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42KB ,
资源ID:12268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268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宜兴市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宜兴市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1、宜兴市11校之学校文化建设的调研分析报告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场以学校文化变革为核心的静悄悄的革命,伴随着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例如在美国,克拉克(Paul Clarke)、霍德(Shirley M. Hord)、罗伯茨(Sylvia M. Roberrs)等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带领许多中小学进行着“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研究,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简称PLC),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2010年11月11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会同宜兴市教育局对宜兴市学校文化建设进行

2、现场考察和调研。调研组专家参观了宜兴市太华中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太华小学的“竹文化实践基地”,并在太华小学召开了“无锡市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听取了江苏省宜兴中学等11所中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汇报。为了提高这次学校文化建设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教研中心前期预设了对学校文化建设要义的理解、对学校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对学校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对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的设想等四个研讨专题。现将这次考察和调研、以及学校文化比较的相关情况,简要介绍并分析报告如下:一、宜兴市教育局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行政推动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宜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介绍了宜兴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行政机制、推进措施和实践成效。

3、在2007年4月,宜兴市教育局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推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特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宜兴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教字200723号,以下简称“意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基层学校,指示“文化立校”、“文化化人”的教育发展价值,指导中小学自主创新地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和古典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校本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意见从“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论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

4、设核心概念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认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是打造宜兴教育品牌、促进宜兴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文化价值的表述很清晰。意见提出了宜兴市中小学校园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学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等六大基本原则。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文化工程。宜兴市教育局根据本市教育实际和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非常而翔实,具体内容为: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2努力培育校园精神;3建设

5、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5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关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节,指导性极强,易于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可行性地实践和操作。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中小学可从实际出发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文体艺术汇演;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和机动课时,开展唱100首好歌、看100部好电影、读100个好故事、诵记100条格言“四个一”活动;开展每学年至少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游览一次家

6、乡名胜古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参加一次实践成果展“五个一”实践活动;开展建设“书香社区”、“书香学校”,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提倡学生每年读五至十本名著,读一至二部名人传记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童谣和儿童诗歌具有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点,内容健康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参与进来,自编自制,广泛传唱。积极开展儿童歌曲、小话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活动。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等主题,组织中

7、小学生编创、演唱儿童歌曲,开展小话剧、舞台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也可以开展经典古诗文、美文的诵读活动积极开展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的制作比赛活动。围绕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制作介绍、宣传其内容的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并进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评比为了保证各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宜兴市教育局制定了扎实有力的六大主要保障措施,即:健全机制,全面推进;整体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管理,重在育人;适当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和评估;广大中小学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一把手负总责,要亲自抓。要求各中小学加强

8、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利用好深厚的传统底蕴,打造学校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铸造“教授之乡”亮丽的教育品牌,促进宜兴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宜兴市中小学非常重视利用本土资源,以校本课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是充满着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学校教育是指向明天发展的事业。任何阶段的学校教育给予学生最深刻的影响不是在学校中传授的知识或信息,而是学校文化对学生一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影响。宜兴市中小学以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省示范初中和星级高中为载体,积极重视有教育品牌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教育成效。与会交流的宜兴市中小学校对于学校文化的内

9、涵和结构都有相当的研究,其实践建设成果精彩纷呈,教育绩效是显著有效的,主要凸显如下五大特点:一是利用地域物产资源,建设环境文化;二是重视学校标识设计,创新濡染文化;三是吸纳传统文化内涵,浸润涵育文化;四是探索课题推进策略,提升科研文化;五是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引导践行文化。1利用地域物产资源,建设环境文化自小在教师的指导下耳濡目染地域性的物产资源,增殖中小学生的乡土意识和爱家乡的感情,外显的校园景观内化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化的校园带给学生文明的体验与追求。在宜兴每一所校园里,朝气跃动着的绿色意象和生命韵律,随处可感、可观。在宜兴市中小学,普遍非常重视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力争做

