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 压 氧 医 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周宏图,第一章 高压氧医学概论,一、高压氧的基本概念,大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附加压,(additional pressure),绝对压,(absolute pressure),高压氧的含义,常氧,高浓度氧,纯氧,高气压环境,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治疗,第一章 高压氧医学概论,二、高气压医学与高压氧医学,高气压医学的,起始与发展,现代,高压氧医学,高压氧医学在,我国的发展,高压氧医
2、学的,发展展望,第二章 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气体的基本,物理定律,一、气体的基本物理定律,(一),波义尔,-,马略特(,Boyle-Mariotte,)定律,(二),查理(,Charles,)定律,(三),盖,-,吕萨克(,Gay-Lussac,)定律,(四),理想气体方程,二、混合气体的,总压,与各组成气体,分压,的关系,道尔顿(,Dolton,)定律,(又称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二章 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气体的基本物理定律,三、,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一)气体、液体的性质决定了气体在液体中 的溶解度,(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三)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量与气体分
3、压有关,亨利(Henry)定律,(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量与气体和液体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四、气体的,弥散,第二章 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节,机体的呼吸生理,一、呼吸功能及其意义,呼吸功能,人体的,呼吸过程,:,外呼吸,(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组织换气),第二章 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理论,第四节 高压氧,对机体的影响,一、,神经系统,二、,循环系统,三、,呼吸系统,四、,消化系统,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一节 高压氧的治疗设备,医用,高压氧治疗舱,一、高压氧舱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一)高压氧舱的类型,小型高压氧舱,中型高压氧舱,大型高压氧舱,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
4、术,第一节 高压氧的治疗设备,医用高压氧治疗舱,一、高压氧舱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二)高压氧舱的,结构,及,舱内设备,(三)高压氧舱,操纵台、仪表及操舱系统,(四)高压氧舱舱房建造、设备布局与安装要求,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一节 高压氧的治疗设备,医用高压氧治疗舱,二、,空气供气系统,(一),空气压缩机,(二),储气罐,(三),空气净化设备,(四),管路系统,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一节 高压氧的治疗设备,医用高压氧治疗舱,三、,供、排氧系统,四、通讯、照明、空调与供电系统,五、医用高压氧舱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保养,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二节,高压氧治疗的操作技术,一、,单人纯氧舱的
5、操作规程,二、,多人氧舱的操作规程,三、,进舱病员(陪舱人员)须知,四、,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五、高压氧舱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规则,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三节,高压氧的治疗及护理,一、高压氧的治疗应用,(一)高压氧的,治疗常规,(二)高压氧,治疗方案的制订,(三),一般疾病的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四),特殊疾病的高压氧治疗方案,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三节,高压氧的治疗及护理,二、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一),护理人员的职责,(二)高压氧,治疗前的护理准备,(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四),陪舱制度,(五),高压氧舱内特殊病情的护理,及常见操作技术,(六)高压氧治疗室消毒隔离常规,(七
