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苏州中学高考政治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的,唯物论,(二)唯物的,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辩证的,唯物论,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规律与人,(按规律办事,认识利用规律),(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2008江苏卷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
2、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B,C,D,(20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20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008江苏卷29)
3、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 B C D,D,C,B,(20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008广东卷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
4、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
5、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题,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2)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4)对这
6、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2008广东卷40)(17分),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
7、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2)结合材料3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7分),(1)参考答案,从材料l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
8、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发展观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矛盾观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辩证否定观创新,B,(2008江苏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上:“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
9、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0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B,C,D,C,(2008上海卷35)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0、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3)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4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2008海南卷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
11、善民生的关系。(8分),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2分),B,(2008全国卷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
12、人不可能没有缺憾,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A B C.D,C,“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B,(2008江苏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C D,C,(2008天津卷32)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
13、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2008广东卷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A,(2008海南卷21)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14、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C,2008北京卷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CD,(2008上海卷23)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
15、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2008江苏卷30)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C,B,(2008北京卷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16、配地位,A.B.C.D.,(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6分),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
17、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2008山东卷29),材料五: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7分),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
18、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2008天津卷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
19、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12分),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否定,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变,化。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
20、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同时辩证否定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6分),(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不仅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更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3分),题中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真理(含义、特点),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认识的特点),(2008宁夏卷,23,
2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B,C,D,D,(2008海南卷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D认识到的真
22、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A,D,(2008江苏卷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有条件的 客观的,A B C D,(2008广东卷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008广东卷24)
23、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C,D,(2008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
24、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2008全国卷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套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套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
25、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一)社会历史观,(二)价值观、人生观,(一)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历史的主体,1、地位(作用),2、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C,(2008上海卷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26、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2008全国卷3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27、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2008江苏卷),35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3
28、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P100-102,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008北京卷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A.B.,C.D.,B,D,某儿童滑冰不慎落入水中,有人和求救者讲价钱,给钱才救人;有人奋不顾身地跳入寒冷的水中,将儿童救出后悄然离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A B C D,用价值观、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知识分析先进人物事迹,如抗震救灾,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英模),道德模范等。,哲学答题注意点:,设问角度(两大板块六个角度),世界观对应方法论,表述必须到位,哲理的综合运用(挖掘材料),结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