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格心理学,心理与心理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指心理的个体独特性,心理学原理和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解个体的工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章 人格概述,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本意“面具”,两层意思:,面具外显的角色,面具下内隐的部分,人格的基本涵义,“人格”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本意指面具。面具是随人物角色不同而变换,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心,理学用
2、面具转意为人格,人格包含两层意思:,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言行,为人格的“外壳”;,2 个人蕴藏于内的人格特点,即“面具”背后掩盖着的自我,即人格的“内在品质”。,中文中“人格”的起源,人格的“格”字的字形在中文里面的演变是非常有意思的。,甲骨文里面没有“格”字,只有“各”字,它,是后来演变成的一个形声字,。,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人格的定义:各自定义,人格是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特有整合。,人格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定义的不同反映了心理学家对人格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以及他们所采用的研
3、究方法的不同,综合各种定义,人格的内涵为:,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人格的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2,人格的稳定性,(1)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2)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 人格的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活与教育环境形成独特的 心理特点,4 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能力、思想、感情与行为的独特模式。,影响人格的因素,遗传的因素,
4、生理因素:脑 身体外貌与人格,成熟,环境,家庭,教育,文化,与 人 格 有 关 的 概 念,个性、气质、性格与人格概念紧密但易混淆,个性,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动力特征。,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第二章 关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学科,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事实与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人格结构,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5、特质”“类型”“自我”“需要”,(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三)人格发展,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四)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应。,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个性是人格的独特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个性、气质、性格都包括在人格内涵之中,人格评鉴方法,心理生理学技术,自陈量表,行为评鉴,投射技术,搜集资料的方法:,人格研究的资料来源可以分为,L、O、T、S,四种类型。(可以记为,lost),L(life),资料;,O(observation)
6、观察,T(test),测试或实验程序;,S、(self report),即自我报告资料,人格具体研究方法,现场研究;,实验法:假设检验方法,1 理论与假设,2实验变量,3 操纵的与非操纵的自变量,4 事前预测与事后认识,5 重复实验,准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访谈法;,人格评价,1 信度 2 效度,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关于人性的回答,遗传和环境的作用,自由意志还是决定论,意识决定还是无意识决定,时间对行为的影响,人格研究的范型,范型:一套科学习惯,指某一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在一定时期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研究者暗暗规定了该领域研究应研究什么问题及用什么方法。,人格心理
7、学是一门多范型的科学,人格的临床研究,人格的相关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七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学派),特质理论流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人格流派差异,人格流派差异在三个方面具有观点差异从而显示出流派区别,意识潜意识,遗传环境,决定论,自由意志,一、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生平:布鲁尔、沙科,弗洛伊德的人性观,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但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人有两类本能:,生本能(性本能):,一切与保持(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力必多),
8、死本能(攻击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塔那托斯),(,二)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早期观点,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前意识:个体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潜意识: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活动现象,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弗洛伊德的后期观点,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个体生来时的心理状态,由原始本 能组成。,自我:由本我分化出来,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是父母、社会向 个体灌输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的人格结构。,冰山喻,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前意识,Memories,:愿意追忆的
9、内容,小学某姓同学(中性),外婆的澎湖湾(正性),大老总吹童年苦难(负性),Stored knowledge,招之即来的内容,体验,无意识,一般否认的内容,一律否认的内容,恼羞成怒的内容,三“我”,三“我”与三“意识的,关系,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我关系,一仆二主,发展自我的自觉意识由此显得重要。,三“我”与三“意识的关系,1-2,三“我”与三“意识的关系,2-2,本我(,Id,),生物学意义上的,最初始的力量,无意识的,享乐的,极端自私的,多半是做坏事的,自我(,Ego,),认知意义上的,理智的力量,自觉意识的,世故的既控制又满足本我,遵循现实
10、原则的,多半是道德的,超我(,Superego,),社会学意义上的,德性的力量;道德的底线,兼具意识与无意识的,有良心的:(,1,)自谴;(,2,)奉献,遵循道德原则的,完全是道德的,三,、,焦虑及其表现,(一)焦虑类型,何谓焦虑(,p224,),三种,焦虑,(二)心理防御机制,什么是,(,p224,),的共同特性,(,p224,),种种,焦虑,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焦虑与恐惧不同,焦虑的三种类型,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道德型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而产生的罪恶感和羞
11、耻感。,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压抑,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移情,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自居作用,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升华作用,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6.,投射作用,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7.文饰作用,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酸葡萄作用 甜柠檬作用,8.反向作用,为了掩盖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9.固着作用,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10.