6、高压氧舱内消毒隔离常规,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三节,高压氧的治疗及护理,三、高压氧氧舱工作人员要求,(一)高压氧科室人员配备,(二)高压氧舱各岗位工作人员组成和上 岗资格规定,(三)氧舱医师职责,(四)氧舱护士职责,(五)氧舱设备技术员职责,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四节,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急症和禁忌证,一、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二、高压氧治疗的,急症适应证,三、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五节,高压氧的,毒副作用,一、,气压伤,(一),中耳气压伤,(二),鼻旁窦气压伤,(三),肺气压伤,二、,减压病,第三章 高压氧的治疗技术,第五节,高压氧的毒副作用,三、,
7、氧中毒,(一),肺型氧中毒,(二),脑型氧中毒,(三),溶血性氧中毒,(四),眼型氧中毒,大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单位面积所承受大气的重力,即称为大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通常所说的1个大气压是指当温度为0时,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所承受的大气重力,该海平面的大气压又称为“常压”,国际上压强的标准单位为Pa(帕,帕斯卡)1Pa=1N/m,2,=0.0075mmHg,,1个大气压=760mmHg=101.335kPa100kPa=0.1MPa,附加压,(additional pressure),压力表上所显示的压值,实际是附加于常压之上的
8、压值,故称为附加压(,additional pressure,),也称“表压”,绝对压,(absolute pressure),若不以常压为零点,而以真空为零点,所测定的气压值,则为绝对压(absolute pressure),如用大气压为单位,则记为“绝对大气压”(atmosphere absolute,ATA),简便公式:,表压值(单位:大气压),+1=,绝对大气压,或表压(,MPa,)值,+0.1MPa=,绝对大气压(,MPa,),在实际应用中,是表压(附加压)值还是绝对压值,往往需要具体标明,以免致误,常氧,(normal oxygen),在常压下呼吸空气,其中含氧21%,称为“常氧”
9、normal oxygen),高浓度氧,氧浓度超过21%,称为高浓度氧,或称“富氧”(enriched oxygen),纯氧,(pure oxygen),如氧浓度达到,100%,,则称为“纯氧”(,pure oxygen,),市场上供应的“医用氧”,其浓度为,99.299.5%,,可被视为纯氧,高气压环境,当机体处于容积固定的封闭环境(如加压舱、潜水艇等)内,被人工充气而使该环境内的气体密度、质量增加时,机体即暴露于高气压环境,高气压环境中的气体是被压缩了的气体,可以是含相应比例氧气的混合气体(如压缩空气或人工混合的高压混合气),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单纯的氧气,高压氧,(hyperbari
10、c oxygen,,HBO,),机体处于高气压环境中所呼吸与环境等压的纯氧,称为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常压下呼吸压力高于常压的氧气不能称为高压氧,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治疗,通过呼吸高压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该治疗方式,被称为“高压氧治疗”,在常压下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暴露在100%的氧环境下或呼吸纯氧,不能称作高压氧治疗,高气压医学,英国化学家Boyle(16271691)发现了气压与气体体积之间关系的定律(1662),Pol 和Wattelle(1854)明确了潜水员出
11、水后的特殊症状是由于加压后的减压所引起,因此采用重新回到压力下的措施借以治疗,这是加压治疗方法的起源,法国Pual Bert 在所著气压实验生理学研究(1878)一书中,综合阐明了高气压、气压变化、压力本身、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等引起的生理反应、病理变化;推荐在减压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氧气来促进机体内氮的排出,从而提高加压治疗的疗效,现代,高压氧医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荷兰医学专家Boerema根据其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倡导用高压氧处理临床疾患,其后30年左右的时间内,高气压医学中的高压氧临床应用,蓬勃发展成为高压氧医学(Hyperbaric Oxygen Medicine或Hyperb
