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策登高行稳致远2024年1月 2.0:全球反避税规则的演进及影响34勇攀高峰:转型重塑篇21联系我们45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3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刚刚送别的2023年是值得纪念和意义非凡的一年,很多事件都能写入中国银行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发布
2、、农信系统改革加速、多家银行营收出现下滑、净息差创历史新低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2023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目标任务、谋定了发展路线图。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如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宏观经济提质换挡,为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对应地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金融机构做好科
3、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向必将更多聚焦在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这些领域为2024年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机遇。稳外贸、稳外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放力度。展望2024年,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的发展抱有信心,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预计2024年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内资银行也需要积极探索走出去,把握国际
4、业务、跨境金融的业务增长机会。引言张楚东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陈少东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史剑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4告别规模增长驱动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战略共识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4年初
5、的央行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年的以稳为主、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基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下,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虽然市场对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有保持较快增长政策预期,但信贷在新增社会融资的比例将下降,毕马威预计全年新增的信贷规模将保持2023年的水平。银行业整体信贷规模延续低速增长、息差持续收窄,加之资本补充难度越来越高,也宣布银行业告别了过去几十年多数靠规模增长驱动的发展模式,短期“以量补价”、“快速做大分母稀释分子”等发展手段不再奏效。高质量发展将成为银行的战略共识,银行的领导者更重视规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围绕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本使用
6、效率、降本增效、风险“降旧控新”等关注中长期发展质量的举措将成为银行的战略工作重点。商业银行利差继续收窄,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承压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我们预期2024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趋势仍将延续,同时受到银行理财增速放缓、保险基金代销佣金下调,以及减费让利政策的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也面临挑战。总体来说,2024年商业银行整体营收增长承压,预计相比2023年更多银行的营收将出现负增长。在负债端,2023年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三次集中下调,但是受困于银行市场竞争、流动性需求、存款优先经营惯性,以及存款定期化趋势的影响
7、,存款利率下降幅度远低于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幅度。预期2024年在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下,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但仍不足以抵消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压力。因此,虽然商业银行净息差在2023年降到了历史新低,我们预期净息差在2024年仍将继续收窄,但收窄的速度预计比2023年会有所放缓。李砾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合伙人支宝才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
8、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5银行业总体资产质量可控,但风险化解任务仍然艰巨在国际银行业,2023年出现了“黑天鹅”硅谷银行几乎“一夜之间”破产1,持续经营了167年的瑞士信贷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被瑞银集团整合2。在国内,中央政府、监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打了一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机构、中小银行等集中、紧迫和全局性的风险得到有效处置,从宏观金融数据和银行披露的不良率等指标来看,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2024年银行业化险任务仍然艰巨。从整体上看,多年累积的房地产、地方债
9、务、金融风险的化解仍然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房地产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求疲软,信心不足,市场销售仍处于下行区间。从局部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差异,各地经济的复苏程度和风险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和中西部的部分省份的银行存量信贷资产风险仍存在恶化的可能。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看,中小型银行机构风险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要求重点关注的领域。在风险管理领域,另一件值得关注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金规20239号】(以下简称“资本新规”)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巴塞尔协议III在中国正式出台,将为中国银行业翻开风险管理新篇章。资本新规的出台为广大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精细化
10、资本管理提供了“正向”激励机制和重要抓手,将有力驱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数字化和信息科技投入继续加大,效能释放受到关注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加大在信息科技和数字化领域的投入,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和自动化水平、数据智能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都有巨大的进步;银行业自身的科技和数字化人才占比也逐年提升。从机构角度来看,不仅大中型银行持续重视数字化能力提升,中小型区域性银行对信息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从整体上来看,中国银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了从0到1的阶段,未来将更多关注从1到N,也就是数字化的效能释放,利用数据智能驱动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银行的管理者和员工已经不满足于停留在信息系
11、统的线上化和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更关注如何发挥正在不断积累的数据资产的价值,提升分析和洞察水平,并直接赋能效能的提升。不仅直接驱动业务增长营销和客户运营受到关注,风险管理和运营等降本提质的领域也将成为新的价值点。1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市场担忧危机蔓延,新华网,2023年3月11日,http:/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
12、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8随着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科技企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科技企业日益复杂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金融机构需要为之提供更为丰富、更贴合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因此科技金融的出现成为必然的选择。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中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立足发展实际的重要部署,明确了金融发展方向,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行动指南。01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技金融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助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银行业金融机构成为科技金融的“主力军”。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3年7月28日,我国已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超1000家。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8万家,获贷率(即获贷企业户数与名录内企业总户数之比)为47%,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2.4个百分点。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2023年新上市企业有60%都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4、,相关金融管理部门还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大力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与机制,如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在北京、上海、引言黄艾舟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刘佳金融业审计服务高级经理科技金融:驱动商业金融与政策金融创新结合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
