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常见感染病口腔科诊疗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口腔科常见的感染病中,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是( )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带状疱疹 C. 疱疹性口炎 D. 手足口病 答案:C 解析: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由念珠菌感染引起;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 2. 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是( ) A. 制霉菌素 B. 阿莫西林 C. 甲硝唑 D. 阿奇霉素 答案:A 解析:制霉菌素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常用药物,对念珠菌
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阿莫西林主要用于细菌感染;甲硝唑常用于厌氧菌感染;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但不是口腔念珠菌病的首选。 3. 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不包括( ) A. 严格的洗手制度 B. 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 C. 患者的隔离 D. 医护人员戴口罩 答案:C 解析:严格洗手、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医护人员戴口罩都是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患者隔离不是关键措施,一般不需要常规对患者进行隔离,但对于特殊感染患者可能需要采取适当隔离。 4. 口腔科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 血液传播 B. 飞沫传播 C. 接触
3、传播 D. 空气传播 答案:A 解析: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在口腔科手术中,如器械损伤导致接触患者血液等情况,易造成病毒传播。飞沫传播主要见于呼吸道传染病;接触传播范围较广,但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在口腔科手术中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一般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 5. 对于口腔科感染病患者的诊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B. 诊疗操作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 C. 用过的器械应先清洗后消毒 D. 感染病患者应优先安排手术 答案:D 解析: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诊疗操作后及时洗手,用过的器械先清洗后消毒都是正确的做法。感染病患者不应优先安排手术,以
4、免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应先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适当处理后再安排手术。 6. 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绿脓杆菌 答案:A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它可引起多种类型的感染,如疖、痈等。溶血性链球菌也较常见,但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大肠杆菌一般不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绿脓杆菌较少见。 7. 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 ) A. 全身应用抗生素 B. 局部冲洗上药 C. 拔除智齿 D. 切开引流 答案:B 解析: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以局部
5、冲洗上药为主,通过冲洗盲袋内的食物残渣、细菌等,再上药可促进炎症消退。全身应用抗生素可辅助治疗,但不是主要方法;在炎症急性期一般不拔除智齿;切开引流适用于形成脓肿等情况,不是主要治疗方法。 8. 口腔结核的确诊依据是( ) A. 临床表现 B. 结核菌素试验 C. 组织病理学检查 D. 胸部 X 线检查 答案:C 解析: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结核结节等典型病变是口腔结核确诊的依据。临床表现可提示可能是口腔结核,但不能确诊;结核菌素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是确诊依据;胸部 X 线检查主要用于排查肺部结核,对口腔结核确诊意义不大。 9. 以下哪种口腔黏膜病不属于感染性疾病(
6、 ) A. 口腔扁平苔藓 B. 艾滋病相关性口腔毛状白斑 C. 梅毒黏膜斑 D. 球菌性口炎 答案:A 解析: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非感染性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病。艾滋病相关性口腔毛状白斑由 EB 病毒感染引起;梅毒黏膜斑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球菌性口炎由细菌感染引起。 10. 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不包括( ) A. 患者血液、体液隔离 B. 医护人员戴双层手套 C. 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 D. 对患者进行艾滋病筛查 答案:D 解析:患者血液、体液隔离,医护人员戴双层手套、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都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艾滋病筛查不是预防措施,而是
7、在诊疗前了解患者感染情况的一种手段。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以下属于口腔科常见病毒感染病的有( ) A. 手足口病 B. 风疹 C. 麻疹 D. 水痘 - 带状疱疹 答案:AD 解析: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在口腔科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等;水痘 - 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累及口腔。风疹主要侵犯呼吸道等;麻疹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等,一般不累及口腔为主。 2. 口腔念珠菌病的诱发因素包括( ) A.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 免疫功能低下 C. 口腔卫生不良 D. 长期佩戴义齿 答案:ABCD 解析:长期使
8、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利于念珠菌生长;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念珠菌;口腔卫生不良会为念珠菌滋生创造条件;长期佩戴义齿可影响口腔微环境,增加念珠菌感染机会。 3. 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具体措施有( ) A. 定期对口腔科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B. 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 C. 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D. 对口腔器械进行分类消毒 答案:ACD 解析:定期清洁消毒口腔科环境可减少病原体滋生;医护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可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防止交叉感染;对口腔器械分类消毒能更针对性地进行灭菌处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疑似感染患者常规单间隔离,可根据具体病情和感染类
9、型采取适当隔离措施。 4.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B. 控制感染,消除病灶 C. 及时切开引流 D. 增强机体抵抗力 答案:ABD 解析: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能从不同方面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消除病灶是治疗的关键;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促进恢复。及时切开引流适用于有脓肿形成等情况,不是所有口腔颌面部感染都需要切开引流。 5. 以下关于口腔科感染病患者护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C.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D. 指导患者正确的口腔卫生方法 答案:ABCD 解析:密切观
10、察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做好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指导正确口腔卫生方法有助于患者恢复和预防再次感染。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答案: 临床表现: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多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点或斑片,略高于黏膜表面,可擦去,留下红色创面,不久又可重新出现。 -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引起。黏膜上出现弥散性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乳头萎缩,黏膜光滑。 -
