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四讲 艺术的终结与重生,黑格尔的艺术终结理论,艺术或美的定义:美(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位置。这可以由理念发展的历程见出:1)理念首先是概念在自身中进行逻辑推演;2)理念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自然界;3)理念重新回归自身人的精神世界。后者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绝对精神阶段又分为艺术、宗教和哲学。,黑格尔的自然进化的艺术史观,黑格尔根据“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将艺术的类型分为三种,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这三种艺术类型的发展演变,构成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史。
2、象征型艺术,象征艺术是最原始的艺术。由于精神内容自身还不确定,还很含糊,因而无法找到所需要的形式,还只是对形式的挣扎和希求;象征艺术这种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不相吻合的特点使其富有神秘色彩和崇高风格,典型的象征艺术是印度、波斯、埃及等东方民族的建筑,如神庙、金字塔之类。,金字塔,古典型艺术,随着人类精神的发展,人类能够认识到精神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为精神内容找到具体的形式。真时象征型艺术就要解体,让位给一种更高级的艺术古典艺术。古典艺术克服了象征型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缺陷,达成了理念和形象之间自由而完满的协调,从而体现出静穆和悦的特点。典型的古典艺术是古希腊的人体雕刻。,米隆,:,掷铁饼者,浪漫
3、型艺术,由于精神是无限的、自由的,古典艺术的形式是有限的、不自由的,随着精神的继续向前发展,和谐的古典艺术就要解体,让位给浪漫艺术。浪漫艺术在较高阶段上回到了象征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与象征艺术的物质形式大于精神内容相反,浪漫艺术则是精神内容大于物质形式。浪漫艺术的典型门类是绘画、音乐和诗歌。,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艺术最终将被哲学所取代,随着精神继续向无限、自由方向发展,精神最终必然会彻底突破有限的感性形式的束缚,浪漫艺术也要解体,艺术最终整个要让位给哲学。艺术的历史也就终结了。,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
4、已经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黑格尔艺术发展史的一般规律,黑格尔所描述的艺术发展史,基本上遵循由空间型艺术向时间型艺术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在黑格尔那里,艺术所要表达的理念是与空间性对立的具有时间性特征的精神或内心生活。,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受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启发,丹托阐发了他的更为精致的艺术终结论。在丹托看来,(1)艺术发展的历史就是艺术不断通过自我认识达到自我实现的历史,换句话说,是艺术不断认识自己本质的历史;(2)20世纪的艺术最终实现了它的最终目标,因此艺术的历史走到了它的终
5、点;(3)今天的艺术处于它的“后历史”(,post-historical),阶段,由于艺术的所有可能性已经被实践过了,因此今天的艺术实践只是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形式的重复,它已经不可能再给人以惊奇的效果。,艺术作品总在“艺术界”中,丹托主张艺术作品总是深植于社会-历史背景之中,作品的艺术特性总是依赖于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处境,因为关于作品的解释也参与作品的构成,换句话说,艺术作品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理论氛围”(,an atmosphere of theory),,即丹托所说的“艺术界”(,artworld)。,由于这种理论氛围会因为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脱离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是无法把
6、握作品的艺术特性的。,以雨声和莫扎特为例,滴在空罐头罐上的雨点可以发出与莫扎特的某段交响乐完全一样的声音,但只有后者才是艺术作品,因为莫扎特的交响乐具有雨声所不具备的特性。莫扎特与雨点之间的区别不是声音本身的不同,而是某种声音之外的东西的不同。从音乐史上来看,莫扎特的交响乐拓展了奏鸣曲的范围,形成了一种新的奏鸣曲类型,并引发了海顿的创作。如此等等的特性,显然不为雨声所具备。而这些特性不是通过简单的感知来把握的,而是通过理解,通过深入到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等构成的“理论氛围”中才能把握。,对杜尚的理解,杜尚如果生活在15世纪,他就不可能使一个小便池成功地变成艺术作品,因为在15世纪的艺术传
7、统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中,根本没有它的位置。只有在杜尚那个时代的艺术情形中,杜尚的革新才是可能的。只有放到杜尚创作的历史语境中,他那件小便池做成的作品泉才能得到理解。,利奥塔对现代艺术发展史的描述,“塞尚挑战的是什么样的空间?印象主义者的空间。毕加索和布拉克(,Braque),挑战的是什么样的物体?塞尚的物体。杜尚在1912年与何种预先假定决裂?与人们必须制作一幅画即便是立体主义的画的想法。而布伦(,Buren),又检验了他认为在杜尚的作品中安然无损的另一预先假定:作品的展示地点。”,18,Pissarro:montmartre_sunny-afternoon(1897),19,m