12、aric Oxygenation Medicine,HBOM)高气压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高压氧医学在,我国的发展,1964年原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建成了我国第一台手术加压舱,结合低温开展了心脏直视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970年以后,上海市已有很多医、教、研单位先后建造了各种类型的加压舱,1988年,中华医学会总会成立了中华航海医学学会,并设立了高气压医学专业组,1993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高压氧学会,至2007年已分别在杭州、广州、青岛、福州、郑州、昆明、西安、海口、长春、桂林、成都和青岛等地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交流会议(第17次学术交流会议将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目
13、前开设高压氧治疗的医院逐渐增多,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高压氧医学课程,部分院校还招收、培养了研究生,高压氧医学的,发展展望,(1)总结高压氧治疗经验,进一步开拓扩大适应证,(2)加强高压氧医学临床、基础的科研工作,(3)对氧的毒性作用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4)注意总结高压氧疗效差或出现副作用的疾病的治疗情况,防止高压氧的滥用,(5)建立严密的治疗、操作规章制度,加强氧舱安全,(6)进一步提高氧舱的设计、建造水平,(7)开拓高压氧医学的应用领域,(8)加强高压氧医学的人才培养和高压氧专业的普及和发展,气体物理定律,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三个物理量都不变时,气体处于“稳定状态”,三个物
14、理量单独或同时变化或两个物理量变化均可引起气体状态的改变,一个量变化,其他两个量都不变化是不可能的,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变化导致的气体状态的改变是遵循相应规律的,这些规律被统称为气体物理定律,波义尔-马略特(Boyle-Mariotte)定律,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同它的压强成反比,其公式为:,P,1,V,1,=P,2,V,2,或,V,1,/V,2,=P,2,/P,1,式中:,V,1,初始体积,P,1,初始压强,V,2,末了时体积,P,2,末了时压强,由上式中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V,)和压强(,P,)的乘积是个恒量(,K,)其公式为:,PV=K,查理
15、Charles)定律,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其公式为:,P,1,/P,2,=T,1,/T,2,式中:,P,1,初始压强,P,2,末了时压强,T,1,初始绝对温度,T,2,末了时绝对温度,由此可见,装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容器在高温环境中,容器内的气压因温度升高而增大。,为了安全起见,装有高压气体的容器应禁止日晒或在高温处放置,盖-吕萨克(Gay-Lussac)定律,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同它的绝对温度成正比,其公式为:,V,1,/V,2,=T,1,/T,2,式中:,V,1,初始体积,V,2,末了时体积,T,1,初始绝对温度,T,2,末了时绝对温度,理想气体方程,一
16、定质量气体的初始状态(,P,1,、,V,1,、,T,1,)变为末了状态(,P,2,、,V,2,、,T,2,),其压强体积乘积与绝对温度的比值是个恒量。其公式:,P,1,V,1,/T,1,=K P,2,V,2,/T,2,=K,K,恒量,理想气体方程为:,P,1,V,1,/T,1,=P,2,V,2,/T,2,理想气体方程实际上是上述三个定律的结合,用一个公式表示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个量变化的关系,在高气压医学中的意义与三个定律相同,混合气体的总压与各组成气体分压,互相不起化学作用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由于各气体的分子运动而均匀混合,混合气体所产生的压强叫做总压,各组成气体单独占有同容器所产生
17、的压强叫做分压,道尔顿(Dolton)定律,当温度不变时,一种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成分气体分 压之和。其公式:,P=P,1,+P,2,+P,3,+P,n,式中:,P,混合气总压,P,1,、,P,2,、,P,3,、,、,P,n,各成分气体分压,气体分压公式:,P,x,=PC%,式中:,P,x,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气体分压,P,混合气体的压强(总压),C%,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气体百分浓度,气体的生理病理作用决定于气体分压值,而与其百分浓度和混合气总压无关,气体溶解于液体,气体与液体接触(或隔着半透膜)时,气体分子借分子运动而弥散入液体内的现象,称为气体溶解于液体,亨利(Henry)定律,气体在液体中
18、的溶解量与气体分压有关,分压越高,溶解量越大;分压越低,则溶解量越小,混合气体溶解于液体时,每一组成气体的溶解量与各自的分压成正比,而与混合气体的总压无直接关系,气体的弥散,一物体中的分子并不需要任何外力而只需自己的运动即可进入另一物体内,这种现象叫做弥散(扩散),气体的弥散速度主要受气体的分压、分子量或密度、溶解系数等因素的影响,气体总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弥散,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也越快,两者成正比关系,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弥散速度与它的分子量或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气体的弥散速度与气体的溶解系数成正比,气体在机体内的弥散过程是很复杂的,它除受上述几种物理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外,同时还