11、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又称念珠菌性白斑,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白色斑块状,稍高于黏膜表面,边界清楚,不易擦去。 - 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义齿性口炎,多发生于戴义齿的患者。义齿承托区黏膜广泛发红,形成鲜红色弥散红斑,表面可有颗粒增生。 诊断方法: - 临床症状:根据上述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可初步判断。 - 涂片检查:取病变部位假膜、脱落上皮等,涂片后用革兰染色或 PAS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可辅助诊断。 - 真菌培养: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可确定念珠菌的种类,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解析:首先分别阐述了口腔念珠菌病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让答题者对其
12、症状有清晰认识。然后介绍了诊断方法,从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到涂片检查辅助诊断,再到真菌培养确定种类,全面且系统地回答了该问题。 2. 简述口腔科手术中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措施。 答案: - 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评估手术必要性和风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 术前检查: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相关检查,了解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 - 医护人员防护: - 戴手套: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手术结束后按规范脱手套,避免手部皮肤接触血液等污染物。 - 戴口罩、护目镜:防止血液、唾液等飞溅物接触面部。 - 穿隔离衣:根据手术情况选择
13、合适的隔离衣,防止手术过程中血液等污染工作服。 - 器械处理: - 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 reusable 器械严格清洗消毒灭菌,可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等方法。 - 手术室环境处理:手术结束后及时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手术台等。 - 术后随访: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随访,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如有职业暴露及时处理。 解析:从手术适应证把控、术前检查,到医护人员防护、器械处理、手术室环境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预防措施,全面涵盖了口腔科手术中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要点。 四、病例分析题(15 分)
14、 患者,男,25 岁。因口腔黏膜反复溃疡、疼痛 2 周就诊。患者近 2 周来口腔内多个部位出现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和说话。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口腔检查:口腔黏膜可见散在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约 3 - 5mm,溃疡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周围黏膜充血红肿。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体温 37.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0×10⁹/L,淋巴细胞比例 40%。 1. 请初步诊断该患者可能患的疾病。 2. 简述诊断依据。 3. 提出治疗方案。 答案: 1. 初步诊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2. 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出现散在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有
15、黄色假膜覆盖,周围黏膜充血红肿,疼痛明显,符合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表现。 - 患者无特殊病史,可排除其他特殊感染性口腔黏膜病及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口腔表现。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基本正常,可排除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类似溃疡表现。 3. 治疗方案: - 局部治疗: - 含漱液:使用 0.1%依沙吖啶溶液、3%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每日数次,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 - 溃疡局部用药:可选用冰硼散、锡类散等散剂涂于溃疡表面,促进溃疡愈合;也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进上皮修复。 - 全身治疗: - 对于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和生活的患者,可口服非
16、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 - 对于发作频繁、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复发。 解析: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分析,结合排除其他疾病的因素,得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诊断。然后针对局部和全身治疗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从保持口腔清洁的含漱液到促进溃疡愈合的局部用药,再到缓解疼痛和调节免疫的全身用药,全面且合理地给出了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0 分) 试述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答案: 重要性: - 保障患者安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涉及多种侵入性操作,如拔牙、补牙等,若不预防医院感染,患
17、者易被病原体感染,引发各种疾病,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 保护医护人员健康: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等,如不做好防护,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影响自身健康,导致职业暴露相关疾病。 - 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医院感染的发生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影响医院声誉,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具体措施: - 人员管理: -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消毒灭菌方法等,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 健康监测: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避免感染患者和自身成为感染源
18、 - 规范操作行为: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戴手套、口罩、帽子等,在操作前后规范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 环境管理: - 清洁消毒:定期对口腔科诊疗环境进行清洁,包括地面、桌椅、设备等。对诊疗器械、治疗台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可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如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浸泡消毒。 - 通风换气:保持口腔科诊疗区域良好的通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分区管理:合理划分诊疗区域,如清洁区、污染区等,并设置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 器械管理: - 清洗消毒灭菌:口腔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
19、洗,去除表面的血液、唾液等污染物,然后根据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对高度危险器械如拔牙钳等应采用高温高压灭菌;中度危险器械如补牙器械等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进行清洗和干燥。 - 器械维护: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性能良好,避免因器械损坏导致病原体传播。 - 一次性器械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避免重复使用带来的感染风险。 - 患者管理: - 感染筛查:对就诊患者进行必要的感染病筛查,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特殊诊疗安排。 -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的口腔卫生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解析:先阐述了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保障患者安全、医护人员健康到维护医院形象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然后详细说明了具体措施,涵盖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器械管理和患者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进一步细分,全面且深入地回答了该论述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