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263.76KB ,
资源ID:1248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4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DB14∕T 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山西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DB14∕T 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山西省).pdf

1、ICS91.120.25CCS P 15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3842021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2021 - 12 - 28 发布2022 - 02 - 28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384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地震宏观测报点建设.25地震宏观观测类型及条件.36地震宏观异常核实.4附录 A(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 6附录 B(规范性)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 7附录 C(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8参考文献.9DB 14/T 2384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

2、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局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标准化专家组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地震台。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计明、张淑亮、张梅、王霞、陈慧、郭文峰。DB 14/T 238420211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宏观观测的测报点建设、类型及条件和异常核实。本文件适用于地震的宏观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207.2200

3、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 18207.2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与地震发生有一定关联的自然现象。地震宏观测报点通过人的感官对动植物生存习性、 地下水物理性质及水位升降变化等进行长期观测的固定场所, 是组成地震宏观测报网的基本单元。活动构造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GB/T 18207.2 2005,定义3.3.1活动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GB/T 18207.2 2005,定义3.3.2构造隆起区地质历史上总体处于相对隆起状态、而构造变动不显著的构造单元

4、。构造盆地一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其四周地层均向中心倾斜。由于地质作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构造盆地一般表现为凹陷地区,其上为沉积物所覆盖。DB 14/T 238420212地裂缝在内外力作用下岩石和土层发生变形, 当力的作用与积累超过岩土层内部的结合力时, 岩土层发生破裂,其连续性遭到破坏,形成裂隙(含节理和断层)。在地表由于其围压作用力减小,又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裂隙一般较宽,表现为裂缝。地声地震发生前或发生时,岩石破裂的部分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音。地光地震发生前或发生时,受震动波及的区域上空所出现的光。重大地震宏观异常100 km或更大范围内,30 %以上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

5、常,且主要集中在两个及以上相邻活动构造区内。重要地震宏观异常100 km范围内,10 %30 %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常,且主要集中在活动断层附近。一般地震宏观异常100 km范围内,不足10 %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常。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来10 年内,可能存在严重破坏性地震风险并需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区域。4地震宏观测报点建设申报、批准地震宏观测报点由个人申报, 县级或市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有意向开展地震宏观观测的人员应填写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见附录A。选址4.2.1选址应科学合理,遵循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4.2.2应远离交通枢纽、主干道、码

6、头、采石场、大型施工工地等可能直接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活动的声音、振动等干扰源。4.2.3地下水地震宏观测报点周围环境不应对地下水水位、水温及水质造成影响。4.2.4应尽量布设在构造应力易集中的部位,如活动断层的端点、拐点和多条活动断层的交汇处。间距4.3.1在构造盆地选点时,点与点之间距离应不大于 10 km。若被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点与点之间距离应不大于 8 km。DB 14/T 2384202134.3.2在构造隆起区选点时,点与点之间距离应不大于 20 km。若被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点与点之间距离应不大于 10 km。地震宏观测报员4.4.1纳入县级及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管

7、理,在地震宏观测报点从事地震宏观观测和信息报送,具有一定地震宏观观测知识的人员。4.4.2每个地震宏观测报点应有固定的 12 名地震宏观测报员。4.4.3地震宏观测报员应常年在地震宏观测报点驻守,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被观测对象的正常状态及异常特征等,熟练掌握地震宏观异常报送内容、工作程序等。4.4.4鼓励熟悉地表形变、电磁和气象等知识的社会人员参与无固定场所的地震宏观测报工作。4.4.5地震宏观测报员应每季度定期巡检地震宏观测报点的观测环境和观测对象,保障其观测条件符合要求。如观测环境、观测对象等不符合观测条件时,及时报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4.4.6地震宏观测报员每日对观测对象进行观测

8、,并填写观测日志。如发现地震宏观异常时,应及时拍摄异常影像资料留存备用,并在 30 min 内报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观测日志见附录 B。退出地震宏观测报点实行动态管理, 县级或市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定期、 不定期对宏观测报点进行检查、抽查,对不满足观测条件的应及时进行清退。其他地震宏观测报点宜具备视频监控, 实现硬盘存储和互联网传输、 电脑端和移动端动态观测和多时段回放查阅。5地震宏观观测类型及条件类型及要求5.1.1根据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种类来选择观测类型,具备固定场所观测的类型有动物、植物、地下水等。5.1.2不具备固定场所观测的类型有地表形变、地声、地光和气象等。5.1.3同一区域地震宏

9、观测报点观测类型应多样化,一个地震宏观测报点宜具备一定数量或若干种类的观测项目。条件5.2.1动物类观测条件5.2.1.1以禽类为观测手段的,场内养殖禽类数量应不少于 50 只,养殖手段应以散养为主。5.2.1.2以家畜为观测手段的,养殖规模应不少于 20 只,且有一定的活动场地。5.2.1.3以水生动物为观测手段的,池塘周边应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5.2.1.4以其它动物为观测手段的,应满足数量和活动场地的要求。5.2.2植物类观测条件DB 14/T 2384202145.2.2.1物种应丰富,植物的种类不少于 5 种。5.2.2.2应常年规模化种植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植物,固定观测。5.2.

