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第1页,1.,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了解,熟读成诵。,2.,能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意境,领会诗所表示深刻思想感情。,3.,了解相关诗歌产生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思想。,学习目标,第2页,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第3页,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著名诗人。他尤其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
2、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亲密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有着相同之处。听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背景简介,第4页,解说标题,从此诗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第5页,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惯用官职或任官之地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挚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感愤、寄以慰藉好诗。,第6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节奏。,第7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3、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第8页,依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意境。,第9页,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五溪,:,唐人所说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初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域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域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
4、与黔阳邻近)。李白当初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补充注释,第10页,译文,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一同奔赴夜郎之西。,第11页,1.,诗人为何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合作学习,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表达了作者感情?,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第12页,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担忧;叫着,“,不如归去,”,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人们心头凄情;切合当初情事,也
5、就,融情入景,。,赏析,第13页,闻道龙标过五溪。,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挚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深切同情,。,赏析,第14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赏析,第15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经过
6、诗人丰富,想象,,原来无知无情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思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是对挚友身遭贬谪同情,是,对挚友长途跋涉担忧;是陪同友人一路前行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独一个情怀,全部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强烈主观感情。,赏析,第16页,诗人李白经过,丰富想象,,抒写真挚友情,给予抽象,“,愁心,”,以物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一样含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巨大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
7、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艺术魅力真正原因。,总结,第17页,探究,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么,“,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所以,能够说,诗中开头一句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第18页,探究,2,:,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诗人只好把
8、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里现有对老友遭遇深刻忧虑,也有对当初现实愤慨不平,有恳切思念,也有赤诚关心。,第19页,探究,3,:主题,3,、本诗主题是什么?,答: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气氛,借月抒怀,表示诧异、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真挚友情。,第20页,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古诗句?,拓展延伸,第21页,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第22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第23页,练习,1,、点名诗人闻讯时节一句诗是:,。,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名句:,,,。,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示对友人关切之情句子是:,。苏轼,水调歌头,中,,,也借助月亮表示了对亲人深深思念和美好祝福。,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诗句是:,,,。,第24页,课后作业:,1,、背诵这首诗。,2,、完成本课练习册作业。,谢谢大家!,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