19、受血流量、弥散面等因素的影响,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是机体在整体协调下完成摄取氧气(O,2,)和排除二氧化碳(CO,2,)的活动过程,或者简括地表达为“机体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人体的呼吸过程,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1 外呼吸或称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或称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呼吸是由外呼吸、内呼吸和气体运输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而进行的完整过程。任一环节的障碍,都将影响机体与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外呼吸,外呼吸或称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换气:经过与组织气体交换过的血液循环到肺时,血中溶解气体与肺内自由气体进行交
20、换,即肺泡气中的气相氧溶解入血液;血液中的溶解相CO,2,向肺泡气中释放出,成为气相CO,2,,这个过程就是“肺换气”,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经过呼吸道(也称“气道”)通外界环境,借呼吸运动使外界气体进入肺(吸气)和肺内气体排向外界(呼气),即是“肺通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中的O,2,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溶解的量极少,仅占血液总O,2,的1.5%,结合的占98.5%左右,血液运输气体有两种方式:一是物理溶解状态的运输,二是化学结合状态的运输,两者都迅速可逆,并可互相转换,当溶解气体扩散离开血液时,化学结合的气体迅速分离转为溶解状态予以补充,化学结合的运输易受相应因素的影响而
21、失去其原有的运输作用,但溶解的气体量可随着气体压力的升高而呈线性地增加(Henry定律),较少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血液中化学结合氧的运输量部分或全部地缺失时,可提高吸入气体中的氧压,借溶解的运输氧量的增加而补足甚至替代化学结合的氧量,内呼吸,细胞与组织液进行包括气体在内的物质交换,组织液又与流经该组织的血液进行交换,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以及内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不以自由气体(气相)的形式进行,而以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状态(溶解相)进行交换,这些交换过程,称为“组织换气”或“内呼吸”,有时也将细胞利用,O,2,、产生,CO,2,的氧化过程也归入内呼吸,氧化-磷酸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是
22、特殊的生物化学能,必须由三磷酸腺苷(,ATP,)直接供应,ATP,含有高能磷酸键(,),当,ATP,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时,,所含能量供细胞,细胞始能维持其基本生理过程和进行各自的活动、表现相应的功能,的能量被用去之后,成为无机磷(,Pi,),,Pi,再获得能量成为,,与,ADP,结合成,ATP,ATP,在体内的含量并不多,须依赖“,ATP/ADP,循环”在不断的分解合成中维持一定水平,的形成,主要能源为食物的氧化,食物氧化并将所产生的能量结合于,Pi,而成,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连,人体是在肺内完成机体所需的气体交换,肺脏被认为是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
23、气体“交接”的场所,血液循环在机体内对有关物质运输的总功能中,对呼吸气体尤其是氧的运输占有首要位置,肺脏和血液循环对联系内环境与外环境起着绝对的重要作用,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变化,正常动脉血氧含量是物理溶解氧与Hb结合氧的总和,血液从肺携氧到组织,绝大部分是以Hb结合形式进行,很少量才是由物理溶解方式完成,血液中直接供给组织的氧是溶解氧,这是组织细胞摄取氧的必经途径,高压氧条件下,物理溶解氧量显著增多,因而很少Hb结合氧的解离,从而改变了氧离供氧方式,这是高压氧治疗的生理基础因素,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无需依赖Hb O,2,解离,仅靠物理溶解氧供应即可满足,常压下呼吸空气时,O,2,是由Hb(化学结