10、到: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流水都唱歌,每一棵树木都育人,每一片景致都写意。太华小学倾力打造童心童趣的“竹文化”,精心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处处体现“竹”的特色和精神的追求。走进太华小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高大挺拔的校训石,体现出“亮节向上”的校园精神追求;古朴典雅的“竹文化”长廊,行走其中,既能领略竹的风采,又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匠心独具的“汇竹园”,徜徉其中,增长新知;精致的“竹娃俱乐部”彰显的是竹的神韵,培养的是太华学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简洁明快的校标,无处不在。尤其是“竹文化”长廊,为我校的竹文化校园的建设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历史履痕、文化印记、工艺神韵、利用掠

11、影、资源概况、竹乡风情等六大板块,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不同形式呈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既能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又能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此外,引人遐思的雕塑,典雅有致的亭台,书香馥郁的教学大楼,简洁明快的塑胶跑道,一步一景,景景育人。小桥、水池、花坛、草坪,格调雅致,别具一格。这里,是翠竹的骄傲。绿色的光亮,充盈着拔节的声响。万石小学与全国最大的石材市场华东石材市场为邻,有三分之一学生的家庭从事与石头有关的行业。他们利用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儿童情趣特色的“石文化”。在石景广场上树巨石并勒刻校训“磊落”两字,广场周围堆砌假山,建设石林、石笋及一些小巧的景点。开辟“生态园”,

12、放置了雕、石刻及动物塑石,有“对弈”、“牧童放牛”、各种动物造型的石凳等。班内开辟石文化角,摆放有关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美石,陈列学生自己制作的石艺作品等;黑板板开设石文化专栏,如“品石、赏石”,“乐在石屋”,“漫步石林”等。校园里还有意识地安置了“踏实”等词语的条石、方石、鹅卵石等丁蜀高级中学以“文化品位、现代理念、人文精神”为坐标,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通过“慎独”校训石、“陶之韵”大茶壶、“励志长廊”、“东坡思蜀”塑像等景点,以及具有陶文特色和浓郁文化底蕴的“校园十景”等文化载体,让校园内到处流淌着奶与蜜,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的、能熏陶学生情操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3、文化教育长廊”展示了学校禁毒、防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等教育成果。座落于蜀山之麓、东坡书院东侧的东坡中学以宋代大诗人苏轼为“特产”,创设环境文化,先后建设了东坡文化小广场、文化长廊、东坡诗墙和文化展示室等,让每一位师生走进校园,就沐浴在东坡文化之中。教室走廊陶制苏东坡诗词,紫砂文化与东坡文化做到无缝对接。江苏省宜兴中学的前身“精一学社”(后称“私立宜兴精一中学”),其南北向道路取名“精一大道”,是校史和校训的复现。校内环道取名为“聚贤路”,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也是对老校区“聚贤亭”的纪念,表示对老校舍和旧时光的怀恋。沿精一大道,两边绿地上陈

14、列着五个雕塑,分别为“笔”“墨”“纸”“砚”“印”五景,它们代表着我校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校园内其他建筑,如“南翔体育馆”、“悲鸿艺术馆”和“培源科学馆”等,无不表示对校友和先贤的感恩和纪念。宜兴外国语学校在校内布置了一条警句长廊名人名言,给学生人生的思考、激励、启迪,一条“宜兴籍两院院士、将军、艺术家长廊”时刻让师生在内心涌起强力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重视学校标识设计,创新濡染文化从学校文化标识系统(SIS)分析,可设计架构理念标识(MI)、视觉标识(VI)、行为标识(BI)和环境标志(EI)等范畴,其中理念标识是学校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共享价值观。教师和学生可以因此浸润在学校文化中,并

15、在友好型的物质环境中接受校本化的文化濡染。太华小学的学校文化灵感源自“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文化,激励广大师生像翠竹一样,励志图强,坚忍不拔,奋发有为,茁壮成长。校训亮节向上。校风真诚相依,正直上进。教风善扶持,求常新。学风扎实,虚心,坚韧。荆溪小学以“勤、博”为校训,坚持“勤以致博,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着重打造“民乐”和“写字”为主流的学校文化,提出“一位教师就是一本字帖”的口号和“每位教师会玩一样乐器”的要求。跨入校门,文化石勒刻“乐墨书韵”四个大字遒劲有力,饱蘸豪情;文化墙上用陶土烧制校训“勤”、“博”两字,采用了从古到今著名书法家的各种字体。“写字提

