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玉溪市澄江县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亮亮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常识科96分,他三科平均成绩是( )分。 A.93 B.92 C.62 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 )。 A.扩大1000倍 B.缩小1000倍 C.缩小3倍 3.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那么另一个角一定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4.小华练习骑自行车,速度大约是12千米/时,她每分大约行( ) A.0.2千米 B.5千米
2、 C.2千米 D.0.5千米 5.50减去25的差乘20加上16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50-25)×20+16 B.(50-25)×(20+16) C.50-25×20+16 D.50-25×20+16 二、认真辨析,我会判。(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0.2和0.20的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________) 7.三根长度为1cm、5cm、6cm的木条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________) 8.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______. 9.在72后面添上8个0,这个数就是72亿。 (______
3、 1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____) 三、仔细观察,我会填。(每题 2 分, 共14 分) 11.从长度为10cm、7cm、6cm、3cm的四条线段中选择合适的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或(___________)cm。 12.由1个十,3个一,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 13.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1个头,从下面数,有28只脚。鸡有(_____)只,兔有(_____)只。 14.比大小(填“<”、“>”、或“=”) 2.66(___)2.65 2.05(__
4、2.50 9.36元(___)9元6角3分. 7.19(___)71.9 9.4×0.9(___)9.4 99.24÷1(___)0.9924×1. 15.比大小,用>、<或=. (1)0.75________0.8 (2)0.56×10________5.6 (3)7.82________7.82×1.4 (4)6.04________6.004 (5)5.94+0.1________5.1. 16.一个数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 ,最小是_________。 17.最小的一位小数是(__________
5、它里面有(___________)个0.001。 四、认真细致,我会算。(每题6分,共18分) 18.直接写出得数. 18.3-5= 7.4+8= 62+4.9= 87×9×0= 4.8×5= 2.3×0.3= 0.7×0.09= 0.35+0.42= 19.用竖式计算。 340×71= 185×36= 3000÷70= 20.下边4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算式:(______)。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每题 4 分
6、 共 12 分) 21.连一连。(将结果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32+87+68 89+(206+194) (206+89)+194 300-(26+54) 300-26-54 40×(60+40) 40×60+40×40 125÷(5×5) 125÷5÷5 87+(32+68) 22.连一连。(把4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它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3.连一连. 六、生活问题,我会解。(每题 6 分, 共 36 分) 24.100千克海水可制盐3.01千克,照这样计算,1吨海水可制盐多少千克? 25.三年级小朋友聪聪一家六人去“
7、柯岩一日游”,景区推出了以下两种价格方案。 请你算一算,按那种方案购票比较合算?一共要多少元钱? 26.吴江有一所小学新建了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24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27.姜老师给同学们买礼物。1.8元的礼物买了22份,2.4元的礼物买了18份。 (1)姜老师买这两种礼物一共花去多少元? (2)姜老师带了100元钱,用余下的钱买25份0.6元的礼物,够吗? 28.四年级助残日捐款307.5元,五年级比四年级少49.7元,两个年级共捐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8、分) 1、B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求出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总成绩,再加上常识科的成绩求出三科的总成绩,进而根据“总分数÷科目数=平均数”解答即可。 【详解】(90×2+96)÷3 =(180+96)÷3 =276÷3 =92(分)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可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A 【分析】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可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详解】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
9、律。扩大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缩小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3、A 【详解】平角是180度,其中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用“180﹣钝角”所得的角的度数小于90度,所以另一个角是锐角; 故选:A。 4、A 【解析】因为小华的速度为12千米/时,所以为一小时行驶12千米,即60分钟行驶12千米,那每分钟行驶12÷60=0.2千米. 5、B 【分析】50减去25的差为50-20,20加上16的和为20+16。求“差”与“和”的积,就是用50-20乘20+16。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可知,先乘除后加减。故算式需添上小括号。 【详解】有分析可知,列式为(50-25
10、×(20+16)。 故答案为:B 【点睛】 读懂题意,然后再列式。小括号必不可少。 二、认真辨析,我会判。(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 【分析】(1)根据小数的性质进一步判定大小解决问题; (2)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只要看最后一个数字在什么数位,知道这个数位上对应的计数单位即可。 【详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0.2=0.20,大小相等; 0.2的意义是表示2个0.1,0.20表示20个0.01,计数单位不同,意义不同; 所以,0.2和0.20的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
11、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弄清楚数字所在的数位以及对应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5=6,则三根长度为1cm、5cm、6cm的木条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常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8、√ 【解析】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 9、√ 【解析】略 1