24、合状态)运输,高压氧下则是由血浆(物理溶解状态)运输,增加血氧含量,高压氧下,CO,2,滞留的生理作用,CO,2,是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维持着机体气体代谢的相对恒定,在高压氧条件下,血中PCO,2,升高,pH值向酸性偏移,平时只有20%的静脉血中CO,2,含量是由Hb来运输,H,2,CO,3,/HCO,3,系统和物理溶解两种运输途径仍起作用,分担了增加的CO,2,负担,故不致造成严重后果,高压氧下,CO,2,滞留的局部作用:,CO,2,可使局部血管和脑血管扩张,这将增加该区域的血流量,对机体有利,有效弥散距离,距毛细血管越近,组织氧分压越高;距毛细血管越远,组织氧分压越低,到达远处组
25、织细胞的氧量,可能仅能满足在正常情况下的所需量,从毛细血管起,至到达需氧量刚够的组织细胞的距离,称为氧的“有效弥散距离”(或“有效弥散半径”),人脑灰质毛细血管静脉端,常压空气条件下氧的有效弥散半径约为30,m,毛细血管距最远处脑细胞亦约为,30,m左右,毛细血管间间距约为,60,m。在,3ATA氧压下的弥散半径可达100,m左右,这就使得在一般常压下深达的组织细胞,可获得足够的氧的供应,增加组织储氧量,纠正缺氧,改善组织血供,增强微循环功能,高压氧条件下,供氧正常的部位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于局部受损缺氧,,CO,2,及一些代谢产物的潴流,导致病灶区域血管扩张,使受损缺血部位血流量并不减少
26、并且血液中氧含量明显增加,高压氧作用下,缺血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使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对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氧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所以,氧可以认为是一种广谱抑菌剂,高压氧抑制细菌作用的机理,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方面原因,非特异性原因是使巯基(,SH,)氧化为二硫基(,S,S,),而巯基是许多酶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使一些酶类灭活,代谢发生障碍,细菌的繁殖则受到抑制,特异性原因,如对厌氧菌,因其既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又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在高压氧下它既不能从代谢中获取能量,又不能除去有氧代谢的过氧化氢,使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厌氧菌在高压氧条件下不
27、能生长,这也是高压氧治疗某些厌氧菌感染疾病(如气性坏疽)取得显著疗效的原因,对体内气泡或禁锢于体内气体引起的疾病的,治疗作用,高压氧治疗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和空气栓塞症(,Air embolism,)取得显效已得到目前公认,其机理在于一方面加压治疗时压力作用,使体内已形成的气泡体积缩小和使气泡内气体压强升高,加快其溶入体液速度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氧取代氮,使体内氮张力迅速降低,气泡内的氮分压与体液中氮张力间的压差梯度加大,促使氮气溶解于血液或体液,并经肺脏或皮肤等排出,从而改善受压组织的供血、供氧,消除症状,使受损组织得以恢复,高压氧对机体的影
28、响,高压氧能明显地改变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高,血氧有效弥散能力增强,从而引起中枢神经、循环、呼吸、血液、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的变化,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压力、氧浓度和氧暴露时程,压力越大,氧浓度越高,氧暴露时间越长,变化就越明显,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高压氧下脑血流量减少,但脑组织及脑脊液的氧分压却增高,,因而可用于解除或减轻脑缺氧,从而恢复或改善脑的功能,循环系统,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高压氧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变慢,:,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提高,通过颈动脉体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呼
29、吸中枢,肺活量增大,:,因胃肠内气体受压缩,平静呼吸时肺的张开程度即较常压下为大,胸膜腔的负压也因此增大。由于肺可张开的幅度增大,肺容积随着增大,肺活量也就增大,呼吸阻力增加,:,高压氧下,吸入气体密度增高,气体在呼吸道内流动时的摩擦力(即肺的非弹性阻力)增大;同时胸廓扩大,肺容量增加,肺组织的弹性阻力也增大。故总的呼吸阻力显著增大,消化系统,对胃液分泌量的影响:,高压氧使胃粘膜基本功能增强,虽然胃的盐酸分泌增多,但高压氧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时疗效明显,促进肠道内气体的吸收,:,可用于治疗麻痹性肠梗阻、肠内囊肿病,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增加肝脏的血供和氧供,增强了肝细胞的解毒功能,高压氧治疗舱,
