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临床医学心血管介入精选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常见适应证 A. 冠心病 B. 心律失常 C. 肺炎 D. 先天性心脏病 答案:C 解析:肺炎主要通过抗感染等内科治疗,不属于心血管介入治疗范畴。冠心病可通过介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消融等介入手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也常采用介入封堵等治疗方法。 2. 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穿刺血管是 A. 股动脉 B. 肱动脉 C. 桡动脉 D. 颈动脉 答案:A 解析:股动脉是传统心血管介入治疗最常用的穿刺血管,其管径较粗,易
2、于穿刺和操作,但术后需卧床制动时间较长。桡动脉穿刺近年来应用增多,具有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等优点。肱动脉和颈动脉较少用于常规心血管介入穿刺。 3. 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不包括 A. 左前斜位 B. 右前斜位 C. 正位 D. 侧位 答案:C 解析: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有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左前斜加头位、右前斜加足位等,正位不是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主要投照体位。 4. 以下哪种心律失常可通过射频消融治疗 A. 窦性心动过速 B.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室性早搏 D. 心房颤动 答案:D 解析:射频消融可用于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常见的适应证之一。
3、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要射频消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需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部分情况下可考虑射频消融,但不是所有室性早搏都适合。 5.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禁忌证不包括 A. 已有右向左分流 B. 合并肺动脉高压 C. 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 5mm D. 合并其他严重心内畸形 答案:C 解析: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 5mm 一般不是禁忌证,较小的房间隔缺损也可考虑封堵。已有右向左分流、合并肺动脉高压严重、合并其他严重心内畸形会增加手术风险,可能是禁忌证。 6. 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抗凝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华法林 D. 肝素 答案:D
4、 解析:肝素是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抗凝药物,在介入操作过程中维持血液不凝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主要起抗血小板作用;华法林一般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不是介入术中常用的即时抗凝药物。 7.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支架内血栓形成 B. 出血 C. 血管穿孔 D. 心律失常 答案:A 解析: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后果。出血、血管穿孔、心律失常等也是并发症,但相对不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常见。 8. 以下哪种疾病不适合心脏起搏器植入 A.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 心力衰竭 D. 单纯
5、性心房颤动 答案:D 解析:单纯性心房颤动一般不需要心脏起搏器植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常见适应证;心力衰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 9. 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用于监测凝血功能的指标是 A. 白细胞计数 B. 血小板计数 C. 凝血酶原时间 D. 血肌酐 答案:C 解析:凝血酶原时间是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常用的监测凝血功能的指标,用于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白细胞计数主要反映感染等情况;血小板计数反映血小板数量;血肌酐主要反映肾功能。 10. 以下哪种心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在 X 线透视下进行 A. 冠状动脉造影 B. 心脏电生理
6、检查 C. 射频消融术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冠状动脉造影需要在 X 线透视下观察冠状动脉走行及病变情况;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 X 线透视确定导管位置等;射频消融术也需在 X 线透视下准确将导管放置到靶点进行消融操作。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 A. 血管并发症 B. 心脏穿孔 C. 血栓形成 D. 感染 答案:ABCD 解析:血管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静脉瘘等;心脏穿孔可导致心包填塞等严重后果;血栓形成包括支架内血栓等;感染可发生在手术部位及全身,这些都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2.
7、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包括 A. 完善相关检查 B. 控制基础疾病 C. 给予抗凝药物 D. 签署知情同意书 答案:ABD 解析: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能等,了解病情;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风险等情况。术前一般在手术台上才开始给予抗凝药物,不是术前准备常规内容。 3. 以下哪些情况适合进行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 A. 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频发室性早搏 C. 心房扑动 D. 心室颤动 答案:ABC 解析: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影响心功能且药物效果不佳、心房
8、扑动等都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颤动一般不通过导管消融治疗,主要是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包括 A. 创伤小 B. 恢复快 C. 效果好 D. 可替代外科手术 答案:ABC 解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创伤小,对患者身体影响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多数情况下治疗效果较好。但不是所有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通过介入治疗,不能完全替代外科手术,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仍需外科手术。 5.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A. 穿刺部位护理 B. 按时服用药物 C. 定期复查 D. 避免剧烈运动 答案:ABCD 解析:穿刺部位护理防止感染、出血
9、等并发症;按时服用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等,维持治疗效果;定期复查了解心脏情况及治疗效果;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手术部位恢复及心脏功能。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答案: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一般多为股动脉或桡动脉。局部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管。通过鞘管送入造影导管,在 X 线透视下将导管分别送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同时在不同投照体位下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分支及病变情况,采集造影图像。操作结束后拔出导管及鞘管,压迫止血。 解析: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明确操作步骤有助于准
10、确进行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穿刺血管是基础,准确放置导管到冠状动脉开口是关键,通过造影剂显影来观察病变,最后妥善处理穿刺部位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2. 简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要点。 答案: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如起搏频率、感知功能等。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大幅度活动上肢等,防止电极移位。告知患者按时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起搏器参数及心脏情况。 解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可及时发现异常;关注穿刺部位防止感染和出血;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维持心脏功能;避免不
11、当活动防止电极移位影响起搏效果;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病情。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反复胸痛 3 年,加重 1 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控制不佳。心电图提示 ST 段压低。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 该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是什么?(5 分) 答案: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判断胸痛是否由冠心病引起,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解析:患者有反复胸痛症状,心电图有 ST 段压低表现,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确定是否为冠心病,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或
12、药物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2. 冠状动脉造影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10 分) 答案: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静脉瘘等;心脏穿孔导致心包填塞;血栓形成如支架内血栓;感染等。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技术,术后正确压迫止血;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心脏;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并监测凝血功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术后护理。 解析:了解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手术安全。血管并发症与穿刺操作有关,正确操作和压迫止血可预防;心脏穿孔与操作不当有关,轻柔操作可避免;血栓形成与抗凝等有关,合理用药和监测可减少风险;感染通过无菌操作等预防。 五
13、论述题(共 10 分) 论述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答案: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多种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迅速开通狭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心律失常方面,导管消融术能精准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部分可达到根治效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为许多患儿提供了不开胸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发展趋势方面,技术不断创新,如新型支架材料的研发使支架性能更优,药物洗脱支架不断改进,可更好地预防再狭窄。介入器械不断小型化、精准化,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心血管介入与其他学科如影像学、电生理学等融合不断加深,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逐渐兴起,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心血管疾病。此外,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也将使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可及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解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疾病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了解其地位有助于认识其重要性,掌握发展趋势可展望未来该领域的进步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