16、高素养,民乐陶冶情操,读书升华人格”的文化底蕴赫然眼前,学校文化追求冲撞着每一位师生的心扉。丁蜀高级中学倡导“以陶育德、以陶立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弘扬人文精神,做到规范、进取、礼仪、诚信等融合在一起。在教师中开展“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让学校充满生气和活力。宜兴中学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和丰富发展了以“惟精惟一,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确立了“以人为本,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和“惟精惟一”的校训,形成了“求实、求精、求美”的校风。兰花“居幽谷,与众草为伍,质朴,群居、丛生,看似柔弱,不以无人而自芳”,谦逊高雅。校治太湖之滨、兰山西麓的洑东中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17、,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以“兰花”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提炼其所蕴含着的合群相处、和合创新、质朴谦逊、洁身自爱、秉操守节、坚毅顽强的内在精神品质,制定了“以兰言志,以兰正气,以兰雅行,以兰怡情”的文化涵育目标,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学校设计并养成了独具个性的校园文化精神及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精神清雅似兰,稳健如山,至纯至正,自信自强;校训至纯至正,自信自强;校风清雅似兰,稳健如山;教风诲人不倦,永不放弃;学风孜孜不倦,永不言弃。和桥职业高级中学地处江南古镇,文化底蕴浓厚,就“立足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文化”为出发点,取“和桥”这一文化地名中的“和”字

18、,提炼“和”字内涵,构建以“和”为内核的文化体系,打造这一具有古典特色、时代特色、校本特色、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3吸纳传统文化内涵,浸润涵育文化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宜兴市有很多的中小学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融办学理念、师生智慧于一体,在楼宇命名、道路、廊园布置的构思中积极吸取中华传统文化营养,洋溢着古典文韵的精华,力求体现“处处有教育者的思考,时时有受教育者的足迹”,在力求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环境成为学生隐性课程。东坡中学采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陋室铭的文学风格,深度解读并诠释校训“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篇幅短小,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既有新鲜感也有厚重感,并刻在东坡墙上,供师生随时阅读感

19、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在宜兴中学,到处弥漫着古典文化元素的教育标志。至今沿用的校训,源自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校内“弘文教学楼”,“弘文”二字取自古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意即弘扬文化鼓励教育,便达到最完善,表达“致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教学奋斗目标。除了南北向的“精一大道”之外,东西走向有一条“明德路”,取自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路南还有一座小桥,名为“梦溪桥”,取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科学名著梦溪笔谈。校园内有一条“心水河”,取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河上有三座桥,最北端的叫“文心

20、桥”,取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心水河的第二座桥名为“九思桥”。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暖、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用“九思”来命名这座桥,意在教育学生多思以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修养。宜兴外国语学校教学和实验楼、校园道路的系列化冠名,非常有古典意蕴:“明字楼”明德楼、明理楼、明道楼,“尚字楼”尚文楼、尚智楼、尚贤楼,“求字楼”求真楼、求实楼、求新楼;东西向道路弘文路、弘毅路、弘道路,南北向道路明德路、至善路、亲民路。再如廊道文化设计:(1)诗歌长廊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历朝诗歌大家,再到现代诗歌,让学生在我国诗歌文化的海洋中接受生命的洗礼;(2)名人长廊

21、从孔子到钱学森,让学生体会一个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奔走的价值观;(3)书法长廊从甲骨文、李斯、兰亭序,直至当代书法名作,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魅力,培养高尚的民族情怀。4探索课题推进策略,提升科研文化坚持将特色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以课题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开发,以特色文化研究提升办学品位,创建品牌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荆溪小学启动民乐教育,同时申报立项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发学生民乐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次年加强写字教学,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题也实验开始。这两项研究都旨在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对民乐和写字教学模式、操作体系以及相应评价机制的探

