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第八讲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两党政治和国内政策,第1页,“镀金时代”(Gilded Age),保守主义放任政策和腐朽之风盛行。,海斯(Rutherford B.Hays),加菲尔德(James A.Garfield),亚瑟(Chester A.Arthur),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哈里逊(Benjamin Harrison),第2页,下层社会斗争与上层改良政策互为影响,产生了新旧交替趋势。,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放任政策已发展到极点,开始不停被减弱
2、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整已露端倪。,第3页,一、两党政治发展改变,1重建后两党政治格局,民主党开始恢复在内战中严重受挫元气,在许多州内同共和党分庭相抗。在1874年中期选举中占据了国会众议院多数席位。,第4页,从1876年到1896年20年间,两大党处于势均力敌局面。民主党控制着南部和西部14个州,共和党则在北部16个州占优势。,1876-1892年5次总统选举,两大党普通选票差额仅在1-3%之间。,在1875-1895年10届国会中,民主党控制着其中8届众议院,共和党控制着一样届数参议院。,第5页,共和党:“老大党”,Grand Old Party(GOP),“血衬衫”(Blood Shirt
3、s),民主党:“团结一致南部”,“Solid South”,第6页,第7页,2第三党运动与90年代政党改组,“社会安全阀”,“Safe Valve”,第8页,19世纪70年代初格兰其运动,(Granger Movement,农民协进会),80年代初绿背纸币运动,(Greenback Labor Party),90年代初人民党运动,(Popular Movement),第9页,1892年初,全国有500万人署名支持人民党(Populist)奥马哈纲领,32个全国性改革团体加入人民党之列,各种第三党报刊已达1000各种。,第10页,人民党1892年制订奥马哈纲领(Omaha Platform),集
4、过去第三党改革纲领之大成,如格兰其铁路管制立法、绿背纸币党货币纲领、联合劳工党和反垄断党反托拉斯口号,农民联盟国库分库计划,这些改革纲领曾吸引了两大党大批下层群众,有力地冲击了两大党保守政策。,奥马哈纲领是人民党提出一个比较全方面政治纲领,其关键是国家必须出面干预经济。,第11页,人民党内部有很多问题:党派成见、地域隔膜、种族歧视以及阶级利益种种裂痕,使之只能成为各州各个独立党派涣散联盟。其主体是西部和南部农场主,他们主张低关税、复本位、但这些不能被东北部城市工人所接收,其影响不能进入大中城市,大部分有组织工人难以同人民党结合。,第12页,1893年5月,美国暴发了19世纪最大一次经济危机。,
5、一年之中银行破产达624家,破产总额近3.5亿美元。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工人失业率达20%。农产品价格跌到历史最低水平。,美国政府白银政策损害了国内和国外商务上信任,使很多欧洲债权人认为有必要抛售他们手中美国证券,换取美国黄金,联邦黄金贮备仅存7000万美元。,第13页,在危机沉重打击下,西部和南部民主党人不再追随克利夫兰金本位政策,公开打出“自由银币”(“Free Silver”)旗号。,1894年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了在国会两院中多数席位,也结束了为期20年政治均势,开始了共和党大占优势时期,民主党在24个州里未能选出一个众议员,共和党从此将控制国会两院16年之久。,第14页,民主党银币派(S
6、ilver Democrats)决定以合并人民党策略来与共和党互争高低。,民主党推出狂热银币鼓吹者威廉布赖恩(William J.Bryan)作为总统候选人。,人民党将28个州人民党组织拱手奉送给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并接收布赖恩作为两党共同总统候选人。,人民党成为民主党附庸,民主党防止了瓦解厄运,三党斗争重新复归为两党争夺。,第15页,William J.Bryan(Democrat),第16页,。,31896年总统选举及其历史意义,为了确保共和党获胜,俄亥俄州百万富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马克汉纳亲自坐镇,布署1896年总统竞选。,将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宣传成“繁荣促
7、进人”,共和党在竞选政纲中提出所谓“健全货币”,实际上坚持了金本位政策,并大肆宣传“高关税即高工资”、“麦金莱即繁荣”,第17页,William McKinley(Republican),第18页,美孚集团和摩根家族各自为他解囊25万美元,甚至以往支持民主党银行家们也转向了麦金莱。,共和党所得竞选捐助总数达1000万美元,创当初历史纪录。,共和党依仗其雄厚财源,雇佣数千名演讲员,印发2.5亿册宣传材料,并在纽约和芝加哥设置了两个竞选总部以协调各地活动。,第19页,第20页,民主党仍使用旧式演说鼓动来争取选民。民主党所得捐助仅30万美元。,布赖恩不得不只身乘坐火车四处游说。行程18,000英里,
