循环增加将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并存,三、产品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阻止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的程度上促使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由此导致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规模波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存在的上述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第三节,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引起
6、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表现,:商品过剩、企业破产导致生产萎缩、失业增加、信用关系被破坏不、社会混乱。,商品生产过剩是相对于资本价值增殖而言,。或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求)或市场实际购买力而言。,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已存在,。但在资本主义前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只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才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各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原
7、因: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竞争的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积累。,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再生产周期四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阶段: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生产急剧萎缩。,萧条阶段:生产萎缩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生产处于停滞但不再继续下降。,复苏阶段:经济全面恢复,需求增加,物价回升,资本家开始增加固定资本投资。,高涨阶段:消费旺盛,生产发展迅速,新企业不断涌现,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固定资本更新为下一次危机准备条件。新技术和新设备采用提高了社会化程度,
8、同时使有机构成得到提高,推动相对人口过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几种经济周期理论,主周期或朱格拉周期(,7,11,年)。,次周期或基钦周期(,3,5,年)。,库兹涅茨周期或建筑周期(,15,25,年)。,长波或康德拉捷夫周期(,45,60,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周期:创新的不稳定和疏密不同产生经济周期。,创新寿命周期。,第四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放任,经济运行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守夜人”。,进入,19,世纪,70,
9、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生产的扩大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走向生产集中和垄断,资本主义演化为垄断资本主义。,30,年代的大危机导致国家介入经济发展,二者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析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解决生产社会化导致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带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社会生产研究会按
10、比例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为资本家占有,二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导致资本的社会化。包括股份公司和国有化两种形式。特别是股份公司的资本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财产制度失去了最后存在的理由。,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功能的局限性。,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长期运动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要求。,个人联合就是社会主义。,参考书目,1、吴大琨主编: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徐崇温,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娄永清,社会主义20世纪风云与前瞻,云南人民,2005年版,4、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思考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集中体现为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后果?,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6、如何理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