22、索与实践,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多次滚动,数次提升,学校的这两个课题研究均达到预定目标,取得喜人成效。万石小学申报的依托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开掘地域文化(石文化、陶文化、竹文化、东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省课题的协作研究。为了在陶艺实践活动中,探索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创新意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教师在基于陶文化活动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能力,丁蜀高中先后申报立项了省级学会课题陶艺实践活动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研究和陶文化活动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东坡中学把弘

23、扬东坡文化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无锡东坡校园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两级课题现已顺利结题,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扎实推进。洑东中学参与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开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协作课题研究,并以此为引领,积极开展兰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5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引导践行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宜兴市中小学充分享用新课程实验给予学校的决策自主权,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凸显办

24、学特色,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亲历体验,更好地了解家乡物产风物,熟知家乡人文风俗。宜兴市中小学普遍重视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太华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是竹韵系列读本,一共六册,一个年级一册,一册教材用两个学期。成立了“竹编兴趣组”、“竹刻兴趣组”、“竹烙画兴趣组”。开设了“笋芽儿”广播台。太华中学开发了两套校本课程:毛竹的栽培和竹海清泉(环境教育教材)。开辟学生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竹林风”文学社和“清泉之声”广播站。2006年,荆溪小学根据办学特色的需要研制了荆小民乐教育大纲,次年编写荆小民乐教育教材,涉及十个门类,各二册。创作了喜洋洋、金蛇狂舞、宜兴是个好地方

25、、拉德斯基进行曲、欢乐陶都等合奏曲目,供训练与演出用。万石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自主编写了魅力石文化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册分别提供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使用。每册教材包括“回顾石的历史,结交石的族员,品悟石的文化,领略石的艺术,探究石的奥秘,走进石海明珠,活动评价”七个单元,为组织学生开展石文化活动提供了校本课程范本。还开辟了石文化实践基地“石娃苑”,由石史石话园、奇石赏析馆、万石石材城、石艺制作吧、成果展示厅等五个厅组成;开辟了石文化兴趣小组工作室“快乐园”,由彩绘室、篆刻室和石艺室三部分组成;以华东石材市场作为石文化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参观、采访、调查、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活

26、动。为了发展家乡的紫砂文化,丁山实验小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陶艺欣赏课”,开辟独具个性的“陶艺制作室”,聘请工艺大师作专题讲座。将陶艺作为“红领巾小事业”的重点研究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以“陶娃”为品牌的各项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考察前墅古龙窑、方圆紫砂工艺厂等校外实践基地。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陶娃学紫砂六册,犹如玲珑可爱的紫砂壶,各具特色,由上海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内容展示了工艺大师的经典作品,更有孩子不失创意的泥玩。一、二年级两册以紫砂卡通人物串连,童趣盎然;三、四年级两册以学生作品主打,生动活泼;五、六两册以紫砂文化为源,底蕴丰厚。丁蜀高中积极开发陶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了陶艺历史、陶艺

27、欣赏、陶艺制作等校本教材,开展以陶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东坡中学挖掘并激活蜀山东坡书院的千年文脉,以弘扬东坡文化为主题,组织了“走进东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创办于1999年的校刊东坡园一年四期,已连续编印了44期,走进东坡文化、东坡精神代代传、青春不老、老东坡心语、轼风蜀韵、蜀簏吟等校本课程初步形成系列。2008年,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在省教研室组织的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学生诗社硕果累累,2003年和2010年两次被省诗协和省教育学会评为省级校园诗教先进集体。宜兴外国语学校创办了学生文学社团英华文学社和英华诗社,出刊英华报、树人杂志