30、高压氧治疗必须将患者安置在高气压环境中进行吸氧。能造成这种高气压环境,并为患者提供吸入纯氧的设备,即医用加压系统设备高压氧治疗舱(简称“高压氧舱”),高压氧舱治疗系统由加压舱、操纵控制系统、空气供气系统、供排氧系统、加压舱的通讯、照明、空调、供电、安全等配套设备组成,通过控制台使加压舱同各有关设备结合成为完整的功能整体,加压舱是载人的压力容器,是由耐压材料制成的密封耐压舱室,是为治疗某些疾病而人为形成的高气压环境场所,小型高压氧舱,一、单人舱,仅能容纳一名病人,病人必须躺(或坐)在担架上推入舱内,1 单人空气舱:用压缩空气加压,病人在舱内通过面罩吸氧,2 单人纯氧舱:用纯氧直接向舱内加压,病人
31、呼吸舱内氧气,3 婴儿纯氧舱:是特殊的单人舱,舱体透明,用耐压的有机玻璃圆筒制成,专供无法使用面罩的婴儿吸氧,二、多人小型高压氧舱,一般指直径小于2.0m,定员少于6人的单舱式或双舱式氧舱。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或边远地区,中型高压氧舱,中型高压氧舱一般指直径大于,2.0m,,小于,3.0m,的氧舱,定员为,1224,人的双舱式氧舱,近年国内大部分新建的氧舱多为中型氧舱,双舱三门或四门式氧舱的过渡舱可兼作治疗舱用,所以既可主舱和过渡舱连通(即开舱间隔门),同时进行加压;也可在治疗人数较少或特殊病人(如传染病人)治疗时,单独使用过渡舱,中型高压氧舱的配套较完善,舱内设施不仅可满足常规吸氧治疗的要求
32、也具备抢救危重病人所必须的条件,可配备应急供氧系统、吸痰装置、医疗监护仪器(,EEG,、,ECG,等)的转换装置及电视监控系统等,大型高压氧舱,大型高压氧舱指直径大于,3.0m,,舱容,60m,3,以上,总定额人员超过,30,人的氧舱,通常是由几个舱组合成的舱群,如三舱七门式的高压氧舱,由于大型高压氧舱治疗人数很多,因而所配套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空调及氧气系统等应有比较高的要求,其控制系统宜采用遥控技术,用气动遥控或电动遥控,也可采用微机控制。为了在发生故障等情况下正常运转,这种控制装置还备有手动控制机构,高压氧舱的结构,氧舱结构:,高压氧舱大多采用钢质,呈圆柱状筒体,一般为卧式,常见的高
33、压氧舱为双舱三门式或双舱四门式,其容积较大的舱室为“主舱”(或称“内舱”),容积较小的舱室为“过渡舱”(或称“外舱”、“副舱”及“辅舱”),舱门 观察窗 递物筒 安全阀(超压泄放装置)应急照明系统,高压氧舱的舱内设备,加压、减压管路终端消音器,供氧系统的供气调节器、软管、三通、面罩和排氧装置,对讲系统的话筒和喇叭,吸痰装置的接口、应急呼叫装置的按钮,每个舱室还应配备专用的灭火器和舱内操作的应急泄压阀,大、中型高压氧舱内应设置一些观察仪表,如温度计、湿度计、时钟及环境压力表等,根据舱室空间大小,可设置应急医疗器械及药品柜,舱内设施应尽可能采用无毒阻燃涂料,装潢材料必须具有阻燃性,杜绝不必要的物品
34、高压氧舱操纵台、仪表及操舱系统,操纵台是氧舱重要的配套设施,操纵台面板上部配备有显示舱内压力、温度的仪表,舱内环境气体氧浓度的监测仪,压缩空气气源、氧气气源的压力表,供氧控制阀和供氧压力表,大、中型高压氧舱的操纵台上大多配备了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监视信号还可经同轴电缆传至医生值班室或办公室,使医生能及时了解、掌握舱内情况,舱内压力的控制实施手动操作,有的配备了遥控加减压系统,有些新建的大、中型高压氧舱中,采用了微机控制的自动加、减压系统及吸氧控制中心,可按预定的设置自动控制运行,空气供气系统,供高压氧舱内形成高气压环境的气体常用压缩空气,,高压氧舱须配设压缩空气的生产、储存、过滤、控制设备和显
35、示仪表,即空气供气系统,该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瓶)、空气过滤器、压力表、排气阀等,空气供气系统,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是生产压缩空气的动力机械,是空气供气系统中压缩空气气源的设备,储气罐:用以储存足够的压缩空气,保证在正常和应急的情况下,向高压氧舱提供足量的气体,空气净化设备:气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管路系统包括管道、阀件、减压器、消音器等,按流程需要把各设备、装置紧密地连接起来,供、排氧系统,供、排氧系统是高压氧舱中主要设备之一,由供氧系统和排氧装置两部分组成,还配备有对所用氧气的压力和舱室氧浓度监测的相应仪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的供氧已经逐步改用液态氧的方式,高压氧舱采用这种
36、方式更为有利,供氧系统由氧气瓶、汇流排、氧气减压器、控制阀、氧气压力表、供气调节器、软管及吸氧面罩等串接而成,排氧装置最常用的排氧方法为流量控制排氧法和自动控制排氧法,单人纯氧舱的操作规程,(一)加压前的准备,设备准备,病员准备,(二),升压,(三)高压下停留(,稳压,),(四),减压,(五),出舱后整理,设备准备,检查舱门是否密闭、舱体及观察窗有无裂纹,压力表、氧气瓶及输气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排气阀是否好用,照明、通讯装置性能是否可靠,如有故障应停止使用,在夏季或高温时舱内应有适当的降温措施,病员准备,不准携带易燃、易爆品入舱,不能穿尼龙、腈纶等化纤衣服进舱,人体不沾任何油脂(包括油膏
37、油脂),指导病员学会捏鼻鼓气动作,必要时可使用麻黄素滴鼻液,进舱前解大小便,升 压,通知病员作好准备,开始加压。,打开微量进气阀进行加压,初始阶段升速应缓慢,严格按0.01MPa/min的升压速度进行升压,当舱压升至0.02MPa时应进行舱内换气(称为“洗舱”),加压期间随时注意病员的反应,如有耳咽鼓管通气不良、疼痛,应减慢或停止加压,待咽鼓管开通、疼痛消失后再继续加压。,根据舱内温度高低及病员的感觉,控制制冷装置,高压下停留,(稳压),1 及时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每隔20min通风一次,防止舱内二氧化碳积聚,2 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5%。,3 随时注意舱内病员有无不适反应,减 压
