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小升初素养数学检测卷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苹果、梨子、桔子三种水果都有许多,混在一起成了一大堆,最少要分成____堆(每堆内都有三种水果).才能保证找得到这样的两堆,将这两堆合在一起,三种水果的个数都是偶数. 2.一个正方形,边长延长2厘米,增加部分的面积随之变化,如下表。 原正方形边长(cm) 1 2 3 延长后正方形边长(cm) 3 4 5 增加部分面积(cm2) 8 12 16 观察图形,你会发现增加部分的面积有一些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当原正方形边长为18时,增加部
2、分的面积是____cm2。 3.下图是由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共用了________个这样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5.963000000的最高位是________位,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亿。 6.2022年亚运主场馆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占地A5B3C00平方米,A为最小非零自然数,B为最小合数,C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七位数是___,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____万平方米. 7.有12个桃子,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
3、面,每个盘子里面放________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占桃子总数的________。 8.(B不为0),当A一定时,B和C成(_________)比例。 9.把360本书平均放到4层书架上,每层书架放的书是这些书的________,每本书占每层书架中书的总数的________。 10.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的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小数:________;分数:________。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一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大小都相同的3个绿球和3个黄球,每次摸到1个球,摸到绿球和黄球的可能性大小是一样的。(________
4、 12.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 ,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_____) 13.某专卖店促销活动中,一双鞋子打九折出售,也就是原价比现价高10%。(_____) 14.12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12=1×2×2×1.(_______) 15.如果a÷b=3(a、b均为自然数),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b。________ 16.一袋面粉重20千克,吃了 ,还剩 千克。 (______)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从用来密铺平面的各正多边形中各取一个内角,这些内角的和若是360度,则它( )能密铺。 A.一定 B.不一定
5、 C.一定不能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15cm1 , 它的表面积是( )cm1. A.30 B.150 C.100 19.下面的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如图,在一个上底和下底分别是10、20的梯形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0平方厘米,则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0 B.40 C.60 21.方程6x+2=20与mx-12.4=2有相同的解,m的值是( )。 A.3 B.4.8 C.14.4 D.18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口算。 (1)175%+=
6、 (2)0.75÷15= (3)-= (4)24×(+-)= (5)11-2+3-0.2= (6)80%×+÷= 2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⑴1.3-3.79+9.7-6.21 ⑵×÷15% ⑶+×+ ⑷16× ⑸÷〔2-(+)〕 (6)×+÷4 24.解比例或解方程。 (1)39∶3=x∶13 (2)10x-6.2=3.8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下图的方格是1×1的正方形,请你把图中的梯形划分成1个三角形,使它
7、们的面积比是1∶2∶1.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书本数的2.5倍,如果把上层的书取30本放到下层,这时两层书一样多。书架上、下两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7.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分米,体积为81立方分米,另一个高为3分米,体积为多少立方分米? 28.甲数和乙数的和是360,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求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29.求在8点几分时,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 30.把一个6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宽12cm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31.小刚和小明进行投篮比赛,每次投30个球,下面是
8、小刚和小明投篮进球的统计表. 小刚 14 16 15 16 19 小明 18 15 20 15 17 谁投的准? 32.只列式不解答。 六年级有学生480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女同学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9 【解析】当两堆中三种水果每种奇偶性均相同时,把它们合在一起,三种水果的个数都是偶数.而三种水果在每一堆中的奇偶性有2×2×2=8(种),由抽屉原理知,至少要分成8+1=9(堆),才能保证一定有两堆合在一起,三种水果的个数都是偶数. 2、76
9、分析】观察图形增加部分的面积可以发现规律:当原正方形边长为n时,增加部分面积为(4n+4)cm2 ,据此将正方形的边长代入公式中求解即可 【详解】4×18+4 =72+4 =76(cm2) 故答案为:76。 3、10 10 32 【解析】(1)图形可知,本图模型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2个正方体,下层8个正方体,共计10个正方体。 (2)每个小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此模型是有10个相同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 (3)图形可知,模型向上的面由8个小正方形面构成,向右的面由5个小正方形面组成,向前的面由4个小正方形面组成,根据组合体露在外面的面的特
10、征,此模型共有34个小正方形面露在外面,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详解】(1)8+2=10(个) 故填:10 (2)1×1×1×10=10(立方厘米) 故填:10 (3)8×2+4×2+5×2=34(个面);1×1×34=34(平方厘米) 故填:34 4、72 【详解】略 5、亿 96300 10 【分析】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判断最高位是什么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去掉个级的0,在数字后面写上“万”字;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千万位数字四舍五入。 【详解】这个数是九位数,这个数最高位是亿位,改写:963000000=96300万;千万位数字是6
11、要进1,所以963000000≈10亿。 【点睛】 改写是准确值,省略是求近似数。 6、1543900 154 【解析】略 7、2 【解析】将12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数占桃子总数的=,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2÷6=2(个),= 故答案为:2; 8、反 【解析】略 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平均放到4层书架上,则每层书架放的书是这些书的;要求每本书占每层书架中书的总数的几分之几,先求出每层放几本,用总本数÷总层数=每层的本数,然后用
