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华亭市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下面( )是这幅图的线段比例尺。 A. B. C. D. 2.-2℃比-5℃高( )℃。 A.-3 B.3 C.7 D.-7 3.已知x+=y+=z+,那么x、y、z的关系是( )。 A.x<y<z B.x>y>z C.x>z>y 4.太阳是从( )边升起的 A.东 B.西 C.北 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A.3倍 B.
2、6倍 C.9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把一根木料截成4段用了12分钟,如果每截下1段的时间相同,那么把另外一根同样的木料截成8段需要________分钟。 7.填表. 长(cm) 宽(cm) 高(cm) 底面积(cm2) 表面积(cm2) 10 3 1 ________ ________ 1.5 ﹣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9 ________ 8.某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它的尖端走了一圈是________厘米.分针扫过一圈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9.图中多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0.一段体积是42.9立方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 11.在横线上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4________0.75=3.2 15.6________1.2=18.72 12.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不超过10的自然数,规定每人每次只能写一个数,并禁止写黑板上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者败.若甲先写,并欲胜,则甲的写法是______. 13.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 (1)体育馆在学校( )偏( ) ( )°方向( )千米处。 (
4、2)图书馆在学校南偏东60°方向1千米处,在图中表示。 14.去年某省粮食产量达到三百一十二亿四千零五十五万千克。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__),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亿。 15.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衣服上有________个扣子。扣子中间有________个空。 16.一袋薯条的外包装上写着50g±2g,这袋薯条最多重(____)g,最少重(____)g。 17.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M在AD边上,且AM=AD,N在AB边上,且AN=BN.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平方厘米. 1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
5、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 19.填上“>”“<”或“=”。 -7________-5 1.5________5 20________-2.4 -3.1________3.1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直接写得数. -= ÷= ×1.8= 0.3+0.32= 0.72÷0.4= 4.8×12.5%= ÷= ×÷×=
6、0.42-0.22= ÷125%= += 1.25××8= 21.解方程和比例 x∶2.4=5∶ x÷+7=103 =x∶15 22.简便计算. 0.25×8×4×1.25 ×30-×12=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分) 23.按要求完成: ①在上图中,过点O画出直线AB的垂线. ②过O点作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 ③以O点为圆心,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 24.画一画。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使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比都是3:2。
7、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妈妈有一辆自行车,A和B是自行车的两个齿轮(如
8、图),骑车时用脚驱动A带动B,从而使自行车前进。 (1)这辆自行车,齿轮A有50个齿,齿轮B有20个齿。当齿轮A转动1圈时,齿轮B转动多少圈? (2)这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约是60cm,妈妈每天上班的路程大约是3000m。妈妈骑车上班大约要置多少圈(即齿轮A转动的圈数)?(计算时π取3,最后结果保留整数) 26.希望小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建了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四个体育队。经调查,六(1)班学生全员参与,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求六(1)班学生的总人数; (2)请你补上条形统计图中空余部分; (3)求跳绳队的人数所占扇形
9、圆心角的大小。 27.某小学有六名乒乓球选手进行单打循环赛.比赛在三个台上同时进行,比赛时间是每星期六的下午,每人每周只能而且必须参加一场比赛,因而比赛需要进行五周.已知在第一周的星期六和对垒;第二周与对垒;第三周和对垒;第四周和对垒.当然,在上述这些对垒的同时,另外还有两台比赛,但这两台比赛是谁和谁对垒,我们不清楚. 问:上面未提到过名字的在第五周同谁进行了比赛?请说明理由. 28.李明明用15分钟完成组装四驱车成体的一部分工作,还有 没有完成,他组装一部完整的车要多少分钟? 29.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30.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00元。甲商品按30%的利润定价
