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分=(_______)秒 1时30分=(_______)分 2.将两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______)平方米. 3.下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中____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是________。 4.980004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________. 5.两个完全一样的(_______)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一个(_____)的面积是所拼成平行
2、四边形面积的(_____)。 6.每年第三季度都是________天. 7.学校从7月15日放假,到9月1日开学,假期(______)天。 8.用+、﹣、×、÷四种运算符号中的几种把下面算式连接起来。(可以加小括号) (1)1□2□3□4□5=10 (2)1□2□3□4□5=10. 9.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乙少20%,乙加工的时间比甲少,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___________)%。 10.半径20厘米的圆的外面和里面各有一个正方形(如下图)外面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里面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3、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把红黄两种颜色的小棒各4根捆在一起,每次最少抽出5根小棒就可以保证一定有不同色的小棒. (_____) 12.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_________) 13.生产了105个零件,没有废品,合格率是105%.(___) 14.小明和小丽同在六一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5米,小丽身高1.58米,由此可看出小丽比小明高。__ 15.甲数乘10以后得乙数,则乙数大于甲数.______. 16.甲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56米,乙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8米,甲一定比乙高. (______) 三、谨慎选择。
4、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用2、4、5、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含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A.8 B.12 C.18 D.24 18.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图形: 这个几何体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 A.16 B.20 19.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20.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与钱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5、 ) 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直接写得数。 25.5÷5×5= 1-0.25÷0.25= 1.2÷(3.2-2.8)= 0.175×0.25×4= 2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0.575×29+2.9×4.25 ② ÷ ③36÷( + ) ④ ÷125% ⑤ ×[ -( )] ⑥2016× 24.解方程. = x:=4
6、7 x÷0.25+15.5=22.5 25.求圆锥体的体积.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算一算,画一画:教室长8米,宽6米,请你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5千米。当客车到达乙城时,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8.学校里长方形草坪的长是6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9.饲养场养鸭360只,是鸡的1倍,养的鹅比鸡少,养的鹅有多少只? 30.填空并作图。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西35°的方
7、向上,距离为1200 m。那么,小明家在学校( )的方向上,距离为( )m。 (2)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电影院在小明家西偏南20°的方向上,距离是1800 m,请标出它的位置。 31.在环形跑道上,两人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时,每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改成按逆时针方向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各跑一圈需要几分钟? 参考答案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60 90 【详解】【思路分析】(1)高级单位分化低级单位秒乘进率60。 (2)把1时化成60分再加30分。 【规范解答】解:(1)1分=
8、60秒 (2)1时30分=90分。 故答案为:60,90。 【名师点评】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6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 2、0.02 【解析】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1×1×2=2(平方分米)=0.02平方米 3、 0.55 55% 【解析】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5整份和一个半分即5.5份。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化成分数。 【详解】5.5÷10=0.55=55%= (1)故填:;(2)故填:0.55.(3)故填:55% 4、1
9、0亿 【解析】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千万位数字四舍五入,千万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要向前一位进1,千万位数字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尾数,同时在后面添上“亿”字. 980004000≈10亿. 故答案为10亿. 5、三角形 三角形 一半 【解析】略 6、92 【解析】每年的第三个季度都是7月、8月和9月,7月和8月都是31天,9月是30天,然后把天数相加即可. 【详解】31+30+31=92(天) 7、48 【解析】略 8、(1)(1+2+3-4)×5=10 (2)(1+2)×3-4+5=10 【详解】略 9、150 【解析】略 10、16
10、00 800 【分析】观察图可知,外面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先求出圆的直径,也是外面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据此列式解答; 观察图可知,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里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面积来求,三角形的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用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乘2即可得到正方形的面积,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外面的正方形边长:20×2=40(厘米); 外面的正方形面积:40×40=1600(平方厘米); 里面正方形的面积: 20×2×20÷2×2 =40×20÷2×2 =
11、800÷2×2 =80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600;800.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正确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棒的颜色共有2种,各4根,根据抽屉原理可知,一次至少要拿出4+1=5根小棒一定保证有2根小棒是不同颜色. 【详解】4+1=5(根), 即最少抽出5根小棒就可以保证一定有不同色的小棒,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2、√ 【详解】略 13、×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如含糖率要使用糖的重量除以糖和水的重量的和,计算发芽率用发芽的种子数除以种子的总数,及格率用及格的人数除以