12、1÷每层放的本数=每本书占每层书架中书的总数的几分之几,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把360本书平均放到4层书架上,每层书架放的书是这些书的,360÷4=90,每本书占每层书架中书的总数的。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对单位“1”。 10、0.48 【解析】略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 【分析】总共就两种球,且黄球和绿球数量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袋子里装了黄球和绿球,且黄球和绿球的数量都是3,所以每次摸到1个球,摸到绿球和黄球的可能性大小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 【点睛】 从数量相等上去分析
13、掌握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12、√ 【解析】略 13、错误 【解析】略 14、× 【解析】略 15、√ 【分析】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详解】如果a÷b=3(a、b均为自然数),a是b的3倍,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b,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特殊情况还有两数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16、× 【解析】略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A 【分析】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的铺成一片,叫做平面图形
14、的密铺,每个拼接点处,要刚好是360度才可以密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用来密铺平面的各正多边形中各取一个内角,这些内角的和若是360度,则它一定能密铺。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铺的认识与了解。 18、B 【解析】15×6=150 cm1 【分析】正方体有6个面,并且6个面试完全相同的,所以知道了其中的一个面的面积,只要乘以6就可以求出总面积. 19、B 【分析】本题根据约分的方法给分数约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A、第一次约分时分子除以3,分母除以5,约分错误; B、约分正确; C、第二次约分时分子除以4得数是6,约分错误; D、第二次
15、约分时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3,约分错误. 所以约分正确的是B。 【点睛】 该题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于考点“约分、同分,最简分数,分数的化简”相关知识的理解。 20、A 【详解】【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详解】方法一:空白部分面积=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40平方厘米,梯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一样:40×2÷20=4(厘米) 梯形面积:(10+20)×4÷2=60(平方厘米) 空白部分面积:60-40=20(平方厘米) 方法二:在梯形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两个三角形高都是梯形的高,一样的。所以面积比就是底的比。空白部分面
16、积∶三角形面积=10∶20,又因为三角形面积为40平方厘米,所以空白部分是20平方厘米。 【点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的水平选择一种方法来解答,可以按面积计算解答,也可以按比的知识解答。考察了学生各个基本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知识。 21、B 【分析】方程6x+2=20,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6,求出方程的解,然后再代入mx-12.4=2,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求解。 【详解】6x+2=20 解:6x+2-2=20-2 6x=18 6x÷6=18÷6 x=3 把x=3代入mx-12.4=2可得: 3m-12.4=2 解:3m-12.4+12.
17、4=2+12.4 3m=14.4 3m÷3=14.4÷3 m=4.8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2;0.05;0.1 22;12; 【分析】根据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1)175%+=1.75+0.25=2 (2)0.75÷15=0.05 (3)-=0.6-0.5=0.1 (4)24×(+-)=24×=22 (5)11-2+3-0.2
18、=(11+3)-(2+0.2)=15-3=12 (6)80%×+÷=×+×=(+)×=1×= 【点睛】 直接写得数时,注意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细心解答即可。 23、⑴1;⑵2;⑶1;⑷9;⑸;(6) 【详解】略 24、(1)x=169 (2)x=1 【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原式改写成3x=13×39,然后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2)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6.2,然后等式的两边再同时除以10即可; 【详解】(1)39∶3 =x∶13 解:3x=13×39 3x=507 x=507÷3 x=169 (2)10x-
19、6.2=3.8 解:10x=3.8+6.2 10x=10 x=10÷10 x=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比例和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 【详解】根据题意,可将梯形分为等高的三个三角形,那么他们底边的比为1:2:1即可.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100本,40本 【详解】下层: 30×2÷(2.5-1) =30×2÷1.5 =60÷1.5 =40(本) 上层:40×2.5=100(本) 答:上层原来有书100本,下层原来有书40本。 27、54立方分米 【分析】
20、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分米,体积为81立方分米,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积,因为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同,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分米,求它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分米,用底面积乘高,列式为81÷4.5×3=54立方分米。 【详解】81÷4.5×3=54(立方分米) 答:体积为54立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体积应用题,牢记体积÷高=底面积,底面积×高=体积是解题关键。 28、甲数300;乙数6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数较大,乙数较小,利用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小数,和﹣小数=大数。则乙数为:360÷(5+1)=60,甲数为:360﹣60=300
21、据此解答。 【详解】360÷(5+1) =360÷6 =60 360﹣60=300 答:甲数是300,乙数是60。 【点睛】 本题属于典型的和倍问题,关键分清大、小数,利用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小数,和﹣小数=大数,来计算。 29、8点43 分 【解析】略 30、20厘米 【解析】64÷2-12 =32-12 =20(cm) 答: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 31、小明 【解析】根据题意,先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计算出两名同学在5次投篮中各投中的总次数,然后再分别除以5,分别求出两人的平均投中的次数,最后得数大的就是投的准的,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22、小刚:(14+16+15+16+19)÷5 =80÷5 =16(个) 小明:(18+15+20+15+17)÷5 =85÷5 =17(下) 16<17 所以小明投的准。 答:小明投的准。 【点睛】 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32、480÷(1+) 【分析】由题意可知,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把女同学的人数看做单位“1”,男同学的人数是,男生女生一共的分率是1+;对应的人数是480人,用除法计算即可。 【详解】480÷(1+) =480÷ =300(人) 答:女同学有300人。 【点睛】 已知单位“1”求部分量用乘法,已知部分量求单位“1”,用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