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重庆万州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20 分)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__),周长是(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或“”。 48×19(________)39×16 4.2米(________)2.4米 120÷4(________)99÷3 3.李冬家离学校500米远,他每天上学、回家要走2个来回。他一天要走(____)米,合(____)千米。 4.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支球队,分为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____)支球队,小组内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每个小组要
2、进行(____)场比赛. 5.下表是三(2)班环保小组同学三月份收集的废旧矿泉水瓶的数量。 姓名 李红 张华 王晓 毛芳 邓强 李佳 数量(个) 27 45 39 35 30 40 (1)(______)收集的废旧矿泉水瓶数量最多。 (2)收集的数量最多的同学比数量最少的同学多(______)个。 (3)环保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______)个。 6.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是建筑师,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医生。已知甲比医生大,甲和教师不同岁,教师比乙年龄小。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7.□87÷7,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__
3、 8.2013年2月有_____天,全年一共有_____天,小亮的生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他的生日是_____月_____日. 9.在班级组织的“口算小达人”比赛中,20道口算题前三名全部答对,其中小华用了13.5秒,欢欢用了16.7秒,小兰用了14.3秒,他们三人中(______)获得了冠军。 10.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起来。 6.5、5.6、6.6、5.5 ____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5米和3米,则面积为( )。 A.8平方米 B.4平方
4、米 C.15平方米 12.体操队有50名同学,体检时老师发现他们的体重都在38~42千克之间,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大约有( )吨。 A.1 B.2 C.3 13.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dm,宽1.5dm,高1.8dm.容器原来水的高度是1dm,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3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 A.5.4dm3 B.3dm3 C.0.9dm3 D.2.1dm3 14.小琳面向西南站立,她的背朝( )面。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15.一节火车车厢可以装货( )。 A.60吨 B.600千克 C.6000克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5、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50与60相乘,积的末尾有两个0。(____) 17.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07元。(______) 18.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一定要用同样的面积单位。(______) 19.把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周长是8厘米. (______) 20.乐乐国庆节期间要到距家300千米的奶奶家玩,他最好骑自行车去。________ 四、 计算题。 (28 分) 21.口算。 1800÷2= 600÷6= 4.6+3.3= 5.1+2.7= 70×20=
6、 11×60= 9.7-3.4= 8.8-6.6= 601÷2≈ 631÷9≈ 122÷4≈ 202÷5≈ 22.列竖式计算.(第一题要验算) 20-10.99= 3.52+9.6= 13.12-7.8= 五、 作图题。 (8 分) 23.连一连。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下面是三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 种类 科普类 动漫类 童话类 历史类 战争类 人数 11 8 16 6 4 (1)根据上表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2)1格代表( )人,三年级一班
7、一共有( )人。喜欢童话类的人数是喜欢战争类人数的( )倍。 (3)从统计图中可以发现,喜欢( )的人数最多,喜欢( )的人数最少。 25.小芳从家到学校要走1.2千米,她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拿一本书,这样她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比平时多走了多少千米? 26.小明与小华共有图书160本,小明图书的本数是小华的3倍,小明、小华各有图书多少本? 27. (1)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两块草坪之间铺一条小路,如果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那么共需要多少块水泥砖? 28.皮皮买一块橡皮用了1.4元,买一个练习本比一块橡皮多用了2.5元,又买了一
8、个铅笔盒,三样东西正好用了13.2元。买铅笔盒用了多少元? 29.李老师买了4辆玩具车共花124元,她想再买12辆这样的玩具车,还需要准备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 1、1平方厘米 4厘米 【详解】略 2、﹥ ﹥ ﹤ 【分析】分别计算出括号左右两边的式子的商或积,比较大小即可;小数的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数大的数值大,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48×19=912(﹥)39×16=624 4.2米(﹥)2.4米 120÷4=30(﹤)99÷3=33 故答案为:﹥;﹥;﹤; 【
9、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求积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小数的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和整数大小比较一样。 3、 2000 2 【解析】略 4、4 6 【详解】略 5、张华 18 36 【分析】(1)根据统计表,比较每个同学收矿泉水瓶的数量。 (2)根据统计表,比较每个同学收矿泉水瓶的数量。找到收集数量最多的和数量最少的,再求两个数量的差。 (3)根据统计表,先求出所有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同学人数解答。 【详解】(1)45>40>39>35>30>27, 所以张华收集的废旧矿泉水瓶数量
10、最多。 (2)张华收集的数量最多,为45个。李红收集的数量最少,为27个。 45-27=18(个) 所以收集的数量最多的同学比数量最少的同学多18个。 (3)27+45+39+35+30+40=216,216÷6=36(个), 所以环保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36个。 故答案为:(1)张华;(2)18;(3)36。 【点睛】 读表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6、建筑师 医生 【分析】已知甲比医生大,则甲不是医生,甲和教师不同岁,则甲不是医生也不是教师,由此甲只能是建筑师;教师比乙年龄小,则乙也不是教师,由此可知丙是教师,乙是医生。 【详解】 建筑师
11、教师 医生 甲 √ × × 乙 × × √ 丙 × √ × 所以甲是建筑师,乙是医生。 【点睛】 完成本题思路要清晰,理清称呼、职业与年龄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7、6 【分析】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可知,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要小于除数,由此求解。 【详解】□87÷7,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6。 故答案为:6。 【点睛】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等于除数,商是是三位数。 8、28 365 12 1 【解析】2013÷4=503…1,
