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练25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1分)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
2、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
3、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
4、》,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
5、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
6、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在当年(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唯一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丰。 B.“用生命书写生命”,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第二个“生命”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C.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D.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
7、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E.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21分) 揭秘石家庄人“最幸福”幕后 程丽娜 谢鑫名 “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其中首设“幸福感指数”,排名一经推出,立刻在省会引起热议,“你幸福了吗”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石家庄既不是经济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又不是自然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
12、得这个第一,凭的是什么?”针对幸福感排名第一,有市民欣慰,也有市民疑虑,更多的人想了解,这个第一是怎么来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主要负责人赵恒博士,深入解读幸福感出炉的台前幕后。 记者连线 记者:这次城市竞争力报告怎么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个指标? 越恒:以前,城市竞争力排名基于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层次、发展成本、收入水平等指数。我们做了四年的回顾,2001、2005、2009、2010总体上来说,平均指数在上升当中。但出现一个情况,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呈现了“倒U”现象。 记者:什么是“倒U”现象呢? 赵恒:经济发展和人均收
13、入开始的时候是正相关的,但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负相关了。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调查来看,一些发达城市幸福感的指数并不是很高。 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程度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二者并非直线关系。我国城市居民总体上比较幸福,但一些发达城市的幸福感程度并不符合其发达程度,如香港、上海、台北等。这说明我国城市也开始呈现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背离现象。 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一指标的目的就是,希望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协调发展。 记者:大家很想知道,幸福感竞争力排名是怎么出炉的? 赵恒:这项调查从去年就已经着手,历时约半年,涉及经济、住房、交通等关系民生的诸多问题。调查主要以市民自己的主
14、观评价为主,实行5分制,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获得“幸福指数”,选出最幸福城市。 这项调查没有专门为市民设定答案,有一定开放性,市民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并发表见解。因为这次是首次尝试对城市的幸福感进行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没有特别细化,而是让市民根据大方向进行回答。调查分很多指标,最终形成分数。 记者:您参与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石家庄有什么印象? 赵恒:为更科学地进行排序,我们选了全国294个城市列出2001、2005、2009、2010四个年份,进行回顾性的一般和重点调查。 一般调查294个城市都有,使用的是短卷调查,涉及的问题较少,有6个指标。重点调
15、查则针对其中的33个重点城市进行长卷调查,其中也包括石家庄,最后按14项指标平均得分排序。 两者综合得分发现,人们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信心(也就是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展是否看好)分值平均最高,人们对就业状况打分最低。同时显示,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最满意,收入状况和交通状况最不满意。我的印象中,四个年份的回顾性调查中,石家庄在2001年、2005年幸福感竞争力综合得分还不突出,但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升到了第一位,其中2010年的得分是89.36分,比平均值高出13.30分。 记者:石家庄排名第一,优势在于什么? 赵恒:首先从调查结果发现,内地城市环渤海最佳。环渤海区域表现不错,人们的幸
16、福感打分均值为79.48,与其他内地区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西北地区均值最低,为74.23,39个样本的离散程度也较高。东北区域虽然只有34个样本城市,但离散程度却是所有区域中最大的,中部区域却有着较低的离散程度。 石家庄属于环渤海城市,其中一个优势就是离散程度较低。所谓离散程度,是统计学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知,环渤海城市的市民们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最小,说白了这里的人们相对朴实,较容易满足,还有发展空间。 不见得发达的城市幸福感就强。当然,经济实力是幸福的最基本来源,有些城市有一定经济基础,而且发展空间大,人们的幸福感就能充分突出。比如,一个城市起初大家都骑自行车,发展几年后