8、足迹遍布21个州,处处发表“金十字架”(“Cross of Gold”)演说。,第21页,选结果是麦金莱比布赖恩多得57万张普选票和95张选举人票,双方差距之悬殊是重建以来所没有。,共和党终于在垄断资本全力支持下赢得了这次空前激烈竞选。,第22页,第23页,1896年选举是19世纪后期美国政党力量改组总结,美国两党政治由近代向当代过渡转折点。,(1)这次选举后,重建以来残余南北对立党派格局开始消失。,(2)两大党内部结构发生改变。,(3)经过这次选举,两党斗争策略发生重大改变,旧地域斗争口号退出政治舞台。两大党都力图利用当初最有影响社会争端来拉拢选民。,第24页,二、国内政策与主要社会争端,1
9、放任政策发展与作用,Laissez-faire Policy,Laissez-faire Capitalism,宪法第14条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任何人”(person):自然人,法人,第25页,2高关税政策及其作用,1861年国会经过了莫里尔关税法,提升了诸如生铁和羊毛进口税。,1857年美国关税率为19%。,1864年关税税率平均提升到47%。,1890年10月经过麦金莱关税法(McKinley Tariff Act),平均税率从39%提升到50%。,1897年丁格利关税法(Dingley Tariff Act)平均税率高达57%。,这个关
10、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关税税率最高关税法,并保持了12年之久,是美国历史上所相关税法中实施最久关税法。堪称美国高关税政策顶峰。,第26页,糖业托拉斯总经理哈夫曼认可:“高关税乃托拉斯政策”。,第27页,3货币争端及其引发社会冲突,金银之争,1862年2月25日,联邦政府经过了一项法令,准许用美国政府信用发行1.5亿美元纸币,并使之成为法币。随即又经过法令,准许把绿背纸币发行增加到4.5亿美元。,绿背纸币(greenbacks)既不能兑换黄金,又不能用于国际支付,遂不停贬值。1865年每元绿背纸币实际价值只等于35美分金币。,第28页,1872年12月经过“恢复硬币支付法”。要求从1875年开始以硬
11、币发行量80%比率陆续收回绿背纸币,直至绿背纸币流通额降至3亿美元;至1878年美元同黄金价值挂钩,全部纸币均可兑换硬币。这个法令表明美国实际上开始实施金本位制(gold-standard system)。,第29页,1837年联邦政府要求白银与黄金比价为16:1,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开采后,银贵金贱。,1861年,黄金年产量为白银20倍,银币退出流通。,19世纪70年代落基山区巨大银矿发觉和开采,形势陡变为金贵银贱。,第30页,银币派(Silverists)认为,白银一旦进入流通,就会取代黄金,实现通货膨胀。,1873年铸币法决定停顿铸造银币。降低了白银市场价值,这使得主张多铸造银币人和
12、主张通货膨胀人一起反对1873年铸币法,他们愤恨地把该法称为“1873年罪恶”(“Crime of 73”)。,第31页,国会在1878年讨论银币问题。密苏里州民主党众议员理查德布兰德提出了按16:1无限制铸造银币议案。经过一番争吵,金币派经过了稍作让步布兰德-艾利逊购银法。要求财政部每个月购入相当于200万至400万美元白银并发行同量银元券。,但这无法改变白银供过于求情况,银元券也难以进入流通,“金银之争”有增无减。,第32页,1889年成立全国复本位联盟,National Bimetallism League,1890年国会经过谢尔曼购银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13、of 1890,该法要求财政部每个月购银450万盎司,相当于全国白银月产量;并发行含有货币效力国库券来支付银币。,第33页,从1878年布兰德购银法开始,到1893年谢尔曼购银法被撤消,联邦政府共购白银5.34亿美元。,长久通货紧缩造成货币供不应求。从1869年到1897年,货币总供给量比总需求量少2-4%。人口平均拥有货币量从1865年30美元降至1890年27.06美元。,由此造成利率连续上升,债务不停加重,农业、铁路等部门日益陷入困难境地,成为1893年危机诱发原因。,第34页,东北部所拥有货币量超出西部和南部总和几十倍,从而控制了这两个地域货币供给。这种金融分布地域格局为东北部银行在西
14、部经营抵押,在南部发放高利货提供了极有利条件。整个东北部从西部抵押中每年收益可达1.8亿美元。不过西部、南部长久萧条状态,使这种金融结构基础极为脆弱;一旦瓦解,就会造成恶性连锁反应。,第35页,1897年以后黄金产量猛增,使货币发行量从1896年18亿美元增至1901年31亿美元,物价也提升了二分之一。,国会在1900年经过金本位法(Gold Standard Act of 1900),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金银之争。,第36页,4从格兰其法到州际商务条例,内战后铁路建设是美国经济发展缩影,铁路企业也由此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焦点。,政府巨额土地赠予和津贴,掺水股票、回扣、运费率歧视、价格协定、普尔(p