38、高压下治疗结束开始减压,减压前应先通知病员作好减压准备,打开排气阀进行减压,按照预定的减压方案进行停留,作好记录,经常询问病员有无不适感,当舱压降至常压,即直到压力表显示已降至“0”时才能打开舱门,让病员出舱并询问感觉,填好治疗记录,出舱后整理,整理舱内各种用品,舱内如有冷凝水,应放空擦净,关闭控制台各种开关按钮,关闭总电源,排除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及隐患,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多人氧舱的操作规程,(一)加压前的检查和准备、升压、稳压、减压以及出舱后的整理同单人纯氧舱,(二),过渡舱的操作,(三),递物筒的操作,过渡舱的操作,通常大、中型高压氧舱均设有过渡舱,以用来在高气压下进行人员或大型医疗
39、器械进出高压氧舱的舱室,医生会诊或调班须进入治疗舱时,可先进入过渡舱,关闭过渡舱舱门后,加压,待压力与主舱相等,打开两舱的舱间门,人员即可进入治疗舱,医生或调班人员出舱,应先将过渡舱加压至治疗舱压力,然后打开两舱的舱间门,人员进入过渡舱,再关闭舱间门,最后过渡舱按规定的减压方案减压至常压,人员即可出舱,递物筒的操作,高压氧舱在高压下停留期间,如要将小型医疗器械、药品、饮食、便溺等体积较小的物品传入或传出时可通过递物筒进行,递物筒的操作如下:,(1),由舱内向舱外传递,(2),由舱外向舱内传递,递物筒的操作,由舱内向舱外传递,关好递物筒外盖及平衡阀,由舱内人员打开内盖平衡阀,向递物筒加压,打开递
40、物筒内盖,放入物品,关闭内盖并锁紧,关闭内盖平衡阀,通知舱外人员内盖已关闭,可以向筒内取物,舱外人员打开外盖平衡阀放气,打开外盖并取出物品,关闭外盖及外盖平衡阀,递物筒的操作,由舱外向舱内传递,关好递物筒内盖及内盖平衡阀,由舱外人员打开外盖平衡阀放气,打开递物筒外盖,放入物品,关闭外盖并锁紧,关闭外盖平衡阀,通知舱内人员外盖已关闭,可以向筒内取物,舱内人员打开内盖平衡阀向筒内放气,压力平衡后,打开内盖取物,关闭内盖及内盖平衡阀,进舱病员(陪舱人员)须知,进舱前先将高压氧治疗卡交值班医生进行登记,并带上本人吸氧面罩,进舱前交出打火机、火柴及其它火种,交出易被压力损坏的物品,如手表、钢笔等,进舱前
41、先换上全棉外衣,解好大、小便;进舱后按指定位置就坐,加压时注意不断做开张咽鼓管的动作;如有不适,及时向舱外报告,稳压吸氧时应戴好吸氧面罩,认真吸氧,不可熟睡,未经允许不可乱动舱内设备;如有不适应及时通过对讲电话向舱外报告,不可任意拍打(或敲击)舱内仪表及观察窗等,减压时注意保暖,不可将裸露的身体靠于舱壁,不要屏气,在舱内不得随意吐痰、乱丢杂物,以保持舱内清洁卫生,因故不能按规定时间前来治疗时,应事前向值班医生申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对进舱人员详细介绍进入高压氧舱治疗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交出一切易引起明火的火种(如火柴、打火机、电动发火玩具等),严格控制舱内氧浓度不超过25%(新国标23%),加
42、压前需检查压力表的表阀是否完全打开,以免影响舱内压力的正确指示,控制加压速度,当舱内人员有不适时暂停加压或适当减压。待好转后,继续加压,加压过程中发现压力表有凝象时应及时停用,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舱内配备的灭火设备,要求使用高压的纯净水,高压气源应是对人无害的气体。不得用二氧化碳及四氯化碳灭火器,未按纯氧舱的要求设计的加压舱,不得作纯氧舱使用,高压氧的治疗常规(1),氧舱医师确诊所患疾病为高压氧治疗适应证,氧舱医师负责决定每位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疗程,氧舱医师于病员每次进舱前,必须询问其身体状况,氧舱医师或护士于病员进舱前,必须向其交待高压氧治疗三个阶段(加压、稳压和减压)的注
43、意事项,氧舱护士或医师于病员进舱前,必须教会其开张咽鼓管的方法,并令其交出各类火种和解好大、小便,氧舱护士于开舱前,必须作好氧舱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与设备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准备供气,高压氧的治疗常规(2),氧舱护士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正确操作氧舱操纵台上的各种阀门和仪表,氧舱护士(或医师)在高压氧治疗全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了解舱内病员情况,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并作好记录,氧舱医师(或护士)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必须了解病员对治疗的反应,以便掌握治疗进程和总结经验教训,氧舱护士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氧舱清洁消毒,关好进气阀和有关仪表,打开排气阀和舱门,危重病员进舱,必须有医护人员陪舱,并
44、带入必要的检查急救器械和救治药物,高压氧的治疗常规(3),氧舱医师(或护士)于病员进舱前,对舱内需要输液的输液装置和留置的引流管作好特殊处理,氧舱护士(或医师)对身体虚弱、呼吸无力的病员,可采用主动供氧的方法给其供氧,但此时要加强对舱内氧浓度的监测和加强通风,不得将空气舱作为纯氧舱使用。进入纯氧舱治疗的病员必须穿着全棉衣服,氧舱医师、护士和设备技术人员,在氧舱使用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做与治疗无关的事情,氧舱必须按国标要求作定期检修,有关设备仪表必须及时检验或更换,氧舱及有关设备仪表不得带病工作,在有压力负荷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有关设备、阀门和仪表的装拆和检修,高压氧治疗方案的制订,基本原则,
