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分析与预测 (加粗字体为老师所划的考试重点,有些部分根据课本做适当的具体补充更适。) 1. 绪论 1.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 信息分析语预测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信息深加工活动,其活动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知信息内容的深加工;二是建立在这种分析基础上对未知或者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 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功能:信息分析语预测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与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 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
2、未知或者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 1.2.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1) 为科学决策服务 2) 为R&D服务 3) 为市场开拓服务 1.2.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1) 针对性 2) 系统性 3) 科学性 4) 近似性 5) 局限性 1.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1.3.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生背景: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首先产生于科技信息分析与预测领域,是科技、经济和信息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及其以前的科技信息工作还不能完全称得上信息分析与预测,但它却是一个标志,表明
3、科技信息与分析已经萌芽。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产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主要是微机)科技与远程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利用使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直到这时,信息分析与预测才真正诞生。 1.3.2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状况 1)1956——1966产生和初步发展 2)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 3)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4)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2. 信息分析与预测发展趋势 1) 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日趋完善 2) 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
4、益现代化 ① 研究开发智能化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 ② 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专用数据库 ③ 开发利用互联网络资源 3)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化步伐逐渐加快 4)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IA的主要环节 第一部分 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 2课题选择与课题计划 2.1课题选择 2.1.1课题选择的原则 1) 政策性原则 2) 必要性原则 3) 可能性原则 4) 效益相原则 2.1.2课题的来源 1)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2) 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 3) 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2.1.3课题的选择 选题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5、的规律,按科学的程序进行。 1) 课题提出 2) 课题分析与论证 3) 课题选定 2.2课题计划 2.2.1课题计划的内容 1) 课题目的 2) 调查大纲 调查方式 ① 调查范围 ② 调查的步骤 ③ 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 产品形式及其提交方式 5) 组织分工 6) 完成时间和实施步骤 7) 其他 包括课题任务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设备等条件。 2.2.2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检查 1) 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 2) 课题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整 3. 信息搜集 信息员实际上包含两成含义:一是指信息及其发生源;
6、二是指信息及其赖以传播的各种物质载体或者传输通道。 一般将其划分为文献信息源和非文献信息源 3.1.1文献信息源 1) 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① 印刷型文献 ② 微缩型文献 ③ 机读型文献 ④ 声像型文献 2) 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满意程度的不同,文献信息源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① 白色文献 ② 黑色文献 ③ 灰色文献 3.1.2非文献信息源 口头信息 实物信息 优 点 ①内容新颖 传递迅速 ②含有文献信息所没有的信息 ①信息成熟、可靠 ②信息内容丰富 缺 点 ①信息容易失真 ②信息收集困难
7、③信息保管困难 ④信息传播范围小 ①信息挖掘困难 ②信息搜集、保管、传播困难 3.2信息收集的原则 3.2.1全面性3.2.2系统性3.2.3针对性3.2.4新颖性 3.2.5可靠性3.2.6科学性3.2.7计划性 3.3文献调查(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3.3.1系统检索法 1)需求分析 2)检索策略构造 3)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的检索 3.3.2追溯检索法 3.3.3浏览检索法 3.4社会调查(获取非文献信息的途径) 3.4.1现场调查 3.4.2访问调查 3.4.3样品调查 3.4.4问卷调差(重点) 1) 调查表的设计 提问的内容 提问的方式
8、提问的顺序 条查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 条查表的发放与回收 面候调查 函寄调差 留置调差 网络调差 4信息整理、评价与分析 信息整理的两个层次 4.1信息整理 4.1.1形式整理 1)按承载信息的载体分类整理2)按使用方向分类整理 3)按内容线索或者部分要点分类整理 4.1.2内容整理 1)信息内容的整理 a) 阅读 b) 收听或者观摩 2)信息内容的揭示 3)按信息内容细分归类 4.2信息价值评价的几个标准 4.2.1可靠性 1)文献信息可靠性评价 a) 看作者 b) 看出版机构 c) 看文献类型 d) 看来源 e) 看被引用率 f)
9、看引文 g) 看程度 h) 看密级 i) 看内容 j) 看实践 2)实物信息可靠性评价 a) 看实物研制者 b) 看生产机构 c) 看商标 d) 看关键技术内容 e) 看实践效果 3)口头信息可靠性评价 a) 看发言者 b) 看场合 c) 看内容 d) 看其他听众的反应 4.2.2新进行 1)文献信息先进性 a) 文献外部特征 b) 文献计量学特征 c) 文献内容特征 d) 信息发生源 e) 实践效果 2)实物信息新进行评价 a) 看生产日期 b) 看生产机构 c) 看生产手段 d) 看信息内容 e) 看实践效果 3)口头信息先进性评价
10、 a) 看发言者 b) 看发言信息 c) 看发言场合 d) 看发言内容 4.2.3适用性 1)看信息发生源和信息吸收者吸收条件的相似性 2)看实践效果 3)看占略需要 4.3 信息分析预测 5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利用 5.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类型(及每一个类型之下的子类型和典型的例子) 5.1.1消息类产品 5.1.2数据类产品 5.1.3研究报告类产品 1)综述性研究报告 综述性研究报告有以下特点:叙述性、综合性、具体性。 2)述评性研究报告 3)预测性研究报告 4)评估性研究报告 5)背景性研究报告 5.2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