15、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9济南等7地设立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同年十月,深圳市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此外,科技保险正积极助力风险管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个科技保险险种,覆盖科技企业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贷款保证、关键研发人员健康和意外风险保障等多个方面。领先的科技金融实践科技金融是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有机结合,从全球范围看,可以根据二者所处的主次地位差异,把科技金融建设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是以德国、日本、中国为代表的政府(银行)主导型。其中,美国的“科技银行模式”,通过引导科技型企业与风投机构直接对接,以债
16、权和股权结合的方式将风投机构的资金注入被投资企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投融资服务模式;英国的“监管沙盒”机制,允许金融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创新试验,同时监管机构会密切关注并评估这些创新的风险和效果,既有助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德国的“银行主导型模式”,旨在建立以政策性银行为引领、商业银行发挥主力军作用、担保银行提供风险保障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一方面,利用政策性银行筹资成本低的优势,通过“转贷”机制委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带动了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德国还建立了以担保银行为主体的融资担保体系;日本的“技术评估与金融支持计划”,包括贷款、担
17、保、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工具,旨在通过评估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国内科技金融的概念提出与实践探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如深圳地区的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腾飞贷”业务模式,通过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率偿付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契合快速成长期需求的信贷服务;部分股份制银行主动推进先行先试和产品创新,在科技创新活跃地区设立专精特新专营支行、科创特色支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和科创企业出台专属审查审批指引,创新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贷、巨人贷等创新产品;多家城商行建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科创企业提供涵盖法律、税务、券商、会计、找园区、找订单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初创期、扩张期和转
18、型期的各类经营难题等;通过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涵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10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科技金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科技金融发展虽然成
19、效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为:一是,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重研发特点,无物可押,难以满足现有银行要求的实物抵押要求,风险控制难度较大;二是,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为短期存款,而科技创新企业往往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需求,两者匹配度较差;三是,银行业由于受股权投资的限制,因此“投贷联动”尚未发挥应有作用。未来,我国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首先,从监管角度应给予银行科技金融创新更高的风险容忍度,以及制定更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其次,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与运营优势,加大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实现政策性金融服务与商业性金融服务的
20、有效配合;最后,应建设更为灵活、便捷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实现资本的不断拓宽,并进一步满足各种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上市或融资需求,并更多发挥风险投资对资本市场融资的补充作用。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1支宝才金融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02银行业ESG发展现状自2020年“
21、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受到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绿色金融市场,推动自身业务转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3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推进ESG工作的行业之一,近几年在政府政策、社会因素等方面的推动下,各大银行的ESG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行动路线,政府部门也在绿色金融、绿色低碳、绿色债券等领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规指引。2023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
22、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要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这个“五篇大文章”领域;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这体现出政策层面为银行绿色金融提供持续激励。3【专栏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中国人民银行,【专栏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李立书金融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ESG金融:构建和落实可持续金融战略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
23、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12银行业ESG面临的挑战推动ESG工作的发展,有利于银行完善管理模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业务模式转型,但囿于信息获取难度高、ESG金融人才匮乏、缺乏相关风险管理能力等原因,银行在推行发展ESG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信息获取难度较高。目前大多数企业暂未建立完整的ESG数
24、据库,总体披露的信息内容、规范尚未统一,导致整体数据可用性不高。银行的企业客户大部分没有强制的ESG信息披露,仅部分大型企业对外披露ESG报告,因此银行无法快速获取企业ESG信息,信息准确性也无从保障,使得银行开展ESG风险审核成本较高。4另外,银行的人工智能和信息处理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暂未开发统一权威的数据评价处理系统,从而加大了银行获取数据的难度。挑战一:ESG金融人才匮乏。从ESG的运行生态体系来看,银行业对ESG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发展。近几年来,不少银行正在进行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工作,其中绿色金融板块涉及到政府政策解读、企业咨询服务、业务转型、企业投融资、数据信息处
25、理等专业领域,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缺乏科技、数字金融领域高端人才。但当前ESG专业人才供需缺口较大,与ESG相关的高校培训课程、企业培养体系、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环节仍不完备,未来需要银行业提供专业的内容和产品,也需要高校的教育赋能,来提高ESG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挑战二:缺乏相关风险管理能力。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之中,银行正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问题等带来的压力和风险。气候方面,全球变暖速度加快,极端天气和气候不稳事件频繁现身,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在加速扩大。能源方面,碳排放权的分配、碳价格上涨、来自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波动、煤炭及钢铁的传统能源燃耗等均是银行绿色转型的风险问题,而大多数企