12、考试总人数,要注意百分数的单位“1”的确定. 【详解】105÷105×100%=100%, 所以生产了105个零件,没有废品,合格率是105%是错误的. 14、×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它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小明和小丽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是1.55米,并不代表小明和小丽的身高就是1.55米,可能比1.55米高,也可能比1.55米矮;小丽身高1.58米,但小明的身高是不能够确定的,所以小丽和小明相比无法确定谁高。 【详解】小明和小丽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是1.55米,并不代表小明和小丽的身高就是1.55米,可能比1.55米高,
13、也可能比1.55米矮; 小丽身高1.58米,但小明的身高是不能够确定的,所以小丽和小明相比无法确定谁高。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是从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错误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考虑特殊数字1.当这个数为1时,这个结论不成立,运用特例判断即可. 【详解】1×11=1,这时相等; 2×11=21,1.2×11=2,这时乙数大于甲数. 故答案为:×. 16、× 【分析】由题意知:小华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是1.56米,并不代表小华的身高就是1.56米,可能比1.56米高,也可能比1.56米矮;小卫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1.48米,并不代表小卫的
14、身高就是1.48米,可能比1.48米高,也可能比1.48米矮;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小华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是1.56米,并不代表小华的身高就是1.56米,可能比1.56米高,也可能比1.56米矮; 小卫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1.48米,并不代表小卫的身高就是1.48米,可能比1.48米高,也可能比1.48米矮; 所以小华和小卫相比无法确定谁高; 故判断为:错误.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C 【分析】从最高位开始选起,因为百位上不能为0,所以百位上有3种选
15、择,又因为不含重复数字,所以十位上有3种选择,则个位上只剩2种选择,几种选择相乘即可得解。 【详解】3×3×2=18(种) 故答案为:C 【点睛】 注意按顺序写,不遗漏不重复,0不能放在三位数的百位上。 18、A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为: 由图可知每一层有4个正方体,有4层,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知正方体的个数: 4×4=16 一共有16个正方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9、A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它的总体积不变,再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
16、形和圆柱形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体积是圆柱形体积的, 又因为,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它的总体积不变, 所以,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扩大3倍;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结合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体积是圆柱形体积的,即可得到答案。 20、A 【详解】【分析】正反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详解】在题目中,订阅报刊的单价一定,也就是钱数与份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
17、例。选A。 【点睛】 结合订阅杂志的实际生活情境,对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判断。考察了学生正反比例的知识。 21、B 【解析】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为了计算的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25.5;0 3;0.175 【分析】(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
18、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相加减的数里的小数点对齐; (4)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25.5÷5×5 =5.1×5 =25.5 1-0.25÷0.25 =1-1 =0 1.2÷(3.2-2.8) =1.2÷0.4 =3 0.175×0.25×4 =0.175×(0.25×4) =0.175×1 =0.
19、17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解题能力,其中运用了乘法结合律:a×b×c=a×(b×c)。 23、29 2014 【分析】(1)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 (2)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3)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 (4)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 (5)先算括号里的,再算乘法; (6)先把2016写成2015+1,在根据分配率计算即可. 【详解】①0.575×29+2.9×4.25 =(0.575+0.425)×29 =1×29 =29 ② ÷
20、 = × = × = = = ③36÷( + ) =36÷( + ) =36÷ =36× = ④ ÷125% = + × = ×( + ) = ×1 = ⑤ ×[ -( )] = ×( - + ) = × = ⑥2016× =(2015+1)× =2015× + =2014+ =2014 24、x=12; x=; x=1.75 【详解】略 25、2.09立方厘米 【详解】略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作图如下: 【分析】图上比例尺已知,用实际距离×比例
21、尺=图上距离,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长宽分别为多少,然后再进行作图。 【详解】8米=800厘米,6米=600厘米 所以这个平面图长为:800×=4(厘米) 宽为:600×=3(厘米) 作图如下: 【点睛】 此题是考查比列尺的含义,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再根据数据作图的能力。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180千米 【解析】30÷(90-75) = 2(小时) 90×2=180(千米) 28、18平方米 【解析】宽是6÷2=3(米) 6×3=18(平方米) 答:这块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18平方米。 29、180只 【解析】略 30、(1)南偏东
22、35°;1200; (2)1∶60000 (3)见详解 【分析】(1)观测点不同,方向相反,夹角不变,距离不变; (2)经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先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再算出数值比例尺即可; (3)找到小明家,用量角器测量出偏离角度,再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即可确定电影院的位置。 【详解】(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西35°的方向上,距离为1200 m。那么,小明家在学校南偏东35°的方向上,距离为1200m。 (2)经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 1200米=120000厘米 2∶120000=1∶60000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60000。 (3)1800米=180000厘米 180000×=3(厘米) 如图: 【点睛】 掌握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1、6分钟 12分钟 【解析】把这个跑道的长度看做整体“1”, 则较快的速度为:(+)÷2=, 较慢的速度是:﹣=; 所以跑完一圈较快的需要时间:1÷=6(分钟), 较慢的跑完一圈需要时间:1÷=12(分钟), 答:各跑一圈时,较快的需要6分钟,较慢的需要12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