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与算式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A. B. C. D. 2.已知8x=,则x和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3.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π:4 B.4:π C.π:1 4.五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
2、率是99%,六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7%,五年级今天出勤人数比六年级( )。 A.多 B.少 C.无法判断 5.10平方米( )10平方分米.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如图,摆5个六边形要_______根小棒,照这样摆下去,151根小棒可摆_____个六边形。 7.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____)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____)比例。 8.一绳子长30米,剪去,还剩(______)米. 9.一条红领巾的顶角是130°,它的一个底角是(_______)度。 10.如果x=7y(x、
3、y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x与y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x与y成(______)比例。 11.填表. 12.A=2×2×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13.一根竹竿,一头伸进水里有1.2米湿了,再将另一头伸进去发现没湿部分的两倍比全长少0.8米,没湿部分的长度是________米。 14.一亿零九百万写作(____).一千万是(____)个百万. 15.在比例尺是1:6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8cm,一架飞机下午一点钟从A地飞往B地,下午五点到达.这
4、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_________. 16.在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如下图,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_. 17.晚上小东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后面是________,左面是________. 18.先看图再解答。 (1)以车站为观测点,科技馆在车站的________偏________ ________度方向________米处。 (2)以科技馆为观测点,车站在科技馆的________偏________ ________度方向________米处。 19.甲数÷乙数=0.24,甲数与乙数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如果4x+7=21,那么8x+
5、=1.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直接写出得数. ×4= 0.5×= ×2.1= 28×= ×= ×= 3.2×= ×= 18×= 0.875×= 21.解方程. x﹣=1- x﹣(-)= - x= x--= 22.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1)÷[(-0.375×)×] (2)×2.25-225%+× (3)(1-)×(
6、1+)×(1-)×(1+)×…×(1-)×(1+)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分) 2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 ⑴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三个顶点的位置。 ⑵画出图形A向右平移7格后,得到的图形B;然后,再以MN为对称轴,画出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 24.根据下图,按要求画图 (1)绕A点将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面积是已知三角形面积的2倍.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一列火车的车身长为900m,每小时行60km,铁路上有两个隧道,火车从车头进入第一个隧道后车尾离开第一个隧道
7、用了2分钟,从车头进入第二个隧道到车尾离开第二个隧道用了4分钟,从车头进入第一个隧道到车尾离开第二个隧道用了8分钟,两个隧道之间相距多少米? 26.一堆煤运走了24吨,刚好是总吨数的30%,还剩多少吨? 27.根据“实际比计划节约”。 (1)画出表示实际的线段图。 计划: 实际: (2)转化描述并填空。 ①( )占计划的。 ②实际是计划的( )%。 28.一个无水的观赏鱼缸中放着一块高为40厘米,体积为4000立方厘米的假石山。如果水管以每分钟9立方分米的流量向鱼缸中注水,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假石山完全淹没? 29.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
8、桶,高是30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0.现有A、B、C三位老师参加民校联考试卷改阅,已知A老师单独改阅需10小时,B老师单独改阅需8小时,C老师单独改阅需6小时。 (1)如果三位老师同时改阅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按照A、B、C、A、B、C…的顺序每人改阅1小时,则改阅完全部试卷需要多少时间? (3)如果调整(2)问中的改卷顺序,是否可以将改阅全部试卷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完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详解】略 2、A 【解析】已知
9、8x=,即=16,是比值一定,则x和y成正比例; 故选:A. 3、A 【详解】略 4、C 【解析】略 5、A 【解析】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26 30 【分析】由图可知,摆1个六边形要1×5+1=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要2×5+1=11根小棒;摆3个六边形要3×5+1=16根小棒;……;摆n个六边形要n×5+1=5n+1根小棒;令5n+1=151,可知n=(151-1)÷5;据此解答。 【详解】5×5+1=26(根) (151-1)÷5 =150÷5 =30(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图形与
10、数量之间的关系。 7、反 正 【解析】略 8、12 【详解】略 9、25 【解析】略 10、y x 正 【详解】根据条件可知x是y的7倍,所以最大公因数就是那个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那个较大的数。X和y的比值一定,所以x和y成正比例关系。 11、 圆的半径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cm 4cm 12.56cm 12.56 2m 4m 12.56m 12.56 【解析】【考点】圆、圆环的周长 12、30 420 【分析】(1)根据“两个