15、ool)等,掺水股票年收入达2.4亿美元。,西部平均运费率相当于东部4倍。农场主收入3/5用于运费支付。,第37页,1869-1875年在格兰其组织(Granger)推进下,伊利诺伊、艾奥瓦、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等州立法机构,经过一系列政府管制铁路经营和运费率法令,被称为“格兰其法”(Granger laws)。,依据这些法令,各州建立有权监督或制订铁路运费率(maximum shipping rates)管制委员会,禁止运费率歧视,禁止平行线路合并以保持竞争等等。,主旨是允许各州政府控制垄断,尤其是对铁路进行管制。,第38页,在1876年,铁路企业接连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五个类似案件。这些案件,统
16、称为“格兰其案件”。,最高法院驳回了铁路企业上诉,作出了维护各州反铁路垄断判决。最高法院认为,铁路企业和储存仓库利率必须服从国家法律,接收国家监督和控制。,第39页,19世纪80年代后,6个垄断集团基本上将全国铁路网瓜分完成,铁路企业实力大为膨胀,跨州运输成为铁路经营主要方式。,管制铁路呼声在全国范围内高涨。,第40页,1886年,全国30个州建立铁路管制委员会。,国会参议院组成以卡勒姆为首委员会。,1886年,最高法院在沃巴什案中否定了伊利诺伊州要求铁路运费权利,并认为这违反了联邦宪法关于州际贸易条款。,第41页,理由是铁路是超出州界。管理州际商务是国会专有权力,所以各州大都无权过问。任何有
17、效管理铁路行动必须出自联邦政府。,国会参、众两院在格兰其法和卡勒姆议案基础上,形成“州际商务条例”,并在1887年2月4日以压倒多数经过。,第42页,Interstate Commerce Act,1887年“州际商务条例”主要内容是:设置一个由5名组员组成州际商务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terstate Commerce),经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各铁路企业须将运费率公开,禁止运价歧视和铁路组成普尔等。,第43页,意义:这项法律是联邦宪法关于州际商务条款第一个详细表达,为联邦政府在其它经济领域干预提供了先例和法律依据。并为今后采取更有效办法开创了先例。,第44页,1887
18、1905年间16项上诉案,最高法院15项判决有利于铁路企业。,1900年一份国会汇报认可铁路企业仍在实施价格歧视,其“程度可能和以往相同”。,第45页,5反托拉斯运动与反托拉斯法,1882年美孚石油企业组成托拉斯(trust),钢铁、肉类加工、烟草、制糖、农机制造等部门出现了一系列托拉斯组织。,旧中产阶级(宅地农场主、小业主、企业主)为了防止完全破产厄运,恢复旧日“机会均等”,展开了一场反托拉斯社会运动(anti-trust movement)。,第46页,在西部各州,农场主为主体第三党推进各州议会经过了一系列反托拉斯立法。,14个州制订了反托拉斯立法。要求,凡限制、控制、妨碍或管制产量或市
19、场价格任何协议、协定、默契和联合均为非法,并详尽地要求了惩处方式和执行机构。,第47页,同铁路管制一样,各州无法对跨州经营托拉斯进行有效干预。,1889年新泽西州立法为各个跨州经营大企业提供营业执照,使许多垄断企业逃脱了所在州管制。,1886年沃巴什案(Wabash v.Illinois)判决在反托拉斯问题上束缚了各州手脚,判决要求只有联邦政府才有权处理此事。,州一级反托拉斯法疲软无力,促使各州改革派转向了联邦立法和干预。,第48页,仅1889至1890年,众议院接到反托拉斯立法已经有16份。,1890年国会两院仅以一票反对经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49页,谢尔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
20、nti-trust Act,共7项条款,其中最主要要求是:,第一,宣告任何限制、垄断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协议、联合均为非法,须处以罚款5000美元或1年徒刑处罚;,第二,受上诉非法行为损害者可起诉并索取3倍于损失赔款。,第50页,缺点:,没有明确“不合理行为”范围,也没有详细说明“托拉斯”、“垄断”等概念含义。措辞含混无力。,其惩治方式都是微不足道,垄断组织不可能真正受到制约。,第51页,最高法院却将反托拉斯法用于镇压工人罢工。把工人罢工称为限制贸易非法行为。,1894年普尔曼罢工时铁路工人曾拒绝运输邮件,司法部以“限制贸易罪”对罢工领袖尤金德布斯提出起诉,最高法院则依据反托拉斯法判处德布斯徒刑。,在1895年奈特企业案中,最高法院把占全国糖产量95%奈特企业判为正当,认为制造业不属于贸易范围,故不在反托拉斯处罚之列。,第52页,克利夫兰任内仅有5起反托拉斯案,其中4起是控告工会。,1890-1900年18起反托拉斯案例中,没有一个托拉斯遭到解散。,第53页,