26、业对气候变化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相关分析所需的知识储备与技能相对欠缺,这对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阻力。挑战三:4 毕马威对ESG理念在中国金融行业落地的三大洞察,券中社,https:/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3未来发展建议建议一:尽快构建可持续金融战略。各银行应制定正式
27、的ESG战略转型规划,包含绿色金融整体目标、业务战略、产品开发、问题应对举措等,根据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开发债券、信贷等金融产品,以全面引领可持续金融业务开展。同时,优化内部管理架构,择机设立针对绿色业务的细分部门团队,通过专业团队对银行重点绿色金融业务制定明确的执行指引和推广机制,建立对应的员工关怀和激励方案,促进绿色金融的规范化发展。建议二:建设高效信息处理平台。银行应充分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智能化的ESG业务服务。例如通过银企合作、数据共享等方式促进企业信息、外部第三方数据、银行数据的汇集与分析,全面记录ESG表现指标变化等,利用信息化、数
28、智化的解决方案,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建议三:加强相关风险管控能力。银行应围绕绿色金融业务特点,全面优化风控手段,建立与“双碳”目标相一致的转型路径,严格遵守各绿色赛道的业务流程与风险审批制度,重点识别项目投资合理性风险、建设质量风险、辅助费用分摊风险、公司未来绿色转型规划等内容。以能源项目为例,应根据全球的能源发展特点,聚焦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创新、高能耗产业转型、废料回收等项目建立转型支持方案,关注新能源项目的收入稳定性,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以及项目的ESG表现追踪检测管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
29、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4蔡正轩华南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普惠金融:数字化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03普惠金融的定义及必要性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
30、务。近年来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针对性部署了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推动我国经济走向全面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发挥出市场配置信贷资源作用,推动大众自主创新、万众创新,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有积极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十年来,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主体,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开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践行普惠金融成果显著。据官方统计5,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4万亿
31、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4.5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260.5万户,较年初增加372.8万户。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进一步实现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让利。虽然当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我国的普惠金融仍存在结构性失衡、发展模式质量低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经营不善、缺少抵押物、报表不规范的原因,导致商业银行难以高效、准确的评估其信用风险,进而导致金融产品难以准确的触达真正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同时,近期多家银行机构因违规将其他贷款纳入小微企业统计口径导
32、致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真实而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质量存在不足。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0月20日https:/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5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更好地促进普惠金
33、融高速发展,2023年4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首次取消了“两增两控”的具体指标要求,即监管部门自2017年以来首次没有对普惠小微贷款提出规模与户数增长的要求,而是强调“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不再要求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利率,而是要做到“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2023年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普惠金融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3年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
34、质量发展,针对性部署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刊文指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要围绕普惠金融本质属性,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内涵、拓展普惠金融外延,进一步健全普惠信贷体系,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当前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与创新,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随着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不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有效拓展了数字金融服务的触达范围,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赋能社会减贫纾困。缩小数字鸿沟对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经济包容性提供了
35、重要途径。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WEB3.0、云计算、物联网、深度学习、ChatGPT等技术的深入挖掘,数字技术融合效应更加明显,逐步实现从数实融合到数实共生的模式,正向驱动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普惠群体的工作生活场景,利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手段将金融普惠服务嵌入各类场景之中,从而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等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风险管理方面,各企业机构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和责任;同时,个人也要提高数据安全意
36、识,守好安全入口,避免过度收集个人数据权限,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远离数据风险。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6养老金融: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生态圈左艳霞北方区资产管理业主管合伙人04背景: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4.9%,老
37、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之面临着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及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的困扰,使得我国居民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为应对这一难题,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正式列为五项金融重点工作之一,其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被推至新的高度。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发力养老金融既是使命也是机遇。商业银行应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养老金融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锚定战略定位,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我国的养老金融事业。卜建平金融审计服务高级经理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
38、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7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积极布局我国的养老金融事业,发展和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社保卡的发行和管理业务、养老金托管业务、受托管理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等,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养老金托管业务具有传统优势。公开查询养老金托管业务资格显示,第一、二支柱的养老金托管人都为商业银行。截至2022年末,商业银行托管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