11、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求出最大公因数即可;(2)根据“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连乘积”求出最小公倍数即可。 【详解】因为A=2×2×3×5,B=2×3×5×7,所以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3×5=30,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2×7=420。 【点睛】 本题主要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3、1.6 【分析】设没湿部分的长度是x米,则两次浸湿部分都应是1.2米,两次共浸湿了1.2×2=2.4米,再由“没湿部分的两倍比全长少0.8米”可知,全长等于(2x+0.8)
12、米,依据竹竿全长相等,可列式为:1.2×2+x=2x+0.8,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没湿部分的长度是x米。 1.2×2+x=2x+0.8 2.4+x=2x+0.8 2x-x=2.4-0.8 x=1.6 【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用未知数表示出没湿部分,从而利用全长相等列方程解答。 14、109000000 10 【解析】略 15、1200千米 【详解】8 =8×60000000 =480000000(厘米) =4800(千米); 下午1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4个小时, 4800÷4=1200(千米/时); 答:这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 1200千米
13、. 故答案为:1200千米. 16、1:6000000 【解析】根据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1cm等于实际60km,所以数值比例尺是1:6000000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正确转换的知识点,难度系数 易. 17、南 西 【解析】北极星在天空的正北面,面对北极星就是面对正北面,后面是南面,左面是西面,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据此解答. 18、西 北 40 900 南 东 50 900 【解析】(1)以车站为观测点,科技馆在车站的西偏北40度分析900米处; (2)以科技馆为观测点,车站在科技馆的南
14、偏东50度方向900米处。 故答案为:(1)西;北;40;900;(2)南;东;50;900。 19、6 25 2 【解析】(1)甲数÷乙数=0.24,可以把甲数看作0.24,乙数看作1; 甲数:乙数 =0.24:1 =(0.24×100):(1×100) =24:100 =(24÷4):(100÷4) =6:25 (2)4x+7=21 4x+7﹣7=21﹣7 4x=2 4x÷4=2÷4 x=3.5 把x=3.5代人8x+( )=1可得: 1﹣8x =1﹣8×3.5 =1﹣28 =2; 所以,8x+2=1. 故答案为:6,25;2
15、.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9 ;0.4;13;1 【详解】略 21、x=、x=、x=、x= 【详解】解:x﹣=1- x-+=+ x= x-(-)= x-= x-+=+ x= -x= -x+x=+x +x= +x-=- x= x--= x--++=++ x= 22、(1)10;(2)13.5;(3) 【分析】(1)在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的计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在几个乘法算式相加的计算中,如果有一个因数是相同的,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即a×b+a×c=a×(b+
16、c); (3)在一长串的算式中,可以先化简,然后观察它们的规律,最后进行作答。 【详解】(1)÷[(-0.375×)×] =÷[(-)×] =÷[×] =÷ =10 (2)×2.25-225%+× =×2.25-2.25+2.25× =2.25×(-1+) =2.25×6 =13.5 (3)(1-)×(1+)×(1-)×(1+)×…×(1-)×(1+)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要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接着乘除,最后加减;计算时要注意细心。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
17、分) 23、 【解析】略 24、(1)如下图;(2)如下图 平行四边形画法不唯一 【详解】略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2900米 【解析】略 26、56吨 【详解】略 27、(1)无 (2)①实际比计划节约;②80 【详解】本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根据条件实际比计划节约,得出计划5份,实际4份;实际比计划节约占计划;实际是计划:4÷5=80%。 28、4分钟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鱼缸内的水面高为40cm时就能把这个假石山完全淹没,由此只要求出水面高为40cm时,鱼缸内的水的体积,再除以每分钟注水的体积,即可求出所需要的时间。
18、 【详解】50×20×40 =1000×40 =40000(立方厘米) 40000-4000=36000(立方厘米)=36(立方分米) 36÷9=4(分钟) 答:至少需要4分钟才能将假石山完全淹没。 【点睛】 解答此题要注意,鱼缸内水的体积是这个鱼缸内高40cm的容积减去假石山的体积,由此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注意单位名称统一。 29、97.3平方分米 【解析】提示:下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S=3.14×102+3.14×102×30=9734cm3=97.3dm3 30、(1)2小时 (2)7小时56分钟 (3)可以 【分析】(1)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
19、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时间,可得三位老师的工作效率,进而求得他们的效率和,用工作总量即单位“1”除以效率和即为工作时间; (2)如果按照A、B、C、A、B、C…的顺序每人改阅1小时,则每三小时三人能完成总量的(++),又1÷(++)=2 ,即两轮后还剩下全部的:1-(++)×2=,则A再做1小时后还剩下-=,B还需要÷×60=56分钟,所以共需要2×3+1小时+56分钟; (3)按C、B、A的顺序,2轮之后剩余工作量:1-(++)×2=,剩余工作量由C独做1小时后剩下:-=;最后剩余的工作量由B独做需要的时间:÷×60=24(分钟);所以共需要2×3+1小时+24分钟;与(2)中时间比较即
20、可。 【详解】(1)1÷(++) =1÷(++) =1÷ =2(小时) 答:如果三位老师同时改阅需要2小时。 (2)按照A、B、C、A、B、C…的顺序,两轮后剩余工作量为: 1-(+)×2 =1-2 =1- = 剩余工作量由A独做1小时后剩下: -= 最后剩下的工作量由B独做需要的时间: ÷×60 =×8×60 =56(分钟) 因此,总共需要的时间: 6时+1时+56分钟=7时56分钟 答:改阅完全部试卷需要7小时56分钟。 (3)按C、B、A的顺序,2轮之后剩余工作量: 1-(++)×2 =1-2 =1- = 剩余工作量由C独做1小时后剩下: -=; 最后剩余的工作量由B独做需要的时间: ÷×60 =×8×60 =24(分钟) 所以总共用的时间为: 6时+1时+24分=7时24分钟 7小时56分钟-7时24分钟=32(分钟) 故可以将改阅全部试卷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完成。 【点睛】 完成问题1、(2)时要细心,以每三小时的工作量为单位进行分析是完此类题目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