8、ontmartre_rainny-afternoon,20,montmartre_winter-morning,塞尚:圣维克多山,塞尚:静物,毕加索,:,提琴与葡萄,布拉克:小提琴和竖琴,杜尚:自行车车轮,布伦:布伦的圆柱,以,利奥塔来解释丹托,只有经过了印象派的实践,塞尚创新的可能性才被展现出来;只有经过塞尚的实践,毕加索创新的可能性才被展现出来;只有经过毕加索的实践,杜尚创新的可能性才被展示出来;只有经过杜尚的实践,布伦创新的可能性才被展示出来。对于塞尚、毕加索、杜尚和布伦等人的理解,必须将他们放到艺术史的语境中才有可能。,三种不同的艺术史观念,1、艺术发展以忠实地再现自然为最终目的。,2
9、艺术发展以成功地表现情感为最终目的。,3、艺术发展以艺术的自我认识为最终目的。,丹托反对以精确再现为目的的艺术史观,1、这种艺术史观不能很好地解释叙述性艺术形式。,2、它不能解释20世纪以来的绘画和雕塑。20世纪以来绘画和雕塑开始背离精确的模仿,这种背离不能被解释为倒退,因为它们不是因为技术和材料上的缺陷造成的。由于摄影技术的出现,迫使绘画开始思考自己的本性,最终放弃精确再现的目标而转向其他的考虑。,丹托反对以成功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史观,尽管表现论可以函盖更多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和音乐等叙事性艺术,但它使得艺术进步的观念变得十分可疑。因为每个艺术家的表现方式可以十分不同,但似乎都能达到其表现目
10、的。很难说哪种表现方式更先进,哪种更落后。,艺术的发展史是以自我认识为最终目的的,艺术发展史的最终目的,就是艺术最终认识到自己是“艺术界”的产物,是理论解释的结果。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艺术发展的历史就走到了尽头,作为理论解释的艺术其实就是哲学,艺术最终在哲学中终结了自己的发展。今天之所以还有艺术实践,那都是在重复以往艺术实践所展示的各种可能性,处于“后历史”阶段的艺术不再令人震惊。,今天的艺术实践不再是艺术创造,只不过是一种延续的习惯而已。,艺术终结是艺术自律的结果,1、审美态度,从主观方面导致了艺术的终结,2、博物馆体制,从客观方面导致了艺术的终结,3、证伪或创新:自律艺术的发展历史,4、
11、不断创新穷尽了艺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最终导致艺术的终结,前卫艺术:现代艺术体制内的反动,1、前卫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2、前卫艺术是一种反对现代艺术体制的现代艺术,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种自杀式的艺术。,3、前卫艺术希望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冲动并没有成功。,4、前卫艺术家的身份本身是现代艺术体制的结果。,5、为了维持艺术家的身份,前卫艺术家往往采取极端的形式融入社会生活,因为如果不极端(创新)就会失去艺术家的身份,但如果极端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并不像现代艺术家所希望的那样极端。,前卫艺术与政治事件,前卫艺术反对现代艺术体制,实际上就是反对现行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这种意义上
12、说,前卫艺术不仅是艺术活动,而且是政治事件。,现代艺术体制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作为艺术形式的前卫艺术因为无效而终结,但是作为政治事件的前卫艺术可以持续下去。,通俗艺术,1、通俗艺术是现代艺术体制之外的艺术形式,通俗艺术为了争取自身合法的艺术地位而与现代艺术体制展开了长期的斗争。,2、通俗艺术不存在融入社会生活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3、但商业利益上的考虑,使通俗艺术走上了与现代艺术一样的发展道路。为了迎合现代人追求新异的消费习惯,通俗艺术在不断创新的压力下违背了它的本性。通俗艺术已不再通俗。,设计艺术,艺术结合技术,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外表的审美化,经济生活的审美
13、化,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动植物世界的审美化,物质世界的审美化,伦理生活的审美化,对审美化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审美化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巧妙的控制形式。在表面的自由和轻松愉快背后隐藏着政治的控制、资本的控制和技术的控制。,审美化普遍采取平均美的标准。以美的名义扼杀审美敏感力。,生活艺术,艺术终结的原因是艺术家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可能性,摆脱艺术终结的关键是为艺术家找到一个可以不断创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艺术家的在场(现在这里)经验领域。,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是表现在场经验的艺术。,在场经验是人生真正的组成部分,在一切都可以被信息化的今天,能够保持和表现在场经验的艺术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人究竟是进化为信息终端,还是继续保持血肉之躯。,以在场经验为中心的艺术实际上就是生活艺术。,哲学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差不多艺术终结于哲学领域的同时,人们却发现哲学有另一种实践方式,即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谈论方式来实践。在西方,哲学作为生活艺术曾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传统,比如一些古代哲学家什么都不写,只是按照一种哲学原则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个哲学传统在20世纪的一些重要哲学家那里获得了复兴。比如杜威、维特根斯坦和福科等人,都更侧重于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