10、3地下水观测条件5.2.3.1观测井(泉)应日常使用。5.2.3.2观测井(泉)可直接观察,非全封闭。5.2.4其他类型观测条件针对无固定观测场所的观测类型,如地声、地光和地表形变等,应靠近活动断层及其附近。6地震宏观异常核实异常种类6.1.1动物异常:动物正常生活习性出现改变等。6.1.2植物异常:植物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等。6.1.3地下水异常:井水位和水温大幅度变化、水质变色变味及水面翻花冒泡等。6.1.4地表形变异常:地裂缝扩展加速、地表出现塌陷等。6.1.5电磁异常:电器出现失灵、不稳定等电磁扰动现象以及地声、地光等。6.1.6气象异常:气温、气压、降雨量等气象要素

11、出现反常变化等。异常响应6.2.1对观测或收集到的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测报员应在 30 min 内向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填写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具体见附录 C。6.2.2异常核实工作的开展按照异常性质采取分级组织的原则。6.2.3所有性质的地震宏观异常, 县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在 2 h 内到达现场先期开展异常核实工作。6.2.4一般地震宏观异常由县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2 h 内到达现场开展异常核实工作。6.2.5重要地震宏观异常由市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12 h 内到达现场开展异常核实工作。6.2.6重大地震宏观异常由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24 h 内到达现场开展

12、异常核实工作。结果报送6.3.1地震宏观异常初步核实结果由组织单位在异常核实工作结束后30 min内报送上一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6.3.2书面地震宏观异常核实报告由组织单位在异常核实结束后5 d内报送上一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震宏观异常核实报告内容6.4.1概述简要叙述发现地震宏观异常事件的过程、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及特征、 地震宏观异常核实组织过程和地震宏观测报点(或异常区域)背景资料。6.4.2地震宏观异常调查分析DB 14/T 238420215主要内容包含异常初步判定、环境干扰情况调查、异常分析与性质判定等。6.4.3结论与建议6.4.3.1地震宏观异常核实结论分为五种类型:地震宏观异常

13、;干扰;震后效应;其他形式的地壳活动;异常性质待确定。6.4.3.2若地震宏观异常性质为待确定时,应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技术路径。6.4.4参加单位及人员包括主持单位、参加单位、异常核实工作的技术负责人、报告执笔人和主要参加人员等。6.4.5参考文献给出地震宏观异常核实报告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作者.年份.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期):页码.DB 14/T 238420216AA附录A(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应符合表A.1的要求。表 A.1 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申请单位(申请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地震宏观测报员姓名性别联系电话文化程度职业身份证号固定建筑基本情况地

14、形地貌基本情况观测类型环境条件申请单位(申请人)申请人:(签字)年月日审核人意见审核人:(签字)年月日批准单位意见批准人:(签字)年月日(盖章)填表要求1)文化程度: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或中技、技工学校、高中,初中等。2)固定建筑基本情况:具体给出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类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3)地形地貌基本情况:测报点处在盆地、丘陵、山地、平原以及海拔高度等。4)观测类型:应给出观测类型、数量、占用面积等。5)环境条件:周围环境如工厂、企业、采矿、河流等简单描述。DB 14/T 238420217BB附录B(规范性)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应符合

15、表B.1的要求。表 B.1 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观测时间天气观测项目观测人异常情况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观测时间天气观测项目观测人异常情况填表要求1)观测时间:应填写年月日时。2)天气:应填写观测时刻的天气,晴、雨、阴、雪、风等。3)观测项目:应填写观测类型和数量等。4)异常情况:若无异常现象可填写无异常。若发现异常现象,应详细描述异常出现的时段、异常特征、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等。DB 14/T 238420218CC附录C(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应符合表C.1的要求。表 C.1 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地震宏观测报点

16、名称XX 县(市、区)XX 乡(镇、街道办)XX 测报点异常类别动物植物地下水地光电磁地声气象地表形变其他异常描述出现时间结束时间出现地点异常现象详细说明填表要求1)异常描述:高度概括异常特征。2)详细说明:应详细描述异常出现时段、异常特征、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等。DB 14/T 238420219参考文献1 王景明等.2000.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2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10.地震宏观异常摘编.北京:地震出版社,119-137.3 张艳凤, 常祖峰, 彭永中, 等. 2018. 2014年云南盈江6.1级地震宏观异常及其与构造关联性讨论.地震研究,41(1):148-15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