11、5.2.1消息类产品的制作 a) 导语 b) 主体 c) 结尾 d) 背景材料 5.2.2数据类产品的制作 1)年鉴的制作 a) 前言 b) 主体 2)数据库的制作 a) 系统分析 b) 结构设计 c) 数据装入与核对 d) 系统试运行 e) “成品”包装 5.2.3研究报告的制作 1)研究报告的体系结构 a) 题目 b) 序言 c) 主体 d) 结论或建议 e) 附录 f) 参考和引用文献 2)研究报告的语言要求 a) 准确性 b) 简明性 c) 规范性 3)研究报告的制作程序 a) 构思 b) 撰写初稿 c) 修改预定稿 5.3
12、1IAIC产品的评价 IAIC产品的评价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① 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寻求和及时发现INIC各环节存在的疏忽、缺陷和问题,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 通过产品评价可以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辛苦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壮大INIC人员的队伍,调动和激发INIC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 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对产品进行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价,是产品准确及时的被推上目标市场。 ④ 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INIC机构的日常管理。 ⑤ 通过产品评价可以使产品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的到揭示,这一方面起到了向社会宣传产品的
13、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对INIC工作进行监督。 5.3.2IAIC产品的特点 1) 客观性 2) 综合性 3) 隐蔽性 5.3.4IAIC产品评价的方法 1) 定性评价方法 2) 定量与半定量评价方法 ① 综合评价法 ② 层次分析法 ③ 模糊中和评价法 6.1.比较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比较就是对照各个事物,以确定期间差一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比较在IAIC中的作用: 1) 揭示事物的水平和差距 2) 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 判定事物的优劣、真伪。 6.1.2分析在信息分析语预测中的应用P132 6.1.3在IAIC中因果分析的几种形式
14、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剩余法 P133 6.2IAIC常用的综合方法: ① 简单综合 ② 系统综合 ③ 分析综合 6.3推理的类型及其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1) 根据前提的数量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2) 根据组成推理的判断的类别分为直言推理和假言推理 3) 根据推理的思维方向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应用:P142 7. 专家调差法 德尔菲法的含义、用途、特点及预测征询的过程 含义: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
15、在那趋势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用途: ① 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用途、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作出估计。 ② 对未来事件实现的时间作出概率估计。 ③ 对某一方案在总体方案中所占的重要比重作出概率估计。 ④ 对研究对象的动向和在未来多达到的状况、性能作出估计。 ⑤ 对方案作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性对名次,选出最优者。 特点: 1)
16、匿名性 2) 反馈性 3) 系统性 征询过程: ① 成立预测领导小组 ② 明确预测目标 ③ 选择参加预测的专家 a. 专家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 专家的权威程度要高 c. 专家应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填写调查表 d. 专家的范围应有所限制 e. 专家的人数一般控制在15——50人 f. 应事先约请专家不要向外界透露参与征询调查这件事,一面相互商量,答案雷同,起不到德尔菲法应起到的作用 4) 编制调查表 ① 目标手段调查表 ② 有专家简要回答的调查表 ③ 由专家详细回答的调查表 5) 进行反馈调查和专家意见的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与预测 ① 第一轮调查
17、 ② 第二轮调查 ③ 第三轮调查 ④ 第四轮调查 6) 编写和提交预测报告 7.1.3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1) 对方案相对重要性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①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②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③ 专家积极性系数 2) 对事件实现时间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3) 在某方案在总体方案中所占最佳比重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4) 从若干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和表达 7.2头脑风暴法 含义:借助于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知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性预测方法。 类型及其优缺点 1) 按智能结构划分,头脑风暴法可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和集团
18、头脑风暴法 2) 按性质划分,头脑风暴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优缺点: 1) 优点:通过信息交流有利于捕捉瞬间的思路,积法创造性思维“火花” 2) 通过头脑风暴会议获取的信息量大,考虑的因素多,所提供的方案计划等也比较全面和广泛。 缺点 1) 它是专家会议调查的一种类型,因而具备专家会议调差的一些缺陷 2) 因为是即兴发言,因而普遍存在这逻辑不严密、意见不全面、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7.3 交叉影响分析法 含义及解决问题的程序 含义:交差影响分析法就是根据若干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其他时间因受到影响而发生何种形式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19、解决问题的的程序: 确定影响关系 评定影响的程度 计算影响值 计算影响值分析并得出预测结果 8. 文献计量学 经典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1) 布拉德夫定律及其应用: 2) 洛特大定律及其应用 3) 齐普夫定律及其应用 附:几种经典的预测方法 9、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2.递阶层次的基本结构 3. 判断矩阵的构成: 3.1.一般分析评估中判断矩阵的构成 3.2.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构成 4. 一致性验证 根据矩阵的阶数查表可得RI的值 CR=CI/RI 若CR<=0.10时即认为有满意
20、的一致性。 二、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单层次分析法) 1、 方根法 ① 计算判断矩阵的每一行判断元素的乘积 ② 计算 n次方根 ③ 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则W=(,,……) ④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⑤ 一致性检验 <=0.10时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 和积法 见课本P188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处理两个或者以上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法。(因变量和自变量) 1. 数学表达式 2. 有效性分析(F值验证) 3. 预测和控制未来 含义: :有经验公式得出的理论值 :观察值,实际值 :预测值 求出了a、b,也就求出了直线: ,这便是x,y之间的经验公式即回归方程,b为回归系数。 (1)平方和分解公式(错误提示:下公式等号左边必须平方) (2)F检验 F越大则认为y受x影响比较明显。 T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 (4)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