45、高压氧治疗的方案,实际上是所用氧的压力,-,时程-治疗“剂量”,压力的选择,吸氧时间与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年龄与体质确定治疗方案,:,由于高气压下机体代谢率加快,加上吸排氧装置对呼吸的阻力,高压氧治疗时体力消耗较大,因此对年老体弱者宜采用压力低、吸氧时间短的治疗方案,同时各疗程之间应休息,35d,后再继续治疗,高压氧治疗压力的选择,为了保证获得高压氧的有利效应,氧压必须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并且在有“高氧效应”的范围内,氧压不宜偏高,高压氧环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动脉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在,0.2MPa,氧压下脑血流量下降,21%,;压力超过,0.2
46、5MPa,,脑血流量下降达,23%25%,压力不够高时会失去使用高压氧的意义,,,高压氧治疗采用的氧压以,0.20.25MPa,为宜,高压氧治疗吸氧时间与方法,临床上使用的高压氧治疗方案,在吸氧时间上大都采用每进舱一次吸氧总时间为,80min,左右,为防止氧中毒,将吸氧时间又分为两次以上,间歇期中呼吸压缩空气的目的是利用舱内空气中的氧压降至非中毒水平,以中断氧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并向正常状况恢复。这种方法称为间歇吸氧法,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间歇吸氧法,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不同病种与治疗方案,病种不同,机体缺氧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制定的治疗方案应有针对性,对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应采用较高压力
47、的治疗方案,以求尽快纠正机体的缺氧状态,挽救生命或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可采用,0.25MPa,,甚至,0.3MPa,或更高(如气性坏疽、减压病)压力,对一般慢性缺氧性疾病,可采用,0.2MPa,氧压治疗方案,治疗次数应视病种及病情恢复程度而定,高压氧治疗方案通常采用每日一次的方法,特殊情况,如气性坏疽可采用三日七次治疗方案,一般疾病的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单人纯氧舱治疗方案,(,1,),1.5ATA,吸氧,100120min,(,2,),2.0ATA,吸氧,80100min,(,3,),2.5ATA,吸氧,6080min,(,4,),3.0ATA,吸氧,4060min,空气加压舱治疗方案,(,1
48、1.5ATA 5060min2,吸氧,1015min,吸空气,(,2,),2.0ATA 4050min2,吸氧,1015min,吸空气,(,3,),2.5ATA 3040min2,吸氧,1015min,吸空,(,4,),3.0ATA 2030min2,吸氧,1015min,吸空气,特殊疾病的高压氧治疗方案,减压病治疗方案,气栓症治疗方案,:用空气加压至6.0ATA,停留30min后减压至2.8ATA间歇吸氧,气性坏疽治疗方案,:目前普遍采用国内外通用的3.0ATA的“三天七次”法,即第一天3次,第二、三天各2次,以单人纯氧舱为佳,破伤风治疗方案,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案,急性骨髓炎治疗方案,
49、2.0ATA,吸氧,120min,,每天,12,次,治疗总时间为,80120h,放射性骨坏死治疗方案,:2.0ATA,每次吸氧90min,共治疗80120h,皮肤热烧伤治疗方案,减压病治疗方案,(,1,)方案:即,2.8 ATA,间歇吸氧方案,(,2,)方案:即,2.8 ATA,间歇吸氧方案,(,3,)方案:即,4.0 ATA,间歇吸氧方案,(,4,)方案:即,6.0 ATA,间歇吸氧方案,(,5,)方案:即,8.0 ATA,间歇吸氧方案,(,6,)方案:即,10.0ATA,间歇吸氧方案,(7)方案:即11,.,0ATA间歇吸氧方案,破伤风治疗方案,(,1,)在,3.0ATA,下停留吸氧,
50、60min,后,减压至,2.5ATA,再停留吸氧,60120min,(,2,)在,2.5ATA,下吸氧,60120min,(3)新生儿治疗在1.51.7ATA下停留吸氧60120min,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案,(,1,)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用,2.8ATA,,吸氧,20min,后改用,1.9ATA,,吸氧,57min,治疗方案,(,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用,2.8ATA,,吸氧,20min,后改用,1.9ATA,,吸氧,46min,治疗方案,(,3,)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用,2.8ATA,,吸氧,20min,后改用,1.9ATA,,吸氧,30min,治疗方案,上述为,Sasaki,(,1975,)根据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