28、和氿韵诗刊等;开办了各种艺体类学生俱乐部,举行各种校本化的节庆类校园文化活动。洑东中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实践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建设了以“兰文化”为主题的地方特色课程,以一书(石兰花发满晴川)、一刊(石兰苑)为依托,积极推进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有:积极开展兰山文化探寻活动;开展兰山寻兰、挖兰、种兰等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办好学校“兰文化艺术节”;师生搜集兰花,举办兰展;开展兰文化诗歌朗诵活动、兰文化知识竞赛、兰文化书画评比活动和征文竞赛;开展“铸兰魂”师生演讲比赛和主题班会等。通过读兰、感兰、品兰等系列活动,让师生更多地了解兰花,感受兰

29、花的精神和品质,从而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兰山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宜兴市许多参加这次现场文化调研的其他学校,或百年老校,或新办学校,同样都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和践行。如创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的乡村小学钮家小学坚持改革创新,以“天道酬勤”为校训,确立“承源乐成”的学校精神,以“润丰果园”“勤丰菜园”为特色建设载体,倾力培育学校“勤文化”。又如东氿左岸的东域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新建学校。远眺之,源于论语的“贤博”校训及诠释“贤博兼修,真善共求”巨石在蓝天白云下,朝朝暮暮熏陶、诫示着莘莘学子。三、无锡市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成果卓著,以内涵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实验与宜

30、兴市中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一样,无锡其他各市(县)、区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方兴未艾,轰轰烈烈,取得了可圈可点卓越成就,具有教育性、古典性、艺术性、发展性等专业特点,其成功的建设策略大致可概括为“三结合”。一是与学校硬件建设相结合,有文化策划意识。在新校舍设计或装修装饰中,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学校文化的SIS系统设计,建筑物传递出浓郁的文化特征,翰墨文韵飘逸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典型案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阴市高级中学、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等。二是与百年校史发掘相结合,有文化整理意识。清末民初,无锡市是废科举、兴新学,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新学堂创办数量雄居全省之首。利用百年校庆,搜集办

31、学史料,布展校史室,挖掘当代教育价值,让“校史文化”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家园”。典型案例如: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无锡市东林小学。三是与规划课题研究相结合,有科学发展意识。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从文化自觉的行动路线走内涵发展、校本发展和可持续创新发展之路。典型案例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书院文化”,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和无锡市滨湖实验小学的“养正文化”等。无锡市第一中学和辅仁高级中学等中小学校,尝试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设计校园文化景观,将艺术性、教育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审美效果独特。四、反思与建议1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

32、异同。“学校文化”比“校园文化”更科学、规范。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之所在,注重价值观的精神引领,是一切软件甚至包括硬件建设的最高统帅,是学校的发展哲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着重活动的设计和展示。就内涵而言,前者可以涵盖后者。建议:加强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深对学校文化结构、类型和建设主体的理解,从学习共同体和人力资源领导的新视野来系统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2学校文化的行政化发展弊端。有个别学校的文化建设方向,忽视学校原有的教育文化积淀,没有进行文化学方面的深入的系统思考,基本上依据在任校长的各人意愿而生成,并没有化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公享文化。建议:加

33、强学校优秀办学文化的整理和提炼,从传承和弘扬两个方面来设计适应学习主体、有时代创新价值的学校文化,特别是课程文化、班集体团队和教育服务文化的建设。3校长的基础性人文素养问题。如某校一幢行政楼取名“行健楼”,应该源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懈怠。”然而,该校的校长居然不知究竟,自作主张地解释为“行动稳健”的意思,令同行参观者甚为难堪。建议:加强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的人文教育,从终身学习和内涵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古典民族文化、新课程与教学论、国际理解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参加这次无锡市学校文化建设调研和座谈会的,有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赵宪宇副主任、理论部包志强副主任和黄树生博士等。在总结发言中,赵主任高度肯定了在宜兴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体现出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和社会功能,已经完成了从外象建设到内涵发展的飞跃,一批彰显育人特色、各具品质魅力的文化名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正在规模化的发展之中。宜兴市教育局柳志贤副局长代表市教育局和与会各中小学校,感谢无锡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并对后阶段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期望宜兴市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学校文化盛会!(黄树生执笔)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