12、退化作用,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四、,人格动力,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趋力,决定与影响着人的心身活动态势。,本能的根源:个体的需要或冲动,本能的目的:内在和外在目的,本能的对象: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及采取的手段。,本能的动能:本能所具有的力度或强度。,五、,人格发展,个体所经历的心理性欲阶段:,口唇期(口腔期)(0-15岁),摄入-获得 吸吮-坚韧 撕咬-破坏 吐出-排斥,紧闭-拒绝,2.肛门期(1-3岁),学会控制排泄过程,使之符合社会要求,3.性器期(3-岁),了解两性器官与性别差异,存在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产生阉割焦虑),4.潜伏期(6-12
13、岁),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时期,5.生殖期(青春期),两性意识萌动,人格适应,适应的性质:个人的完善和健康,取决于人格各部分的和谐一致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协调。适应不良的产生源于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挫折。,神经官能症是个体在童年期没有解决的创伤和“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的外在显露,(,五),精神分析的诊治,了解无意识的内容,梦的解释,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象征行为,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霍妮的社会文化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一、荣格的生平,我的一生就是潜意识自我实现
14、的故事,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灵魂)由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意识:人格结构中能够被直接知晓的部分,个人潜意识: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再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组成。各种情结,集体潜意识:人类种系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沉积物,由原型构成: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暗影、自身,三、人格动力,力比多:人格的动力是一般生物的心理能量。它在人格系统中的分配符合等值原理和熵原理,等值原理:每一个人能应用的力比多是固定的,如果它被投入人格系统的某个结构,那么会在其他结构中显示出来,熵原理:心理能量总是倾向于从高能量的心理结构向低能量的
15、心理结构转移,直到能量趋于均衡,四、心理类型,两种态度:内倾外倾,四种机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形成八种人格类型:,思维外倾型:按照固定规则行事,客观冷静,善于思考问题但固执己见,感情受压抑,情感外倾型:极易动感情,外界的细小变化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多愁善感,寻求与外界的和谐,爱交际,思维受压抑。,感觉外倾型: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情感浅薄,沉溺于各行嗜好,直觉受压抑,直觉外倾型:作决定不是根据事实,而是凭预感,异想天开,喜怒无常,好改变主义,富于创造性,对自己许多潜意识的东西了解很多,感觉受压抑。,思维内倾型,情感内倾型,感觉内倾型,直觉内倾型,阿德勒的
16、个体心理学,人格发展的动力:克服自卑、寻求优越、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自卑感:起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补偿:补短、扬长、超补偿,自卑情结:自卑感过于强大,成为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障碍力量和破坏力量,寻求优越:,优越情结:一心一意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社会兴趣:,生活风格:个体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评鉴生活风格:出生顺序、最初记忆、梦的解释,根据社会兴趣,可以把生活风格分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躲避型,社会利益型,霍妮的社会文化理论:,神经症的起因:基本敌意与基本焦虑及其泛化,控制基本焦虑的十种策略:,对友爱和赞许的精神
17、病性需要,对求助于人生伴侣的精神病性需要,对自己狭隘生活圈子的精神病性需要,对权力的精神病性需要,对剥削别人的精神病性需要,对社会承认的精神病性需求,对个人景仰的精神病性需要,对个人成就的精神病性需要,对自足和独立的精神病性需要,对完善和完美无瑕的精神病性需要,人际交往的三种类型,接近人,远离人,反对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同一性理论,一、生平,二、自我心理学,.,自我对健康成长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自我的自主性对人格有重要的影响,3.人格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4.人格发展过程经历八个阶段,即心理危机,5.心理危机解决标志前阶段向后阶段
18、的转化,6,提出“同一性”概念,最重要的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不信任,自主性羞怯和疑虑,主动性罪疚感,勤奋自卑,同一性角色混淆,亲密孤独,繁殖停滞,自我完善绝望,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一、沙利文的生平,二、主要观点(人际关系理论),1 人格的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 人格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和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3 人格能量:动能(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使人际关系 特征化的能量转换结构),4 最早提出了,人格意象,有生理区域动能、人际动能、自我动能,4人格发展的七个阶段,。,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论,一、生平,二、主要观点,1 人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2 人性的最基本特征是自我实现倾向,3 若不能以某种方式得到满足,就会精神失常(焦虑),4 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5 战胜无能和焦虑的策略:权威主义、破坏、“自动舒适装置”,五、精神分析理论的评鉴技术,个案法心理传记法自由联想法梦的解释 梦的内容:显性梦境 潜性梦境梦的过程:压缩、相反机制、象征化、次级精致化梦的解释:移情过失分析投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