12、0、√ 【解析】略 三、仔细观察,我会填。(每题 2 分, 共14 分) 11、23 16 【分析】 根据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选择符合的数据即可。 【详解】 选择10cm、7cm、6cm或7cm、6cm、3cm; 所以周长是10+7+6=23(cm)或7+6+3=16(cm) 故答案为:23;16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明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13.05 【分析】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再依次写出小数部分各个数位上的数。 【详解】
13、由1个十,3个一,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13.05。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写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8 3 【解析】略 14、> < < < < = 【详解】试题分析:(1)(2)(4)按照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即可. (3)首先把9元6角3分化成9.63元,然后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即可. (5)一个非零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据此判断即可. (6)首先求出每个算式的结果,然后按照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即可. 解:根据分析,可得 (1)2.66>2.65 (3)2.05<2.50 (5)
14、9.36元<9元6角3分. (4)7.19<71.9 (4)9.4×0.9<9.4 (6)99.24÷1=0.9924×1 故答案为>、<、<、<、<、=.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以及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2)此题还考查了元、角、分间的换算,注意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5、< = < > > 【解析】(1)(4)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
15、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据此可解答;(2)(5)先计算左边,再比较大小;(3)7.2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7.2.本题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大小的比较应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16、54999 45000 【分析】一个数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5万,说明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最大是千位上的数舍去得到,舍去的数中4是最大的,百位、十位、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9即可,因此最大是54999;这个数最小是千位上的数进一得到的,进一的数中5是最小的,百位、十
16、位、个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0即可,因此最小是45000。 【详解】一个数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54999,最小是45000。 【点睛】 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17、0.1 100 【解析】略 四、认真细致,我会算。(每题6分,共18分) 18、13.3 15.4 66.9 0 24 0.69 0.063 0.77 【详解】略 19、24140;6660;42……60 【分析】整数乘法法则:从个位乘起,依次
17、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340×71=24140 185×36=6660 3000÷70=42……6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运用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0、(9÷3)×(7+1)=24 【分析】4张扑克
18、牌上的点数分别为3、1、7、9。24由3乘8求得,3由9除以3求得,8由7加1求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1、7、9这4张扑克牌,经过算式(9÷3)×(7+1)=24才能得到24。 故答案为:(9÷3)×(7+1)=24。 【点睛】 观察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和小括号的计算方法解答。先分析24由哪两个数求得,再分析这两个数又是分别由哪两个数求得。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每题 4 分, 共 12 分) 21、 【分析】先观察运算符号,再观察数据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判断哪两个式子相等,连起来。 【详解】观察左边32+87+68与右边87+(32+68)利用加法交换律和
19、加法结合律结果不变,所以相等;观察左边(206+89)+194与右边89+(206+194)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结果不变,所以相等;观察左边300-26-54与右边300-(26+54)利用减法的性质,所以相等;观察左边40×60+40×40与右边40×(60+40)利用乘法分配律,所以相等;观察左边125÷5÷5与右边125÷(5×5)利用除法的性质,所以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判断时注意根据运算符号和数据特点进行判断。 22、 【分析】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
20、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3、 【解析】略 六、生活问题,我会解。(每题 6 分, 共 36 分) 24、30.1千克 【分析】1吨=1000千克,先计算出1千克海水可制盐的千克数,再乘以1000即可解答。 【详解】1吨=1000千克 3.01÷100×1000 =0.0301×1000 =30.1(千克) 答:1吨海水可制盐30.1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5、方案二合适, 600元 【分析】方案一:算出四个大人花的钱120×4=480(元),再算出两个儿
21、童花的钱80×2=160(元),把他们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多少钱。方案二:算出6人一共花多少元,6×100=600(元),再去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方案一: 120×4+80×2 =480+160 =640(元) 方案二:6×100=600(元) 640>600 答:选方案二合适,一共需要600元。 【点睛】 理解将儿童、大人分别计算门票价格再相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480张 【详解】【分析】因为一幢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个教室,可以求出共有多20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4张课桌可以求出共有课桌数20个24。 【详解】4×5×24
22、 =20×24 =480(张) 答:一共需要480张课桌。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用连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7、(1)82.8元 (2)够 【分析】(1)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两种礼物各花了多少元,然后两者相加即可求出姜老师买这两种礼物一共花去的钱; (2)姜老师带的钱-买这两种礼物一共花去的钱即为余下的钱;再求出25份0.6元的礼物的钱,两者比较,据此判断够不够。 【详解】(1)1.8×22+2.4×18 =39.6+43.2 =82.8(元) 答:姜老师买这两种礼物一共花去82.8元。 (2)100-82.8=17.2(元) 25×0.6=15(元) 因为15元<17.2元,所以用余下的钱买25份0.6元的礼物,够。 答:够。 【点睛】 此题主要根据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8、565.3元 【解析】307.5-49.7+307.5=565.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