10、乙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后来两种商品都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获利润27.7元。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分析】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比例尺1∶5000000指的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00000厘米,所以将5000000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详解】5000000厘米=50000米=50千米,所以D项是这幅图的线段比例尺,故答案为:D。 【点睛】 掌握由数值比例尺转化为线段比例尺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2、B 【分析】用5-2即可。 【详解】5-2
11、=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应用,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B 【分析】<<,且x+=y+=z+,故x>y>z。 【详解】已知x+=y+=z+,那么x、y、z的关系是x>y>z。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和一定,一个数加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4、A 【详解】略 5、C 【解析】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28 【解析】一根木料截成4段,需要截3次,每截下一段需要4分钟;另外一根同样的木料截成8段,需要截7次,共需要7个4分钟。 【详解】4-1=3;12÷3=4(分钟);8-1=
12、7;4×7=28(分钟) 故填:28 7、30;86;2.25;13.5;3;54 【解析】【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解答】解:①底面积:10×3=30(平方厘米), 表面积:(10×3+10×1+3×1)×2 =(30+10+3)×2 =43×2 =86(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1.5×1.5=2.25(平方厘米), 表面积:2.25×6=13.5(平方厘米), ③棱长:因为3×3=9,所以棱长是3厘米, 表面积:9×6=5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填表. 填表. 长(cm) 宽(cm) 高(cm) 底面积(cm2) 表面积(cm2
13、 10 3 1 30 86 1.5 ﹣ ﹣ 2.25 13.5 3 ﹣ ﹣ 9 54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c+bc)正方体的表面积s=6a2 , 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即可.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8、50.24 200.96 【解析】【考点】圆、圆环的周长,圆、圆环的面积 【解答】解:C=2πr =2×3.14×8 =3.14×16 =50.24(厘米) 3.14×82=200.96(平方厘米) 答:分针的尖端走了50.24厘米,扫过的面积是2
14、00.9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50.24,200.96, 【分析】分针走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线正好画成了一个圆,求尖端走了一圈的长度,实际是求半径是8厘米的圆的周长是多少,可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分针扫过的面积,就是求半径是8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此题考查了求圆的面积和周长,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解答. 9、14. 【详解】周长=(2+5)×2=14(厘米) 10、28.6 【分析】根据题意,把圆柱形木料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也就是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的(1-)
15、由此解决问题。 【详解】42.9×(1-) =42.9× =28.6(立方分米); 答: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8.6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28.6。 【点睛】 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削去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的(1-);根据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11、÷ × 【分析】这两道题可以排除加减运算,再分别尝试乘法和除法即可求解。 【详解】2.4÷0.75=3.2;15.6×1.2=18.72 【点睛】 此题是对乘除运算的简单考查。 12、甲先把(4,5),(7,9),(8,10)分组,先写出6,则
16、乙只能写4,5,7,8,9,10中一个,乙写任何组中一个,甲则写另一个. 【解析】略 13、(1)北;西;45;1 (2)图略 【详解】略 14、31240550000 312 【解析】略 15、 5 4 【解析】植树问题 观察图形,可数出衣服上有5个扣子 扣子中间的空的个数为: 5-1=4(个) 故答案为:5;4.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段数=株数-1. 16、52 48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袋薯条的标准质量是50克,质量误差在2克,因此,多不会超过标准质量2克,少不会低于标准质量2克。 【详
17、解】最多重:50+2=52(g) 最少重:50-2=48(g) 故答案为:52;48。 【点睛】 此题考查负数的意义,正负数是用来表示一组意义相反的数。 17、 【解析】①根据题干,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先求出△AMN和△BNC的面积; ②M在AD边上,且AM=AD;且AN=BN,则AN=AB,由此可得:△AMN的面积=×AM×AN=AD×AB=×AD×AB=×100=(平方厘米),同理可得:△BNC的面积=AB×BC=×AB×BC=×100=(平方厘米), ③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100﹣(平方厘米).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AMN的面积=×AM×AN, AD×