17、都开上了私家车,由蹬自行车变成驾驶轿车,人们的感觉当然是美滋滋的。也就是说,和之前相比,这几年石家庄的建设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了。 记者:您觉得石家庄幸福感第一应当如何保持下去? 赵恒:幸福感是阶段性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上升,或下降。关键是,这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经济实力,只追求GDP,相应的设施和政策必须要跟上去,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民生。我们呼吁,中国的城市要从各种硬指标转向各项软指标的竞赛,因为我们最在乎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燕赵晚报》2011年05月10日 5.下列对访谈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18、 ) A.前三段交代了采访的话题、原因、对象,是整个采访的提要。首句突出热点话题,容易引起读者兴趣;第三段交代采访对象的身份,体现权威性。 B.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而北京、香港等城市幸福感指数不太高,这表明不发达城市幸福感较强,相反,发达城市幸福感未必强。 C.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一指标,目的是希望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从各种硬指标转向各项软指标的竞赛。 D.这次幸福感调查主要以石家庄市民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获得“幸福指数”,因此可信度低。 E.这几年石家庄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幸福
19、感就增强了,可见只要坚持经济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注重保护、改善环境,居民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6.简要概括并说明“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是怎么评出来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家庄能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石家庄人最幸福”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结果,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陈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答案 演练25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1.选BE A项,《我与地坛》并不是当年文坛唯一的一篇作品。C项,原文表述的是其作品的重新出版被提上日程。D项,“情感抒发含蓄”错,应为直接。 2.为史铁生举行的三个追思会,意在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借追思会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离世的哀悼和纪念之情;与结尾“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形成照应。(意思答对即可) 3.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与苦难;豁达、从容的胸怀,坦然面对生死;甘于奉献,死后献出遗体;行事低调,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4.(观点一)倾向陈福民的评价,即史铁生堪称“当
24、代文化英雄”。 ①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其影响超出文坛。 ②他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完成的力作《我与地坛》,源于他对自己挑战苦难的深刻感悟。 ③他以付出自己苦难的代价理出“生与死”的答案,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价值。 (观点二)倾向铁凝的评价,史铁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 ①他是一位有真正的信仰,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 ②他虽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对生命的感悟却高于站立的人;他顽强地挑战病苦,以辽阔之心感动着读者。 ③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都是中国文学非凡的宝贵财富。 (观点三)两种评价都中肯,史铁生既堪称“当代文化英雄”,又无愧于“伟大的生命”。
25、 5.选AC B项,不发达城市幸福感不一定较强;D项,“主要以市民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才更客观真实;E项,“只要……就……”的说法太绝对,这三方面只是市民获得幸福感的三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 6.①设计问卷:问卷包括经济、住房、交通等关系民生的诸多问题。 ②市民打分:问卷问题没有特别细化,没有专门为市民设定答案,市民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并发表见解。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 ③科学排序:选了全国294个城市列出2001、2005、2009、2010四个年份,进行回顾性的一般和重点调查(两项调查都包括石家庄)。最后按14项指标平均得分排序。(每点2
26、分,要有概括和解说。意思对即可) 7.①一些发达城市出现“倒U”现象,幸福感的指数并不是很高。 ②石家庄属于环渤海城市,这里的人们相对朴实,较容易满足。(打分离散程度较低) ③石家庄有一定经济基础,而且发展空间大,人们的幸福感就能充分突出。 ④石家庄这几年的建设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8.(观点一)不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这个结果很客观,也很有价值。(2分) ①整个调查过程是严谨科学的。历时半年,问卷设计全面开放,市民答题全凭自身感受,没有限制,统计方法科学。 ②这个结果有合理性。石家庄尽管从经济到环境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都不突出,但一些发达城市出
27、现了“倒U”现象,而石家庄具有起点低、进步大等特点,市民更易感到幸福。 ③这个调查结果对石家庄来说既是对前一段发展的肯定,又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若答成“引导石家庄注意目标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从各种硬指标转向各项软指标的竞赛”也可得分。)(每点2分。观点鲜明,能从至少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论述充分有力,也可以) (观点二)我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这个结果不客观,没什么意义,是一种讽刺。(2分) ①石家庄的城市整体竞争力状况并不靠前,而经济实力、环境质量等是幸福的最基本来源,靠数据得来的“第一”,意义不大。 ②“石家庄人最幸福”引发了市民的诸多热议,可见这个结果与石家庄市民的切身感受有一定的距离,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见缺乏科学性、公信力。 ③对于石家庄这样一个欠发达城市,获得这样的一个“第一”,会掩盖许多城市建设弊端,对城市发展无益有害。(每点2分。观点鲜明,能从至少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论述充分有力,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