39、养老金规模分别约为人民币4.2万亿6和人民币5万亿7,而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尚无任何养老金托管资质。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起步晚,管理规模不大。截至目前,人社部批准了12家具有年金基金受托管理资质的机构,商业银行占5席,但由于开展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的时间普遍较晚,截至2022年末,商业银行受托管理的年金基金规模约为人民币1.5万亿,占比30%左右,管理规模远低于养老险公司。8再加上年金基金目前已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商业银行拓展这一领域业务的未来空间有限。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资质受限、发展乏力。第一、二支柱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业务资质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人社部批准,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等限制难以获得养
40、老金的投资管理业务资质,截止目前仅工银瑞信、招商基金和建信养老金三家商业银行子公司拥有相关资质,投资管理规模难以与公募基金公司和券商匹敌。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具有先发优势,但实际缴费金额亟待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实施,根据监管要求,个人需在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商业银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拥有先发优势。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我国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超过3000万,但其中实际缴存资金的人数仅为900多万,占比仅为31%。9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2年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23年9月28日,https:/ 20
41、22年全国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年4月24日,http:/ 具有年金受托资质的5家银行的(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中数据汇总92023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年3月21日,http:/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
42、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18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重新锚定养老金融的战略定位,找到发力的目标和方向,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养老金融团队。在一二支柱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把握机遇,将养老金融业务作为长期重点战略,积极拓展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商业银行借助账户管理和托管优势,提升主动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加强养老金融服务团队建设,依托集团架构下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实现快速发展。结合自身服务网点和账户开立优势,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产品。商业银行应发挥客户和账户、渠道和网点的行业优势,布局养
43、老产品和服务。充分依托渠道优势,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将养老金融服务纳入销售理念,积极推进投资者教育,培育养老投资意识。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融合一二三支柱信息。商业银行应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养老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客户可查询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养老资产全视图信息。并可根据客户画像、风险偏好、个性化需求等为其养老金融投资提供定制化推荐。加强投资管理,特别是与投资子公司的联动和协同。商业银行依托集团架构下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应与基金、理财类子公司协同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从集团层面统筹投资管理,完善养老金融产品风险预警体系,实现组合和资产类别的风险
44、监测。引入工具实现风险的量化评估,及时识别敏感资产并进行资产配置策略调整,提高主动管理水平。01020304特别鸣谢:特别鸣谢:感谢李砾、董梅、连伟、张一帆、杨敬雯对本文做出的贡献。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9金融业开放:政策利好外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郑昊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
45、05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需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10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的发展抱有信心,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政策释放金融开放信号,金融业开放水平稳步提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锚定了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起步较晚,发展不充
46、分,而欧美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起步早,ESG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和三支柱养老金融模式成熟,可以为中国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政府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经验和新视野,为国内金融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分享中国市场机遇。2023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推出了包括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入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入条件,允许境外非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取消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的总资产要求,深化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等举措,推动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10
47、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网,2023年11月1日,http:/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2024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20外资机构布局稳中有进,亦需政策持续创新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兴业展业稳中有进。2023年以来,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获准在华新设、增资或扩大业务范围。一方面,外资银行持续对华投入,
48、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其中2023年1-9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19.6亿元等值人民币11。另一方面,疫情后外资证券基金公司设立批准节奏回暖加快。2023年1-11月,证监会批准7家外资控股或独资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而此前3年共有13家获得批准。例如,2023年初渣打证券成为首家新核准设立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并于2023年12月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还有一些外资机构正在申请从事期货业务。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
49、债券市场,持有中国债券3.3万亿元,较五年前增长近200%12。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们观察到部分外资机构基于全球战略和自身经营状况调整或缩小中国市场业务布局,但仍有相当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仍抱有积极信心,乘着金融开放的东风,谋求业务扩张。例如,汇丰收购花旗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业务13,继续深耕中国内地市场财富管理,把中国市场看作是亚太市场增长的动力;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正在筹备核心业务系统的本地化更换和升级,反映了对中国市场长期投资的决心。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针对数据跨境传输限制这一外资企业共同面对的经营
50、管理挑战,2023年9月印发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数据跨境流动需要报备的种类,为满足条件的企业进一步免去和简化部分报备流程14;2023年11月出台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15这些举措映证着政府和监管等治理机构站在企业的视角对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共识性,同时亦在积极、稳步和落地地推进政策改革和创新,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开展业务、实现跨境集团管理提供便利。11金融监管总局回应热点,新浪网,2023年10月20日,htt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