18、AB, =×AD×AB, =×100, =4(平方厘米), △BNC的面积=AB×BC, =×AB×BC, =×100, =37(平方厘米), =58(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8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58. 18、 【解析】略 19、< < > < 【分析】负数小于正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注意数字越大,添上负号后,这个数反而越小。 【详解】-7<-5 1.5<5 20>-2.4 -3.1<3.1 【点睛】 本题考查正负数比较大小,注意正数大于0,
19、负数小于0,所以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0.62,1.8,,,,0.2,0.2,, 【详解】略 21、(1)x=60 (2)x=32 (3)x=40 【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原比例化成方程x=2.4×5,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7,再同时乘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3)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原比例化成方程x=×15,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 【详解】(1)x∶2.4=5∶ 解:x=2
20、4×5 x÷=2.4×5÷ x=60; (2)x÷+7=103 解:x÷+7﹣7=103﹣7 x÷=96 x÷×=96× x=32; (3)∶=x∶15 解:x=×15 x÷=×15÷ x=40 【点睛】 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化成一般方程再解。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解答过程要注意书写格式:上、下行等号对齐;不能连等。 22、10 22 【解析】略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分) 23、 【解析】将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AB重合,向前平移至O点,沿直角边过点O画垂线即可;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
21、合,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AB的垂线,沿垂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这点重合,过这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是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把带有针的一端固定在圆心O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点O到直线AB的垂线长,把带有铅笔的一端旋转一周即可. 24、(答案不唯一) 【详解】略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1)2.5圈;(2)667圈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齿轮A的齿数×转动的圈数÷齿轮B的齿数=齿轮B转动的圈数,据此列式解答; (2)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自行车齿轮B每圈走过的路程,用周长公式:C=πd,然后根据齿轮A转1圈,齿轮B
22、转2.5圈,可以求出齿轮A每圈走过的路程,用齿轮B每圈走过的路程×齿轮B转动的圈数=齿轮A每圈走过的路程,最后用上班的总路程÷齿轮A每圈走过的路程=齿轮A转动的圈数,据此列式解答,结果保留整数. 【详解】(1)50×1÷20=2.5(圈) 答:齿轮B转动2.5圈。 (2)60cm=0.6m 3000÷(0.6×3×2.5)≈667(圈) 答:妈妈骑车上班大约要置667圈。 26、(1)48人(2)补条形图如图所示(3)60° 【解析】(1)六(1)班学生人数为:12÷=48(人) (2)篮球队人数为48×25%=12(人),据此补全条形统计图。 (3)篮球队人数所占圆心角
23、为360°×25%=90°,足球队人数所占圆心角为360°×=120°,因此跳绳人数所占圆心角为360°-90°-90°-120°=60°或×360°=60°。 27、同进行了比赛;理由见详解 【解析】先考虑在各周都是同谁进行了比赛,已知在第一周同,第三周同进行比赛,因而同、、的比赛只能分别在第二、四、五周了.但由于第二周同对垒,因而这一周就只可能同比赛了.同理可推得在第四周同,第五周同对垒.其次考虑在各周都是同谁进行了比赛,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推知第一周同,第二周同,第三周同,第四周同,第五周同对垒.有了这个结果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每周都有三台比赛,知道了其中两台选手,另一台的
24、两位选手自然就不难推出.由此推得在第五周同进行了比赛. 28、45分钟 【解析】 (分钟) 29、3.72平方厘米 【解析】4÷2=2(厘米) (4+6)×2÷2﹣3.14×22÷2 =10﹣6.28 =3.7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72平方厘米. 30、甲商品的成本是130元,乙商品的成本是70元。 【分析】 根据“两种商品都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仍获得27.7元的利润”可知,两种商品售出后,共收入227.7元。由此可求出如果两种商品按原来的定价出售,共应该收入253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两种商品如果按原来的定价出售,共应获利53元。 我们可以假设两种
25、商品都按30%的利润来定价。那么两种商品出售后,共应获得利润60元。因为乙商品实际是按20%的利润来定价的,而我们却假设它按30%的利润来定价,因此比实际多获得利润相当于乙商品10%的利润,这样就可以求出乙商品的成本,进而求出商品的成本。 【详解】 解法一:若两种商品都按原来的定价出售,一共应该获得利润 (200+27.7)÷90%-200=53(元) 假设两种商品都按30%利润出售,一共应该得利润200×30%=60(元) 比实际多获利润60-53=7(元) 所以,乙商品的成本是7÷(30%-20%)=7÷10%=70(元)。 甲商品的成本是:200-70=130(元) 解法二:设甲商品的成本是x元,则乙商品的成本是(200-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30%)x+(1+20%)×(200-x)]×90%=200+27.7 [1.3x+1.2×(200-x)]×90%=227.7 [1.3x+240-1.2x]=227.7÷90% x=130 所以,甲商品的成本是130元,乙商品的成本是200-130=70(元)。 答:甲商品的成本是130元,乙商品的成本是70元。 【点睛】 根据题目已知数学信息,分析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