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肌张力及原始反射评定,学习目标,掌握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适应范围及内容,掌握原始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形式: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静止性肌张力的评定,通过观察判定肌肉状态。,通过触诊了解肌肉硬度。,固定肢体近端关节,被动摆动远端关节,观察摆动幅度大小。,关节伸展度的检查。,姿势性肌张力评定,姿势性肌张力是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姿势变化产生的肌张
2、力,在姿势变化时出现,安静时消失。,方法:a.利用四肢的各种姿势变化,观察四,肢肌张力变化。,b.利用各种平衡反应观察躯干肌张力。,c.转动小儿头部,发生姿势改变时观,察肌张力变化。,运动性肌张力评定,在身体运动时,观察主动肌或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检查肌张力的变化。,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下肢伸肌明显。,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外翻或内翻,膝反张,肌张力增高,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非对称性姿势,改良Asworth痉挛评定,级别 评 级 标 准,0 无肌张力增高,1 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 终末呈出
3、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1,+,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后50%内,突然卡住,然后出现较小的阻力,2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被动运动,3 肌张力现在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被动运动困难,僵直:患侧肢体呈僵直状态,不能完成被动运动,肌力评定,MMT肌力评定,级别 标准,0级 无肌肉收缩,为完全性瘫痪,1级 有轻度肌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2级 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3级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级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5级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评定,关
4、节活动度评定是在被动运动下对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决定因素:关节解剖结构的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收缩)的肌张力;与原动肌对抗的拮抗肌(伸展)肌张力。,评定方法,(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肌张力高时阻力增大,下颌难以达肩峰。,(2)臂弹回试验,使小儿上肢伸展后,突然松手,正常时在伸展上肢时有抵抗,松手后马上恢复原来屈曲位置。,(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正常: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异常:肌张力低,手臂像围巾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高,肘不过中线。,(4)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
5、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正常4个月后该角度应大于90,0,。,(,5)足背屈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增大。正常412个月龄位0,0,20,0,。,(6)足跟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部,骨盆不离开床面,观察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为90,0,。,(7)股角(又称内收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
6、常时4个月龄后应大于90,0,。,关节伸展度,检查项目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内收肌角 40,0,80,0,80,0,110,0,100,0,140,0,130,0,150,0,腘窝角 80,0,100,0,90,0,120,0,110,0,160,0,150,0,170,0,足,耳跟试验 80,0,100,0,90,0,130,0,120,0,150,0,140,0,170,0,足背屈角 60,0,70,0,60,0,70,0,60,0,70,0,60,0,70,0,反射发育,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分类,脊髓水平,一
7、般在妊娠28周至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Moro反射、抓握反射等。,脑干水平,大部分中脑水平反射在出生时出现并且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中脑水平,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大脑皮质水平,大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后4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皮质束水平的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1)检查
8、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3)存在时期:04个月,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拥抱反射,反应:分为两型。,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存在时期:拥抱型
9、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觅食反射,又名寻乳反射 特征:婴儿转头至受刺激侧,并张口寻找乳头。将婴儿头部置,手放在前胸,以食指轻 压口周围皮肤,分别触在口角及上下唇的中央位置,婴儿会张口并转头至刺激侧,上唇受刺激时头部会后仰,刺激下唇时下巴会下垂。,出现时间,:03,月,消失时间,:3,4,个月会慢慢消失。,动作显示意义:寻乳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生需求。当有物体 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吸吮的动作。婴儿的学习能力在妈妈肚子里时便已开始。因此,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若用哭来表现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
10、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因此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失,吸吮反射,特征,:,把东西放到婴儿口中会吸吮。,6,周之后呼吸、吸吮与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协调,喂食将变得更有效率。初生婴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 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3,个月后会开始慢慢消失,新生儿护理神经反射,.flv,放置反应,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3)存在时期:02个月。,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
11、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踏步反射,(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3)存在时期:03个月。,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存在时期:,0,6,个月。,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12、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紧张性迷路反射,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时期:04个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时期:04个月,。,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
13、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存在时期:04个月。,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颈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躯干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14、躯干躯干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迷路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迷路立直反射,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视性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降落伞法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降落伞反射,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原始反射出现及消失时间,原始反射 出现时间 消失时间,Moro反射(拥抱反射)出生时 6个月,手握尺反射 出生时 4个月,踏步反射 出生时 3个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生后2个月 4个月,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NR)生后4个月 10个月,颈翻正反射 生后2个月 终生,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射 7,12个月 终生,保护性伸展反射 6个月 终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