12、 28+1×7+30×4=365(天), 答:今年2月有28天,全年一共有365天,小亮的生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他的生日是12月1日; 故答案为:28,365,12,1. 9、小华 【分析】将三人的比赛用时比较大小,用时最短的那个人获得冠军。 【详解】13.5<14.3<16.7,则他们三人中小华获得了冠军。 故答案为:小华。 【点睛】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10、5.5<5.6<6.5<6.6 【分析】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
13、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详解】 5.5<5.6<6.5<6.6 故答案为5.5<5.6<6.5<6.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大小的比较应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C 【解析】略 12、B 【分析】体操队有50名同学,体检时老师发现他们的体重都在38~42千克之间,把他们的体重都近似看为40千
14、克,用50×40计算出千克数,再进行换算即可。 【详解】他们的体重都在38~42千克之间,看为40千克; 50×40=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乘法的估算的灵活应用,注意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13、C 【分析】由题意得土豆的体积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高是0.3分米的长方体的体积。 【详解】2×1.5×0.3 =3×0.3 =0.9(dm3) 答:这个土豆的体积是0.9dm3。 故选:C 14、B 【分析】西南和东北是相对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琳面向西南站立,她的背朝(东北)面。 故答案为:B
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辨别,注意西南和东北是相对的,东南和西北是相对的。 15、A 【详解】一节火车车厢可以装货60吨。 故答案为:A。 【分析】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结合实际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 【分析】像50与60相乘这类口算乘法,可以先把两个因数中非0部分相乘,再数一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所得积中添上几个0即可。 【详解】50×60=3000,积的末尾有3个0,故本题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题解题关键是,积的末尾有几个0
16、不能只单纯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要看最终计算结果的。 17、× 【分析】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7元,据此可解此题。 【详解】根据分析判断: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07元,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 根据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进行判断:用元作单位,则写在小数的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整元;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第二位表示分。 18、√ 【分析】由平面图形面积的概念可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1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掌握,注意面积大小比较要统一单位。 19、√ 【详解】略 20、× 【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乐乐国庆节期间要到距家300千米的奶奶家玩,他最好的出行方式是坐汽车去。 【详解】据分析得出: 乐乐国庆节期间要到距家300千米的奶奶家玩,他最好坐汽车去,所以原题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四、 计算题。 (28 分) 21、900;100;7.9;7.8;1400;660
18、 6.3;2.2;300;70;30;40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除法估算时,除数不变,将被除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进行计算。 【详解】1800÷2=900 600÷6=100 4.6+3.3=7.9 5.1+2.7=7.8 70×20=1400 11×60=660 9.7-3.4=6.3 8.8-6.6=2.2 601÷2≈600÷2=300 631÷9≈630÷9=70 122÷4≈120÷4=30 202÷5≈200÷5=40 【点睛】 观察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仔细解答即可。注意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对齐
19、小数点,再进行计算。 22、9.01;13.12;5.32 【详解】20-10.99=9.01 验算: 3.52+9.6=13.12 13.12-7.8=5.32 五、 作图题。 (8 分) 23、 【解析】略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1) (2)2;45;4; (3)童话类;战争类; 【分析】(1)根据统计表里面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即可,注意一格表示2人。 (2)根据纵轴的数据看出一格表示2人,三年级一共多少人,让喜欢读各类课外读物的同学人数相加即可。 (3)条形统计图最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哪个条形数据高,表示
20、喜欢的人多。哪个条形数据底表示喜欢的人少。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 (2)看纵轴可得一格表示2人,总人数: 11+8+16+6+4 =19+16+6+4 =35+6+4 =41+4 =45(人) 16÷4=4 (3)童话类条形数据条最高,所以喜欢童话类的同学最多,战争类条形数据条最底,所以喜欢战争类的同学最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综合知识,注意认真分析数据信息,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条形数据条的高低来判断多少大小。 25、1.8千米 0.6千米 【解析】1.2+0.3+0.3=1.8(千米) 0.3+0.3=0.6(千米) 答:她到学校共
21、走了1.8千米,比平时多走了0.6千米. 26、120本;40本 【分析】由题意可知,小明和小华共有图书160本,是小华的(3+1)倍,由此用除法可求得小华的图书本数,进而求得小明的图书本数。 【详解】160÷(3+1) =160÷4 =40(本) 160-40=120(本) 答:小明、小华各有图书120本,40本。 【点睛】 此题考查了和倍公式“和÷(倍数+1)=小数”的灵活运用。 27、(1)468平方米 (2)26块 【解析】(1)(38-2)×13=468(平方米) 答:草坪的面积是468平方米。 把两块草坪合成一个长方形,长是:38-2=36(米),宽是13
22、米,面积是36×13=468(平方米)。 (2)13×2=26(平方米) 1×1=1(平方米) 26÷1=26(块) 答:共需要26块水泥砖。 先求小路的面积:13×2=26(平方米),再求1块水泥砖的面积:1×1=1(平方米), 最后求共需要多少块水泥砖:26÷1=26(块)。 28、1.4+2.5=3.9(元) 13.2-3.9-1.4=7.9(元) 答:买铅笔盒用了7.9元。 【解析】略 29、372元 【分析】李老师买了4辆玩具车共花124元,则买1辆玩具车需要花124÷4元。再买12辆这样的玩具车,还需要准备124÷4×12元。 【详解】124÷4×12 =31×12 =372(元) 答:买12辆这样的玩具车,还需要准备372元。 【点睛】 本题考查归一问题,先求单一量,再求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